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会所属的技术研究处(OTA)10月11日报告,到90年代末低太空轨道散落的碎片将对人造飞行体构成严重威胁.低太空轨道(高度2000公里以下)快速飞行的碎片不仅能击穿载人的太空船,其它所有的人造飞船,除驶向月球者外,亦尽在其威胁之中.美国上周对地球轨道上6645个,总重量为200万公斤的人造飞行体进行了追踪观察.这些飞行体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向四面八方运行.有人估计其总数在30,000~70,000之间.而OTA认为其中具有功能者只占6%,其余为用过的火箭推进器,卫星爆炸后散落的碎片,以及失去功能的卫星等.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主动碎片清除微纳GNC系统技术",本文介绍了"空间碎片"的相关情况。"2021年3月10日,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的NOAA-17气象卫星在其轨道上突然发生爆炸,爆炸后生成了16个"轨道碎片",这些碎片高速飞离卫星本体,但却又仍留在轨道上,将会对航天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实际上,这16个碎片就是新产生的16块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近些年被提得越来越多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绕地球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3.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人造卫星?一般,把发射到绕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叫做人造卫星。不过,只有那些现在正在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运转着的人造卫星才是真正的人造卫星,而那些虽然仍在运转,却已无什么特定任务需完成的卫星,只能叫做卫星的残骸。 那么,人造卫星为什么会一直绕地球转呢?打个比方,如果把球水平地投掷出去,它一定会落到前边的某个地面上。投掷的速度越快,球就飞得越远,但它也还是会落到某一个地方。可是,请不要忘记地球也是个球。因此,投掷的速度越快,投出的球所画出的轨道就越接近  相似文献   

4.
目前,地球周围的太空中,源于人类航天活动的火箭和卫星的残片总效已达百万。俄罗斯空间科学家阿托纳利·库辛也预计:如果轨道碎片继续每年以2%~5%这一令人忧虑的速度增长,那么到2030年,人类将不能向地球轨道发射任何东西,请出"太空清洁工"已刻不容缓。为此科学家们现已研究出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本世纪上半叶的某个午夜里,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将会惊讶地发现有一簇“星星”格外明亮,原来,这个无名“星座”是由多颗太阳能发电卫星所组成的。 将太阳能发电站建在人造同步地球卫星上,就叫太阳能发电卫星或称宇宙发电站。这种卫星始终处在地球的某一固定地点的上空,并保持一定的高度,以便于地面接收它所供能量。电站可利用光电转换  相似文献   

6.
白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地球的上空是越来越热闹。各国都为着各式各样的目的不断往太空运东西——为了通讯速度更快.为了更准确地预报天气,更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结果就是我们将太空变成了一个“垃圾场”,充斥着无数的轨道碎片。  相似文献   

7.
请"瓦力"上太空 许多年以后,地球上堆满了垃圾,变得荒无人烟,草木不生,人们被迫转移到了太空船上居住,并请机器人清理地球,机器人"瓦力"就这样干起了清理地球垃圾的工作.在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中,"瓦力"渐渐有了意识,开始向往爱情生活.有一天,一个叫"伊娃"的女机器人从天而降,"瓦力"爱上了它,并和"伊娃"一起帮助人类重返地球…… 这是电影《机器人总动员》(Wall·E)中描述的情节.在电影中,堆满地球的垃圾来自人类社会高度的物质化,而今天遍布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也同样如此,它们包括各种退役和失效了的人造卫星、大小不一的卫星碎片、各种散落于轨道上的卫星零部件等等.这些东西不仅对运行中的卫星构成了威胁,还有可能坠入地面.2011年10月,德国的X射线观测卫星"伦琴"就让人们大吃一惊.这颗于1999年退役的废弃卫星重约两吨,于2011年10月23日坠入孟加拉湾,尽管这颗卫星在进入大气层时烧掉了一部分,但剩余部分依然十分可怕.经过计算,如果"伦琴"再晚10分钟进入大气层,那么它的坠落地点就不是孟加拉湾,而是北京了.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第三次外层空间会议于1999年7月19~30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讨论了外层空间的开发利用和外层空间污染防治问题。 随着地球环境污染的加重,地球外层空间环境也在恶化。由大量废弃的人造天体所形成的“太空垃圾”不仅直接危及宇宙航行的安全,也影响到地球环境。 外层空间污染源主要是废弃的人造天体。它包括所有人工研制并用运载火箭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宇宙空间站、行星探查器、在轨道上运行的末级火箭以及各种飞行器的碎块碎片。  相似文献   

9.
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实际是一架重一吨的、利用太阳能“热辐射”作动力的天文望远镜,在离地球560英里远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安装在这架望远镜里的电子仪器十分敏感:假定在离地球40亿英里的冥王星上有一只25瓦的电灯,这些电子仪器就会发现它! 自从红外线天文卫星于1983年1月25日发射以来,它已为人们开拓了前所未见的宇宙视野.专题研究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工具,已观察到处于极早期的恒星生成状态;并能透过那些阻挡普通望远镜  相似文献   

10.
在茫茫的太空中,几年之后很可能将盛开一朵朵"太空之花".它们就像是太空中的向日葵,始终迎着灼热的太阳,收集着来自太阳的光和热.这些"太空之花"并非奇异的外星生物,而是美国研究人员正在研制的新型卫星,它们将收集来的太阳能输送到地球上为人们照明.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底,我国最先进的“65厘米空间碎片探测望远镜”将安装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这台水平式望远镜是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受紫金山天文台的委托共同研制的。它可以清晰地观测到地球高轨道上的空间碎片——“太空垃圾”,并可对高轨道上的卫星进行搜索。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卡西尼”号飞船(简称“卡西尼号”)在经过近7年的太空旅行后,于2004年7月1日成功飞入土星轨道,成为进入土星轨道的第一艘人造探测器。卡西尼号将拉开人类探测土星的序幕,并为我们逐步揭示土星及其众多卫星的奥秘。卡西尼号从地球出发,在太空飞行35亿千米后,以高达7.8万千米的时速飞向土星,在穿越悬浮着大量石块的土星环后,在96分钟前点燃减速火箭,将时速降到2240千米后,成功进入土星轨道。在卡西尼号拍摄的照片上有时会出现土星的卫星,目前已知土星卫星的数量为3l颗,但是随着卡西尼号越来越飞近土星,很可能还会发…  相似文献   

13.
光帆之路     
<正>成功部署太阳帆,让40载梦想成真。一家小型非营利组织实现了40多年来的太空旅行壮举梦想:证明了只用太阳光驱动航天器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是可能的。2019年6月,在109个国家拥有5万名会员的行星协会(Planetary Society)用Space X的猎鹰重型火箭将一枚5公斤重的宇宙飞船送入轨道,该火箭计划为美国空军搭载24艘宇宙飞船。被称为"光帆2号"的宇宙飞船被送入距地球约720公里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正>技术进步和商业激励的步伐远远超过太空规则的制定。根据向通信监管理机构提交许可申请数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27年可能有数十万颗人造卫星在近地轨道中环绕地球运行。2019年大约有3 300颗活跃和废弃的近地轨道卫星,而现在的数字是约6 300颗。当全球各地的公司急匆匆地发射大量卫星进入近地轨道,天文学家们在考虑潜在影响:太空能容纳多少卫星?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已集聚在地球轨道上。这些被称为"太空杀手"的家伙,影响着舱外活动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甚至阻碍到人类太空探索的进程。日前,一款由清华大学工程师设计的"太空清扫器"成功问世。它不仅能够清除太空垃圾,还能将这些垃圾作为燃料使用。"太空清扫器"能使用网状装置捕获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58,3(11):328-328
1958年5月15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这个卫星是靠强大的运载火箭送上轨道的。带有卫星的运载火箭在预定的飞行轨道上到达每秒8,000公尺以上的速度以后,卫星就借助专门装置的作用脱离了运载火箭,并开始沿楕园形轨道绕地球运行。在卫星脱离运载火箭的时候,园椎形护套和护板即脱离了卫星。带着护板的运载火箭和园椎形护套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与卫星轨道相差不远。根据苏联第三个人造卫星的各种资料,它大大地  相似文献   

17.
前沿     
<正>我国或在2020年建成全球导航定位系统2020年中国将推出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这套系统被命名为"北斗"。"北斗"系统正在部署区域导航并组网测试,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在20颗左右。按照计划,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18.
一枚携带着有毒的生物制剂导弹从某国的发射场腾空而起,它的体积和弹道使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感受器显示出:导弹的打击目标是美国的西海岸。突然,不知来自何处的一束强大的激光束将导弹击中,弹片和生物制剂纷纷降落在发射国的地面上……这可能是发生在2020年某月某日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正32颗2013年11月21日俄罗斯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顺利发射了多颗卫星。根据计划,本次发射的一颗意大利"子母卫星"——Unisat-5卫星在进入轨道一个月后,会将其携带的7枚微型卫星释放出来。这样的话,本次俄罗斯第聂伯运载火箭将创造"一箭32星"的世界纪录。无独有偶的是,这项成就刚好刷新了此前两天(2013年11月19日)由美国创造的"一箭29星"的世界纪录。第聂伯运载火箭自1999年以来,已成功发射18次,共将15个国家的63个航天器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20.
打扫太空     
正在太空轨道上,每个人造飞行器与太空垃圾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每5~10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这里有一个惊人的数据——从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起,世界各国现在已经发射了5000多个卫星、火箭和探测器等航天器。随着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