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急诊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采血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400例急诊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观察组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通过采血针头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8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标本溶血、凝血现象及采血量不准确等低于对照组。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可以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在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边维娜 《当代护士》2008,(12):69-69
目的 探讨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30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实验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穿刺采血,比较2组采血效果。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67%,标本合格率99.3%,血肿发生率1.33%,平均采血时间21s,均优于对照组指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穿刺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采样合格率高,用时少,血肿发生率低并且操作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药代动力学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比较,以寻找科学安全的采血方法,确保药代动力学采血时间及血液质量的精确。方法选取248例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24例,对照组采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经静脉留置针采血后再注入采血管的方法收集血标本6118管,试验组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连接留置针与真空采血管采血的方法收集血标本6118管。比较两组血标本溶血、采血延时、采血量未达标、血污染及针刺伤情况。结果对照组6118例血标本溶血、采血延时、采血量未达标、血污染发生数分别为304,92,1530,765例,分别高于试验组的25,15,122,2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43.1362,55.9000,1387.3464,750.3247;P〈0.01)。结论一次性静脉采血针配合安全性静脉留置针使用进行药代动力学标本采集的方法安全可靠、采血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两种经留置针采血方法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英  王丽娟 《护理学报》2009,16(13):51-52
目的 观察通过输液通道的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针急诊采血的优越性与可行性.方法 将10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将静脉留置针与注射器连接采血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静脉留置针连接采血法.观察比较两组采血中的血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针刺伤、血标本溶血凝血的发生率及抽血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血标本溶血凝血发生率及抽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发生1例针刺伤,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患者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静脉留置针连接采血简单易行,避免了医源性污染、采血量不准确、针刺伤、溶血凝血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联合真空采血器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进行采血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选择两侧肢体,一侧静脉留置针输液,另一侧肢体进行采血;观察组选择一侧肢体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同时联合真空抽血器抽血化验输液。比较2组在采血中的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率、血源性污染及平均采血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采血完成时间短,采血成功率高(均P<0.01);血源性污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采用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针采血,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静脉吸毒肺结核患者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的方法.方法 对50例静脉吸毒肺结核患者静脉采血,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A法:第1月选在患者前臂上较粗的血管,用7号采血针常规采血.B法:第2月选在患者腕关节旁及腕关节以下的细血管,用7号采血针连接5ml注射器采足血量后注入真空试管.观察两种方法的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 2种采血方法的标本均未发生溶血现象;A法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4%,B法为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腕关节旁及腕关节以下细血管,以采血针连接注射器采血的方法可提高一次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减少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文薇  范柏林  刘青青 《全科护理》2011,(29):2646-2647
[目的]探讨在老年外科病房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安全型留置针和Y型留置针对留置时间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2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10例中,使用安全型留置针55例,Y型留置针55例;B组根据血管情况使用安全型留置针40例,Y型留置针70例。观察记录两组病人留置的时间及穿刺成功率。[结果]B组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留置时间长于A组。[结论]根据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留置针可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和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负压真空采血法对传染病婴幼儿进行股静脉穿刺,与传统注射器垂直穿刺法比较。方法:将不同年龄段的传染病婴幼儿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静脉采血针连接负压采血管斜刺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取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垂直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取血,观察两组采血量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的采血量合格率、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负压真空采血法的采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血液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为患儿行GnRH激发试验时,用不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部位进行静脉置管,在不封管的情况下直接用负压采血针和负压采血管从留置针中间歇采取多次血标本的成功率.方法 将进行GnRH激发试验的患儿随机分为三大组,每大组各60例即A组在手背部静脉置管、B组在手腕部头静脉置管、C组在手肘部正中静脉置管,每大组再分为两小组分别用22G和24G的留置针进行静脉置管并留置1.5h,在不封管的情况下直接用负压采血针和负压采血管从留置针中间歇采取4次血标本,观察采取血标本的成功率.结果 进行GnRH激发试验采集血标本时,不封管的情况下直接用负压采血针和负压采血管从留置针中采集血标本,在手肘部正中静脉置管采血成功率最高(P<0.05),血标本符合检验要求,同时减少了在短时间内反复静脉穿刺采血对患儿血管造成的损害.结论 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减轻了患儿血管损伤和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特诊小儿静脉输液室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职业防护的积极作用。方法 将2012年3、4月份在我院特诊门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按照家长自行选择的输液方式,各抽取100名0-3岁的婴幼儿,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为观察组,使用一次性钢针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液,一次穿刺的成功率,血管使用等情况及针刺伤的发生率。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使用的数目,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导管重置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特诊输液室患儿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对于保护血管,减轻患儿痛苦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多周期化疗期间不同穿刺方法对血管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180例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由患者根据参保类别、认识程度、地域差别等选择治疗期间所采用的输液器具,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采用头皮钢针,B组采用静脉留置针,C组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率及药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三种输液途径所致静脉炎比较:A组23.33%与B组1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23.33%与C组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15.00%与C组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输液途径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无外渗率A组91.67%,B组98.33%,C组1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 IC 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连接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采血快速血糖测定的优越性与可行性。方法:将50例急诊重症内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接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采血化验血糖,用采血针中剩余的血快速血糖测定,比较两者差异。结果:静脉检验血糖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为(7.695±3.367)mmoL/L,静脉快速血糖测定所得数据平均值为(7.580±3.141)mmoL/L,t=0.998,P〉0.0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针中剩余的血快速血糖测定简单易行,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血管反复穿刺,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两种留置针退针芯法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留置针退芯法,即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推进0.2 cm,左手持“Y型”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 cm,再将留置针全部送入血管后退出全部针芯.观察组患者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0.5 cm,然后将外套管与针芯一起送入血管,再将针芯全部退出.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分别为95.0%和(5.44±1.81)d,均优于对照组的86.0%和(3.61±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留置针退针芯法可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并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注射方法对^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弹丸注射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5例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方法分成:静脉直接注射组(187例)、静脉液路注射组(84例)及静脉留置针注射组(124例)。3组采用各自弹丸注射方法进行显像。利用Xeleris工作站在血流灌注显像于腹主动脉勾画感兴趣区(ROI),得到ROI的时间一放射性曲线,以形成1个放射峰为弹丸注射成功,无峰形成为注射失败。统计3组成功及失败例数,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Х^2检验。结果静脉直接注射组弹丸注射成功174例,成功率93.0%,静脉液路注射组成功46例,成功率54.8%,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115例,成功率92.7%。静脉直接注射组与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率高于静脉液路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直接注射组与静脉留置针注射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注射法弹丸成功率与静脉直接注射法相当,可选择静脉留置针进行注射;静脉液路注射法成功率低于其他2组,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15.
急诊抢救中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全型留置针在急诊抢救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269例急诊输液病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3组,分别以安全型留置针(A组,n=96)、普通留置针(B组,n=92)与头皮针(C组,n=81)建立静脉通路,比较三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通畅率、脱针/渗漏率和穿刺针头误伤操作者发生率(简称刺伤率)。结果3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0%、96.5%和94.8%,通畅率分别为100%、98.5%和90.6%,脱针/渗漏率分别为1.0%、2.2%和11.1%,刺伤率分别为0%、7.6%和1.2%。C组患者通畅率最低而脱针/渗漏率最高(P〈0.05),B组患者刺伤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以安全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具有穿刺成功率高、通畅性好、脱针/渗漏少和不误伤操作者等优点,适合在急诊抢救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随机分为Y型留置针组和防针刺伤组各250例。Y型留置针组采用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套管针,防针刺伤组采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套管针。观察2组针刺伤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结果2组针刺伤的发生、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脱出、阻塞、外渗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成功率因血管条件和针型不同而不同。防针刺伤型留置针组无一例针刺伤发生。结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可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应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360例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情况。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问题包括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套管针堵塞、局部药液渗漏等,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结论:针对小儿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可提高静脉留置成功率,最大限度避免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模拟情景训练,提高护士在野战环境下的静脉穿刺技能。方法模拟3种不同光亮度环境,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在人体仿真肢具模型上对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模拟训练,对比训练前、后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结果训练前后晨昏光亮度和低光亮度环境下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时间存在差异(P0.01或P0.05);训练后低光亮度和晨昏光亮度环境下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高于普通留置针(P0.05)。结论荧光静脉留置针适用于低光亮环境和晨昏光亮环境中操作,应用荧光静脉留置针进行情景模拟穿刺训练能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