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青海社会科学》2013,(2):F0003-F0003
<正>《青海蓝皮书》是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个重要学术品牌,是社科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国内外了解青海、认识青海的一个重要窗口,该书以青海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从战略高度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是1988年中共青海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来的青海省经济发展战略,它的实施使我省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我省又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根据变化了的实际适时调整和深化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使青海经济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赶上全国发展水平,既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省50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调整和深化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性从事物普遍…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委省政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科学遵循发展规律,努力克服经济压力持续加大带来的各种不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本文对青海65年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梳理研判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十二五"时期青海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效,归纳总结了"十二五"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蓝皮书是综合性研究报告,出自学者对现实或未来政治、经济、社会某一方面的理解和认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权威性、科学性。青海蓝皮书是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重要学术品牌之一,主要以青海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等各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从战略高度分析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客观反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自1999年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历经13年,从稚嫩走向成熟,为新青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蓝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青海藏族聚居区与其他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性予以宏观上的阐述之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基础和社会发育程度以及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战略等层面,就青海藏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性进行了微观上的分析,并概括出其诸种特点。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使用"两山"之喻,回应"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一时代之问。"两山"理论萌发于生态省建设逐渐深入、抗击非典宣告成功之时。在绿色浙江、(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氛围中,浙江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条件等为"两山"理论研究破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习近平同志对"两山"关系的持续思考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同步,这样的思考创造出的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而不是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思想;是发展观,而不是经营技巧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地方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竞争力所在。藏毯产业充分利用本地农牧业劳动力、畜牧业产品、地方文化等资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青海省的特色产业之一。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促使青海藏毯产业加快集群发展,不仅可促使藏毯产业本身形成现代产业组织形式,而且可较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生态立省战略实现。  相似文献   

8.
加快“西宁毛”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毛"以独有的优良品质成为制做地毯和提花毛毯的优质原料,深得国内外商家的肯定。在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品牌强省战略"的新形势下,将"西宁毛"作为青海省的一个地方优势品牌进行大力培育、扶持、宣传、推介,并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对于促进青海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可持续性入手深入思考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总体布局与战略选择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而生态现代化理论或理念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基于对城市可持续性的明确界定,尤其是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独特性与多样性的传承保持,山东省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可以设想为一个由济南和青岛作为双核城市、以"山、水、圣人"为突出靓点的"S"型"齐鲁都市圈",而其中的曲阜、泰安、济南、青岛、聊城/枣庄、蓬莱、临淄、青州、威海、东营等10个城市是最具可持续发展潜能的城市.对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议:切实强化对城市人文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开发;尽快调整城市的功能布局与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城际与大城区公共交通建设;强力推动区域科技与文化中心创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政绩考核体系的构建将成为引导领导干部生态发展行为重要的"指挥棒",对生态立省战略实施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文章分析了在生态立省战略背景下青海原有生态政绩考核弱化现象,提出了新要求下的新转变,并从生态政绩考核指标、内容、方式等方面构建了青海生态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时间性极其模糊,而"言说"的上帝"出场"则具有清晰的时间性;人与"无言"的天之间是"我与它"的共生关系,而人与"言说"的上帝之间则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无言"的天更多的是"直观地"启发人,而"言说"的上帝则往往"临在地"启示人;对于"无言"的天,人主要通过感悟和体会去认知,而对于"言说"的上帝,人只能借助信仰和激情去体认;"无言"的天以"道说"而澄明,"言说"的上帝则因其话语不断"冥化"而隐蔽.  相似文献   

12.
苏亦工 《人文杂志》2002,1(1):39-43
法律经常被解释为人类的意志 ,不同的志向可以创造不同的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向称“王法”。“王法”的设立是基于帝王之志 ,而所谓帝王之志 ,不过是一种无穷大的私心 ,力图由一个人、一家人或一种宗派势力垄断政权、把持天下、包揽一切资源的产物。真正的王法真正的儒者宽恕之道 ,用现代术语来表述 ,就是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重新讨论休谟关于“是”与“应该”的问题 ,指明二者断裂的结构 ,进而阐释事实的复杂性 ,通过增加事实的价值负荷来填塞从事实到价值的鸿沟。在此基础上 ,重新理解真理以及真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回到鲁迅那里去"的呼吁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研究"重写现代性"的进程,是有着启蒙运动的先声意义的,其科学性内涵在于表现出了一种"回到起点"的思想自觉。鲁迅的"起点"思想意味着"回到鲁迅"的本质问题在于"回到自己",其价值不在于创造一种"目标"或"范本"的偶像意义,而在于具备一种"做梯子"或"踏脚"的启示意义。以鲁迅为起点,就是鲁迅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张维祥  段勇 《晋阳学刊》2007,42(2):37-41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中才能具体地实现出来.这样,人的自由本性又表现为人的自主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人的自主活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人们在客观上提出了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但全面发展是离不开人的自由的,自由既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又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形成有自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6.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对独特的基础的审美范畴。"文"与"质"的最初形态是各自独立的,"文"、"质"对举始于孔子。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文"与"质"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它们各自的多重含义,才能客观地认识它们在对举时的双重意义,同时也可避免对于文质概念理解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婉约词以明净朴素的语言和哀婉凄切的声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园圃中一枝独秀.婉约词中关于"断肠"销魂"主题更是深切地表达出词人或国破家亡,或感伤离别的情感.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婉约词关于"断肠"销魂"主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育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教育重任 ,“知”“行”统一是“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突出特点。“行”重于“知” ,“身教”胜于“言传”在“两课”教育中尤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0.
何捷一 《江汉论坛》2004,1(11):11-1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理论(简称"同时发生论"),以及他们晚年对俄国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简称"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学术界对"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有着众多的研究与论述,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解读这"两论",说明"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的真正理论内涵,澄清在一些问题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