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城市建设中重点从增量开拓新区式建设转变成存量集约再开发式建设,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模式也有了目标和内容的变化。社区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国社区更新理论与实践的梳理与分析,将以无锡市稻香片区成片街坊改造项目为例的老旧社区成片街坊改造作为未来社区更新与城市更新结合的优秀案例和模板,为社区更新和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冯莹  刘天庆 《城市建筑》2023,(13):41-44+49
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陆续进入存量发展时代,城市更新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随着更新工作的深入,城市更新改造面临的诸如协调多元主体、达成多重目标等问题逐渐显现。协作式规划理论因其能够更好地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在城市更新中有一定的适用性。文章通过分析协作式规划概念与研究,以成都市高新区一环路片区的城市更新为例,探讨协作式规划视角下城市更新的规划策略和实施路径,以期建立高效的城市更新机制,为未来的城市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彭阳  王贝  常黎丽 《华中建筑》2020,38(7):6-10
存量更新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项目开发"式更新已无法满足城市全面发展的需求,但总体规划层面的前瞻性、综合性城市更新体系、战略与方法尚未建立。该文结合武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专题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研究了总体规划层面城市更新的理念,提出总体层面的城市更新要基于城市发展阶段,明确城市中长期更新目标,针对目标提出重点改造区域与更新对象、更新策略与更新方法;并从实施性和落地性出发,通过政策分区对各类更新区提出实施政策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跨越百年历史的龙华机场变身为公共景观和城市生活空间,云锦路跑道公园是近年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重要案例之一.文章从跑道公园的城市更新理念入手,解析了建筑师如何灵活运用线性建筑的类型学方法建立起结构和内外空间的关系,使建筑形制本体成为历史场地景观和当代城市功能之间的积极媒介,从而阐述了建筑、景观、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活动运营跨专业协作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初的田园城市到21世纪初的智慧城市,随着从碳基文明到硅基文明的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变化的是人类对美好城市的想象,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更新是中国新常态转型发展阶段下解决城市积累问题的一剂良药。为避免城市更新中华而不实的更新计划,需要找到真正的需求,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这就要求从世界人居环境发展趋势综合梳理城市品质提升的背景,回顾国际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辨析城市品质的内涵,并逐项剖析城市品质中的要素,综合形成有的放矢的要素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局面,提出品质提升导向下的城市更新目标,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更新目标价值体系,倡导渐进的"针灸激活式"更新与修补,关注日常的人性化空间营造与品质提升,以及建立社会广泛参与和多方合作长效机制等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微更新     
城市更新是《时代建筑》杂志长期关注的话题,从城市部分区域的再开发到城市设施与建筑的整治改善,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等,我们都曾有过深入的探讨。伴随中国不断变化的城市更新状态,我们也从对大规模城市更新和历史街区更新中的问题讨论,转向那些更为日常的建筑更新上,这些更新以适应新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需求为导向,是对一系列片段化的城市建成环境和既有建筑的调整型微更新。此次我们组织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城市微更新的状态,探讨一系列城市微更新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发展迅速,城市更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新建城市的环境往往是更新的对象,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从而导致我国城市环境的更新和建造工作的难度等级再次提升。城市设计是我国城市规划更新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城市设计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城市更新,也可以使城市更新的政策得到充分落实。  相似文献   

8.
旧城住区改造与更新探索——以杭州劝业里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宁  华晨  范理扬 《华中建筑》2008,26(3):172-176
在日益升温的旧城更新与改建浪潮中,探索平衡各种矛盾的城市更新与改造模式,是中国旧城住区再开发的首要难题.旧城住区更新与改造并没有通则式的模式,该文以杭州市劝业里改造与更新为倒,旨在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旧城住区改造与更新的方法和过程。项目依据现场调查,从社会学和类型学两个角度,对劝业里旧城住区更新与改造的开发模式选择、规划设计方法以及建筑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开发老年公寓和老少居型住宅区的开发模式,并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延续传统住区肌理,保存活的传统场所感。  相似文献   

9.
赵宁  华晨  范理扬 《华中建筑》2008,26(3):172-175
在日益升温的旧城更新与改建浪潮中,探索平衡各种矛盾的城市更新与改造模式,是中国旧城住区再开发的首要难题.旧城住区更新与改造并没有通则式的模式,该文以杭州市劝业里改造与更新为倒,旨在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旧城住区改造与更新的方法和过程。项目依据现场调查,从社会学和类型学两个角度,对劝业里旧城住区更新与改造的开发模式选择、规划设计方法以及建筑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开发老年公寓和老少居型住宅区的开发模式,并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延续传统住区肌理,保存活的传统场所感。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说,之前城市更新是城市的加分项,那么,在中国城镇化迈入60%以上的新阶段时,城市更新已经被按下了快进键,成为城市的必选项。作为一种将城市中不适应生产生活发展需要的地区进行改建的行动,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活化复兴、提升竞争力与发展活力的有力法宝。成都深知城市更新之于城市提振的重要性,一直在努力探索。从推倒重来到留改建的渐进式更新,从点状地块改造到区域整体复兴,从旧区拆改到旧区新区并重提升,历经三十载,成都更新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变化更新,并已找到属于自身的城市更新思路。如今,成都已打造并推出8个示范性消费场景、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中国城镇化中旧城区内建筑老化、道路狭窄、配套落后、环境脏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更新需求旺盛,如何务实和高质量地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放眼全球,东京、新加坡、纽约、伦敦等发达城市都在最大限度地推进城市更新,其中东京是世界公认的典范。东京城市发展与更新的特点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商业活力对于日本政府而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是政府推进城市更新的初衷,其次是要激发城市的经济活力,最终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在日本,  相似文献   

12.
高耸  姚亦锋 《华中建筑》2007,25(11):51-54
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城市更新二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涉及到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该文着重从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城市的更新.以南京内秦淮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历史文物古迹调查,研究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破坏情况,找出城市更新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目的就是探讨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延续城市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贾新锋  黄晶 《华中建筑》2009,27(2):146-148
局部规则是复杂性理论中基于个体思维范式的一个重要概念。该文从将局部规则的概念引入城市的研究中入手,提出了城市更新的新观念:城市更新的实质是对局部规则的更新;城市更新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应建立更新地段局部规则的新的平衡;城市更新并不意味着对更新地段所有的局部规则的改变;城市更新应谨慎对待涉及城市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的局部规则。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8,(12)
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与目标,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作为重要的实现途径,是中国备受关注的两大议题。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对象是棚户区、城中村等非正规空间,非正规性问题既是更新工作中的难点,又是城市治理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文章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梳理了城市非正规性的内涵与特点及非正规空间更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分析城市治理及其创新路向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市场与社会自主参与、建立多元对话平台、推动社区主导更新及运用智慧治理手段四方面建议,以期构建城市非正规空间更新的治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双修"理论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热门话题。"城市双修"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对城市破败区域空间进行更新设计,解决现阶段我国城市存量空间环境问题,使城市建设从粗犷式发展逐步转变为精细化发展,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昆明盘龙江沿线的桃源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桃源广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新的对策,以期探索昆明市城市更新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增量扩张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模式难以为继,城市未来发展形势趋向于精细化的存量规划。该文以城市存量社区空间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城市更新理念转型背景下,自下而上式城市微更新设计方法在存量规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以及社区空间可持续更新发展的策略方法。将装配式建筑应用于社区空间的更新中,为社区空间微更新提供新的方法及可能。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从以扩张为主的增量增长模式转向以更新为主的存量发展模式,城市更新逐渐常态化。城市设计可以有效应对城市更新中老城区复杂的社会环境。文章以浙江省新昌县总体城市设计为例,从重塑山水格局,盘活低效用地,打造绿道视廊,构建亲水岸线,延续文化脉络,引领多元参与六个层面对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探索在城市设计层面实现城市更新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耀之 《城乡建设》2021,(17):66-70
一、城市公共绿色空间更新 城市更新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国家为了应对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广义的西方城市更新行动是从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开始,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发展为如今的"城市更新".尽管中国的城市更新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但在趋势上与西方城市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包括由物质环境单一维度的改造转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维度更新,从大规模的改造重建转向小规模的渐进式更新,逐渐走向更为有机、多方参与的治理方式的变革.以治理为视角,城市更新的多元主体是城市更新复杂性的根源,而多元主体的产生与空间对象的属性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约束了城市更新的推动主体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世福  易智康 《城市规划》2021,45(4):41-47,83
城市更新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是一整套有关建成环境维育和再开发的制度体系.回顾城市更新的内涵发展与制度变迁历程,制度创新决定着城市更新的模式与质量,引领着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我国从快速城市化走向深度城市化,应对城市问题的复杂性,维护建成环境的持续高品质,保障城市再开发的公共性,提高城市更新的善治性,成为新时期城市更新的制度建设需求.当前中国城市更新模式存在"房地产化"的路径依赖、更新实施的系统性目标缺失、更新管理的协同性难以建立等制度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补齐短板、面向建成环境高品质维育的制度建立,强调善治、面向可持续再开发的制度完善等思考,并对未来城市更新的制度创新做了综合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案例,探讨城市更新的不同类型与手法,从对比分析的角度,阐述更新前后对于城市的变化与影响。同时,将城市更新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更深层面地理解其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而得出更好建设城市环境的经验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