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纳米流体、微胶囊及定形相变材料等新型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变材料在空调蓄冷系统中的应用,归纳出了相变过程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问题,对蓄冷设备的蓄冷量、蓄冷速率等参数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并对混合蓄冷、相变蓄冷型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相变蓄冷型潜热输送空调系统等新型空调蓄冷系统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相变蓄冷材料有着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蓄冷密度,应用于空调蓄冷系统可提高制冷机效率,对于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温相变蓄冷材料蓄冷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寅平  刘真泉  王馨  赵庆珠  赵勇 《暖通空调》2005,35(10):114-117
为使蓄冷技术能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对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低于0℃)的场所得到应用,扩大蓄冷技术的应用范围,对一种相变温度约为-12℃的低温相变蓄冷材料TH-12进行了蓄放冷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是一种适于工业应用的低温蓄冷材料.  相似文献   

3.
相变材料在暖通空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分类,综述了相变墙体材料的应用以及相变材料在太阳房供暖系统、电热蓄热系统、蓄冷空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相变材料蓄冷堆积床的传热特性,提出了一种堆积床的优化设计方法。以一种新型相变材料为蓄冷媒介,以堆积床的总费用为优化目标,以蓄冷量、蓄冷时间及载冷流体温度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得出了给定蓄冷量条件下系统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总和最低时的蓄冷单元数量、定性尺寸和换热流体温差等优化参数。定量分析了谷峰电价比对系统运行电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温相变共晶盐潜热蓄冷介质的配制与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华  李芳  王宜义 《暖通空调》1999,29(6):62-64
配备了一种高相变温度蓄冷介质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该介质的熔点为10 .0 ~10 .5℃,固—液相变潜热为128 .6 kJ/kg(185 .2 kJ/dm3) ,主要成分为Na2SO4·10H2 O,NH4Cl,硅胶及SiO2 ,其特点是原料来源丰富,潜热和显热蓄冷量较大,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蓄冷介质  相似文献   

6.
空调用纳米复合材料相变蓄冷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和分析了水蓄冷、冰蓄冷、共晶盐蓄冷及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在常规空调中采用纳米复合材料相变蓄冷技术,并对其相变温度和过冷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纳米TiO2可减少相变蓄冷介质的过冷度。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适用于常规空调工况的蓄冷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相变材料在蓄冷器蓄冷动态特性,采用显热容法对蓄冷器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载冷剂流量和进口温度对蓄冷器蓄冷的影响,获得载冷剂流量和进口温度对蓄冷器蓄冷的影响曲线。结果表明水流量的增加对总的蓄冷量的增加非常有限,而进水温度的变化对蓄冷量的有一定的影响。旨在为常规空调相变蓄冷技术的应用提供应用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相变材料式蓄冷系统的动态模拟及运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相变材料式蓄冷系统的三大部件即蓄冷设备、制冷系统、空调负荷的数学模型,对常规系统、全蓄冷系统和部分蓄冷系统分别进行了动态模拟,计算出供冷季的总运行能耗和电费,分析比较了这三种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研发的太阳能制冷系统前期的基础上,针对所需不同类型的蓄冷介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相变材料作为太阳能制冷系统的蓄冷介质。根据蓄冷要求,对两种新型微胶囊相变蓄冷材料(micro 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简称MEPCM)进行了DSC热物性参数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取了相变温度为16℃的以石蜡为核心的微胶囊相变材料作为蓄冷系统的蓄冷介质。为相变蓄冷结合的太阳能制冷系统研究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简要综述了国内空调用蓄冷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冰蓄冷装置的发展和完善为空调蓄冷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高温相变材料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使得蓄冷系统整体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蓄冷技术在应用方向的长足进步为空调蓄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常钊  陈宝明  罗丹 《煤气与热力》2021,(4):10-16,10041,10042
综述相变材料分类(有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及其优缺点。无机相变材料存在过冷及相分离现象,通过添加成核剂及增稠剂来消除;有机相变材料固体成型好、无毒,但热导率低;复合相变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有机、有机-无机、无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其融合了有机、无机相变材料的优点,成为当前应用较多的相变材料,未来可将研发重点放在制备热性能更稳定、储热密度更高、相变潜热更大且无过冷及相分离的复合相变材料,逐渐替代单一有机、无机相变材料。为了提高有机相变材料的热导率,通过添加高热导率纳米颗粒、膨胀石墨、金属泡沫、膨胀珍珠岩以及通过封装相变材料等方式来提高相变材料热导率,增加储热速率,结果表明,添加高热导率材料,可提高相变材料热导率,且热稳定性及热可靠性也较好,未来可重点研发分散性及相容性较好的特制高分子材料,替代传统高热导率材料,通过添加一种材料就可达到多种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颉  于靖华 《煤气与热力》2021,(2):13-17,25,10042
提出太阳能相变屋顶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相变通风屋顶组成),将两种相变材料(PCM1、PCM2,PCM1用于供冷期蓄冷,相变温度在35℃左右。PCM2用于供暖期蓄热,相变温度在18℃左右)及风道(预制在钢筋混凝土板内,供冷期利用夜间低温空气冷却屋顶与PCM1,供暖期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出口热空气加热屋顶与PCM2)预制在屋顶内,形成相变通风屋顶(由上至下的基本结构为保护层、防水层、找坡层、保温层、找平层、PCM1、钢筋混凝土板),实现供冷期夜间蓄冷日间吸热、供暖期日间蓄热夜间放热。针对供暖工况,采用模拟方法,结合评价指标,对相变通风屋顶中相变材料(由于供暖工况PCM1不发生相变,因此研究对象为相变材料PCM2)的相变温度、结构(即相变材料位置)、相变材料厚度进行优化选取。A型相变通风屋顶将PCM2设置在PCM1与钢筋混凝土板之间,B型相变通风屋顶将PCM2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板下面,C型相变通风屋顶将PCM2设置在预制风道外圈。PCM2的最佳相变温度为18~20℃,最优结构为B型相变通风屋顶,PCM2最佳厚度为30 mm。与无相变通风屋顶(将B型相变通风屋顶中的30 mm厚PCM2相变材料替换成相同厚度的水泥砂浆,保留预制风道,其他各层材料及厚度均保持不变)相比,最佳相变通风屋顶(PCM2相变温度为18~20℃、厚度为30 mm的B型相变通风屋顶)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相变储能墙体材料传热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相变材料的特点和相变墙体传热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指出了相变墙体材料的研制方向.综述了相变传热的特点和求解方法.指出应通过建立传热理论模型,对不同构造相变墙体在我国不同气候地区的应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储热领域的微胶囊相变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特点、相变机理及在储热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相变材料,综述了建筑用相变材料的优选原则和常用应用形式,分析了建筑采用相变技术的节能效果,针对目前国内建筑中应用相变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相变控温砂浆可以借助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和热工性能来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以癸酸-月桂酸二元低共熔物/改性硅藻土定形相变材料为相变蓄热介质,采用共混搅拌法掺入水泥砂浆中,制成相变控温砂浆。利用FT-IR、DSC等测试了相变砂浆化学结构及热物性,并测试了相变控温砂浆的热工参数,通过实验模拟和DesignBuilder软件模拟研究了相变砂浆用作保温材料的建筑调温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相变过程中的潜热,相变材料能在建筑屋面上做隔热应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石蜡类相变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一种液体类有机材料分别与固体石蜡A和固体石蜡B混合制成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并进行DSC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与高密度聚乙烯以70:30的比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定形相变材料,能将复合相变材料包裹住,使其在发生固一液相变过程中不会发生渗漏.且高密度聚乙烯的存在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该文就相变材料的分类及特点,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太阳能、农业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并介绍了复合相变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以及对相变材料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膨胀珍珠岩做支撑基体,制备了膨胀珍珠岩-石蜡复合相变材料,采用苯丙乳液对复合相变材料封装,利用封装后的复合相变材料替代部分细骨料制备了相变储能砂浆,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苯丙乳液对复合相变材料有很好的封装作用;随着复合相变材料替代率的增大,相变储能砂浆的力学性能下降;当复合相变材料替代率为70%时,相变储能砂浆的抗压强度为12.7 MPa,满足规范中对建筑围护结构砂浆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相变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