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袁会 《新闻世界》2011,(7):274-275
日本"3·11"地震不只给该国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还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抢购恐慌风潮。从3月16日起,中国出现了"抢盐"风波。在这次事件中,政府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得到体现。本文分析了这次危机应对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后突发事件的危机防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以来,两起谣言事件在人们心中激起波澜。一起是2月10日凌晨,江苏响水县因化工厂爆炸的谣言引发"万人大逃亡",造成多起车祸及死伤;另一起是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一场谣"盐"引起的碘盐抢购潮几乎席卷全  相似文献   

3.
日前,日本国家档案馆对在此前东部地震中受损的宫城、岩手县提供了公共档案文件的恢复项目。应宫城县的要求,日本国家档案馆决定对其开展援助,旨在帮助修复在地震中受损的公共档案文件并对实施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在这其中,日本国家档案馆免费为宫城县提供修复所需设备和工具,  相似文献   

4.
郜书锴 《传媒》2011,(4):65-67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在一系列地震报道中,日本媒体的表现值得尊敬。有专家以NHK为例分析:NHK是日本最大的公共传媒,它切实实践了专业精神,主  相似文献   

5.
毁灭性地震、毁灭性海啸、灾难性的核泄漏、数千次余震……在不到数十小时之内,灾难重重叠叠袭向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东北地带,在这危急时刻,人们见证了日本公共传媒的专业主义和人文情怀,正如《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辑所言,日本公共传媒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成为超越一切的公共平台,维系了国民的精神和秩序。  相似文献   

6.
龙韬 《声屏世界》2011,(9):63-65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相似文献   

7.
刘凡 《新闻世界》2010,(5):140-141
本文以新浪"智利地震"专题报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受众心理以及网络优势,从新闻报道时机、版面内容、编辑思想等方面,探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专题报道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迅速在中国国内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地震",中国网民针对日本地震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主流的言论表达了对日本地震的关注,希望能够对日本进行援助。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舆情已经成了主流民意的表现方式之一。它所呈现出的面貌将影响民众对一个事件的观点看法,继而对社会生态、国家间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受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恐慌"影响,3月16日下午起,一场"抢盐风波"也在衢州市上演。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衢州日报领导高度重视,采编人员快速反应,迅速介入,勇于担当,有效给予舆情以正面引导,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解疑释惑,粉碎谣言,安定了民心。16日晚,衢州日报编辑二部一版责任编辑上班前,得知市区联华、沃尔玛、东方等超市以及西区小便利店市民排队抢盐的情况后,立即赶到办公室,第一个在报社业务QQ群发出"衢州城里市民排队抢盐,赶紧,要稿子"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网络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昊 《新闻爱好者》2011,(10):80-81
近年来,网络民族主义常被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所调动和激起,并往往发展到极端和狭隘的程度。"3·11"日本地震引发了最近一次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但通过新浪微博可以发现,此轮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回落,并在针对日本地震的话题讨论中,出现了很多理性的、有建设性和反思性的言论,这与此事件的性质、Web2.0的传播特性以及国民心理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各种形态的公共危机不断发生,我国目前已处在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期。大众传媒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从开始的角色缺失到逐渐成熟应对,体现了某种程度的进步,也十分值得进一步认真思考。本文旨在以非典、雪灾、"3.14"事件、汶川地震及甲型H1N1流感中的媒介表现为例,探讨媒介在危机事件中如何发挥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晓菲 《新闻世界》2013,(6):345-347
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在这场灾难中,日本媒体体现了其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日本唯一的公共放送组织——NHK在地震期间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水平报道,为地震中信息传播及灾难应对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文以NHK对3·11大地震的报道为例,分析NHK灾害报道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期对我国媒体的灾害报道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余霞  任红丽 《新闻世界》2011,(11):123-124
本文通过对“百度贴吧”中关于日本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研究,结合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沙晨 《现代传播》2016,(4):157-158
一、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越丰富,对"中国制造"的国际公共话语产品需求越旺盛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此为起点,亚太区及全球政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2012年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提出"一带一路""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新亚洲安全观""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等战略构想,并高效发起"金砖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支撑平台。同时,在以共同、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中探寻乡村广播的频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梅,一位一直实践在播音主持一线的频率管理者。今年2月起,组织"在希望的田野上——农民歌手大赛";去年5月,汶川地震,她立即拿起采访机,和记者们一起去记录最珍贵的声音;去年8月,她策划并亲自采访制作了纪录"‘草根’的奥运生活"的系列节目《五环记忆》。地震、奥运火炬在辽宁传递等关键时刻,她都在直播间亲自担当直播报道主持人。  相似文献   

16.
漫画出口,一直是日本出版行业赢利的支柱。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多起火灾以及核泄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地震灾情以及灾后重建时,也有很多日本动漫迷们发出疑问:"日本动漫业不会受到影响吧?"日本政府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坚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王建树 《新闻世界》2010,(7):170-171
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化解和处理,这已成为检验政府应对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本文选取前段时间发生在山西大规模的群众"等地震"这一事件为例,简要探析此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如何提高政府应对能力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南康市大坪乡上期村是赣州市委组织部挂点的"三送"村,"三送"干部认真为民办实事,与当地党委政府、南康广电网络分公司一起,探索出农村远程教育节目入户新途径,建立了远程教育、农情应急广播、有线电视"三合一"立体式服务机制,搭建起了远教信息平台,让群众共享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编织成强村富民网络。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闻学理论。美国"公共新闻之父"、纽约大学的Jay Rosen教授最先提出了"公共新闻"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受"昆明3·01暴恐事件"影响,"暴徒砍人"流言导致成都、广州等地数百群众四散奔逃,一时人人自危。最近,我国多起公共危机事件的始作俑者均为暴恐流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对此,本文结合"成都3·14春熙路事件"、"广州3·15沙河事件",分析了暴恐流言的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