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脱蛋白牛骨基质骨替代材料与炎症环境中骨膜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对巨噬细胞M1表型的影响。方法:取P3代小鼠颅骨骨膜细胞,10 ng/mL LPS刺激24 h,分别换成常规培养基和脱蛋白牛骨基质(Bio-Oss骨粉)浸提液培养24 h,取上清记为A液、B液。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100 ng/mL LPS诱导成为M1型巨噬细胞,分别加入条件培养液A液(对照组)和B液(实验组)。培养24 h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qRT-PCR分析M1型表型基因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免疫荧光检测iNOS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实验组M1巨噬细胞增殖活性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NOS、TNF-α、IL-1β的mRNA表达均下调(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的iNOS表达下调。结论:脱蛋白牛骨基质可抑制骨膜细胞间接作用下的巨噬细胞M1表型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α和集落刺激因子(CSF)-1对体外培养大鼠牙囊细胞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原代牙囊细胞并传代。取50 ng/ml IL-1α或CSF-1刺激第4代牙囊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第0、1、3、6、12 h OPG表达。采用不同浓度(0、4、10、50、250 ng/ml)的IL-1α或CSF-1孵育第4代牙囊细胞12 h,western blot检测OPG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IL-1α刺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OPG条带逐渐加深。随着CSF-1刺激时间的增加,OPG条带变浅但高于对照组;各CSF-1浓度组OPG条带无明显变化趋势,但高于对照组。结论:IL-1α、CSF-1均可上调大鼠牙囊细胞内OPG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黄芩苷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刺激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产生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观察IL-1β刺激PDLC分泌PGE2的量以及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对其产生PGE2量的影响.结果:在1 ng/mL IL-1β的刺激下,PDLC产生PGE2 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0.01~10 μg/mL的黄芩苷均能显著抑制1 ng/mL IL-1β对 PDLC的刺激作用(P<0.01),而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PDLC具有合成和分泌PGE2的功能,IL-1β能有效刺激 PDLC产生PGE2.②黄芩苷对IL-1β刺激PDLC合成和分泌PGE2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反复刺激细胞,诱导产生的内毒素耐受对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8的影响。方法:采用1mg/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LPS或1mg/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刺激HGECs 24h,洗涤细胞后,分别采用相同的LPS再次刺激24h,构建内毒素耐受模型。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条件培养液中IL-1β、IL-6和IL-8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P.gingivalis LPS或E.coli LPS刺激HGECs 24h后,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均较刺激前明显增高(P<0.05)。2种LPS重复刺激,诱导细胞耐受后,IL-6和IL-8的分泌水平较第1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但P.gingivalis LPS重复刺激后,IL-1β的分泌水平与第1次刺激后无明显差别。结论:内毒素耐受能抑制HGECs分泌细胞因子IL-6和IL-8,进而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HPDLF并鉴定,以第5代HPDLF作为实验靶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0、0.01、0.1、1、10、100 ng/mL)的IL-1β进行干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DLF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IL-1β在0.01~10 ng/m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上调HPDLF中OPG mRNA的表达(P<0.05),并在0.1 ng/mL时上调作用达到最大(P<0.05)。此后,随着IL-1β浓度的增加,OPG mRNA的表达量逐渐减少。IL-1β在0.01~100 ng/mL浓度范围内均可明显上调HPDLF中RANKL、RANKL/OPGmRNA的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即随着IL-1β浓度增加,HPDLF中RANKL、RANKL/OPG mRNA的表达也逐渐增加,各浓度组两两比较除10 ng/mL与100 ng/m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可促进HPDLF中RANKL mRNA的表达,上调RANKL/OPG mRNA的比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TNF-α对髁突软骨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34(IL-34)及表达IL-34 mRNA基因的影响,探讨IL-34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致病机制。方法取第三代髁突软骨细胞,培养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0、1、10、20、50 ng/m L)的TNF-α培养24 h以及同一浓度(10 ng/m L)TNF-α分别培养1、3、6、10、24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及细胞,分别用ELISA和RT-PCR方法测定IL-34浓度以及IL-3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髁突软骨细胞上清液中均能检测到IL-34。2TNF-α刺激髁突软骨细胞IL-34mRNA基因表达,并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TNF-α能刺激髁突软骨细胞产生IL-34。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NF-α及LPS刺激下牙周膜干细胞IκB磷酸化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分别在10 ng/mL TNF-α和500 ng/mL Ecoli.LPS刺激下进行培养,并于刺激培养即时(0 h)、5、30 min和1、2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总蛋白和磷酸化IκBα蛋白的表达变化;Real-time PCR检测IL-6、IL-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牙周膜干细胞在10 ng/mL TNFα或500 ng/mL Ecoli.LPS刺激下培养0~2h不同时间后,IκBα总蛋白随刺激时间逐渐降低,1h时最低;磷酸化IκBα随刺激时间逐渐升高,2h时最高;NFκB的下游基因IL-6及IL-8mRNA表达水平均随刺激时间逐渐升高,2h时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TNF-α或LPS均可促进牙周膜干细胞中IκBα蛋白的磷酸化,并上调IL-6、IL-8 mRNA的表达;提示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导致炎症状态下牙周膜干细胞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晓庚  刘文佳  周洪  李昂 《口腔医学》2008,28(4):169-172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大鼠破骨样细胞形成、分化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提取的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分别于培养1、3、5、7 d利用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等对单核及多核破骨样细胞的生成进行鉴定,对TRAP(+)的细胞进行计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对TRAP(+)的单核及多核破骨样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与时间有关:第3 d时逐渐增多,以第5 d和第7 d为最多;缺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时,骨髓单个核细胞不能有效地分化为TRAP(+)的细胞;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50 ng/ml),TRAP(+)的细胞数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浓度有关,当其浓度超过30 ng/ml时,TRAP(+)细胞数不再显著增加,曲线趋于平缓;当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一定的条件(50 ng/ml)下,TRAP(+)的细胞数与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浓度无关。结论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作为诱导因子,对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可获得TRAP(+)吸收陷窝(+)的破骨样细胞,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ng/ml、破骨细胞分化因子50 ng/ml时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CSF-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取第5代细胞加入25 ng/ml IL-0作用0、1、3、6、9、12 h,用RT-PCR法检测CSF-1 mRNA表达的变化.然后取第5代细胞,加入25 ng/ml IL-10作用0、2、4、6、8 h,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CSF-1蛋白的含量.结果:牙囊细胞经IL-10作用后,CSF-1 mRNA表达在3~12 h降低,蛋白分泌在6~8 h减少.结论:IL-10通过降低CSF-1的表达,间接地对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并在其中聚集发挥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吸收牙槽骨和牙齿萌出通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在粪肠球菌脂磷壁酸(LTA)刺激下表达Toll样受体2(TLR2)及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情况.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PDL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1、1、10μg·mL-1粪肠球菌LTA刺激24h后HPDLCs表面TLR2表达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24、48h后IL-1β的分泌情况,并用相同质量浓度的大肠杆菌内毒素作为对照;用TLR2中和抗体预处理HPDLCs 1 h,观察1μg·mL-1 LTA刺激24h后其IL-1β的分泌量.结果 LTA可致HPDLCs表面TLR2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粪肠球菌LTA可致HPDLCs分泌IL-1β增加(P<0.05),刺激12h后可检测到IL-1β,48 h内呈上升趋势.TLR2中和抗体对粪肠球菌LTA诱导HPDLCs分泌IL-1β无明显封闭作用.结论 粪肠球菌LTA可引起HPDLCs表面TLR2表达及IL-1β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TREM-1)表达与M1、M2型极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巨噬细胞TREM-1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豆蔻酰佛波醇乙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予以0(空白对照组)和1μg/ml的Pg-LPS(LPS组)刺激,同期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1μg/ml的TREM-1抑制剂LP17(LPS+LP17组)或对照肽(LPS+对照肽组),培养24 h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PCR,RT-qPCR)检测TREM-1和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标志物(分别为CD86、CD206)及其极化相关细胞因子[分别为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mRNA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REM-1、CD86、CD206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10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24 h后,LPS组巨噬细胞中TREM-1相对mRNA表达量(1.40±0.14)及蛋白表达量(3.85±0.2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1±0.18、1.00±0.05)显著升高(P<0.05),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 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1.42±0.01、1.55±0.07)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09、1.00±0.10)显著上调(P<0.01),且M1型极化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加入TREM-1阻断剂LP17后,与LPS组相比,TRE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 mRNA(0.96±0.00)和蛋白(1.36±0.02)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TNF-α、IL-1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于M2型极化标志物CD206及极化相关细胞因子IL-10,细胞培养24 h后,CD206 mRNA(0.56±0.05)及蛋白表达(0.25±0.04)均较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2±0.25、1.00±0.10)显著下调(P<0.01),IL-10 mRNA较空白对照组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LP17组CD206、IL-10 mRNA表达均较LPS组显著下调(P<0.05),CD206、IL-10蛋白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M-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从而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炎作用;尚无证据表明TREM-1是否参与调控Pg-LPS介导的巨噬细胞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以不同浓度IL-1β(1、5、10、25 ng/mL)作用24 h;对照组细胞则不加IL-1β作用。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MCP-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CP-1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hPDLFs中可见微弱的MCP-1表达;实验组hPDLFs经IL-1β刺激后,MCP-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都增强,这种调节作用在10 ng/mL IL-1β的作用浓度时最明显(P<0.05)。结论:在IL-1β介导环境下,hPDLFs中MCP-1的表达增高,而MCP-1表达增高可能是引起外周血单核细胞向局部炎症牙周组织募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组织块法培养兔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对其细胞来源进行鉴定。用4.3×106CFU/mL的Pg上清液刺激细胞12、24、48h后,通过ELISA检测IL-1β、IL-6的水平;同时用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Pg上清液刺激24h和48h时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IL-6,分别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24h时,IL-6表达最强,而IL-1β的表达最低,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的对照组和其他时间点的实验组(P<0.05)。R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牙龈、遗传性牙龈纤维瘤(HGF)上皮细胞β-防御素(HBD)表达的差异,探讨该差异与遗传性牙龈纤维瘤发病机制的可能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3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人和6例正常人牙龈上皮细胞,经0,0.01,0.1,1,10,100 ng/mL的IL-1β分别刺激12、24、36、48 h,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后,采用HBD-1、2、3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计算HBD-1、2、3与内参扩增产物相对值,对HBD-1、2、3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软件单向方差统计分析法分析结果。结果:HBD-1 mRNA在正常牙龈和遗传性牙龈纤维瘤上皮细胞中呈固有表达,不受IL-1β刺激的影响。IL-1β可上调两种牙龈上皮细胞HBD-2、3的表达,在浓度为0.1~10 ng/mL时,作用时间大于12 h,受刺激组与未受刺激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同浓度IL-1β作用不同时间时,正常牙龈上皮细胞中HBD-2、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遗传性牙龈纤维瘤上皮细胞中表达水平(P<0.05,P<0.01)。且随作用时间延长差异更加显著。结论: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变组织和正常牙龈组织中β-防御素的表达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性牙龈纤维瘤上皮细胞的分化及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上清液对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IL-1β、IL-6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兔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并对其细胞来源进行鉴定。用4.3×106 CFU/mL的Pg上清液刺激细胞12、24、48 h后,通过ELISA检测IL-1β、IL-6的水平;同时用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Pg上清液刺激24 h和48 h时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IL-6,分别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24 h时,IL-6表达最强,而IL-1β的表达最低,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的对照组和其他时间点的实验组(P<0.05)。RT-PCR检测显示,4.3×106 CFU/mL的Pg上清刺激血管平滑细胞12、24、48 h后细胞内均有IL-1β、IL-6的基因表达,在24 h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IL-1β基因表达减少,而IL-6基因表达增加。结论:Pg上清液可促进细胞合成和分泌IL-6,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OSCC系SCC-9为研究对象,用IL-1β与其体外共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VEGF、CXCR1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IL-1β刺激对SCC-9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IL-1β与SCC-9细胞共培养8h可显著增强其细胞侵袭能力(P<0.05);IL-1β可以显著地提高CXCR1和HIF-1α的转录水平(P<0.05);SCC-9细胞经600ng/ml的IL-1β刺激后,VEGF的mRNA表达出现上调(P<0.05)。结论 IL-1β可以增强SCC-9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并可能与HIF-1α、VEGF、CXCR1等基因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β)与正畸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建立犬牙根吸收的动物模型,应用PCR半定量检测IL-1βmRNA在根吸收组织与正常根周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性。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设立IL-1β工作浓度梯度:0.01、0.1、1、10 ng/ml,0 ng/ml为空白对照组,时间梯度:6、12、24 h,分别运用PCR和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方法检测IL-1β作用下,hPDLCs中MMP-1、TIMP-1表达的变化。结果:犬牙根吸收组织较正常根周组织的IL-1β表达增强。适当剂量的IL-1β可刺激MMP-1的表达增高(P<0.05),抑制TIMP-1的表达(P<0.05)。结论:IL-1β参与牙根吸收过程中的组织反应,其对hPDLCs中MMP-1表达的促进作用和对TIMP-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牙根吸收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牙髓在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过程中的防御反应机制.方法通过已建立的大鼠内毒素脂多糖刺激性牙髓炎模型,利用3种单克隆抗体(ED1、ED2、OX6)和免疫组化手段,观察内毒素脂多糖感染性牙髓中巨噬细胞、Ia抗原表达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牙髓中组织细胞(ED2 细胞)在早期感受内毒素脂多糖(LPS)入侵的同时,与Ia抗原表达细胞(OX6 细胞)和来自于血中的巨噬细胞一起参与了抵抗外来抗原刺激的防御反应.Ia抗原表达细胞在LPS刺激后3d增加至最多,以后逐渐下降.以来源于血中的巨噬细胞为主的ED1 细胞,在整个炎症过程中均可见大量浸润,细胞体积由小变大,形态由纺锤形,树枝状等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结论内毒素脂多糖入侵牙髓后,牙髓中的组织细胞动员Ia抗原表达细胞和巨噬细胞,开展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半固体软琼脂单层细胞培养法,测定4种口腔厌氧菌内毒素(LPS)诱导小鼠集落刺激因子(CSF)的活性。结果发现,0.1μg的内毒素即可诱导CSF增生,并随内毒素剂量增加而呈剂量依赖曲线。但当内毒素剂量超过50μg后,CSF水平反呈下降趋势。血清CSF产生高峰位于内毒素注射后6h。4种内毒素对CSF的诱导活性分别为65~88CFU—C。由内毒素诱生的CSF主要为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增殖的GM-CSF。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百倍子水提取物对牙龈卟啉菌(Pg)内毒素(LPS)介导的人单核细胞分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培养的单核细胞以25μg/ml牙龈卟啉菌内毒素作为刺激因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水平,观察5种浓度瓦倍子水提取物对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五倍子水提取物可显著抑制牙龈卟啉菌内毒素诱导人单核细胞分泌IL-6的水平,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五倍子水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牙龈卟啉菌内毒素诱导人单核细胞分泌IL-6的水平,提示五倍子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于对牙周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