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地区汉族人MBL基因GGC54GAC点突变的初步筛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对广东地区汉族人群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结构基因第一外显子第54位密码点突变(GGC54GAC)进行初步筛查.方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相应片段的PCR扩增,再对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在166人中查出野生型纯合子147例,占88.55%,GGC54GAC突变杂合子19例,占11.45%,未发现GGC54GAC突变纯合子.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GGC54GAC突变频率为0.057.  相似文献   

2.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应用荧光探针杂交可视技术检测MBL基因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点突变,分析MBL基因点突变与RA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72例RA患者中,检出54位密码点突变杂合子29例和纯合子3例、57位密码点突变杂合子1例,其54、57位密码突变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243和0.007;95例正常对照样本中,检出54位密码点突变杂合子22例和纯合子2例、57位密码点突变杂合子1例,其54、57位密码点突变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37和0.005;两者比较,其54位密码点突变有显著差异(x~2=6.78,P0.05)。有关节侵蚀破坏的43例RA患者中,检出54位密码点突变杂合子21例和纯合子3例,其基因频率为0.314;29例无关节侵蚀破坏的RA患者中,仅有8例54位密码点突变杂合子,基因频率为0.138;两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6.45,P0.05)。因此认为,MBL基因点突变是RA的易感因素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分别收集广东省汉族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维吾尔族一般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应用荧光探针杂交可视技术检测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54位密码点突变(GGC54GAC)。从138份汉族样本中检出GGC54GAC突变型纯合子4例,占2.9%,杂合子30例,占21.74%;120份维吾尔族标本中,检出突变型纯合子3例,占2.5%,杂合子34例,占28.33%。因此,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GGC54GAC突变的频率分别为0.138和0.167,两民族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突变型和野生型MBL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PCR技术,从质粒pMBLm52、pMBLm54和pMBLm57中分别获取含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点突变的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突变体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将其分别插入质粒pcDNA4/HisMax C中,构建成相应的3种真核表达载体。将各突变型MB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和野生型MBL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分别转染COS7细胞。72 h后,以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各细胞培养上清中目的蛋白的含量分别为0.980μg/ml、0.971μg/ml、0.900μg/ml和1.047μg/ml;用One-way ANOVA分析这些目的蛋白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MBL结构基因的点突变并不影响MBL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5.
CGT52TGT和GGA57GAA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构建CGT52TGT和GGA57GAA2种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突变体。方法 设计2对引物52F/52R和57F/57R(R中引入了点突变),以含汉族人野生型MBL cDNA的重组质粒pGEM-mbl为模板,采用TaKaRa MutanBEST突变试剂盒进行定点突变,以PER和测序分析进行鉴定。结果 分别用52F/52R和57F/57R为引物对进行PCR,均得到1个约3800bp的DNA片段,自身连接后获得重组质粒。以SP6/T7P为引物对进行PCR,获得约900bp的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表明,2种克隆分别除其第52、57位密码变为TGT、GAA外,其余与野生型MBL cDNA完全相同。结论 构建成功CGT52TGT和GGA57GAA MBL基因突变体,为深入探索MBL基因突变引起调理吞噬缺损的机理和MBL分子的结构-功能关系提供了分子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族人群MBL基因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云南白族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方法:对MBL基因启动子区SNP位点-550G/C(称H/L等位基因)、-221C/G(X/Y)、+4C/T(P/Q)已明确的白族DNA样本,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结构基因第一外显子点突变CGT52TGT、CCC54GAC和CCA57CAA(分别称为D、B、C等位基因,野生型即A),并分析MBL基因的单倍型与基因型。结果:只检出GGC54GAC点突变,其频率为0.100;检出的5种单倍型及其频率是:HYPA0.250、LXPA0.107、LYQA0.407、LYPA0.135、LYPB0.100;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LYPA/LYPA0.043、LXPA/LYQA0.143、LYPA/LYPB0.014、HYPA/LYQA0.086、LYPA/LYQA0.157、HYPA/LYPA0.014、LYPB/LYQA0.143、HYPA/LYPB0.043、LXPA/LXPA0.014、HYPA/LXPA0.043、LYQA/LYQA0.143、HYPA/HYPA0.157。结论:中国白族人群MBL基因存在GGC54GAC点突变,单倍型以LYQA和HYPA为主,基因型则多见LYPA/LYQA、HYPA/HYPA、LX—PA/LYQA、LYPB/LYQA和LYQA/LYQA。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汉族儿童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第一外显子54密码子的基因多态性以及与血清MBL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71例儿童血清MBL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第一外显子54密码子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的血清蛋白质表达水平,并测定部分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结果汉族人群MBL基因第1外显子54密码子3种基因型为GGC/GGC(77.5%)、GGC/GAC(18.3%)、GAC/GAC(4.2%),等位基因GGC(0.87)出现频率较GAC(0.13)高;低MBL水平基因型为GGC/GGC(12.5%)、GGC/GAC(75.0%)、GAC/GAC(12.5%),GGC/GA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C(0.50)频率较正常MBL组(0.03)高(P<0.005);GGC/GGC基因型的血清MBL的水平比GGC/GAC基因型明显增高[(3.67±2.10)μg/ml,(0.10±0.05)μg/ml,P<0.001],GGC/GGC基因型汉族人群血清水平较巴布亚新几内亚人[Papua NewGuinea,(2.45±0.82)μg/ml]明显增高(P<0.001);发现MBL第一外显子15、21、58、61密码子的突变。结论第一外显子第54密码子表现不同基因多态性分布,并对应不同的血清MBL水平。主要是GGC/GAC导致低血清MBL水平,但可能存在除52、54、57密码子外的第一外显子其他部位的基因多态性导致血清MBL蛋白质表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52例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其它人群比较。结果 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基因型频率为:GGC/GGC(71.1%),GGC/GAC(28.9%),GAC/GAC(0.0%);等位基因频率为:GGC(85.5%),GAC(14.5%)。结论福建地区汉族人群MBP基因多态分布与中国汉族、蒙古族、藏族、彝族和香港华人接近;与北欧人群和东欧人群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
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普通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应用荧光探针杂交技术检测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GGC54GAC、GGA57GAA和CGT52TGT点突变(分别称为等位基因B、C、D,所有突变型统称为O,野生型即A),分析MBL突变型等位基因与SLE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74例SLE患者中,检出等位基因型A/B24例(32.4%)、B/B5例(6.8%)、A/C2例(2.7%)、A/D1例(1.4%)和B/C2例(2.7%),B、C、D的频率为0.250、0.028和0.007,突变型等位基因O的频率为0.285;95例对照组中,检出A/B22例(23.2%)、B/B2例(2.1%)和A/C1例(1.1%),B、C的频率分别为0.137和0.005,O的频率为0.142;两者比较,其突变等位基因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等位基因型O/O纯合子SLE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达100%,而A/A或A/O型病人分别为35.0%和37.0%,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因此,MBL突变型等位基因是SLE的易感因素并与肾脏累及有关。  相似文献   

10.
收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维吾尔族一般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550G/C(称H/L等位基因)、-221C/G(X/Y)、+4C/T(P/Q)和结构基因第一外显子点突变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分别称为D、B、C等位基因,野生型即A等位基因),并分析其单倍型与基因型。发现MBL基因启动子区等位基因主要为L、Y、P,第一外显子等位基因只发现B,未检出C和D;检出5种单倍型,其频率分别是HYPA 0.282、LYPA 0.268、LXPA 0.260、LYPB 0.120、LYQA 0.070。检出12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HYPA/HYPA 0.183、LXPA/LXPA 0.141、LYPA/LYQA 0.113、LYPA/LYPA 0.112、LYPA/LXPA 0.085、HYPA/LYPA 0.085、LXPA/LYPB 0.085、HYPA/LXPA 0.070、HYPA/LYPB 0.042、LYPA/LYPB 0.028、LYPB/LYQA 0.028、YPB/LYPB 0.028。  相似文献   

11.
GGC54GAC MBL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人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中引入GGC54GAC点突变。方法:设计上下游引物和诱变引物,以汉族人野生型MBLcDNA为模板,采用megaprimer-PCR技术进行定点突变。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T载体,酶切和测序分析。结果:以上游引物和诱变引物进行第一轮PCR,获得一约180bp的DNA片段,以此片段和下游引物行第二轮PCR扩增,得到一长约780bp的产物,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酶切了现第54位密码中的BanI酶切位点已被破坏,与计算机酶切图谱分析结果一致。序列分析表明,除第54位密码变为GAC外,余与野生型MBL cDNA完全相同。结论:构建成功了GGC54GAC MBL突变体,为深入探索MBL基因突变引起调理吞噬缺损的机制提供了分子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湖北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onL或Mannose-Binding Protein,MBL或MBP)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异源双链杂交技术对111例健康正常人和41例SLE患者的MBL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①共检测出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A和变异型B(在54位密码子由GGC→GAC),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②正常对照中A等位基因及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10和0.090,符合Hardy-Wernberg定律;与此前在日本人中报道的A及B等位基因频率0.767和0.233相比,变异型B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③SLE病人组中B等位基因频率为0.146,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湖北汉族人群中MBL基因外显子1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与已知其他人群的分布频率有一定差异。MBL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并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人CGT52TGT MBL突变体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初步探索MBL基因CGT52TGT点突变引起调理吞噬缺损的机制。方法: 采用PCR技术, 从质粒pMBLm52中获取含CGT52TGT点突变的MBL基因, 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4 /HisMaxC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测序验证后, 电转染入CHO细胞。以800mg/LZeocin筛选转染后的CHO细胞30d; 随后的30d中, 维持Zeocin的浓度在200mg/L, 以获取稳定转染的细胞。以RT PCR分析其mRNA的表达情况。表达产物经Ni NTAagarose纯化后, 以非还原SDS 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以PCR扩增的MBLm52基因片段长约750bp, 将其插入表达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 /HisMaxC MBLm52, 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后将其电转染入CHO细胞。从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得的纯化的表达产物, 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Mr)约60 000的分子, 寡聚化程度明显低于重组人野生型MBL和从人血浆中分离的MBL。结论: MBL基因CGT52TGT点突变可能并不影响其表达产物向胞外分泌的过程, 但突变后产生的Cys可能形成新的二硫键, 影响MBL结构单位和/或寡聚分子的形成, 推测该突变MBL蛋白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调查北方地区健康回族人群MBL基因ExonI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检测其血浆MBL含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RFLP方法检测MBL基因点突变频率;用MBL OligomerELISA试剂盒测定出血浆MBL的浓度。结果:测得健康回族人该基因突变频率为0.15;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3.40mg/L;二者呈负相关(r=-0.67)。结论:健康回族人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与其血浆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浆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acetylhydrdase,PAF-AH)基因994(G→T)点突变与脑梗塞常见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8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组、腔隙性脑梗塞组和心源性脑梗塞组)和215名正常对照中,血浆型PAF-AH基因该突变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对照组994(G→T)突变的基因型频率为20.46%(杂合子:18.60%;纯合子:1.86%)。全部脑梗塞患者人群中,突变基因型频率为35.19%(杂合子:32.41%;纯合子:2.7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组该突变基因型频率为38.10%(杂合子:34.92%;纯合子:3.1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隙性脑梗塞组和心源性脑梗塞组的该突变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32.35%(杂合子:29.41%;纯合子:2.94%)和27.27%(杂合子:27.27%;纯合子: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型PAF-AH基因994(G→T)T点突变与中国人脑梗塞的发生显著相关,其相关性主要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而与腔隙性脑梗塞可能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技术,从质粒pMBLm54中获得含GGC54GAC点突变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4/HisMax C-MBLm54,DNA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后将其电转染入CHO细胞。以Zeocin筛选并维持培养转染后CHO细胞,获得2株稳定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采用Ni~(2+)-NTA agarose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获得54Asp突变MBL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54Asp突变MBL蛋白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的成分,而重组野生型MBL蛋白则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00和>200000的分子。配体结合试验发现,天然MBL和重组野生型MBL能与甘露聚糖结合,而54Asp则否。结果表明,54Asp突变MBL蛋白不能形成正常的MBL结构单位和寡聚体,并进而影响其配体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多态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及与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2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例肝硬化患者和88名正常对照者的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多态性和血清HBV DNA载量进行检测.结果 CHB轻、中度组患者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重度组、代偿性LC组、失代偿性LC组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失代偿性LC组突变率最高,为36.5%.慢性HBV感染者MBP基因GGC/GAC基因型频率和GAC等位基因频率不随HBV DNA载量而变化(P>0.05).结论 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突变与HBV DNA载量无明显关系,而与慢性HBV感染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蛋白(mannose-binding protein,MBP)基因第54号密码子GGC→GAC变异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肾小球免疫沉积多样性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40名正常健康成人,147例IgAN患者,其中77例为单纯IgA伴C3沉积(A组),70例为IgA,IgG,IgM伴C3、C1q沉积(AGM组)。使用PCR-RFLP法分析MBP基因型;同时应用ELISA法对58例IgAN患者和32名正常人血清MBP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MBP不同基因型与其血清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1)MBP基因GAC型等位基因与IgAN的大量免疫沉积明显相关(OR=1.95,95%CI:1.06-3.58).(2)无论在A组还是在AGM组,GAC等位基因携带者中起病时有前驱感染史者均显著多于GGC合子(P<0.05)。(3)不同人群中,GGC/GGC型血清MBP水平均明显高于GGC/GAC型(P<0.0001),GAC/GAC型血清MBP水平接近于0。结论 IgAN患者肾小球免疫沉积物的类型与MBP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不同个体先天性防御屏障功能的差异在IgAN肾小球免疫沉积多样性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健康汉族人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汉族人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正常人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进行扩增以SmaI进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结果:广东地区汉族人P450 2C19基因中,野生型纯合子(wt/wt)频率是0.4454;CYP2C19杂合子(mt/ml)频率是0.4091;CYP2C19突变型纯合子(ml/ml)频率是0.1455。P450 2C19基因ml频率是0.3500,基因wt频率是0.6500。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的细胞色素CYP2C19基因频率与其它地区人群相接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突变与中国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山东汉族6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进行了MTHFR基因C677T突变检测,计算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以及该突变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C/T杂合子频率分别为41.27%和43.75%;T/T纯合子频率分别为52.38%和36.25%。患者组突变频率较高(x^2=6.372,P<0.01,ORT/T=4.552,95%可信区间:1.440-14.398;x^2=6.742,P=0.009)。结论 MTHFR基因C677T突变与山东汉族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