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的骨微结构、骨密度、骨矿含量(BMC)的变化,探讨ApoE在骨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15、28和40周龄雄性ApoE-/-纯合子小鼠以及同性别、同周龄的野生型小鼠共48只,应用显微CT测定小鼠右侧股骨远端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微结构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左侧股骨骨密度.并分析骨微结构、骨密度、BMC相关性.结果 与野生鼠相比,不同时期ApoE-/-鼠的股骨松质骨体积骨密度(vBMD)、组织骨密度、BMC、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明显增加(P<0.05),骨面积分数(BS/BV)、骨小梁间隔(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减低(P<0.05).股骨皮质骨内径周长、皮质骨外径周长、皮质骨面积、骨髓腔面积、截面总面积和截面惯性矩增加,而皮质骨骨密度、皮质骨BMC和皮质骨厚度变化不明显.DXA测定显示28周龄ApoE-/-鼠的总体骨密度明显高于野生型鼠(P<0.05),15和40周龄ApoE-/-鼠总体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8周龄ApoE-/-鼠vBMD与BMC、BV/TV、Tb.Th、BS/BV和皮质骨BMC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944、0.834、0.923和0.903,而与其他参数不相关.结论 ApoE-/-鼠表现出骨量增加,提示ApoE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骨折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测定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老年人骨折时骨骼的状态。方法 选取 60岁以上老年人 1 78例 ,询问病史及进行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1 )骨密度下降与骨折发生密切相关 ,骨折发生的机会依次为骨质疏松组 >骨量丢失组 >骨量正常组。 (2 )骨折部位与此部位骨密度下降有关 ,髋部之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的下降对髋骨折的发生意义较大。 (3)骨生化测定仅骨钙素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骨密度下降提示骨折可能性增高 ,要防止老年人骨折必须减少骨量丢失。骨钙素测定可一定程度反映骨密度的量值 ,对骨质疏松的存在可做一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观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早期绝经后妇女4种骨生成和骨吸收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将107例绝经后妇女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钙剂组,钙剂 利维爱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1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Tx)。并与骨密度测定方法比较。结果对照组骨吸收生化指标1年后出现降低,治疗组于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TrACP和CTx改变早且显著。骨密度在治疗后3个月未见改变,1年后出现骨密度增加。结论骨密度测定对于早期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没有意义,TrACP和CTx可作为敏感的早期监测骨代谢变化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甲亢患者骨密度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骨代谢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国产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73例甲亢患者骨密度,同时测定多种骨代谢指标。结果甲亢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骨钙素(P<001)和碱性磷酸酶(P<005)明显高于正常,且与骨密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甲亢患者骨转化活跃,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症倾向。  相似文献   

5.
骨密度受遗传因素影响,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的主要依据.维生素D受体、Ⅰ型胶原、雌激素受体、降钙素受体参与骨形成和骨代谢,其基因多态性决定骨密度.研究发现Wnt蛋白、人类白细胞抗原等基因多态性也与骨密度有关.本文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定于 2 0 0 2年 4月在重庆召开“骨质疏松诊断专题研讨会”。征文内容 :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及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表现 ;骨量测定及其质量控制 (包括双能X线吸收仪骨密度测定 ,单光子吸收仪骨密度测定和定量CT骨密度测定等 ) ;骨超声检查 ;骨强度的评估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探讨 ;有关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其他方面的论文均可投稿。征文要求 :.本次会议为专题研讨会 ,对所投稿件的研究内容不做时间限制 ,已发表的文章亦可以…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学科对氟骨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氟骨症是以骨及骨周受累最为明显的全身性疾病,一般常用X线摄片确诊氟骨症,显示骨密度改变。笔者用国产SD—1000型单光子骨矿物仪,测定了44名氟骨症患者与62名健康人的桡、尺骨骨矿物含量,以探讨氟骨症患者的骨矿物含量及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老年男性各年龄组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定老年男性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及血、尿中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 ,观察其与年龄的关系 ,探讨以上生化指标对早期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能量 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前臂骨密度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尿钙 (Ca)、肌酐 (Cr) ;采用放免法测定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尿羟脯氨酸 (HOP)。将年龄 60~ 95岁的老年男性 97例分为 60~ 69岁、 70~ 79岁和 80岁以上三组并与 60岁以下男性进行比较。再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 ,比较其测定值。结果 老年男性骨密度及骨形成与骨吸收指标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其中 ,骨质疏松组较非骨质疏松组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尿羟脯氨酸 (HOP) ,明显下降 (P<0 . 0 5)。结论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属于低转换型 ,骨转换指标随增龄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定量超声测定法(QUS)测得骨密度T值,同时调查各种危险因素,探讨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老年科体检的60岁以上男性217例,采用QUS对其进行骨密度的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和骨质疏松组,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饮茶、吸烟、体重、血脂、疾病史、用药史等以及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等生化指标测定,比较各因素和骨密度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年龄、饮茶、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骨密度呈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007,0.027,0.049,0.027,0.033);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饮茶与高血压和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呈独立相关(P=0.027,P=0.088)结论饮茶对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存在相关性,考虑到后一类人群发生骨密度降低的风险,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北京地区健康成年女性的跟骨骨超声速率(speed of sound,SOS)的正常参考值。方法用日本吉野电器公司生产的CM-100型跟骨骨超声测定仪对912名北京地区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跟骨SOS测定,并对其中110名志愿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腰椎I_(2-4)和髋部的骨密度测定。结果健康女性跟骨SOS在26~3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1 533.4±34.2)m/s],达峰值后开始下降,46~50岁后下降速度加快。绝经期前、后跟骨S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跟骨SOS下降分为快速下降期、稳定下降期和再下降期。经DXA测定的骨密度值与跟骨SOS值相关(r=0.323~0.506,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北京地区健康妇女跟骨SOS正常值,跟骨SOS和DEXA测定骨密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转换率、骨力学强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大鼠施行双侧卵巢摘除术,术后3个月以骨密度测定证实骨质疏松的存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生理盐水、甲状旁腺激素1-34及3种不同剂量IGF-1进行干预.同时设立生理盐水干预的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8周后检测血清钙、磷、骨钙素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腰椎骨密度、股骨力学强度;组织学染色测定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结果 IGF-1虽未提高OVX大鼠腰椎骨密度却可以显著提高其股骨力学强度.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IGF-1可降低血清钙、磷、骨钙素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组织学染色显示IGF-1可显著提高OVX大鼠股骨骨皮质厚度.结论 IGF-1可增加OVX大鼠股骨的力学强度,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骨结构而非提高骨密度所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主要就运动对骨的影响及应用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综述。1 运动对骨的影响1 1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骨密度是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矿物质的含量来表示 ,任何个体的骨密度是峰骨量和骨丢失量两者的综合。目前没有精确测定整体骨强度的检测仪器。通常用骨密度(BMD)指标来代替 ,它反应了大约 70 %的骨强度[1]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生命的早期阶段 ,特别在青春发育期前后 ,是骨量发育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生长期进行体育锻炼 ,可通过运动对…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对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评估糖尿病对骨量的影响及各种相关因素对骨丢失的意义,本文对300例糖尿病患者和1800例正常人的前臂进行了骨密度测定。根据骨密度结果的不同,在骨量正常和降低组间进行了有关因素的比较,对可能影响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为:糖尿病人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58%。Ⅰ型和Ⅱ型糖尿病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和程度无显著性差异。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与病程长短无关。血碱性磷酸酶和尿羟脯氨酸在骨密度降低组显著增高,可作为观察骨量减少较为敏感的两项生化指标。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所分析的指标对骨量无显著影响。由于病程对骨量减少无明显影响,我们认为骨量减少有可能是糖尿病基础病变的一部分。胰岛素缺乏所导致的骨形成不足和骨重建负平衡可能为骨量减少的原因。若给予足量的胰岛素治疗对预防和减轻骨量减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正常女性随年龄增长体内铁含量与骨密度变化的关系,分析铁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35名22~80岁体检女性血清铁蛋白和骨密度数据。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按每5岁为1个年龄段分组,分别统计各组受试者血清铁蛋白和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平均值,观察血清铁蛋白、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情况。将血清铁蛋白按5等分法分类,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随血清铁蛋白升高,发生骨量减少风险的变化。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法,了解正常女性血清铁蛋白变化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女性血清铁蛋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两者变化趋势在围绝经期、绝经期变化显著。骨量减少组(-2.5T值-1.0)血清铁蛋白平均值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1),骨质疏松组(T值≤-2.5)血清铁蛋白平均值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和骨量正常组(P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铁蛋白按5等分法分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铁蛋白最高组与最低组相比,股骨颈和腰椎发生骨量减少的OR值(95%CI)分别为2.82(1.25~6.38)和2.04(0.92~4.51),提示随血清铁蛋白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的风险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指标为年龄、体重、血清铁蛋白和体重指数(BMI),校正年龄、体重、BMI、C反应蛋白(CRP)等混杂因素后,血清铁蛋白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血清铁蛋白逐渐升高、骨密度逐渐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血清铁蛋白增高时,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门诊人群骨密度和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门诊就诊的60岁及以上患者196例,采用骨密度超声分析仪(QUS)对其进行骨密度的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身高、体重、疾病史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钙、血磷、骨转换指标测定,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及和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25-羟维生素D3与骨密度T值呈相关关系(P分别为0.000,0.004,0.015,0.018;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0.207,-0.173,0.169),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空腹血糖与老年骨量下降呈相关性(P=0.011,相对危险度1.709,95%可信区间1.133 ~ 2.579).伴有糖尿病的骨质疏松患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29),而骨痛症状却较少(P=0.013).结论 空腹血糖是老年门诊人群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高血糖患者较易患骨质疏松,其骨代谢改变特点是:骨形成下降、骨吸收增加.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同时,对老年人早期进行骨密度测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老年股骨颈脆性骨折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水平、骨组织元素(钙、镁、铁)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留取静脉血检测血清铁蛋白、血钙、血镁、血磷、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和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CTX)等指标,髋关节置换术后留取股骨头行骨组织钙、镁、铁含量检测,术后测定健侧股骨颈骨密度,分析两组血清学指标、骨转换指标、骨元素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股骨颈骨密度、体重指数(BMI)、血清25-羟基维生素D、骨钙和骨镁随年龄增加明显下降。老年人骨代谢以低转换为总体趋势,但在高龄女性(≥81岁组)表现出高血清铁蛋白和高骨转换的代谢特点。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增龄、低BMI、骨钙和骨镁的减少是老年人股骨颈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血清铁蛋白和β-CTX与老年女性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增龄、低BMI、骨钙和骨镁流失会导致老年股骨颈骨密度下降,高龄女性中还需注意血清铁蛋白和高骨转换对骨密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的骨健康状况。方法实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检查的1 424例老年妇女,以10岁为一阶梯,分为A、B、C、D四个年龄组,对不同年龄阶梯妇女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以及骨折发生率、骨转换标志物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A组大转子部位骨密度、全髋部位骨密度、华氏三角区部位骨密度、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B、C、D组;L24部位骨密度大小顺序为D>C>A>B,D组最高,且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N-Mid BGP明显高于其他组,NTX/Cr、CTX/Cr中A组、B组结果明显高于C组、D组。发生一次及以上骨折次数中,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妇女发生骨折可能性增大,骨代谢逐渐降低,临床诊断中采用髋部骨密度对老年妇女骨质疏松诊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8.
金乌骨通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预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用手术切除卵巢方法制造骨质疏松模型,术后按组别给药,12周后处死,分别测定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水平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发现金乌骨通胶囊可增加大鼠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提示金乌骨通胶囊可以预防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8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并检测血清和尿液中骨代谢及血糖相关的生化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依据任一部位的骨密度值,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8.6%,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53.8%.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腰椎、股骨颈和Ward's三角的骨密度呈正相关(r=0.202~0.298,P<0.05或P<0.01),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呈负相关(r=-0.172~-0.211,均P<0.05).瘦素除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呈正相关外,尚与体质量、BMI、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HbAlc相关(r=0.219~0.509,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是所有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HbAlc影响股骨颈骨密度,瘦素影响Ward's三角区骨密度(r~2=0.196~0.276,均P<0.01). 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不同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门诊疑诊骨质疏松症并行骨密度检测患者的就诊现状。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门诊就诊、年龄>60岁、临床疑诊骨质疏松症并行骨密度检测的756例患者并进行就诊现状分析。结果 86.3%的患者来源于骨科、风湿科、疼痛科、内分泌科和老年医学科,分别占该时期进行骨密度测定患者的32.8%、17.1%、10.2%、20%和6.2%,其他科室同时行骨密度测定的患者占13.7%。结合该院同期各科>60岁的患者门诊就诊人次进行分析,门诊行骨密度测定患者分别为骨科0.8%、风湿科10%、疼痛科12%、内分泌科1.2%、老年医学科10%。在提交骨密度检测申请的医师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分别占19%、46%、23%和12%。骨质疏松症诊断符合率为68%,骨量减少合并骨质疏松症诊断符合率为88%。756例患者中骨折者为10.1%、有骨折家族史者为17.5%、体重指数(BMI)<18.5kg/m2者占67%、骨痛者占23%。结论门诊疑诊骨质疏松症并行骨密度测定的患者主要来自骨科、风湿科、疼痛科、内分泌科及老年医学科,其中以疼痛科行骨密度检测率最高。进行骨密度检测者主要为有骨折病史、体形较瘦及骨痛的患者。对医务人员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更新有助于对该病的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