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决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所存在的可扩展性、稀疏性和冷启动等问题带来的推荐性能底下,提出新的基于领域本体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项目的语义相似性和评分相似性的影响,改善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领域本体的协同过滤算法不仅能很好的解决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带来的问题,而且还提高了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2.
协同过滤推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荐技术是目前在很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而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应用在推荐技术中很成功的算法.主要介绍了协同过滤推荐技术,总结了当前推荐算法的传统方法、改进算法以及性能评测方法.同时,分析了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阐述了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推荐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数据稀疏性问题使得协同过滤算法所要求的近邻搜索准确性降低,以及搜索到的最近邻用户过少,这对整个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和推荐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个问题对于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是难以解决的.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将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与对项目的评分相似性相融合,提出一种融合信任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利用有向网络图构建的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弥补了仅仅依靠计算用户间相似性不能准确衡量用户之间关系的缺陷.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提高系统的推荐质量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仅仅根据评分矩阵进行推荐,由于矩阵的稀疏性,存在推荐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项目属性相似性的混合推荐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项目之间属性的相似性,并且与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中的相似性动态结合,通过加权因子的变化控制两种相似性的比重来改善协同过滤中的稀疏性问题,并且将综合预测评分和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预测评分相结合来提高推荐质量,最终根据综合评分来进行推荐.通过实验数据实验证明,该算法解决了协同过滤算法的矩阵稀疏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选修课系统存在结构性的不足和缺憾,为了避免高校学生盲目的选择选修课程,本文利用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对高校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课推荐.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推荐算法,并着重介绍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并分析了两种算法的优缺点,最后针对协同过滤算法的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即在协同过滤中加入基于内容的因素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避免了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存在的数据稀疏问题,以学生为本推荐适合学生的课程,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相似文献   

6.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推荐系统是电子商务系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协同过滤推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最成功的推荐系统.介绍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基本思想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出现的代表性算法.总结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的关键问题和相关解决方案,比如相似性比较,数据稀疏性问题,推荐的实时性,推荐策略,评估方法等,同时也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介绍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结合似然关系模型和用户等级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稀疏性、扩展性问题,提出了结合似然关系模型和用户等级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定义了用户等级函数,采用基于用户等级的协同过滤方法,在不影响推荐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推荐效率,从而解决扩展性问题;然后,将其与似然关系模型相结合,使之能够综合利用用户信息、项目信息、用户对项目的评分数据,对不同用户给出不同的推荐策略,从而解决稀疏性问题,提高推荐质量.在MovieLen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单纯使用基于似然关系模型或传统协同过滤技术的推荐算法,不仅推荐质量有所提高,推荐速度比传统协同过滤算法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荐系统作为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推荐系统中有许多算法,其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是协同过滤算法.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简单易实现、数据依赖性低、推荐结果准确,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优化改进.本文主要就一些经过优化改进后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过滤系统是目前最成功的推荐系统,但随着电子商务系统规模、用户数量、产品种类的不断扩大,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面临着挑战。要真正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协同过滤必须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因此,出现了许多基于协同过滤技术的改进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提出了基于奇异值分解技术与协同过滤相结合的算法,通过这种算法,可以提高系统推荐效率,希望能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雷瑛  吴晶  熊璋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1):5257-5260
协同过滤目前较为成功地应用于个性化推荐系统中.但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待推荐项目的不断增加,协同过滤面临着稀疏性问题和新项目推荐问题,制约了推荐效果.在此分析了传统协同过滤推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项目分层的个性化推荐方法.采用了基于多层兴趣表示的用户相似性算法,并结合相似用户推荐项与项目相似性来推荐新项目.该推荐方法在稀疏数据集上能表现出较好的推荐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解决新项目推荐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娜  杨明 《计算机科学》2016,43(3):57-61, 79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由于其推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已经成为推荐领域最流行的推荐算法之一。该算法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评分记录来构建用户兴趣模型,进而为用户产生一组推荐。然而,推荐系统中用户的评分记录是极为有限的,导致传统协同过滤算法面临严重的数据稀疏性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嵌入LDA主题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ULR-CF算法)。该算法利用LDA主题建模方法在用户项目标签集上挖掘潜在的主题信息,进而结合文档-主题概率分布矩阵和评分矩阵来共同度量用户和项目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ULR-CF算法可以有效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并能显著提高推荐系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多维度自适应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明显存在的缺点是数据稀疏性导致所求相似性的不准确,影响最终推荐质量.本文围绕其局限性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多维度自适应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有机结合三种推荐模型——基于用户、基于项目以及基于评论的相似性计算,将观点挖掘技术运用到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并通过动态度量方法自动确定三个维度的权重产生最终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缓解用户评分数据稀疏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预测准确率和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用户行为与角色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以稀疏评分计算用户相似性可能并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以用户行为对应一定分值填补空缺的I-U评分矩阵,并以分角色下的权重系数K约束用户相似性计算的改进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实验表明,改进算法的推荐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间加权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过滤算法是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应用最成功的推荐算法之一,但传统的算法没有考虑在不同时间段内寻找最近邻居问题,导致寻找的邻居集合可能不是最近邻居集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加权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赋予每项评分一个按时间逐步递减的权重,利用加权后的评分寻找目标用户的最近邻居。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提高了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海洋  王志海  黄丹  孙艳歌 《软件学报》2015,26(11):2981-2993
协同过滤方法是当今大多数推荐系统的核心.传统的协同过滤方法专注于评分预测的准确性,然而实际推荐系统的推荐结果往往是项目的排序.针对这一问题,将排名学习领域的知识引入推荐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评分矩阵局部低秩假设的成列协同排名算法.选择直接使用计算复杂度较低的成列损失函数来优化矩阵分解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运算速度上的显著提升.在3个实际推荐系统数据集上,与当下主流推荐算法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郁雪  李敏强 《计算机应用》2009,29(6):1590-1593
目前协同过滤技术已经被成功运用到各种推荐系统中,但是随着资源种类的不断膨胀与用户日益的增加,用来评判的数据矩阵越来越稀疏,严重影响了推荐质量。为此设计了一种混合新算法,对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提出两个改进方法:首先根据网站的层次结构信息改进了传统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其次增加了预测缺失兴趣值的算法,使用户的交叉兴趣点增多,有效缓解了稀疏性的问题。实验结果证明了新算法具有较高的推荐精度,能够找到用户潜在的兴趣页面。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改善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推荐效果,通过使用强化学习方法对SVDPP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一种新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考虑用户评分的时间效应,将推荐问题转化为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Q-learning算法构建融合时间戳信息的用户评分优化模型,同时通过预测评分取整填充和优化边界补全方法预测缺失值,以解决数据稀疏性问题。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的均方根误差较SVDPP算法降低了0.005 6,表明融合时间戳并采用强化学习方法进行推荐性能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推荐系统的准确率,针对传统协同过滤(CF)推荐算法没有有效使用位置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的非对称相似性度量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LBASCF)。首先,分别利用用户-商品评分矩阵和用户历史消费位置,计算出用户间的余弦相似性和基于位置的非对称相似性;其次,将余弦相似性与基于位置的相似性融合,得到一个新的非对称用户相似性,融合后的相似性能够同时反映用户在位置上和兴趣上的偏好;最后,根据用户的最近邻居对商品的评分向用户推荐新的商品。用某点评数据集和Foursquare数据集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在某点评数据集实验结果证明,与CF相比,LBASCF的召回率和精确率分别提高了1.64%和0.37%;与位置感知协同过滤推荐系统(LARS)方法比较,LBASCF的召回率和精确率分别提高了1.53%和0.35%。实验结果表明,LBASCF相对于CF和LARS在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9.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lgorithms in recommendation fiel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CF) predicts the unknown rating of items based on similar neighbors. Although many CF-based recommendation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here still be room for improvement. Firstly, the data sparsity problem still remains a big challenge for CF algorithms to find similar neighbors. Secondly, there are many redundant similar items in the recommendation list generated by traditional CF algorithms, which cannot meet the user wide interest. Therefore, we propose a diversified recommendation method combining topic model and random walk. A weighted random walk model is presented to find all direct and indirect similar neighbors on the sparse data,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rating prediction. By taking both users’ behavior data and items’ lags into account, we give a diversity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topic distribution of items discovered by Linked-LDA model. Furthermore, a diversified rank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balance the accuracy and diversity of recommendation results. We compare our method with six other recommendation methods on a real-world datase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method outperforms the other methods and achieves the best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20.
Many online shopping malls in which explicit rating information is not available still have difficulty in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 services using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CF) techniques for their users. Applying temporal purchase patterns derived from sequential pattern analysis (SPA) for recommendation services also often makes users unhappy with the inaccurate and biased results obtained by not considering individual preferenc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wofold. One is to derive implicit ratings so that CF can be applied to online transaction data even when no explicit rating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nd the other is to integrate CF and SPA for improving recommendation qual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everal experiments that w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between ours and others, we contend that implicit rating can successfully replace explicit rating in CF and that the hybrid approach of CF and SPA is better than the individual 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