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8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患者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对症基础治疗上经尿道予行钬激光切除术,B组患者在该疾病对症基础治疗上经尿道予行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结束后,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出院随访后的复发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冲洗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膀胱穿孔,且在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及复发情况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中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B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6例(37.21%)(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可减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冲洗量,降低其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具有止血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一种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能量发生器(HFG)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HFG的能量助推双极等离子电切单元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43例,能量助推混切电极切除肿瘤直达深肌层,同时扩大到电切距肿瘤基底边缘1cm范围的正常组织,术后个体化定期膀胱内灌注羟基喜树碱.结果 手术时间15 ~ 55min,平均30min.全组无膀胱穿孔病例,31例侧壁或伴发侧壁肿瘤者有1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全组随访6 ~18个月,复发4例,均行再次电切.结论 HFG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HOLRBT组和TURBT组各纳入20例患者。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及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和2 a内肿瘤复发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OLRBT组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URBT组(P 0. 05),且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TURBT组(P 0. 05)。2组2 a内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OLRBT治疗膀胱侧壁非肌层浸润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两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7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 HoLRBT,n =33例)和等离子电切术( TURBT,n=38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复发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HoLRBT组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较之 TURBT,HoLRBT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方面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关于HOLBT和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按Cochrane操作手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 采用RevMan 5.2软件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和术后2年复发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 共1 338例患者, 其中HOLBT组621例, TURBT组717例。HOLBT组的手术时间较短, 术中出血量较少, 而闭孔反射和膀胱穿孔明显低于TURBT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 HOLBT与TURBT的疗效相当, 但安全性优于TURBT。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CT及膀胱镜活检等明确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结果 4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2.4±12.4) min,术后膀胱冲洗量(2.1±0.6)L,术后保留导尿管时间(2.1±0.6)d,术后住院时间(2.5±1.1)d,无严重出血、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 36个月,3例膀胱肿瘤异位复发,无原位复发病例.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操作简单,对膀胱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是一种疗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在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可行性。方法收集74例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行膀胱侧壁肿瘤经尿道电切术的患者资料,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4例,经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30例,分析其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44例中20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其中6例发生非控制性膀胱穿孔;30例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TURBT的患者,仅2例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行TURBT术,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直束绿激光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且病理检查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直绿激光剜除术,B组采用等离子电切术。随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情况,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出现闭孔神经反射2例,B组出现闭孔神经反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P=0.559),均没有出现膀胱穿孔并发症。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57±8.76)ml、(48.87±16.53)h、(24.86±9.67)h、(5.70±2.09)d,A组则分别为(6.76±1.24)ml、(24.24±12.43)h、(6.54±3.07)h、(3.60±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7、-9.225、-8.589、-6.736,P0.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复发。12个月后,A组有1例复发,B组有7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结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没有经尿道膀胱肿瘤直束绿激光剜除术的疗效明显,经尿道膀胱肿瘤直束绿激光剜除术的安全性更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在应对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 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4例侧壁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应用常规的TURBT方法切除膀胱肿瘤(56例),B组采用电凝+含切的方法切除肿瘤(58例).对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膀胱破裂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复发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8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34例),其中13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4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B组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42例(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11例),其中2例出现膀胱穿孔,中转全麻1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A、B组间在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中转全麻例数、中转开放手术例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半年肿瘤复发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尿道电切镜下电凝+含切法切除侧壁膀胱肿瘤可以有效减少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破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完整剥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完整剥切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共切除肿瘤54枚。手术时间8~35分钟,平均(13. 5±6. 7)分钟。术后尿管留置时间3~5天,平均(3. 8±1. 2)天。术中有1例患者发生闭孔神经反射,但未致膀胱穿孔,未影响手术进程。术后随访3~11个月,无1例患者出现原位复发。结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完整剥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能够完整取得病理,精确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5例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该组患者术前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结果 65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2 min(18~45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术后无继发性大出血及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导尿2~3d。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术后住院2~3d。术后均按常规方法定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期膀胱镜复查。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3~32个月),2例为膀胱手术区复发,3例为膀胱非手术区再发,复发加再发率为7.7%。再次行钬激光治疗,现仍在随访中,未见复发。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操作简便、安全、灵活、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分别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78例)与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89例)的 NMIBC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钬激光组手术时间与电切镜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钬激光组明显少于电切镜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钬激光在治疗 NMIBTC方面同电切一样疗效确切,但钬激光手术方法易于掌握、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可合理选择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去离子水注射在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手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49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采用粘膜下及更深部位的去离子水于肿瘤基底部注射,观察术中闭孔反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100)ml,平均手术时间50(30~80)min。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闭孔反射。随访46例,平均随访时间30(12~42)个月。术后病理结果:34例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1期),术后2年内复发9例,再次行TUR-Bt术;15例为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期),其中5例于4周后行二次电切,8例行膀胱癌根治术,2例死于冠心病。结论术中采用去离子水行粘膜下及更深部位注射可有效避免侧壁肿瘤电切术中的闭孔反射,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与传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将2016-12—2018-06间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35例。A组采用传统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B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微创性佳,术后康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铥激光膀胱部分切除与电切治疗膀胱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2012年6月治疗膀胱癌患者108例,其中铥激光组55例,电切组53例,比较术中术后情况、肿瘤复发率等。结果:铥激光组手术时间(21.8±13.0)min、血色素下降(0.69±0.38)g、无闭孔神经反射。电切组手术时间(17.6±11.5)min、血色素下降(1.17±0.57)g、闭孔神经反射10例、2例中转开放。两组随访2~24个月,分别复发6例和10例。结论:经尿道铥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可达到并切除深肌层,可更准确进行病理分期,同时具有手术出血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等优势。但对于特殊部位的膀胱肿瘤,经尿道铥激光手术不能替代电切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绿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治疗7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7.5min。术中出血少,无膀胱穿孔,无闭孔神经反射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膀胱冲洗2-6h。单纯膀胱肿瘤术后导尿管保留48h,一期行前列腺汽化者导尿管保留72h。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随访3个月至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4月~2011年3月,将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按随机化原则,通过计算机抽样随机分为2组,钬激光切除组30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bipola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in saline,TURis)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闭孔反射发生率、术后冲洗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查情况。结果钬激光组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is组术中闭孑L神经发射发生率36.7%(11/30),2组有显著性差异(Fisher’S检验,P=0.000)。钬激光组手术时间(26.7±14.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2.3±13.8)min(t=4.331,P=0.000)。钬激光组术后冲洗量中位数9000ml(0-30000m1)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冲洗量中位数18000ml(0—50000m1)(z=-2.810,P=0.005)。2组尿隐血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3个月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TURis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相比,经尿道钬激光切除具有止血更确切、出血更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的优点,是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术后1周开始定期行沙培林(5KE)膀胱灌注,观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38±3.2)min,术中出血量较少,无膀胱穿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14.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8%,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沙培林膀胱灌注联合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从2011年7月始,我院收治的有TURBT指征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21例,术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与往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会阴闭孔神经阻滞的21例患者,进行闭孔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的比较,术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1年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膜外麻醉联合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组的闭孔反射发生率及膀胱穿孔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可降低TURBT膀胱穿孔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联合肌松剂下保留膀胱浆膜层的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3例,行全麻联合肌松剂下保留膀胱浆膜层的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记录、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46~68 min,平均(56±13)min。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1例。术后随访1年总生存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未见肿瘤原位复发或异位复发。结论该手术方式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