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PR、c_erbB_2、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1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表达状态发生改变的分别有15、20、12、1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_erbB_2、p5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PR、c_erbB_2、p53的表达发生变化,但新辅助化疗对ER、PR、c_erbB_2、p53表达状态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和Ki-67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56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和Ki-67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和C-erbB-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降低Ki-67的表达,对ER、PR和C-erbB-2的表达状态无明显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检测可为后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化疗方案及与ER、PR、p53及HER2表达情况的关系,探讨ER、PR、p53及HER2在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中的预测性作用。方法化疗前穿刺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并行ER、PR、p53及HER2免疫组化检测。化疗采用CAF或CAT方案,经3~5个疗程化疗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再次做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比较CAF、CAT两组间疗效差异;CAF、CAT两组内又按照有无疗效再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别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间ER、PR、p53及HER2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 CAF、CAT方案对浸润性小叶癌、黏液腺癌均无明显疗效。浸润性导管癌CAT组化疗有效率为39.5%(17/43),CAF组化疗有效率为40%(14/35)。CAT方案无效组ER、PR的表达强于有效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p53、HER2的表达强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CAF方案有效组P53的表达强于无效组,PR的表达弱于无效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ER、HER2的表达强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AT与CAF方案之间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CAT方案对ER、PR弱表达的浸润性导管癌较敏感。CAF方案则对PR弱表达、p53强表达的浸润性导管癌较敏感。HER2表达对CAT及CAF方案疗效均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6,(2):109-112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患者在化疗前后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情况,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其影响及指导意义。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在接受DEC方案新辅助化疗3周期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PR(-)组31例,总有效率(OR)为80.6%,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 CR)率为19.4%。ER(+),PR(-)或(+)组14例,OR为35.7%,其中p CR率为7.14%。两组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组28例,OR为64.3%,其中p CR率为14.3%。HER-2(-)组1 7例,OR为7 0.6%,其中p CR率为1 7.6%。两组OR和p 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ER,PR和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35.6%和62.2%,新辅助化疗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48.9%和53.3%;经统计分析,ER,PR和HER-2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双阴性者可能较单阳性或双阳性者对DEC方案化疗的敏感性更高,HER-2表达与DEC化疗疗效之间不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对于这几种生物因子的表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TEC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前后ER、PR、c-erbB-2的变化,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共收集了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患者化疗前行乳腺肿瘤粗针穿刺活检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ER、PR+、c-erbB-2的表达。随后进行3个疗程化疗,化疗方案为多西紫衫醇75mg/m2iv,d1;表阿霉素75mg/m2iv,d1;环磷酰胺500mg/m2iv,d1;q21。化疗后评估疗效并对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手术标本通过同法检测生物学因子的表达。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c-erbB-2均发生了改变,新辅助化疗前ER和PR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新辅助化疗后上调(ER:22.92%vs.18.83%;PR:20.83%vs.14.58%),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改变ER、PR、c-erbB-2的表达,本临床研究未发现ER、PR、c-erbB-2变化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状态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98例临床认为不能一期手术,分期为ⅢA~ⅢC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侧内乳动脉置管微量泵持续给药的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包括FAC、FEC、AC和TAC,以21 d为1个周期.2~4个周期后视情况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标准根治术.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对肿瘤标本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ER、PR检测.新辅助化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对比研究ER、PR不同表达状态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比较ER、PR的不同表达状态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没有支持ER、PR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经内乳动脉置管新辅助化疗中对疗效有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士福  费伯健  金留根 《江苏医药》2005,31(12):906-908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雌激素(ER)、p53、C-erbB-2、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后60例乳腺癌组织的肿瘤学分级及ER、p53、C-erbB-2和Ki-67的表达。化疗方案为CAF(CTX600mg/m^2,ADM50mg/m^2,5-FU500mg/m^2)、CMF(CTX500mg/m^2,MTX30mg/m^2,5-FU500mg/m^2)和TA(艾素75mg/m^2,THP30mg/m^2),≥3个疗程。疗效通过体检、乳腺B超、钼靶检测及术后病理分析综合判断。结果60例病人中,36例(60%)获得了PR,7例(11.7%)CR,其中3例获得了pCR,SD为17例(28.3%),全组无恶化病例。总有效率(CR+PR)为71.7%。化疗能降低肿瘤分级(P〈0.05)、Ki-67的表达(P〈0.01)。化疗前后FIR、p53和C-erbB-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AC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组织的肿瘤分级和Ki-67的表达,而对ER、p53和C-erbB-2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高肿瘤分级、ER(-)和Ki-67高表达(≥20%)的病人对化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ER、PR、p53、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ER、PR与p53、c-erbB-2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病理诊断为乳腺癌44例,检测乳腺癌中ER、PR、p53、c-erbB-2的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44例乳腺癌中,ER、PR、c—erbB-2、p53阳性表达分别为81.8%(36/44)、63.6%(28/44)、79.5%(35/44)和47.7%(21/44);ER阳性与p53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R、PR、p53、c-erbB-2阳性表达与年龄有关;(3)乳腺癌的病理分型与ER、PR、p53、c.erbB-2之间的表达无差异;(4)乳腺癌同侧腋窝组淋巴结内有、无癌的转移与ER、PR、p53、c-erbB-2之间阳性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检测ER、PR是对激素内分泌治疗有价值的指标,特别是ER和p53两者之间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ki67、COX-2、p53表达的影响,分析表达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61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cox-2、p53表达情况。结果:①术前新辅助化疗后,ki67、COX-2的表达明显下降,p53的表达变化无显著差异性改变。@ki67的高表达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明显好于低表达,COX-2阴性的化疗效果优于cox-2阳性,p53阴性的化疗效果亦好于p53阳性的。结论:化疗前检测乳腺癌的ki67、cox-2、p53,可以指导新辅助化疗,并且是疗效判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生物学标志物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寻求新辅助化疗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预测因子。方法我院乳腺外科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ER、PR、HER-2的表达情况,化疗2~6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生物学标志物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69例新辅助化疗的病例中,ER、PR、HER-2阳性率分别是53·6%、50·7%、29·0%,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71·0%。临床完全缓解率30·4%,临床部分缓解率40·6%,疾病稳定27·5%,疾病进展1·4%,病理完全缓解率5·8%。结论 ER、HER-2阴性的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ER、HER-2可作为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周彩云  李维春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07-2609
目的 探讨ER、PR、C-erbB-2、E-Cad、p53、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R、PR、C-erbB-2、E-Cad、p53、Ki-67的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和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ER、PR、C-erbB-2、E-Cad、p53、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0.0%、57.5%、45.0%、80.0%、48.8%、82.5%;除C-erbB-2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外,其他五项指标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和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ER、PR、C-erbB-2、E-Cad、p53、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2010年乳腺癌仿根治术标本8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中P53、ER、PR和C-erbB-2的表达,并分析P53与预后因子ER、PR和C-erbB-2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53阳性率为84.0%,其表达与预后正性因子ER、PR呈负相关,而与预后负性因子C-erbB-2、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的负性相关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5种免疫组化指标表达情况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38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Ki-67、P53检测,并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5%、34.9%、36.7%.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91.1%.肿瘤直径≤2 cm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最高(61.6%和43%).P53、ki-67的阳性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53、Ki-67 的阳性表达均与E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与P53、Ki-67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治疗选择和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乳腺肿瘤中C-erbB-2 p53蛋白的表达及与激素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蛋白产物在乳腺良性肿瘤、癌前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0例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C-erbB-2、p53基因蛋白检测,同时进行ER、PR检测。结累P53蛋白在乳腺增生症、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5,0%、46.2%,经x2检验,P>0.05。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表达阳性率经x2检验P<0.05。C-erbB-2在良性病变中无表达,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9.2%,且在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高阳性串显著升高,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ER、PR呈负相关。结论 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相关,但不能作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客观指标。癌基因C-erbB-2的表达既可用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也可配合ER-PR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术前性激素受体和C-erbB-2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前ER、PR以及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对30例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行细针穿刺涂片,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R、PR、C-erbB-2,对术后相应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C-erbB-2,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ER、PR与C-erbB-2之间相关性。结果30例术前细针穿刺者ER阳性15例(50%),PR阳性11例(36.7%)。相对应的30例石蜡切片组的ER阳性者13例(43.3%),PR阳性者9例(3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癌基因蛋白在细针穿刺涂片上的阳性表达为16例(53.3%),阴性者14例(46.6%),相对应的石蜡切片上为阳性者13例(43.3%),阴性者17例(56.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者ER阳性3例、PR阳性3例;C-erbB-2癌基因阴性者ER阳性12例、PR阳性8例。ER、PR与C-erbB-2的相关性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乳腺癌ER、PR、C-erbB-2与术后石蜡切片测定的乳腺癌ER、PR、C-erbB-2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乳腺癌ER、PR、C-erbB-2可于术前掌握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术前细针穿刺涂片检测的乳腺癌ER、PR与癌基因C-erbB-2呈负相关,两者结合,可更准确地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