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1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患儿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粪石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级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程度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粪石性小肠梗阻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术后并发症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发分成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术后优质护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恢复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经对比存在对比价值,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低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差异,经对比存在对比价值,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术患儿护理中,可采取优质护理方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7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平均出血量减少,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5%;对照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06%。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小儿高位隐睾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患儿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24%,对照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高位隐睾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小,患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愈脐胎毒清于围手术期,观察其对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肠闭锁术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缓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愈脐胎毒清敷脐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以评价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自然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脐胎毒清敷脐能有效促进新生儿肠闭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新生儿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两种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手术方法、护理方法及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根据闭锁位置分为低位闭锁组(25例)和中高位闭锁组(20例)。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低位闭锁组全部行Ⅰ期肛门成形术,中高位闭锁组6例行结肠造口术。低位闭锁组患儿进食正常率、排便正常率、精神状态正常率分别为92%、92%、80%,均高于中高位闭锁组患儿的60%、6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为8%、(12.0±2.8)d,均低于中高位闭锁组的25%、(19.4±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确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集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20例,随机分组为两组,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肛门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开始进食的时间、肛门功能Kelly氏评分.结果 ①和传统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12.1±3.0)mL明显减少,开始进食的时间(8.5±1.3)h明显更短,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和传统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术中并发症、术后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和传统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组排便控制力、肌肉紧张度、污粪程度评分明显更高,总分也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治疗显著,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更为理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巨结肠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之间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患儿35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实施传统开腹巨结肠根治术患儿3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巨结肠根治术,相比传统开腹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恢复明显加快,治疗时间缩短,且并发症较少,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组不同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共70例,上述患儿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上述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良Swenson术。观察组行经肛门Soave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后矢状入路经骶会阴肛门成形术(Pena)治疗不同年龄段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划分为新生儿一期手术组(A组,n=26,新生儿期行手术)与伴有瘘管中高位肛门闭锁扩张瘘管后一期手术组(B组,n=28,瘘管扩张4~10月后行手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术后1年肛门排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B组患儿的创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率比较,B组患儿明显低于A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患儿的krickenbeck评分在随访3个月时与A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的评分显示高于A组患儿,两组随访1年的评分均高于随访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a术不会因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年龄段的不同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率,但Pena术能缩短经瘘管扩张辅助治疗的患儿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控制术后并发症率,改善远期肛门功能,效果更佳,因此临床可根据患儿病情特点、在合适年龄段及家属需求合理开展手术,医生需重视术后随访,以确保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4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的常规护理干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儿给予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中,术后共19例患儿恢复较好,能够自主排便,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中,术后共18例患儿恢复较好,能够自主排便,临床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患儿术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儿手术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前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儿的手术结果及随访结果,并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00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术后6 h将胃管取下,少量喂入温水后逐渐过渡到喂糖水、喂奶;对照组患儿术后24 h开始逐渐进食。患儿术后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随访,观察组患儿切口恢复美观,已经无法观察到切口瘢痕,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均显示正常状态。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21.23±1.65)min及术后住院时间(5.58±1.9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4±1.23)min、(9.67±1.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以及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取石手术,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理想、临床效果较好的微创手术方式,要求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66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手术情况、围术期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患儿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疗效与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相同,但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平分。治疗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中所需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在各指标下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2治疗组术后总并发症率6.6%明显小于对照组总并发症率30%,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具有比开腹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的对照组(n=100),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n=10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发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2例,小肠漏1例,临床并发症的出现率为,对照组患者出现率为6.0%%,观察组患者再发肠梗阻5例,切口感染5例,小肠漏2例,临床并发症的出现率为12.0%,二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缓解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整体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顽固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黄疸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与经皮穿刺硬化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28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行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对照组行经皮穿刺硬化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观察组短,平均医疗费用比观察组少(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复发率0.00%比对照组9.38%低(P<0.05)。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手术治疗单纯性囊肿具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且医疗费用少的优势,相比于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虽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率均较高,术后并发症少,但腹腔镜手术可降低肾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