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Rh阳性血换血治疗Rh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血源用于Rh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效果 ,明确ABO同型Rh阳性血换血治疗对于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是否有明显优势。方法 收集 1987~ 1995年我院新生儿科Rh溶血病换血治疗病例 ,与我院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5月Rh溶血病换血治疗的病例 ,将两者的一般情况、换血方法、血源、疗效、预后等进行比较 ,明确ABO同型Rh阳性血换血的优越性。结果  1987~ 1995年 ,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h溶血病 18例 ,换血 11例 ,均采用Rh阴性血 ,经脐静脉换血 (NB组 ) ,换血量 (3 5 4 4 5±12 9 0 6)ml,血清总胆红素 (TB)由 (40 9 3 8± 71 5 9) μmol/L降至 (2 93 18± 116 5 6) μmol/L(P <0 0 5 ) ,下降率 0 2 8± 0 2 9,黄疸退尽时间为 (17 18± 7 0 6)d;2 0 0 0年以后 ,均采用Rh阳性血 ,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 (PB组 ) ,收治Rh溶血病换血 9例 ,血清总胆红素 (TB)由 (3 5 2 2 7± 14 4 3 8) μmol/L降至 (160 2 8± 5 3 83 ) μmol/L(P <0 0 5 ) ,下降率 (0 5 3± 0 0 8) ,明显高于NB组 (P <0 0 5 )。PB组换血量 (488 89± 12 4 4 4 )ml,较NB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黄疸退尽时间降至 (10 5 6± 1 4 2 )d(P <0 0 5 )。两组换血后血钾均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自采  相似文献   

2.
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时需用Rh阴性血,我院儿科在没有Rh阴性血的情况下,采用Rh阳性血进行换血,抢救了一例患儿。下面仅就换血所用血源结合此例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3.
Rh+血交换治疗32例Rh新生儿溶血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江存  韩梅宁  张献清 《医学争鸣》2005,26(24):2280-2282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及用Rh阳性血代替Rh阴性血换血治疗RhHDN患者的可行性.方法:以临床症状及血清免疫学方法确诊RhHDN患者32例(其中产前确诊18例,产后确诊14例).对产前确诊的18例患者,孕前或孕期均进行了血浆置换治疗.对诊治的32例患儿中31例于产后24~72h内进行换血治疗(1例病情较轻未换血),其中25例用Rh阳性血换血,6例用Rh阴性血换血.结果:18例进行了血浆置换术,16例有效,2例无效.31例患儿用Rh阴、阳性血液换血治疗效果满意无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孕前或孕期对患儿Rh阴性母亲进行血浆置换,可以减轻患儿胎内病情,为换血治疗抢救患儿生命创造机会.用Rh阳性血替代Rh阴性血及时给RhHDN患儿换血,可以达到阻断患儿溶血、避免患儿核黄疸、纠正患儿贫血挽救患儿生命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及胆红素脑病二者之间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28例及胆红素脑病患儿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溶血病中ABO血型不合96例,Rh血型不合32例,应用χ2检验二组中胆红素脑病、换血治疗及B/A平均比值。结果:27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患儿中,26例为Rh溶血(96.3%),1例为ABO溶血(3.7%),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37例换血患儿中25例为Rh溶血(78.1%),12例为ABO溶血(21.9%),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Rh溶血B/A平均比值为5.48±0.02,ABO溶血B/A平均比值为2.20±0.018,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Rh溶血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换血概率高于ABO溶血,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可作为评估胆红素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赵志斌 《华夏医学》2004,17(3):326-328
目的 :研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病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为新生儿重症溶血病的2 0例患儿采用末梢动、静脉留置针穿刺 ,形成血液换出及输入同步回路。静脉端采用推注泵控制输血速度 ;动脉端由推注泵控制抗凝用的肝素生理盐水输入速度 ,肝素生理盐水经三通汇合后一起随换出血液流至排血管 ,同时用输液泵控制排血速度 ,换血在密闭的系统中全自动完成。监测换血前后的血常规、红细胞压积、血胆红素、电解质、血糖。结果 :换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电解质、血糖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换血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全自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病效果好 ,副作用少 ,操作简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换血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血是治疗早期新生儿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最迅速而有效的方法 ,过去采用脐静脉换血或脐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近年 ,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Wiener氏法 ,操作简化 ,效率高。我院自 1 998年来对 5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尝试采用外周静脉同步换血 ,同样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5例均为重症新生儿黄疸男婴。出生体重 2 5 0 0~ 3 80 0克 ,换血日龄 2~ 7天。ABO血型不合 2例 ,Rh溶血病 (抗D) 1例 ,新生儿高粘滞度血症 2例。换血指征为 :①血清总胆红素经处理仍大于 3 42 μmol/L ,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 ;②有早…  相似文献   

7.
重症新生儿Rh溶血病换血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华  李世群 《安徽医学》1996,17(2):60-61
<正> 新生儿Rh溶血病临床病情大多较重,且病死率高。我科自1990~1995年收住Rh溶血病患儿6例。通过换血治疗及精心护理,均获成功。笔者就其有关护理体会如下。 一、一般情况: 本组男4例,女2例;足月顺产5例,臀助产1例;G_3P_33例,G_5P_41例,G_3P_22例;母亲有流产史2例;母Rh(E)阴性子Rh(E)阳性3例;母Rh(D)阴性子 Rh(D )阳性3例。 二、换血前准备 1.换血前停止喂乳一次,必要时抽出胃内  相似文献   

8.
郑旭 《海南医学》2003,14(6):3-4
目的 探讨换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55例均采用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术。Rh溶血病选用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患儿,ABO溶血病用0型洗涤红细胞加AB型血浆混合血,余病例均采用同患儿同型的ACD血。平均换血量175ml/Kg。监测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气、血生化、凝血四项、肝肾功能、黄疸常规。结果 血清胆红索平均下降54.5%。血生化、凝血四项前后无差异性。结论:换血对Hb、WBC、PLT、K^ 、PH、-BE有影响,应注意监测。换血最后主张多输20—25ml/kg血,以防继发贫血,换血过程均匀补10%葡萄糖酸钙1—2mg/Kg,以防低钙性抽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 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 (1 9例 )和对照组 (1 7例 ) ,两组在给予综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加用单次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并动态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和光疗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入院后 2 4、48、72h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 ,光疗时间缩短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或 <0 .0 1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一例换血 ,对照组有 3例需要换血治疗。结论 :早期及时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能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 ,快速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防止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 ,避免换血治疗 ,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换血前后血常规和血液生物化学等指标的变化,为提高临床换血的安全性提供借鉴与帮助。方法 选取1996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进行换血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结果。对换血前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自1996至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换血患者111例,对85例资料完整的换血病例进行资料分析,在85例换血患儿中,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81例(95.3%),其中Rh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71例(87.7%),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9例(11.1%),Rh合并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1例(1.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共1例,占1.2%;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共3例,占3.5%。经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8.0%,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47.8%。换血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ilirubin/albumin,B/A)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换血前后小时胆红素进行分析,换血前小时胆红素均位于高危区域内。换血后,低危区33例(38.8%),低中危区22例(25.9%),高中危区16例(18.8%),仍位于高危区域14例(16.5%)。本研究中,换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共77例,占90.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糖症61例(79.2%)、低钙血症46例(59.7%)及低钾血症33例(42.9%),血小板减少症28例(36.4%)及代谢性酸中毒15例(19.5%)发生率也较高。结论 换血疗法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肯定,能有效地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因为换血疗法对血液内环境的变化有影响,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应严格控制换血指征,换血后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受血者及孕妇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存在情况,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并预防母婴血型不合时,可能导致的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收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住院部及急诊,门诊产科所提供的758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采用免疫微柱凝胶卡式法,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分析。结果:64例阳性标本中,男性19例,女性45例。经抗体特异性鉴定,抗D阳性12例,抗E阳性23例,抗e阳性6例,抗C阳性14例,抗c阳性6例,抗M阳性1例,抗Lewis阳性1例,抗Diego阳性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是避免发生迟发型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保证,当母婴血型不合时,对孕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溶血症的 3 1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 ,外周静脉输血 ,桡动脉抽血 ,同步进出速度 90~ 15 0ml/h ,配血量 160~ 180ml/kg(其中 10~ 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 ) ,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结果 :换血前总胆红素 44 8 86± 5 7.5 8μmol/L、间接胆红素 412 46± 15 6.3 8μmol,换血后分别为 2 0 7 5 4± 2 1 87μmol/L、183 72± 65 2 4μmol/L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 (P <0 .0 1) ,电解质钾、钠、氯、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 ,简单、易行、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所有患儿均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换血治疗成功,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238±42)μmol/L、间接胆红素(215±32)μmol/L及直接胆红素(18±10)μmol/L水平均显效低于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517±39)μmol/L、间接胆红素(477±51)μmol/L及直接胆红素(39±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次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7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中剂量组39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0.5g/kg;大剂量组37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1.0g/kg,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h、48h、72h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游离抗体试验转阴率、需要换血人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人数、听力筛查通过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与中剂量IVIG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ABO溶血病血型抗体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26例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脐血及99例ABO血型不合孕妇血型抗体检测,探讨了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关系.结果显示:126例中O-A,O-B血型组合99例,血型抗体阳性占66.6%,ABO溶血病占29.3%。孕妇血型抗体效价愈高,婴儿溶血产生机率愈大,但与黄疸程度则无一致关系。观察了15例出生一周后的贫血患儿血型抗体滞留与血红蛋白的关系。发现了2例晚期贫血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颞动脉、桡动脉和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对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及血培养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血清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52.6%。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快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