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缓解网络IP地址日益紧张的现状和确保网络安全而提出的网络地址翻译(NAT)技术,因其难以实现语音的透明穿越而成为软交换发展应用中的难点.主要探讨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采用STUN协议实现NAT穿越,并对STUN和Proxy这两种不同的NAT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NAT穿越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网分别探讨了集成式SBC和分离式SBC两种架构下如何实现NAT穿越,并跟踪TISPAN的RACS架构对NAT穿越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对NAT穿越的网络部署建议,最后对集团客户驻地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技术的成熟,VoIP技术以更加迅猛的势头得到发展和普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VoIP应用如何穿越NAT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研究了NAT技术给VoIP服务带来的问题,并且就当前最佳的NAT穿透方案SBC进行探讨,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无须对现有设备进行任何改动SBC穿越NAT方案--Pinhole.研究SBC-Pinhole在典型的网络VoIP构架系统中的设计.SBC方案,是迄今为止,对FW/NAT问题解决最完善的方案,实施SBC针孔解决方案,可以协助VoIP信令与媒体流穿越穿越远端防火墙/NAT设备.所有经过SBC的信令和媒体流可以在系统侧和用户侧正确传输,而不需要对现有的FW/NAT设备做任何改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NAT设备后,可以缓解公网IP地址紧张问题。但是采用了NAT设备后,改变了局域网中计算机与外网的拓扑结构,使得计算机与外网中计算机通信问题变得复杂。目前STUN是解决NAT穿越问题的技术之一。STUN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解决了NAT穿越问题。本文提出在原来的STUN技术基础上,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发送信息方与接收信息方之间的通信。通过实验证明了改进后的STUN技术在信息传输的速度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NAT(网络地址转换)设备的出现有效缓解了IPv4地址的不足问题,但同时限制了很多P2P(点对点)应用软件的使用。目前由于NAT设备的复杂性以及最新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协议的出现,造成了很多早期的TCP穿越方案不再适用。为了更有效地穿越现有的NAT,基于最新STUN协议和NAT类型分类方法,借助端口预测技术,文章提出TCP穿越NAT的解决方案,并解决hairpin问题。  相似文献   

6.
软交换设备如何在局域网间互通目前还没有应用标准,而现有草案由于其在实现中的复杂性、不易兼容性,也不被开发商所看好。对目前几种解决网络地址转换(NAT)/防火墙穿透的方案进行分析,并针对UDP对NAT的简单穿越(STUN)方案给出了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STUN(NAT会话传输应用程序)、TURN(中继方式穿越NAT)、ICE(交互式连接建立)是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提出的处理NAT(网络地址转换)穿越问题的协议族。文章主要研究ICE在VoIP媒体传输中的应用,在基于SIP(会话发起协议)信令基础上,通过ICE解决端对端的媒体流在不经过媒体服务器中转的情况下穿越不同类型的NAT设备,实现音频、视频等媒体流的互通。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IMS组网中的NAT(网络地址转换器)/防火墙穿越问题,在对各种防火墙穿越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基于SBC(会话边界控制器)的NAT/防火墙穿越解决方案,并对SBC在IMS网络中的部署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称型NAT的映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穿越对称型NAT方案,并在具有对称型NAT的应用场景的相关实验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新方案具有STUN方式无需更改NAT设备、协议相对简单等优点,能很好地满足企业既能节约IP地址又具有较高安全性的NAT需求。  相似文献   

10.
NAT穿越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GN实时音视频通信应用的快速发展和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矛盾提出了NAT穿越问题。针对NGN中两种典 型的呼叫控制协议体系——SIP和H.323,系统地论述了私网/公网、公网/私网、私网/公网/私网各种情况下 信令和RTP媒体流的NAT穿越技术,讨论了适于企业网应用的STUN技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严金清  周渊平 《通信技术》2009,42(8):206-208
近年来,基于P2P网络的IP音频流媒体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在P2P网络中,由于NAT设备的普遍存在使得外部主机不能主动向位于NAT后面的主机发起通信,这阻碍了VOIP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于实际开发需求,文章在TURN和STUN协议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种穿越NAT的解决方案,并建立了相应的通信协议。经测试,该方案可以较好地穿越NAT,有利于提高P2P网络的连通性,为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种面向物联网的M2M通信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M2M系统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NAT穿越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STUN和STUNT协议的、具有用户身份认证功能的M2M通信方案.经过实验测试,该方案不需要改变原有网络结构,只需要在M2M设备中嵌入STUN Client和STUNT Client模块,就能够实现物联网中不同M2M节点之间的通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网络中,越来越多的主机被部署在NAT和防火墙(FW)之后,这就要求VoIP、P2P等通信软件必须具备穿越NAT/FW的能力,才能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现有的STUN、TURN、ICE等方案虽然可以穿越大部分NAT/FW,但对有端口或协议限制的防火墙却无能为力.本文提出了将ICE和HTTP Tunnel技术相结合的穿越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可跨平台运行的HTTP Tunnel模块来配合ICE进行穿越.实验证明,在防火墙只开放80端口这种苛刻的条件下,该HTTP Tunnel模块也能够成功穿越大部分防火墙,实现数据流的稳定传输.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网络地址转换(NAT)类型以及防火墙特性进行了介绍和分类,指出由于H 323协议本身没有考虑NAT的应用,在NAT设备进行地址转换时发生了困难,产生了内、外网难以互通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文章探讨了H 323协议穿越NAT的6种方式:H.323代理方式、应用层网关方式、中间盒通信(MIDCOM)方式、隧道方式、扩展协议方式、STUN方式,并对不同的穿越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ICE实现VOIP媒体流穿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NAT所带来的穿越问题,业界提出多种方案如ALG,STUN,TURN等,但它们在网络拓扑和应用可扩展性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参考STUN协议和TURN协议,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ICE方式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拥有ICE模块的客户端在发起和接收呼叫前会收集所有可能用于媒体流传输的地址,然后从中选择最优传输路径进行媒体流传输,从而克服了传统方案的不足,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工作在任何拓扑环境中。  相似文献   

16.
吴伟 《电信技术》2004,(12):15-18
主要探讨了NGN软终端和IAD的NAT问题,介绍TALG、MidCom、STUN、协议修改、Proxy等几种私网穿越方法,并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VoIP系统中NAT穿越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啸  周渊平 《通信技术》2010,43(11):105-107
基于会话初始化协议(SIP)的VoIP系统在Internet上已经取得了广泛应用,但在目前的实际网络环境中,由于大量NAT设备的存在,使对等网络(P2P,Peer to Peer)之间的呼叫和数据通信难以实现。分析了四种NAT的类型特点,介绍了现有的NAT穿越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STUN与TURN方式相结合的实现各种NAT穿越的VoIP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对SIP信令采用可靠的TCP传输方式,对流媒体数据采取最大交付的UDP传输方式。经过校园网内部之间的网络环境测试,该方案达到了很好的接通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IP上承载语音和视频的协议的控制通道/媒体通道无法穿越对称NlAT与公网进行互通的问题,设计并完成基于SIP协议上采用TURN技术的一种穿越对称NAT的方案:利用TURN服务器的中转,TURN客户端穿越对称NAT,与外部主机进行正常通信;与STUN结合,既可以穿越所有类型的NAT,又可降低TURN服务器的负载.提供该模块的封装接口,易于移植到其他类型的终端上.本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VoIP网关中.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传统的基于SIP的VoIP系统使用了SIP注册服务器(Registrars),SIP代理服务器,STUN和TURN服务器。其中SIP注册服务器用来查找用户的联系信息,SIP代理服务器用来对呼叫进行路由,而STUN和TURN服务器则用来进行NAT和防火墙穿越。SIP相关RFC并没有强制要使用所有服务器,甚至可以说在SIP中所有服务器都是可选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如何解决局域网用户接入和访问Internet资源,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标准和具体应用。NAT防火墙就是其中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技术,然而多媒体通信中NAT穿越问题严重地制约了VoIP电话的应用,目前关于SIP穿越NAT在企业网接入公网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但各种实现方案在应用上各有千秋。从具体应用实现出发,分析各种方案的基础上对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扩展使用,不需要更换和升级现有设备,很好地实现了SIP对NAT的穿越,并且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