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国内儿童感觉综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Ayres .A .J .提出的 ,她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儿童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国内近年来对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影响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 ,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训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加强对儿童感觉统合领域的研究 ,促进儿童更好发挥潜能 ,适应学校生活 ,健康成长。1 关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适用性研究根据感觉统合的理论 ,感觉输入的控制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 ,学习障碍可能是由于对感觉信息组织不良所致。即 :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 ,就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 (se…  相似文献   

2.
髓内综合征包括:感觉分离、暂时感觉缺失或动态感觉缺失(Suspendedsensory deficif),骶部感觉正常,片状感觉障碍,当身体大部分及双下肢的温痛觉受损但骶段正常,表明骶部感觉正常与脊髓丘脑束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及感觉异常产生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对照20例无感觉异常和11例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觉异常发生机制。结果感觉异常组与正常组的血钾、肌力、病程、CPK有显著差异。结论低血钾所致的肌细胞膜的功能改变、代谢障碍及继发的肌纤维受损可能是产生感觉异常的原因,感觉异常的患者临床症状重且恢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4.
<正>延髓外侧梗死(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LMI)最常见的感觉障碍是交叉性感觉障碍,文献中偶见LMI合并迟发性感觉异常、对侧或双侧面部感觉障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以及同侧肢体感觉异常等。LMI伴发的迟发性感觉异常可能是与脑卒中病灶直接相关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eP),即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本研究曾诊治过3例伴迟发性感觉异常的LMI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5.
<正>感觉减退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感受减退,即大刺激引起小感受,严重时不引起任何感受,即感觉缺失。精神科的感觉减退比感觉增强少见,多见于现实人格解体、躯体人格解体、抑郁症和谵妄,少见于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偏头痛和变性脑病[1]。但实际上,临床上进行症状判断时,几乎不使用感觉减退这一术语,因为教科书上所述的感觉减退过于简略。临床医生通常将感觉减退进行分解描述,这样在临床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6.
顶叶病变引起非典型感觉障碍综合征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感觉障碍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由顶叶病变所致的局限性分布的各种类型感觉缺失,包括假性节段性感觉缺失、假性根性感觉缺失、假性脊髓性感觉缺失和手-口分布性感觉缺失。其中,假性根性感觉缺失尤为少见,因其可提示顶叶病变,且易与周围神经病变相混淆,而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及感觉异常产生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对照20例无感觉异常和11例伴有感觉异常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感觉异常发生机制。结果感觉异常组与正常组的血钾、肌力、病程、CPK有显著差异。结论低血钾所致的肌细胞膜的功能改变、代谢障碍及继发的肌纤维受损可能是产生感觉异常的原因,感觉异常的患者临床症状重且恢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感觉症状对Tourette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男性Tourette综合征患儿100例,采用自编抽动障碍感觉性症状问卷进行评定,其中伴有感觉症状的56例,不伴感觉症状的44例,采用耶鲁抽动障碍严重程度量表(YGTSS)分别于治疗前及使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第1、第4及第8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伴有感觉症状的Tourette综合征患儿治疗后YGTSS减分低于不伴有感觉症状的患儿,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 显示,伴有感觉症状的Tourette综合征患儿疗效较差.结论 Tourette综合征常伴有各种感觉症状,且感觉症状对疗效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内儿童感觉统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统合理论是由Ayres.A.J.提出的,她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儿童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国内近年来对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影响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以及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训练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加强对儿童感觉统合领域的研究,促进儿童更好发挥潜能,适应学校生活,健康成长。 1 关于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适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感觉症状与Tourette综合征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Tourette综合征感觉症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Tourette综合征男性患儿120例,使用感觉性症状问卷进行评定,其中伴有感觉症状的患儿66例,不伴感觉症状的患儿54例,采用耶鲁抽动障碍严重程度量表(YGTS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使用氟哌啶醇治疗4周后再次评定.结果:不伴有感觉症状的Tourette综合征患儿较伴有感觉症状的患儿抽动症状好转明显(P<0.01);抑郁自评、焦虑自评严重程度轻.结论:Tourette综合征常伴有各种感觉症状,重视感觉症状将对疗效可产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梗死(LMI)的感觉障碍特点及内在解剖学机制。方法总结2例伴不典型偏身感觉异常的LMI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LMI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头晕、偏身感觉异常。例1表现为病灶同侧面部及同侧肢体感觉异常(ISSL),主观描述为麻木、发紧,例2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同侧肢体无力,还合并对侧肢体迟发性感觉异常(先表现为发凉,后出现上肢近端烧灼感)。2例患者DWI上梗死灶分别位于延髓背外侧、外侧。病因考虑为动脉粥样硬化,且合并椎动脉或其分支动脉发育异常。结论 LMI的感觉障碍复杂多样,不典型的有面部感觉异常、ISSL、对侧肢体迟发性感觉异常等,考虑与三叉丘系、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患者常存在上肢躯体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和复合感觉障碍。“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作为卒中后的康复新理论,目前在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中逐渐得到应用。常见的中枢干预方法有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磁刺激、镜像疗法、脑机接口和头针等,本研究阐述这些中枢干预方法联合不同外周康复训练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目前研究证明,不同模式的“中枢-外周-中枢”闭环治疗方法均对卒中后上肢感觉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中枢干预和外周干预联合的时间有效性、不同闭环模式的临床机制仍不明确,未来有待进一步研究去探索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我们发现,感觉增强不像教科书上讲的那样少,既往教科书对感觉增强的忽视,导致临床医生的进一步忽视,为了引起临床医生对该领域的警觉,我们对感觉增强做了详细的分类,包括听觉增强、视觉增强、神经性尿频、痛觉增强、触觉增强、温觉增强、味觉增强、除神经性尿频以外的其他感受性增强.为的是临床上更易识别感觉增强.  相似文献   

14.
延髓外侧综合征(LMS)经典的感觉体征包括同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的感觉丧失。感觉障碍的变异包括对侧或双侧面部感觉改变,面部部分受累或躯干感觉平面的改变。然而即使在大综LMS病人中未见描述过同侧肢体的感觉改变,本文报道3例病人表现为同侧肢体的感觉改变。  相似文献   

15.
本体感觉是人体一种特殊的深感觉,它包含关节运动觉、加速度及位置觉,大脑特定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并处理关节本体感觉信息,并及时调整运动中关节的合理位置、稳定性、姿势及维持平衡能力。目前本体感觉训练已逐步推广、应用于中枢系统损伤、人工关节置换、各种外伤等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及系统康复训练中,其在成人康复治疗的有效性也已经被验证。  相似文献   

16.
儿童孤独症与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儿童孤独症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方法:对6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儿童孤独症患儿(患者组)与6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填写儿童情况调查表,并分别进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SIS)、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BRS)及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孤独症患儿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伴感觉统合失调的占95.0%,而对照组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仅占3.3%;患者组与对照组的感觉统合评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程长短不同的患儿感觉统合失调严重度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智力水平与感觉统合失调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是否诊断为儿童孤独症与CBRS总分、本体感、母孕期有无高危因素、既往有重大疾病史、有无窒息史、母亲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儿童孤独症患儿普遍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在对儿童孤独症患儿进行个别化训练的同时应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相似文献   

17.
本例报告表现为多个神经受累的感觉神经炎,为一种良性综合症.病例报告:患者29岁,突然感到右拇趾麻木.能准确的划出感觉消失的区域.4年后他感到右拇指尺侧疼痛,并伴有触觉痛感和一个小区域的感觉缺失及感觉异常性手痛.数月内疼痛消失,而感觉减退区持续存在.6周后右外侧股部出现触觉痛感、  相似文献   

18.
感觉减退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受减退,即大刺激引起小感受,严重时不引起任何感受,即感觉缺失.在精神科,单一感觉减退比感觉增强少见得多.但多重感觉减退则时能见到,此时不以感觉减退的名称出现,而以自我感缺失(人格解体)的名称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震颤麻痹病人可出现感觉症状。Snider 等曾报道101例病人中有43例(43%)出现原发性感觉症状。他认为此可能系肌强直或运动减少,抗震颤麻痹药物,周围神经病或脑的感觉中枢变性所致。本文作者对50例震颤麻痹病人进行研究发现有19例(38%)有感觉异常。19例中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61.8±4.5岁。症状以麻木、麻刺感、疼痛和隐痛、发凉多见,烧灼感则少见。(本文凡与内科疾病有关的感觉症状病人均予剔除)均无客观感觉缺失征且感觉症状与特异性运动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征象问无相互联系。感觉症状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但一般尚易忍受。此19例中11例感觉症状在震颤麻痹出现症状一侧或运动明显受累一侧。其中2例先于运动症状。此19例中有15例作了体感  相似文献   

20.
<正>感觉增强或称感觉过敏,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受性增强。即小感觉刺激引起大的感受反应。感觉增强按感官分,包括听觉增强、痛觉增强、温觉增强、神经性尿频和其他内感受性增强。1听觉增强听觉增强又称听觉过敏,是对听觉的感受增强,即对普通声响感到刺激,不能忍受。例如,听到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