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数字抽签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两组产妇的血糖水平,自我效能(GSES)和焦虑(HAMA)评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下降,且干预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GSES和HAMA评分均改善,且干预组护理后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孕妇的血糖控制效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孕妇或围产儿获得更良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速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餐前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合并胃瘫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选取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瘫患者分为两组,在超长效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基础上分别予以速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餐前即刻皮下注射,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短效胰岛素组午餐、晚餐后血糖峰值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均明显低于速效胰岛素组,高血糖时间和低血糖时间亦少于速效胰岛素组(P值均<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胃瘫患者,选用短效胰岛素餐前即刻皮下注射有可能更好地与餐后血糖升高曲线匹配,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产妇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饮食干预措施,对照组则进行持续病情观察,待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后再行处理,比较两组产妇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巨大儿、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低血糖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饮食干预是控制妊娠交界性糖耐量异常孕妇血糖的有效手段,其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组方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益气养阴组方配合个体化营养治疗)和对照组(个体化营养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随访跟踪至产后,比较母婴围生结局.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胎膜早破、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胎窘、巨大儿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组方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母婴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回顾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在血糖控制效果、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方面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较好的控制血糖,保证母体以及新生儿的良好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经过产前检查并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为针对孕妇血糖水平予以护理干预的孕妇(30例),对照组为同期因某些原因导致未接受相应护理干预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28例);对两组的血糖水平以及分娩、围生儿结局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酮症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死亡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入院3、5d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处于妊娠期的糖尿病孕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保证孕妇的妊娠质量和保障围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涓  蔡维云 《中国医药》2006,1(2):103-104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榆注(CSⅡ)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法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CSⅡ组和对照组,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和睡前(22:00)注射中效诺和灵,术中及术后禁食期则停用餐前胰岛素,只给予基础量。结果CSⅡ组控制血糖迭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手术的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评价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60例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每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接受个体化饮食控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水平以及妊娠结局方面的差异,以明确个体化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对母亲妊娠结局的具体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控制对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病情进展、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后者皮下注射胰岛素。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3h血糖均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1、2h血糖控制较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控制血糖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目标,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妊娠期综合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干预的对照组及接受妊娠期综合营养干预的观察组,比较其干预后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母婴围生结局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接受干预后的空腹、餐后及零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观察组孕妇接受干预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B(Apo 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Ⅰ(Apo A-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接受干预后的各项母婴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妊娠期综合营养干预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及血脂水平,降低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赵晓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1):191-192,195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住院监护对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GDM孕妇,按住院待产时孕周不同随机分为A组28例(孕〉34~38周)和B组20例(孕≤34周),均给予相同的住院监护。比较两组孕妇监护前后的血糖变化、分娩结局和围生儿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监护后血糖水平较监护前降低,且B组降低程度比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娩结局和围生儿情况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孕妇实行早期住院监护,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高龄初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对于母体并发症以及胎儿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筛查出的87例高龄初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45例)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42例),进行母体并发症以及胎儿和新生儿结局比较分析。结果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满意组产妇妊高症、胎膜早破人数,和围生儿病死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病例数,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于高龄初产妇妊娠糖尿病进行早期筛查,以及采取孕期的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必要时使用胰岛素等早期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产妇并发症、减少围生儿的病死率、巨大儿发生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胰岛素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早晚餐前5min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FPG、2hPG、HbA1c的控制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FPG、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低,且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的母婴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对母婴结局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74例同期生产的正常产妇(对照组)作比较,比较两组的围产儿情况、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围产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86%、37.84%,均高于对照组的16.22%、12.16%(P<0.05);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25.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27% (P<0.05).结论 GIGT对妊娠结局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应及时有效地处理和监测GIG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问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4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三餐前注射诺和灵R治疗;观察组24例,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波动程度、HbA1c、血糖控制达标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标准差(SD)、极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波动幅度较小;观察组血糖这标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低血糖发生率、病死率低护〈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波动幅度较小,血糖水平控制较好,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华沛旻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49-2751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GDM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生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饮食干预策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产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胱抑素C值分别为(5.07±0.73)%和(5.07±0.73)%,(4.47±0.29) mmol/L和(5.31±0.64) mmol/L,(6.84±1.31) mmol/L和(8.45± 1.37) mmol/L,(1.11 ±0.32) mg/L和(1.76±0.4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38、6.91、7.81、3.45,均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20.0%、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57.5%、30.0%(x2=5.16、11.85、6.6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围生儿在早产、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并发症方面均显著降低(x2 =3.91、4.50、4.02,均P<0.05).结论 GDM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加强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妊娠结局母婴的影响。方法分析GIGT患者161例(GIGT组)、妊娠期糖尿病(GDM)81例(GDM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血糖正常产妇30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在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巨大儿及羊水过多各项指标中,两血糖异常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IGT组巨大儿及羊水过多发生率均高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及GDM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GT对孕妇及围生儿可造成与GDM相同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8.
王明丽 《贵州医药》2014,(5):400-402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SAP)与单纯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S A P组用72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及餐前追加大剂量调整血糖,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 -CGMS)监测血糖;单纯CSII组用71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及餐前追加大剂量调整血糖,应用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均有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单纯CSII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3.7±0.4)VS(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血糖发生频次(0.25±0.44) VS .(0.6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CSII更快、更安全,在显著降低血糖的同时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22:00)皮下注射1次,瑞格列奈3次/d随餐服用;对照组32例,采用诺和灵治疗,每日早晚2次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进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观察组患者2例发生心前区疼痛,对照组5例发生心前区疼痛或心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