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白血病患化疗前后血清IL-2、SIL-2R和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MTT比色法,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2例白血病患进行化疗前后血清IL-2、SIL-2R和TNF-α含量检测,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白血病患化疗前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SIL-2R、TNF-α水平则显地高于正常人(P<0.01),化疗后6个月复发IL-2、SIL-2R、TNF-α水平持续异常,未复发IL-2、SIL-2R、TNF-α水平接近正常。结论 观察白血病患的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白血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吴飞霞  时淑珍 《淮海医药》2001,19(6):462-46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血清和尿液中SIL-2R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ELISA)测定了31尿毒症患血清和尿液中SIL-2R含量,并以3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血清和尿液中SIL-2R水平非常显的高于正常人组(P<0.01),透析治疗后有所下降。结论:测定尿毒症患血清和尿液中SIL-2R的水平变化对判断患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检测肿瘤病人血浆IL—2,SIL—2R,IL—8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春  陈少骥 《江苏医药》1997,23(12):856-857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肿瘤病人血浆IL-2、SIL-2R、IL-8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肿瘤的发生机制,观察疗效及估计预后。良性垂体瘤组IL-2、SIL-2R、IL-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改变(P>0.05)。胶质瘤、胃癌、肺癌组病例IL-2、SIL-2R含量有明显改变(P<0.05)。肺癌组病例IL-8含量明显增高(P<0.05)。胃癌组手术前IL-2、SIL-2R与癌肿全切后IL-2、SIL-2R比较,有显著改变(P<0.01)。晚期癌症组IL-2、SIL-2R、IL-8与癌肿全切病例比较均有明显改变(P<0.05)。研究提示,癌肿病例IL-2、SIL-2R含量表达异常可能为癌肿的发病原因之一,而晚期癌肿病例IL-8含量的显著增高可能与其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群等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单克隆抗体测定法对58例丙型肝炎患进行了血清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等进行相关研究,并以正常人35名作对照。结果 丙型肝炎患血清SIL-2R水平显地高于正常人组(P<0.001),尤以肝硬变组明显。SIL-2R水平与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比例,与ALT密切相关。结论 检测丙型肝炎患血清中SIL-2R、T淋巴细胞亚群等水平可做为丙肝患病情变化、预后判断及临床用药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肺癌患者外周血SIL-2R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了肺癌患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了32例肺癌患(21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SIL-2R含量。结果:肺癌患血清中SIL-2R水平显高于正常人组,术后SIL-2R水平下降。结论:测定肺癌患血清中SIL-2R含量,对判断患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南德齐 《淮海医药》2002,20(2):101-102
目的:探讨了肺结核患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方法:应用双抗体酶法测定43例肺结核患血清中SIL-2R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肺结核患在治疗前血清中SIL-2R水平显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3个月抗痨治疗后,其血清中SIL-2R水平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肺结核病是一种自身免疫调节异常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马云 《淮海医药》2007,25(3):205-20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IL-2R和TNF-2含量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SIL-2R和TNF-2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患者组手术治疗前血清SIL-2R和TNF-2水平高于正常人组(P<0.01~0.001).手术治疗后1个月,含量明显下降,但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SIL-2R和TNF-2水平与AFP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15、0.6734,P值均小于0.01).结论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IL-2R和TNF-2含量的变化可作为患者免疫功能检测指标之一,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史宏灿  王茜 《江苏医药》1998,24(9):645-647
采用ELISA法检测62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IL-2R含量。结果表明,肿瘤患者血清sIL-2R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且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根治术者术后sIL-2R水平明显降低(P<0.05)。提示动态观察sIL-2R水平变化,对监测病情、观察疗效、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也为食管贲门癌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婴幼儿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SIL-2R水平和间接免疫荧法测定了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患组血清SIL-2R水平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CD4和CD4/CD8比值均降低(P<0.01),CD8水平升高,结论:感染性疾病患儿存在有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及免疫调节的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HCMV-IgM测定57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24例阳性者作为观察组,同龄正常新生儿20例为对照组。于症状明显期抽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细胞亚群,结果与患儿AL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SIL-2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1、<0.001、<0.001),CD8略高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P>0.05)。SIL-2R与ALT值呈正相关(r=0.682,P<0.001),CD4/CD8比值与ALT呈负相关(r=-0.520,P<0.01)。结论 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肝炎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SIL-2R、T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周彦 《淮海医药》2001,19(4):284-285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肝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4例肝硬化患和35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尿液IL-6、IL-8进行检测。结果 肝硬化患血清中IL-6、TNF和尿液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IL-6、TNF含量GN与尿液量白蛋白呈高度正相关:尿液IL-6、IL-8呈显正相关(r=0.5728,P<0.05)。结论 肝硬化患病程中TNF、IL-6、IL-8均处于高活性状态,IL-6与体液免疫反应亢进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IL-6、IL-8、TNF参与肾脏的免疫损伤、可作为判定患预后和转归指标。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肝患者SIL-2R、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佐莉  谭兵  刘怀萍 《河北医药》2002,24(7):569-56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与20名健康人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SIL-2R和TNF-α。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IL-2R及TNF-α水平增高,其异常按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慢型重症肝炎顺序递增。结论 SIL-2R、TNF-α可间接反映慢性乙肝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上颌窦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免疫学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5 例早期上颌癌患者及67名健康人检测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表明,上颌窦组血清sIL-2R和TNF的含量分别为455&;#177;31.2U/ml和106&;#177;15.3μ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96&;#177;26U/ml和67&;#177;5.6μg/ml,P<0.01;并显著高于治疗后的401&;#177;27U/ml和72&;#177;11μg/ml,P<0.05。随访3年,每2-3个月检测一次血清s IL-2R和TNF含量,9名上颌窦癌患者复发,其sIL-2R、TNF含量分别为448&;#177;29U/ml和98&;#177;13μg/m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及治疗后水平,P<0.05,且该变化比肉眼发现的复发早2个月 。结论:血清sIL-2R和TNF含量是上颌窦癌疗效观察及预测复发的敏感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郭红梅 《淮海医药》2003,21(5):364-365
目的 分析 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 TNF-α和 SIL - 2 R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 TNF- α含量 ,EL ISA法检测 SIL- 2 R含量 ,并以 3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介入治疗前血 TNF- α和 SIL- 2 R含量明显地高于正常人组水平 ( P<0 .0 1) ,介入治疗后 6个月复发者 TNF- α、SIL- 2 R水平持续异常 ,未复发者 TNF-α、SIL - 2 R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观察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乳癌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昕  段力  单丽丽 《安徽医药》2001,5(2):118-1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乳腺癌患和35例健康对照人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TNF-α和IL-6活性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乳腺癌未手术患(伴骨转移)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术后复发(P<0.05)。结论 血清中TNF-α和IL-6活性水平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测定其水平可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肾病综合征患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6例肾病综合征患及20例健康志愿血、尿标本,用ELISA法检测其SIL-2R浓度。结果 肾病综合征发作期(252±109u/ml,167±80u/ml,n=22)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明显高于肾病综合征缓解期(120±26u/ml,101±46u/ml,n=14)及健康对照(113±110u/ml,84±18u/ml,n=20,P<0.01);肾病综合征缓解期和健康对照无明显差别(P>0.05)。血清SIL-2R浓度和血肌酐浓度呈正相关(r=0.44,P<0.01);尿液SIL-2R浓度和尿蛋白是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 SIL-2R浓度升高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活动及(或)肾功能恶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贺晓梅 《淮海医药》2004,22(2):107-108
目的 探讨了卵巢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 TNF、SIL- 2 R水平的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放免法和酶法对32例卵巢癌患者进行了血清 TNF和 SIL- 2 R水平检测 ,并与 35个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卵巢癌患者化疗前血清TNF、SIL - 2 R水平高于正常人组 (P<0 .0 1 0 )、化疗后有明显的下降 (P<0 .0 5 ) ,SIL - 2 R和 TNF与 CA1 2 5水平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6 0 1 8、0 .6 2 37,P值均小于 0 .0 1 ) ,机理不明。结论 血清 SIL- 2 R和 TNF可以作为卵巢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监测指标之一 ,并可作为疗效判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ALT反复波动与IFN、an-IFN、IL-2、TNF在血清中含量变化关系。方法:使用ELISA或RIA法检测50例慢乙肝病人观察组和50例曾用过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病人组及5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IFN、an-IFN、IL-2、TNF的含量及与ALT反复波动的关系。结果:三组中IFN、an-IFN血清含量无显差异(P>0.05);IL-2血清含量,干扰素治疗组明显高于慢乙肝观察组,健康人血清中IL-2水平较观察组也明显增高(P<0.01);TNF在干扰素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健康对照组TNF水平与观察组相比无显差异(P>0.05)。慢乙肝ALT反复波动与IL-2含量降低呈正相关;与IFN、an-IFN、阴阳无相关性;与TNF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ALT反复波动与IL-2含量降低有相关性,并且用干扰素治疗组病人的周围血IL-2的含量水平明显增高。故此检测IL-2含量对判断慢乙肝患发病机理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IL 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TNF(肿瘤坏死因子 )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血清SIL 2R、放射免疫法测血清TNF和单克隆抗体免疫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 ,比较拉米夫定治疗 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SIL 2R、TNF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HBVDNA阴转率为 86 .9% ,ALT复常率为 79.8% ,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 .0 1)。SIL 2R、TNF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T淋巴细胞亚群CD 4 、CD 4 /CD 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 .0 1) ,CD 8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5 )。HBVDNA阴转者T细胞免疫功能优于未转者。结论 拉米夫定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因子水平和T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较轻的患者 ,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较好 ,SIL 2R、TNF及CD 4 /CD 8水平可以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肝脏受损的程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SC)患血清和腹水中内源性IL-2和IL-6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了24例胃癌患血清与腹水中2种细胞因子的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胃癌患血清中IL-2和IL-6的生物学活性显低LC组(P<0.05)。腹水中IL-2活性显低于LC组(P<0.01),而IL-6活性高于LC组(P<0.01);胃癌患血清中IL-6活性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1),IL-2则低于正常成人组(P<0.01)。结论:胃癌患血清中IL-2活性降低和IL-6活性增高可能与胃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