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运用3D-Slicer软件对颅内血肿和头颅轮廓进行虚拟重建,运用手机Sina软件准确勾画出颅内血肿体表投影,设计合适穿刺路径,进而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并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18例病人均实现血肿体表定位,工作鞘均能穿刺至预设的血肿位置,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并完成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90%13例,80%~90%3例,70%~80%2例,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3%。无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肺部感染2例。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提供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易可视定位技术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清除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37例)与显微手术组(24例)。术前将内镜组患者的DICOM格式CT数据用3D-Slicer软件行颅脑及血肿的三维重建,获取血肿体积、定位等参数,辅助血肿定位及手术路径设计,术中指导引入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并止血。显微手术组患者依据术前CT检查行血肿定位,常规开颅,皮层造瘘或侧裂入路清除血肿并止血。两组患者术后复查CT,计算残留血肿量。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内镜组患者术中在简易可视定位技术辅助下穿刺器及工作鞘均达到预定的位置。内镜组与显微手术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前后血肿量、手术前后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内镜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24.30±5.3)min]与显微手术组[(23.20±5.8)min]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1.0±11.5)min]及术中出血量[(46.5±10.5)mL]均比显微手术组[(91.5±23.5)min,(103.5±13.5)mL]显著减少(均P<0.01)。内镜组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2.89±1.51)较显微手术组(3.68±1.52)明显改善(P<0.05)。两组均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基于3D-Slicer软件的简易可视定位技术未增加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术前准备时间,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可靠的特点,适用于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准备计划。其联合神经内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有较强的可行性及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39)和开颅组(n=50)。两组病人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体积,内镜组病人采用3D-Slicer软件规划手术路径,内镜下清除血肿。开颅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术后1周GCS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后6个月GOS评分升高,肺部感染率低(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程度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1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近完全清除16例,大部清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5分6例,4分8例,3分4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微创、直视、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神经内镜下由皮层穿刺行血肿清除。总结分析患者的疗效,以及神经内镜下止血、提高血肿清除率、防止再出血的手术技术要点。结果本组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脑出血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术前平均血肿体积为(48.81±9.13) cm~3,术中出血量(120.12±21.27) mL,手术时间(83.11±12.56) min。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示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33%。术后,1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死亡。术后平均随访患者6个月以上,其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为Ⅰ级者17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3例。结论神经内镜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中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激惹较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提高手术效率并减少副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Ⅲ~Ⅳ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47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内镜组),显微镜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9例(对照组)。结果内镜组血肿清除时间[(43±1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58±23)min;P0.05],而血肿清除率[(92.6±6.2)%]则显著高于对照组[(83.2±9.6)%;P0.05]。术后7 d,内镜组GCS评分[(8.9±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2.7)分;P0.05]。术后6个月,两组GO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大骨瓣开颅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清除术中,神经内镜也可作为很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应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8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例,积极治疗后好转。术后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3例,1分3例,2分5例,3分11例,4分10例,5分4例。结论 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1 d复查头部CT示血肿清除彻底。术后肢体肌力明显改善,语言及神志恢复正常。结论 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清除深部脑内血肿,定位精确,创伤小,早期彻底清除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Slicer辅助定位下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行微创软通道置管外引流术治疗的,出血量在30~60 m L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依据确定脑血肿体表穿刺点的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D-Slicer辅助定位组(3D-Slicer定位组)和CT定位组(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比两组患者脑血肿穿刺满意率、尿激酶冲洗次数、术后1 d、3 d血肿清除率、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血肿穿刺满意率、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激酶冲洗次数及拔管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方面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术后3个月时,3D-Slicer定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3D-Slicer可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手术,提供更加精准的体表定位;并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彻底引流血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精准手术治疗HICH的临床资料。术前手术穿刺部位和血肿侧颞部贴电极片,CT扫描并用3D-Slicer软件对头颅CT DICOM格式数据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穿刺路径、测量穿刺深度、血肿体积。投影三维重建模型(包括电极片和血肿模型)与患者预贴电极片位置吻后,标记血肿体表投影、穿刺路径投影,术中激光指导穿刺方向,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清除血肿。结果根据术前3D-Slicer软件重建结果投影,结合激光定位,均成功穿刺血肿达目标位置,并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8~85min,平均(32±3.5)min;术中失血5~15ml,平均(8±2.6)ml;术后CT复查提示血肿残留平均约(2.12±2.00)ml,血肿清除率达95.67%±4.07%;住院时间8~35d,平均(19.40±7.65)d;未发现颅内再出血及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增强现实技术结合激光定位可为HICH内镜微创手术提供精确的穿刺定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1例)或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41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与小骨窗开颅组相比,神经内镜组患者手术时间[(72.66±5.21)min对(137.51±6.25)min;t=-51.065,P=0.000]和住院时间[(12.21±1.81)d对(13.12±1.41)d;t=-4.035,P=0.035]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91.88±8.89)ml对(400.24±36.57)ml;t=-52.464,P=0.000],血肿清除率增加[(98.29±1.37)%对(72.83±9.37)%;t=-17.224,P=0.002];术后6个月时预后更佳(Z=-3.303,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5/41)对26.83%(11/41);χ~2=2.795,P=0.095]。结论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手机软件定位血肿,于内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术后CT观察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继发性脑水肿和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Glasgow预后分级评价预后、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术后CT显示血肿清除率 85%,无一例出现继发性脑积水;6例(10.71%)并发肺部感染、1例(1.79%)发生再出血。术后8个月时,恢复良好11例(19.64%)、轻残27例(48.21%)、重残15例(26.79%)、植物状态生存3例(5.36%),无死亡病例;BI评分 60分30例(53.57%)、40~60分8例(14.29%)、20~40分15例(26.79%)、0分3例(5.36%)。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可复制性强、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所需设备易获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肿穿刺引流术在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神经科收治的209例确诊为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分为采取保守治疗的保守组、采取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清除血肿的微创组以及采取神经内镜清除血肿的神经内镜组,对每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肢体功能记录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组、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明显优于保守组患者手术指标(P0.05);神经内镜组与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与微创组患者肢体功能明显优于保守组患者肢体功能(P0.05)。结论对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血肿穿刺引流术进行清除血肿其治疗效果较保守治疗更佳,并且能够提高术后患者的肢体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2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前血肿量、血肿部位、意识水平、手术操作、手术时间和术后血肿清除效果。结果术后即刻常规复查头CT显示血肿近全清除(90%)24例,血肿大部清除(70%~90%)者2例,术后3个月随访,存活25例,死亡1例,对存活患者生活质量按Rankin分级进行评估,0级:2例;1级:4例;2级:8例;3级:6例;4级:2例;5级:3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满意、止血可靠、手术时间短、脑功能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将成为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三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GCS在6~12分,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分为三组,分别采取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神经内镜组)、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小骨窗开颅组)、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立体定向组)三种手术方式;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2 d内复查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以小骨窗开颅组最长,达(175.7±55.7)min(P<0.05);术中失血量以小骨窗开颅组较其他两组显著增多(P<0.05),达(296.5±158.6)mL;血肿清除率以神经内镜组最高,达84.5%±8.2%(P<0.05);GOS预后比较中神经内镜组的疗效显著高于立体定向组和小骨窗开颅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既有创伤小,又有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的优点,疗效确切,对不需行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三维重建工作站辅助高血压脑出血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高血压脑出血简单、快捷、精确可靠、价廉的手术定位方法及高效、快速、止血可靠、手术失血少的内镜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脑出血三维重建工作站(神经外科影像与手术工作平台系统),采用内镜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行三维重建,通过该三维重建图像来设计内镜手术入路.脑出血三维重建工作站辅助定位与设计手术入路完成后,完全采用内镜清除深部脑内血肿,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脑出血三维重建工作站可以直观显示脑内血肿与各解剖结构、体表标志的三维空间量化关系,迅速辅助定位并设计最佳个体化内镜手术入路.脑出血患者通过内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仅(1.6±0.5)h、手术失血量仅30~40 ml.本组26例患者中,脑内血肿全部清除(98%以上清除)5例、次全清除(90%以上)13例、大部清除(70%以上)8例.本组25例术后随访满3个月患者中(1例患者出院后失访),恢复良好6例(24%),轻度残疾10例(40%),重度残疾5例(20%),植物状态3例(12%),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4%).结论 脑出血三维重建工作站可以三维重建直观显示患者脑内血肿与各解剖结构与体表标志的三维空间量化关系,是一种简单、快捷、直观、精确可靠的神经内镜脑出血手术定位与入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总结内镜血肿清除术的技术细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49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皮质造瘘位置选择、工作通道的走向、预防出血及内镜直视下止血方法等相关技术细节。结果 49例患者手术平均出血量(101.03±21.30)m L、手术时间(62.12±9.29)min、切口长度(5.02±0.37)cm及骨窗面积(6.65±0.31)cm2。术后24 h内行CT扫描,49例患者中43例血肿清除完全,5例血肿少量残留,1例未复查CT,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1例因脑疝死于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存活4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I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5例,IV级5例。结论 (1)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满意及预后良好的特点。(2)恰当的皮质造瘘位置、顺血肿长轴工作通道的走向和术中轻柔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副损伤;术前及术中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机会,内镜下"内镜结合吸引器"等直视下止血方法简便实用,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小脑出血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我科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小脑出血16例,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回顾分析.结果 术后第2天和第7天复查头颅CT,12例血肿完全清除,3例大部分清除,6个月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1%,死亡率6.3%.结论 采用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小脑出血,操作可行,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央型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中央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结果中央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率均超过80%,手术效果理想。基底核组、脑室组病人术后GCS较高,远期预后(GOS评分)较好,丘脑组术后GCS较低,远期预后较差。结论神经内镜治疗中央型脑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理想,预后较好,根据血肿位置,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更利于手术进行,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