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咸晴 《江苏陶瓷》2003,36(4):39-40
紫砂壶的款识与其它陶瓷制品的款识不尽相同,独具特色。一把不具款识的壶,看上去使人感到很不完整,价值不高;虽具款识,但款识不美,也会使人感到这把壶欠缺文化内涵。历代制壶高手陶艺名家对印钤款十分讲究,它涉及到制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就像绘画领域内的“画外功夫”一样,我们把它称为“壶外功夫”,是壶艺的组成部分。纵观紫砂壶款识的发展历程,它既与紫砂陶的演变紧密相连,又与当时的书法篆刻同步发展。大体经历了由毛笔题写、竹刀刻划到用印章钤印的工艺演变过程。从传世的历代紫砂名壶看,见诸于实物的最早是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所制的“…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宜兴紫砂壶作为我国独创的茶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数百年来,紫砂壶主要是作为日用品,同时也是艺术品。在清末、民国初年,人们在无意、有意之间逐渐把紫砂壶发展为一类以纪念意义为主的日用品。在一篇名为《紫砂壶款识赏析鉴定》文章中,曾经提到有一把紫砂壶刻有  相似文献   

3.
范洪初 《江苏陶瓷》2012,45(2):60-60
紫砂壶的雕刻是一门包涵工艺美学的艺术,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也由此使精雕式的紫砂壶成为了中国人的赏品、藏品。紫砂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和其他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操作的。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基本上与国画相似,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印章款识,只是布局上有所不同,要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茶的载体就是茶具,在众多的茶具中以紫砂壶为贵.紫砂的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紫砂.陶艺家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在紫砂壶上托物寓意.紫砂壶的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金石艺术于一体,又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地把紫砂壶艺推向了高层次的文化层.  相似文献   

5.
<正>紫砂壶的美?与人有没有灵魂一样至关重要。当下收藏紫砂壶人只看泥料、造型、工艺、款识、年代,而不知紫砂真正打动人的是紫砂壶器型装饰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含,它的内在与外在美。紫砂壶它有着不同造型,可以各种绘画艺术来装饰,也可在壶上篆刻各种诗词铭文。可说紫砂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其美与文化,美与器具,与人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与"同"是相对而言来讲的。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在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同时,以"和"的精神来坚守。因而必须要有一视同仁的胸怀,才能使紫砂壶的美得到尊重,才  相似文献   

6.
华晓莉 《江苏陶瓷》2012,45(1):19-19
以工艺美术为根、传统文化为源、茶文化为媒的紫砂壶艺以其独有的良好理化性能、丰富柔和的质感.切茗、切壶、切情的铭文与妙趣横生的款识融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形态与内涵携短短几百年的年轻生命.承载上下五千年众多文化元素之精髓,成为中国具有文人气质、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7.
0引言 紫砂文化是紫砂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其中尤以壶名、壶铭及款识最能体现文化品位。壶铭、款识集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其文化含量自不必说,而壶名的好坏、雅俗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文化修养,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8.
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篆以花卉,或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此款紫砂“祝福壶”就是采用了雕塑和彩绘的手法,把美好的吉祥寓意以蝙蝠、如意纹的生动造型和紫砂壶结合起来,作品极富生活情趣和高雅的审美格调.  相似文献   

9.
正紫砂壶在艺人们的传承创造下不断发展,衍生出精彩纷呈的装饰工艺体系。常见的紫砂壶装饰有泥绘、雕漆、描金、贴花、绞泥等,作者通过不同的装饰手法为紫砂壶锦上添花,不单突出了自己的情感表达、注入了自身的思想见解,也使紫砂壶具备独一无二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技法之一,具有独特性,是在紫砂壶的创制进程中出现的,因此与紫砂壶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往往能对一把壶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内涵的凸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围绕紫砂壶的设计理念,就如何感受紫砂壶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赏读仿作:体验作者的快乐;有感而作,激发创作热情;自由创作,让表达成为一种习惯等等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紫砂壶艺作为传统手工艺术之一,不仅有独特的拍打成型技艺,其多彩的造型设计更是惊叹着世人.如果说手工技艺是紫砂壶艺的根,那么造型就是招展的枝,吸引着人们的驻足与关注,进而才有深入的探索;如果说作者的思想是紫砂壶艺的魂,那么造型就是伸展的路,拉近作者与受众的距离,进而才有理解与共情.从艺近四十载,在不断精进紫砂壶制作技艺的...  相似文献   

12.
<正>紫砂文人壶自明代中期初创至今,有五、六百年历史,在整部中国陶瓷艺术史中算是一个短小的篇章。自其伊始,便与茶道相融合,并承载着诗文、绘画、篆刻,尤其是书法艺术的表达。《阳羡茗壶系》里也提到时大彬、陈子畦、沈子澈等人在制壶时都会用竹刀刻下款识,足以证明紫砂壶与书法篆刻之间的关系。在清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是影响紫砂壶装饰的重要因素。陈鸿寿(曼生)在紫砂器皿造型与装饰上的参与,让壶身铭文在原有的附属地位增加了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紫砂壶的式样可谓是成千上万、千奇百怪,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紫砂壶的款式、品种犹如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一般,艺人、作者几乎竭尽才思、机巧构思,在紫砂壶造型上下足功夫,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奇作品,使紫砂壶的品种得到极大的丰富、异彩纷呈,使紫砂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壶总是通过创作设计和装饰艺术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事业的态度。紫砂壶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创作者的真情实感以及需要表述的所思、所想。紫砂壶“六方圆”的造型蕴含了佛学理念,同时在书法陶刻的装饰下,有着颂扬“朗月清风”的寓意,所以它有着强烈的个性特色和丰富的情感色彩。  相似文献   

15.
白秀莲 《江苏陶瓷》2020,53(1):85-86
紫砂壶自古以来便是文人雅士喜爱并赞颂的中国特有的陶土艺术品。几百年来,紫砂壶匠人、大师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开创了一个又一个风格迥异的紫砂壶时代,为世代爱壶人留下了传世精品。本文以"捷报丰收壶"为例,通过浅析其所用泥料、外观造型和文化内涵,展现作者精湛壶艺的同时,与广大爱壶人共品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戴云燕 《江苏陶瓷》2013,(6):21-21,23
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是陶艺人创作壶器的灵魂.宜兴出产的紫砂壶,无论是自然形态的、几何形态的,还是筋纹器形态,壶器的设计中如果融进了哲学元素,其艺术审美价值就会大大提升.紫砂壶的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整体搭配中透出了作者的哲学观,就会散发出紫砂壶艺深邃的哲学气息.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紫砂壶的式样可谓是成千上万、千奇百怪,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紫砂壶的款式、品种犹如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一般,艺人、作者几乎竭尽才思、机巧构思,在紫砂壶造型上下足功夫,创作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奇作品,使紫砂壶的品种得到极大的丰富、异彩纷呈,使紫砂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代张英的这句话寓意深刻,无论是多么辉煌的人物,终将被历史淡忘。艺术家也是如此,最终留存下来的将是他的作品,而不是他的名。一把紫砂壶之所以成为经典,并非因为作者,而是作品本身的文化价值。而书画与紫砂壶的结合,某种程度上对提升紫砂壶的文  相似文献   

19.
艺术性是作者通过技艺、设计等艺术手段使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程度,它是衡量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紫砂壶从最初的生活日用器皿,发展到今天成为实用艺术品,归根于在发展的历程中,紫砂壶逐步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从而有了艺术、市场等方面的价值。"牛气冲天壶"作为一件造型上较为突出的紫砂壶艺作品,其艺术性的深入剖析,对研究紫砂壶艺术性的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丰富紫砂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蟾菱壶"是一件具有典型自然生态气息的紫砂壶,通过对自然菱花与蟾蜍的模仿组合,以恬静清幽之气息张扬生命活力,展示生态和谐。作者对蟾与菱的选择体现了中国审美倾向,包含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在展现紫砂壶工艺特征与艺术水准中揭示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