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听障老年人的助听器验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听障老年人助听器验配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112名受试者进行跟踪随访,客观记录他们使用助听器的感受,分析助听器验配方法和技巧对助听器效果的影响。结果老年人的行为认知和听觉反应能力极大地左右着助听器的配戴效果;气骨导听阈,舒适阈,不适阈、言语识别阈的检查和使用对于老年人助听器验配十分重要;低频部分的听力补偿要低于目标值,高频部分要略高于目标增益值;老年人助听器配戴的适应期平均为3个月;双耳配戴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耳。结论完全按照助听器验配软件设计的程序给老年人验配助听器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验配经验、技巧和验配后的适应性训练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配戴的现状和效果进行综述,提出有效提高老年人助听器配戴率的可能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宁夏地区136例听障患者发放助听器后的配戴效果,了解使用助听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听障患者助听器验配及项目执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询问病史,进行耳内镜检查、纯音听力测试,了解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及听阈曲线类型,为患者进行助听器验配,采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w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助听器效果评价,比较不同配戴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类型助听器IOI-HA的得分。结果118例(86.76%)助听器使用者认为配戴助听器后对生活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帮助;130例(95.6%)助听器使用者认为使用助听器后生活满意度有中等及以上提高;每天使用时间及参与社会活动时仍存在的困难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平均得分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以上两个项目的平均得分逐渐减少;不同文化程度、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图类型的听力障碍患者配戴助听器使用效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助听器使用者对配发的助听器总体较为满意,使用情况良好;助听器使用时,还要大力提倡坚持配戴、及早干预;加强对助听器配戴者回访的管理,对于助听器使用中的不足与问题应及时调试。  相似文献   

4.
配戴助听器已成为耳聋患者实现听力康复的重要手段。现就现代助听器性能、助听器选配技术及配戴过程中涉及的医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助听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后健侧耳DPOAE幅值增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给单侧聋耳配戴助听器后对健侧耳影响的客观观察,探讨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的必要性。方法:对27例单侧耳聋对侧耳听阈正常的患者进行患耳配戴助听器前后的耳声发射检测。首诊分别行纯音听阈和健耳DPOAE检测,根据患侧听力损失程度分中、重度两组,之后为其配戴及调试助听器,并在一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后再行耳声发射检测。对照组13例单侧耳聋发病时对侧耳听力正常,首诊行双耳纯音听阈测试和对侧耳耳声发射检测,但未配 戴助听器。结果:中度耳聋组19耳健侧DPOAE幅值较低,仅有4耳尚在正常范围的低值内,另外15耳低于正常范围。为其配戴助听器后行耳声发射的动态观察,发现DPOAE幅值较配戴助听器前明显提高,其中三个月后幅值提高最明显。六个月后的平均幅值为8.4dB SPL/500Hz、11.2dB SPL/1kHz、10.4dB SPL/2kHz,t检验与配戴助听器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DPOAE I/O示非线性机制较好,重度聋组8耳DPOAE幅值低于正常范围,配戴助听器后5耳DPOAE幅值提高较小,t检验与配戴助听器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3耳未见明显改善。对照组13例分别在首次就诊及半年后行纯音听力测试及耳声发射检查,原健耳纯音听阈逐渐升高,为33-55dB HL,未引出DPOAE及DPOAE I/O函数曲线。结论: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听力损失的对侧耳听阈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单侧耳聋久之如不及时进行 康复干预,必将导致健侧耳功能失代偿而使该耳听阈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老年人配戴助听器的效果。方法采用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问卷(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SADL)和患者导向的听觉改善分级(client oriented scale of improvement,COSI)问卷门诊或电话随访62例老年助听器配戴者(年龄62~87岁,平均73.45±5.54岁,配戴助听器时间为6周左右)的主观效果,包括配戴助听器后听力残疾的改善程度、最终能力和满意度等,并将SADL问卷结果与Cox等1999年建立的标准值作比较;比较耳背式与耳内式、双耳与单耳助听器配戴效果的差异。结果 62例受试者SADL问卷总平均分4.97±0.35,积极作用4.38±0.51,服务与花费4.55±0.39,负面作用5.82±0.68,个人形象5.88±0.60分;COSI问卷改善程度的得分为3.05±0.57,最终能力3.54±0.45分(分值越高代表效果越好)。SADL问卷在负面作用方面的得分高于Cox的标准,耳背式助听器在个人形象方面的得分低于耳内式助听器,在负面作用方面的得分高于耳内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耳配戴助听器后SADL和COSI问卷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DL和COSI问卷作为评估老年人助听器配戴效果的有效方法,简单易懂、耗时短;对于老年人,耳背式助听器在负面作用方面好于耳内式,个人形象方面差于耳内式助听器。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聋助听器选配的辅导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0%,即l.3亿。老龄人口增多也增加了老年性聋的比例。如我国学者对65~89岁804名北京城市老龄人口居民测听检查,听力下降为616人占76.62%。听力损失对老人的认知功能、情绪行为、社交活动均有影响。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关心老年人听力康复,近年来已引起人们重视。由于老年性聋属生理退化,助听器是听力康复主要方法。同时老年性聋也是使用助听器的一个主要群体。 由于老年性聋病理、生理的特点及助听器电声性能局限,这二方面严重影响助听效果。使老年人对助听器的经济投人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助听器治疗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我科采用配戴助听器作为听力补偿手段治疗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105例,记录患者耳鸣情况(耳鸣病程、耳鸣音调、单侧耳鸣或双侧耳鸣)、配戴助听器前的听力下降情况(耳聋病变类型、听力 损失程度)、助听器配戴情况(每日配戴时长、配戴总时长、单侧配戴或双侧配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配戴助听器后以上因素对于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配戴助听器治疗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的总有效率为72.38%;②双侧配戴助听器治疗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显著性高于单侧配戴助听器(χ2=4.435,P<0.05);③每日配戴助听器时间越长、配戴助听器总时间越长,治疗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越高;④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听力损失程度越高,配戴助听器的疗效越低(χ2=8.373,P<0.05)。⑤配戴助听器对于双侧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与听力损失类型比较、与不同耳鸣音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助听器治疗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可行性高,长期疗效显著。配戴助听器对于双侧伴听力下降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而言,不仅是一种听力补偿的措施,更对耳鸣治疗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进步仍然不能解决助听器验配的所有问题。很多耳聋患者主观拒绝配戴助听器,或者“配而不用”,主要是由于非听力学因素的影响,包括配戴者的精神心理、外界支持及社会状态等。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重点介绍非听力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全自动程序切换技术(Liaison Full Shell)助听器在临床中对听力损失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本临床测试是通过助听器使用者的日常经历与临床客观验证来证明被测助听器的效果,采用前后对照试验法,以此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及客观性。本临床测试是对试验用助听器配戴前后的听力水平和言语理解度做出比较。在配戴试验用助听器前。测出受试者每个人的听力损失类型及程度.言语理解度.不舒适阈,然后听力师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验配与调试,每一位受试者配戴每一种试验用助听器不少于3周时间,其间受试者有任何的不适。都应接受听力师的调试。若调试没有效果将中止临床试验。在配戴试验用助听器后,用声场测试受试者配戴助听器后的听阈值,用2cc3耦合腔和真耳测量客观方法验证助听效果。结果在20倒中,平均听阈值提高到35dBHL,在真耳测试中全部达到目标增益和最大输出。在声场测试中。平均功能增益达到60dB HL。结论助听前和助听后的听力阈值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配戴助听器治疗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组时的听力图类型将56名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耳鸣患者分为平坦型、上升型、下降型和切迹型4组,采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评估其配戴助听器前后耳鸣的变化程度,了解配戴助听器治疗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耳鸣患者的疗效。结果配戴助听器半年后,耳鸣情况得到改善,无论从THI总体得分,还是分别从功能性、情感性、严重性三个方面的评分来看,配戴助听器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平坦型、上升型、下降型、切迹型4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配戴助听器对部分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的耳鸣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与非开放式助听器验配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开放式和非开放式助听器验配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SADL问卷和IOI-HA问卷对开放式助听器及与其条件相当的非开放式助听器验配者进行效果评估,并比较其配戴效果的差异。结果听力损失程度及类型相同的患者,开放式助听器的使用满意度明显优于非开放式助听器。结论开放式助听器因其在消除堵耳效应、改善噪声环境下言语辨别能力、外观及配戴舒适度等方面的优势,将会被大家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陡降型听力曲线的听障者选配助听器,使其能听清楚高频的声音。方法 听障者配戴助听器前和配戴普通线性放大助听器、多通道全数字电脑编程助听器后进行助听听阈、声源觉察率测试,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听障者配戴普通线性放大助听器与没有配戴助听器时助听效果没有明显差异;配戴多通道全数字电脑编程助听器和配戴普通线性放大助听器助听听阈在高频区有显著性差异,在对低频的正常耐受下大幅度补偿高频,从而助听听阈接近正常。结论 陡降型听力曲线听障者配戴多通道全数字电脑编程助听器,经过多次调整,对高频部分的听敏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龄老年人配戴全数字助听器和模拟助听器的效果。方法在声场测听的条件下,本文对10名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龄老年人(年龄80—90岁,平均84岁,男6人,女4人共11耳),在裸耳情况下分别选配模拟耳背式助听器.全数字耳背式助听器并进行声场测听和问卷调查。结果高龄老年人配戴全数字助听器的效果优于模拟助听器。结论全数字助听器适用于患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高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通过为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验配移频助听器并跟踪其语言训练结果,分析配戴移频助听器后的听力语言康复效果。方法为20位(3~16岁)儿童验配移频助听器,经过18个月跟踪随访观察,评价其配戴移频助听器前后的声母听辨能力、发音能力、口语清晰度和对话难易程度。结果通过强化听辨训练,这20位听障儿童在听辨能力及语言清晰度上得到了明显提高。结论移频助听器可明显提高极重度听力损失耳的听辨能力和语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儿童听力障碍可以通过配戴助听器得到补偿,助听器的配戴对聋儿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聋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而无法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在配戴助听器后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听力下降,造成病情的延误和加重,使得助听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就近1年间在我科验配助听器的1 2例儿童中出现的3例4耳配戴助听器后出现听力下降的病例作一分析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经纯音测听、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声导抗检查而验配助听器的儿童共1 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6( 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影响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助听器配戴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8月~2020年9月100例配戴助听器老年听障患者,利用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daily life,SADL)对患者助听满意度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年龄、性别、学历等进行分组,完成单因素分析后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SADL积极作用评分方面,听力损失<61 dB、双耳配戴、高中及以上学历、每日配戴时长≥8 h、无认知功能障碍者显著高于听力损失≥61 dB、单耳配戴、高中以下学历、每日配戴<8 h、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耳背式者(P<0.05);服务价格评分方面,月收入≥5000元、高中及以上学历者显著高于月收入<5000元、高中以下学历者(P<0.05);负面作用评分方面,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配戴时间≥1年者显著高于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配戴时间<1年者(P<0.05);自我形象和外观评分方面,高中以下学历、配戴时间<1年者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上学历、配戴时间≥1年者(P<0.05);总均分方面,听力损失<61 dB、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显著高于听力损失≥61 dB、有认知功能障碍者(P<0.05)。结论影响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助听器配戴满意度的因素较多,包括学历、月收入、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等,需针对此类患者进行相应干预,以提高助听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护理在老年听力损失患者配戴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验配中心就诊的老年听力损失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延续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采用同伴教育的听力培训与健康教育等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助听器配戴3个月后助听器效果国际性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日常生活助听满意度问卷(the 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SADL)及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结果 (1)两组患者配戴助听器3个月后,研究组积极作用、服务与花费、负面作用3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OI-H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言语最大识别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型显著增加且多于对照组,而B型减少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同伴教育的延续护理在对老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0-6岁听力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0—6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2004年北京市0—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实施方案,筛查0—6岁儿童28709人,筛查阳性108人,最终确诊听力残疾26例,对确诊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2004年0—6岁儿童听力残疾现残率为1.04‰。调查对象中有50.0%已经配戴助听器;50.0%的学龄前听力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其中26.9%的儿童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仍有42.3%的听力残疾儿童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或康复。未使用助听器的原因是认为不必要、认为听力损失不严重、经济困难等。未配戴助听器的儿童家庭支付能力分析:未配戴助听器儿童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有42.9%;7.7%一级聋儿家庭人均月收入≤1000元。结论北京市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对于助听器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但经济情况是影响康复服务的因素之一,对于低收入家庭,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应该开发研制价格相对低廉.声学特性良好的助听器,提高听力康复辅具的普及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13例聋儿助听器评估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聋儿配戴助听器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方法:对13例配戴助听器的聋儿进行了全面的听力学及助听器评估.常规声导抗测试采用GSI-Tympstar中耳分析仪测试,行为测听采用国际听力AC40纯音测听仪,用条件游戏测听法(CPA)测试双耳250~8000Hz听阈.结果:13例聋儿中,2例分别有中耳、外耳疾病.13例的24个助听器的配戴、使用和调试情况均不令人满意.结论: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仍应进行听力学随访以监测其听力状况和助听器使用情况,并应定期调试助听器,聋儿康复的相关人员也应该参与到这一工作中,以帮助聋儿正确使用助听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