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热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热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热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3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热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热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寒凝血瘀证证候表现特点的大鼠模型细胞流变学变化以及血清游离钙的改变,通过客观化指标来深入阐释寒凝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制作急性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检测游离钙、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压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游离钙、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结合冰水浸入法可以获得中医寒凝血瘀证的证候表现特征,其细胞流变学指标的相应改变准确反映出"寒凝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对近年来制备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制备符合中医辩证施治理论特点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方法繁多,综合相关文献报道,认为制备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尚需进一步的摸索。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在临床有多种中医证型。项目组经临床中医证型研究,提出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是该病常见证型之一。根据临床研究,结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法等,建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寒凝,血脉瘀阻证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有助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骆金文 《中医学报》2021,36(4):710-712
五脏六腑通过经络与舌相联,其中心与舌的关系最为密切。舌象的改变首先反映心的功能状态。望舌形是舌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与舌色和舌苔相比,舌形诊法的客观性更强,更能充分体现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血瘀、寒凝、痰浊痹阻心脉为标。舌体的老嫩可反映冠心病虚实的变化;舌体胖瘦、是否有裂纹能够反映冠心病患者气血津液的盈亏;舌形苍老,舌面有点刺,多提示冠心病痰瘀日久,郁而化热,热毒充斥血分;舌体胖大而滑嫩,舌色淡白,多与冠心病患者命门火衰、水湿阴寒邪气蓄积有关,为阳虚寒凝之证;舌下脉络形状的改变侧重反映血液运行情况,对冠心病瘀血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中医病证,对血虚寒凝证的造模方法作初步的探讨,并用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来探讨血虚寒凝证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造模前后有明显差异,造模后家兔出现明显的高粘滞血症表现,表明采用血虚及寒凝的方法来制作高粘滞血症的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生物活性蛋白的功能多样性与分子内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汤健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27-728
生物机体的自稳态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生物体内存在着十分完备和精细的调控系统 ,包括经典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组织与组织 ,细胞与细胞 ,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调节。基因和蛋白质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生命物质 ,基因要通过表达蛋白质才能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表达蛋白质亦可以调节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人类有 10~ 14万个基因 ,可以表达几十万种蛋白质 ,怎样认识这些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及其调节 ,是 2 1世纪的医学和生物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经典生物学认为 ,一种基因 ,编码一种蛋白 ,实现一种主要的功能。实际上 ,不仅基因在结构上存在着多态性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寒凝血瘀证和瘀热蕴结证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根据相关标准,纳入内异症患者121例,其中寒凝血瘀证64例、瘀热蕴结证57例。收集两种证型患者的信息,包括:年龄、病程及流产史、月经、痛经、慢性盆腔痛、肛门坠痛、不孕、生活质量等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种证型患者的癌抗原(CA)125、CA199、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前列腺素(PG)E_2水平。结果:①与寒凝血瘀证患者相比,瘀热蕴结证患者的病程明显延长(P0.01)。②在月经异常的患者中,瘀热蕴结证患者的月经情况评分高于寒凝血瘀证(P0.01);寒凝血瘀证的痛经患者比例高于瘀热蕴结证(P0.05),且痛经患者中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痛经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高于瘀热蕴结证患者(P0.05)。③在慢性盆腔痛患者中,瘀热蕴结证患者的评分高于寒凝血瘀证(P0.05);瘀热蕴结证的肛门坠痛患者比例高于寒凝血瘀证(P0.05)。④两种证型患者的不孕、流产史、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寒凝血瘀证的CA125、TGF-β_1异常患者比例高于瘀热蕴结证(P0.05),且寒凝血瘀证患者的CA125、TGF-β_1水平明显高于瘀热蕴结证患者(P0.05,P0.01);瘀热蕴结证的CA199异常患者比例高于寒凝血瘀证(P0.05);瘀热蕴结证患者的ESR水平高于寒凝血瘀证患者(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的病程、慢性盆腔痛、月经、肛门坠痛、痛经等因素及血清CA125、CA199、TGF-β_1、ESR等指标在中医寒热辨证中存在差异,故以上相关因素或指标可能成为临床内异症中医宏观寒热辨证的客观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灸神阙穴对雌性大鼠寒凝血瘀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寒凝血瘀证形成机理和灸神阙穴对其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冰水法刺激健康雌性大鼠诱发寒凝血瘀证的动物模型.采用灸神阙穴作为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寒凝血瘀证的改善情况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灸神阙穴可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的情况,治疗组血清中SOD与No含量分别为(101.55±5.06)U/mL、(127.04±22.73)μmol/L,明显的高于模型组SOD(94.35±5.17)U/mL以及NO的含量(94.64±25.72)μmol/L(P<0.05).结论:妇科寒凝血瘀证时SOD活性和NO含量表现不足,灸神阙穴可以提高血清中SOD活性和NO含量,从而有助于妇科寒凝血瘀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方法:对89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血瘀证、气虚证、热证、痰浊证、气滞证、阳虚证、阴虚证、寒凝证等证型。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4例(60.7%),气虚证50例(56.2%),热证32例(40%),痰浊证20例(22.5%)最为常见,气滞证13例(14.6%),阳虚证8例(9%),阴虚证6例(6.7%),寒凝证3例(3.4%)。介入术后3天中医辨证中以血瘀证40例(44.9%),气虚证33例(37.1)最为常见,热证17例(19.1%),痰浊证15例(16.9%),气滞证13例(14.6%),阳虚证9例(10.1%),阴虚证6例(6.7%),寒凝证0例。结论:介入术后胸闷、胸痛及汗出临床症状较介入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乏力、眩晕、气短等症状在介入术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①热证已成为冠心病的临床常见证型;②虽然介入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其病史、症状、体征、舌脉象及理化检查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辨证分型的7个中医证候为自变量,分别以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支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寒凝证、痰浊证、阴虚证与Gensini积分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血瘀证与冠脉病变支数正相关。结论寒凝、痰浊、阴虚、血瘀四证与冠脉病变程度正相关,在提示冠心病病情变化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心汤对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探讨养心汤对心肌缺血血瘀证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寒凝加异丙肾上腺素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血瘀模型,给予不同浓度养心汤进行干预,观察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全血黏度的影响及对血脂含量的影响。结果养心汤能减轻心肌缺血寒凝血瘀证大鼠心电图ST段异常抬高;养心汤和参附注射液均能降低模型大鼠的低、中、高切的全血黏度值,血脂检测结果显示养心汤高、低剂量组和参附组均能显著性降低模型组的异常升高。结论养心汤通过改善寒凝血瘀大鼠血脂代谢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改善血瘀证动物的黏凝浓聚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在PGF2α、PGE2、VA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PD寒凝血瘀证患者,可通过调整患者血液前列腺素浓度,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因子、炎性介质及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水浴及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方法造成SD大鼠寒凝血瘀模型,对其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因子、炎性介质及血管舒缩因子进行测定。结果经少腹逐瘀汤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丙二醛(MDA)、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2α(TNF-2α)、内皮素-1(ET-1)及ET-1/一氧化氮(NO)比值均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血清IL-6、TNF-2α与MDA、ET-1呈正相关,与SOD、NO、NOS呈负相关。血清NO、NOS与SOD呈正相关,与MDA呈负相关;ET-1与SOD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寒凝血瘀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与内皮功能障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少腹逐瘀汤可通过调节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抑制炎性介质合成与释放,改善血管舒缩运动,治疗寒凝血瘀证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5.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是第一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具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的活性多肽,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参与机体许多重要功能的调节,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冠心病的发生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其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海波 《医学综述》2013,19(14):2497-2501
甲状腺激素受体相关蛋白15(TRIP15)是一个核受体家族的选择性转录共抑制子,参与构成COP9信号复合体,调节机体蛋白质的降解。TRIP15与涉及转录调节、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的多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其表达调控的信号通路与肿瘤、脂质代谢紊乱及内分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TRIP15具有复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可能会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甘乐兵  王国俊 《医学综述》2001,7(2):118-119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和相关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蛋白质多肽分子。由于一种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多种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着生物学活性的相互增强或相互拮抗。它们的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种类和数量、诱导靶细胞膜上受体的表达、以及结合不同的受体等方式来实现。因此 ,机体内总是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存在 ,并且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极其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体内某种生物学效应的产生总是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痹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7例诊断为ACS、中医辨证为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6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通痹化瘀汤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用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77.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为4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化瘀汤能显著改善ACS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症状,治疗机理可能与抗血小板聚,抗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有关,可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寒邪散,血脉通。临床观察显示通痹化瘀汤对ACS寒凝血瘀证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微小RNA(miRNA)是一类具有天然调节功能的内源性非蛋白质编码性小RNA,长度约为18~24nt,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与信使RNA相互作用而影响蛋白质翻译、表达,其生物学效应涉及细胞周期调控、分化、增生、凋亡和个体发育等多种重要过程。1993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老年期痴呆(SD)寒凝血瘀证、SD痰浊阻窍证模型大鼠血中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分析其与证候有无相关性。方法采用双侧颈动脉结扎与D-半乳糖腹腔注射相结合建立SD大鼠模型,在疾病模型基础上分别施以投喂高脂饲料和低温环境刺激,建立SD痰浊阻窍证和SD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测定血中NO、GSH-Px含量。结果老年期痴呆组、SD寒凝血瘀证、SD痰浊阻窍证三组大鼠血中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Px活性三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老年期痴呆组和SD寒凝血瘀证组比较,SD痰浊阻窍证组GSH-Px显著降低(P0.05)。结论 GSH-Px与SD痰浊阻窍证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需扩大样本量并通过临床进一步验证其能否作为反应SD痰浊阻窍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