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福建作为重要的中国南部沿海省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外贸出口依赖度越来越高。近年来,福建与自由贸易伙伴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双边贸易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加快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对福建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加快福建区域合作的步伐,对当前福建在双边自由贸易区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保持清醒认识,并进行科学理性的对策思考,必将对福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建与暹罗大米贸易源远流长。清前期,为了缓和东南沿海的粮食危机,福建与暹罗大米贸易关系产生,并且随之兴旺发展。作者通过探讨清前期暹罗大米远销福建的缘起。大米贸易的兴衰阶段和衰落的原因,以及清政府在大米贸易中采取的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时福建与暹罗粮食贸易的社会经济状况。今天的泰国仍然是我田进口大米主要来源地,泰国大米仍在福建市场流通,研究清代福建与暹罗大米贸易对于福建今天对外粮食贸易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采取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又积极参加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中印两国政府和领导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积极开展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大力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增强政治互信,开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4.
双边自由贸易,通常是指国家、地区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通过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缔约双方之间消除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的完全自由流动。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世界各国寻求自由贸易的最常见形式。但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GATT/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性多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种自由贸易形式一度被冷落。近年来,由于WTO多边贸易谈判的阻力日益增大,以及一些区域性大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受阻,双边自由贸易以一种新的姿态再度扮演全球自由贸易的主角,并已成为新世纪之初世界经济领域内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携手: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奠定了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依赖于双方经济依存的不断增强、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部的挑战;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组建进程中须解决主导权问题、自由贸易区机制问题、有机协调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合作问题以及南沙群岛问题。  相似文献   

6.
任华 《科技信息》2007,(21):175
建立中哈边境自由贸易区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中央对新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总体部署,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清醒认识到影响实现的负面因素和预警,使中哈边境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兴市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或FDI)近年来成为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商务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利用最新统计数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受东道国国情影响,东道国市场情况、东道国资源禀赋、以及中国与东道国的文化、贸易联系的形式对FDI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潮流,而新一轮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兴起和繁荣给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轮轴—辐条"结构的形成。这种结构给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的膨胀、生殖、交错维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实力;降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效益和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9.
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观的高度来洞察中国已构建以及将来可能构建的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对深入理解区域争端解决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缘起与未来发展有所助益。在中国现有场域下,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战略问题主要表现为权力转移、问题转移和范式转移。具体而言,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既是区域经济组织的权力表征,也是区域贸易争端解决的制度保障,更是区域治理的典型范式。要明晰区域贸易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战略定位,应从国内战略、地区战略和全球战略等方面作出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通过进出口贸易途径、FDI途径以及汇率变动的途径对河北省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由于河北省经济发展对外依赖程度较低,金融危机对其直接影响不甚明显。河北省应充分抓住欧美很多大企业放松对我国高科技产品及新技术出口限制这一有利时机,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融合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潮流,而新一轮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兴起和繁荣给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轮轴-辐条"结构的形成.这种结构给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的膨胀、生殖、交错维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实力;降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效益和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陆续参与了多个涉外双边FTA。中国参加涉外双边FTA,基于在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这不但有利于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的有效措施,也能拓宽国际政治空间,同时也能够为中国创造有利的国家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1年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时,福建企业会调低成本加成率,以保持对东盟贸易的市场份额,但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贸易竞争力下降;相比于加工贸易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汇率变化对一般贸易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贸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更显著。福建企业可通过加速产业升级,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去",强化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增添"文化元素"等策略,降低汇率变化对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提升对东盟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必将有利于促进双边经济贸易的发展,提升双方的国际地位,减少区域内经济对外的过度依赖与波动影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等。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仍然面临领土纷争、政治分歧,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减弱而是加剧,非关税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关税等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拓展双边的贸易领域,在实证分析的指导下,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对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双边贸易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低价格竞争、出口产品相似等,但双边贸易总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双边在资源合作上存在优势互补,经济发展在层次差异中形成级位互补等。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世界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之一,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区域内各经济体在技术、资金、市场、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因此,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存在巨大潜力,可对本区域经济的繁荣,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东北亚地区又是国际政治力量暗流涌动的交汇、角力之地;在朝韩问题、领土争议以及日本对近代历史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双边、多边矛盾.这就决定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之路坎坷,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现实的选择,是由从易到难、双边走向多边的渐进整合路线.在此过程中,中国可以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为了实现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两国积极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两国必定存在激烈的竞争。从中国制造与印度服务等四个方面,分析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过程中两国间的利益冲突,以期有助于两国在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求同存异",避免冲突、加强合作,最终实现"龙象共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下,对吉林与韩国的贸易现状进行了剖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与韩国进行贸易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中国与韩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吉林与韩国的工业、农业、制造业和两地的利益都会造成深远影响,本文提出优化环境、扩大合作领域、推动文化融合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吉韩贸易合作的稳步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单晓蓉 《科技信息》2012,(25):35-37
中国和德国是世界第一及第二大出口国。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欧洲对华投资和技术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自2002年起一直是德在亚太地区最大和欧盟外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德双边经济贸易已经成为两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1世纪以来,中德双边贸易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阶段。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德双边贸易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关系到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德国双边贸易总量、商品结构以及产业间贸易程度的研究,分析了中德双边贸易关系的现状、特点,及目前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最后对中德双边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 ,福建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福建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总体水平的分析 ,运用总体水平指数 K以及区域 RHL比值法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得出区域之间特别是闽东南地区与闽西北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的结论 ,并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