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病理学特点 1.腺瘤:大多数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直径1~10cm不等,2~5cm者占多数。肿瘤切面可见完整的包膜,与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瘤体切面常有囊腔,单个囊腔者多见,囊内有棕褐色液体或胶质。有囊内出血的瘤体,其囊液呈现暗红色或紫褐色。无囊腔的瘤体切面多均匀一致,部分瘤体伴有纤维化或钙化。发现囊壁有颗粒状乳头时,需仔细检查包膜有无受侵,与乳头状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巨大骶前囊肿继发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2 7岁 ,因发现左侧臀部肿物 2 7天入院。查体 :左臀部可及约 15 cm× 15 cm大小肿物 ,呈囊性 ,压迫臀沟向左移位。直肠指诊 :距肛缘 6 cm左后侧可及约 6 cm× 5 cm大小囊性肿物 ,与臀部肿物连成一体。CT示 :骶前类圆形低密度影 ,界清 ,考虑骶前囊肿。经直肠穿刺抽出胶冻样物 ,病理示 :角化上皮。次日出现局部疼痛 ,持续高热 ,2周后行骶前囊肿切开引流术。术中探查 :囊肿约 15 cm× 12 cm× 10 cm大小 ,多格状 ,抽出脓液约 80 0 ml,彻底冲洗脓腔后刮除坏死组织及残余囊壁 ,术后 2个月形成深约 6 cm窦道 ,多次搔刮换药 ,愈合缓慢 ,6…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23岁,右耳前囊肿逐渐增大、红肿、疼痛反复发作一年。曾用抗菌素消炎及确炎舒松A注射液封闭治疗,均无效。于1991年3月收入我科行手术治疗。检查:右耳前2cm处有一4cm×5cm大小的囊肿,与周围组织粘连,表面微红,能抽出黄色油腻性皮脂样分泌物。手术方法:1%普鲁卡因局封浸润麻醉,抽出囊肿内容物,梭形切除0.5cm×5cm的皮肤,暴露囊腔,,用电刀烧除整个囊壁,肾上腺素盐水纱条止血,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男性,60岁。无明显诱因感觉呼吸不畅2月余,近1个月咽部出现异物感,进食时吞咽食物不利。无疼痛感及其它不适。查体:一般情况好。间接喉镜见会厌舌面有一核桃大小的肿物,呈半球状,触之有波动感。肿物表面光滑,呈黄白色,基底部较宽。患者入院后在表面麻醉下行囊肿切除术。临床诊断:会厌囊肿。病理检查:囊性肿物1个,大小2.2×1×0.7cm,包膜较完整。切开囊肿,切面呈多房性,囊腔大小不等,最大的直径1 cm,最小的直径0.3cm,囊腔内充满黄白色奶酪样及豆渣样物。囊内壁光滑,囊壁厚薄不均,最厚处0.3cm,最薄处0.1c m,质软。  相似文献   

5.
<正> 激光手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技术。我科于1989年1月—1994年12月,采用CO_2激光治疗耳廓假性囊肿74例,取得了肯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4例中男65例,女19例;年龄24—74岁。病程1—60余天。左耳45例,右耳29例。所有患者无病因。17例无任何症状,41例有胀感,9例有微痒感,7例诉有微痛。囊肿位于耳舟37例,三角窝19例,耳甲腔18例。最大4.0×2.5cm,最小1.2cm,超过2.5cm49例;7例为作过穿刺抽液而复发者,13例囊肿皮肤呈暗红色,其囊液为暗红色粘液,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维吾尔族农民。颈部左侧肿物2年。入院查体:左颈部隆起性包块,呈圆形,大小约4cm×4cm。表面光滑,质地柔软,边界清楚,有囊性感,张力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检查:甲状腺左叶内可探及-3.7cm×3.8cm类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形态规则,囊壁略厚呈双层壁,其周围为正常甲状腺组织,气管受压。T3、T4、血钙、血磷检查均正常。临床诊断:甲状腺腺瘤囊性变。术中发现甲状腺左叶4cm×4cm囊肿。将甲状腺左叶分离次全切除。剖开囊肿见双层囊壁,外壁为白色半透明粉皮样变。囊内为清亮透明液,证实为包虫囊肿。病理报告:甲状腺…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 自2002年8月以来,我科采用在B超引导下用深静脉导管行肾囊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囊肿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6~28岁,囊肿病程3~72个月,最大囊肿10.7cm×8.5cm,最小囊肿3.8cm×4.5cm,囊液大多为淡黄色或清亮透明液,2例为暗红色液体;1例为黄色稍粘稠液体,表面浮有脂肪滴,后经化验证实为胆固醇性肾囊肿,其他囊液常规检查,生化测定证实为胆固醇性肾囊肿,其他囊液常规检查、生化测定正常,细菌培养阴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成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71-72,75,F0003
目的评价肝、肾囊肿CT导引下经皮硬化剂治疗的疗效。方法先行CT扫描定位。41例41个囊肿用24G、21G穿刺抽吸针抽吸或引流管,一次或多次抽吸囊液并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到囊腔内。囊肿直径为4~19cm,抽出囊液30~2700mL。其中肝囊肿30例30个囊肿,5例5个肝大囊肿分3次抽吸;肾囊肿11例11个囊肿。结果有5例大肝囊肿3次抽吸,但是2例不能完全抽尽,复查CT见囊肿仍较大,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肝大囊肿穿刺术中囊肿破裂,有囊液溢出,造成腹膜炎,急行普外手术。随访38例囊肿3个月~2年,疗效明显,其中37例中、小囊肿消失或仅留不规则小囊腔,其中1例术前18cm×14cm×11cm的大囊肿囊腔仍有6cm×8cm×5cm大小。结论CT导引下经皮硬化剂治疗肝、肾囊肿是一种危险性小、并发症少而疗效好的方法,但大囊肿疗效差。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MRI技术为12名卵巢囊肿病人进行了扫描,其中1例巨大、多房不同组织成份的囊肿,很有代表性,介绍如下.女21岁,未婚.3年前自觉下腹部发胖(隆起),1年前上腹部亦开始隆起.妇科检查:穹隆饱满,右穹隆可触及肿物,不活动,无触痛,子宫被挤压向左侧。X线钡餐检查:各组小肠均被压向左侧,结肠紧靠侧腹壁,中间及前下腹部呈巨大空白区.B超:腹部巨大肿物为液性、多囊、下极在盆腔内.诊断意见为:右侧卵巢液性实质性占位(囊腺瘤),左侧卵巢囊肿.MR检查 冠状位和矢状位均可见腹腔内有一32cm×19cm×18cm的巨大的囊性占位病变,其中又分四个完全独立的囊腔.大囊约25cm×18cm×11cm,占据整个上腹,T_1—W权重像上为中等偏低信号;中囊位于下腹部,12cm×11cm×10cm较高信号;在大囊和中囊中间偏左又有一个8cm×7cm×6cm的囊腔,表现为高低不均的混杂信号(图1).在横断面上T_1—W(30/700)可见在大囊的后面偏右还有一个12cm×8cm×7cm的低信号的囊腔(图2).矢状面上该囊靠后,呈长圆形(图3),下极为混杂信号.在横断面的T_2—W像上,上述两个囊的信号按比例明显增强(图4).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患者因左侧腹部包块术后1月入院.入院查体见左上腹有一约15 cm的手术疤痕,切口旁有一引流管;入院前1月,在当地医院因体检发现左上腹部有一约10 cm×9 cm的囊性包块.诊断为脾假性囊肿,在全麻下行了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囊肿来自肾脏,故用无水乙醇处理囊壁后放置引流管后关腹.术后引流液约400 mL/d,故转入本院.入院后,行KUB+IVU检查见左肾盂肾盏向下外翻转,犹如低垂的花朵;引流管造影检查示:囊腔向下延伸至盆腔,膀胱未见显影.考虑诊断为肾输尿管重复畸形伴重度肾积水,术中探查见左侧重复肾双输尿管伴全程扩张积水,故行上位肾及相应输尿管切除术.术后8 d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8岁.因"左侧腰部酸胀6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核素肾图提示双侧肾功能正常.B超检查发现左肾中上极囊性占位.进一步行CT检查提示病变大小约6 cm×7 cm,边界清楚,囊内组织密度均匀,增强后见其中有线样增强影(图1),提示囊肿内有含血管成分的结构深入其中,考虑此囊肿为肿瘤性病变,而非单纯性肾囊肿,诊断为"左肾囊性占位,囊性肾瘤?".根据CT片估计,患侧肾脏约能保留1/4~1/3的正常部分,因此决定在全麻下行左肾切除术.手术取左侧11肋下斜切口,术中见左肾中上极囊性肿物,大小约8 cm×6 cm,有完整包膜,与肾脏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将其连同肾脏完整切除.剖开肿物见其内为清亮液体物质,被薄层纤维性组织分隔为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术后病理切片报告:囊壁内衬单层扁平细胞,部分为立方形细胞;囊壁间隔内组织为纤维组织,部分纤维细胞核染色较深,未见肾单位结构及恶性细胞成分,诊断为"囊性肾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半年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女性,43岁,因“子宫全切术后9个月,周期性阴道流血、腹痛”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7/30天,量中等,有渐进性痛经及肛门坠胀感10+年,于2006年5月份在当地医院因“子宫腺肌瘤并子宫腺肌病,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子宫全切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术(具体手术情况不详),术后患者“痛经、肛门坠胀感”无改善,每间隔27d出现少许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色暗红色,持续10+天,伴有明显下腹胀痛、肛门坠胀感。需服用止痛药物,不能正常工作。于2007年02月22日就诊于我院门诊,行盆腔四维B超检查,提示“全宫术后,盆腔内以囊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疑盆腔内膜异位症或积血,盆腔左上方多房性囊性肿块,疑卵巢巧克力囊肿。”门诊遂以“左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我科。入院体查:T36.5℃,P88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心肺无异常,常规消毒后妇查:阴道内少许暗红色血液,阴道残端顶部见一残留不规则宫颈组织,少许血液自宫口流出,残端上方接连可扪及一6cm&#215;5cm&#215;5cm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压痛明显,自宫口插入探针偏右侧可进入8cm,三合诊直肠黏膜光滑,直肠前方包块向直肠...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主因血压升高10年,伴头痛、恶心、呕吐3 h入我院。B超检查示:膀胱充盈良好,腔内无回声,左、右输尿管末端膀胱内开口处呈囊性膨出,大小分别约右侧1.9 cm×1.7 cm、左侧1.6 cm×1.3 cm,囊壁菲薄,检查过程中囊肿有膨大与缩小节律性改变(见封3图3~6)。超声诊断:双侧输尿管末端囊肿。2讨论输尿管囊肿比较少见,是一种先天性异常,由一层膀胱黏膜和一层输尿管黏膜组成[1],多数为单侧,少数为双侧。本病可分为单纯型和异位型两种[2,3],单纯型囊肿多见于成人,其囊肿完全位于膀胱内,向膀胱的开口较大,一般不合并有上尿路重复畸形,…  相似文献   

14.
大网膜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诊断具有特点。我们遇到3例,其中2例为巨大囊肿。术前均获明确诊断。[例1] 女,2岁6个月。入院前1周发现腹部肿物而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腹部膨隆,可触及8cm肿物,囊性,界限清楚,光滑,无压痛,移动度较大。B超提示囊性肿物,位置表浅。诊为大网膜囊肿,手术中发现囊肿约8cm,内含暗红色浆液。大网  相似文献   

15.
单纯性肝囊肿两种方式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囊液抽吸后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和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两种治疗模式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56例病人,计64个囊肿,其中接受囊液抽吸后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治疗的患者26例(Ⅰ组),接受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的患者30例(Ⅱ组)。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治愈率及副反应或并发症。结果:对于直径不大于5.0cm的囊肿,Ⅰ、Ⅱ组的治愈率分别达到83.3%及81.8%,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5.0cm的囊肿,Ⅰ、Ⅱ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1.2%及79.2%,Ⅱ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Ⅰ组(χ2=6.190,P<0.05)。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是穿刺部位疼痛,个别病例出现醉酒样反应、低热。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依从性好。对于直径不大于5.0cm的囊肿,两种治疗模式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直径大于5.0cm的囊肿,则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更具优势,应为较大肝囊肿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囊肿为普外科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笔者于1995~1997年7月用无水乙醇冲洗,5%鱼肝油酸钠溶液介入治疗甲状腺囊肿病人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甲状腺囊肿病人23例,年龄16~57岁,平均38岁,囊肿大小为1.5cm×2cm×1.5cm~3.5cm×4.5cm×3.0cm,均经B超和囊肿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囊肿。1.2 治疗方法:患者取半卧位,头部后仰,颈部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用9号穿刺针刺入囊内(有落空感),抽出全部囊液,囊液送检。固定针头,用无水乙醇反复冲洗囊腔,至抽出液体清亮透…  相似文献   

17.
胡秋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39-3440
1病例报告女性,43岁,因“子宫全切术后9个月,周期性阴道流血、腹痛”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7/30天,量中等,有渐进性痛经及肛门坠胀感10+年,于2006年5月份在当地医院因“子宫腺肌瘤并子宫腺肌病,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子宫全切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清除术(具体手术情况不详),术后患者“痛经、肛门坠胀感”无改善,每间隔27d出现少许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色暗红色,持续10+天,伴有明显下腹胀痛、肛门坠胀感。需服用止痛药物,不能正常工作。于2007年02月22日就诊于我院门诊,行盆腔四维B超检查,提示“全宫术后,盆腔内以囊性为主混合性肿块,疑盆腔内膜异位症或积血,盆腔左上方多房性囊性肿块,疑卵巢巧克力囊肿。”门诊遂以“左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收住我科。入院体查:T36.5℃,P88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心肺无异常,常规消毒后妇查:阴道内少许暗红色血液,阴道残端顶部见一残留不规则宫颈组织,少许血液自宫口流出,残端上方接连可扪及一6cm×5cm×5cm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压痛明显,自宫口插入探针偏右侧可进入8cm,三合诊直肠黏膜光滑,直肠前方包块向直肠...  相似文献   

18.
<正> 例1.男性、61岁。住院号97944。因进食有阻塞感二年而入院。各项理学检查及化验均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检查,见心脏左后方有一直径约8cm的圆形肿物,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压迫食管向右后移位变形,但无梗阻。手术见心脏后方,降主动脉前方有8×5×4cm囊性肿物,质软,无波动,内为褐色粘稠状液体,腔内呈分隔状。病理:见囊壁表面光滑,内面有条索状乳白色隆起,形如粘膜皱襞两条。诊断:纵隔食管囊肿。  相似文献   

19.
以犯,%卵巢桨液性乳头状囊腺摘致下消化道出血一例/郭铃新…//中华妇产科杂志一l望刃,34(12)一728 患者66岁,因大便出血1年,加重1月人院。B超提示:子宫右侧肿物7.oem x 5.semxs.oem。行剖腹探查术见:右卵巢厚壁囊肿与宫体后壁、宫颈及直肠广泛粘连,直肠被压向左侧。行子宫、双附件及部份直肠切除术。病检发现,相当于粘连处的直肠粘膜面,有一与直肠长轴平行的线状裂隙,长约8~,其中有一针头大小的孔。小孔与肿物的囊腔相通。镜下检查证实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伴出血、坏死。诊断: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致下消化道出血。(胡寒)仪犯9,7心…  相似文献   

20.
甲状舌管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1岁.无意中发现颈部肿块10余天,无任何症状.检查:颈前相当于甲状软骨水平略偏左有 3.0cm×4.5cm肿块,呈球形,边界清楚,无压痛,囊性感,吞咽或伸舌运动时肿块随之向上移动.颈部淋巴结未触及.甲状腺不大.x线检查心肺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甲状舌骨囊肿.入院后.局麻手术,术中见肿块为3cm×3cm×4.5cm,圆形,囊性,肿块紧靠舌骨与带状肌粘连,行肿块完整切除,同时包括部分带状肌及舌骨.术后恢复出院.病理诊断:郛头状腺癌并有砂粒体形成,癌组织已浸润到囊壁周围组织.随访七年,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