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提高废弃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中银、硅等有价值材料的回收率,采用针-辊式静电分选机对静电分选中影响分选效率的设备参数进行了实验探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因素范围,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银和硅分选的最佳参数配置.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参数配置下银的分选效率为94.37%,硅的分选效率为78.58%;实验最佳参数配置为电晕极角度80 °,极间距80 mm,电压27.5 kV,转速90 r/min.本研究为静电分选废弃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中银和硅的实验参数设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电晕极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的分选效率,须寻求最佳的电晕极结构. 利用自制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固定针辊距离为d=50 mm,进行针辊放电实验. 通过调整电晕电压、放电针间距及长短针排列方式,探讨分选电场分布规律,对针结构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放电效果随针间距减小会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当针间距为12 mm时达到最大值;在最佳针间距下,将针的长度按30 mm-15 mm-30 mm的方式排列,得到了更好的放电效果,转辊表面电荷量在15 kV时可提高33%;应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不同针间距对放电的影响,为静电分选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高压静电分选效率,探究转辊表面电流分布规律.采用自制的线-辊式高压放电装置,改变电极排布,测量转辊表面电流分布.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单根电晕线直径越小放电电流越大,转辊表面电流整体呈正态分布;2根电晕线放电时,电流分布范围扩大,整体电流增强;3根电晕线放电,在两外侧电晕线夹角为60°,3根电晕线与转辊表面间距均为45 mm的位置时,两外侧峰值电流在转辊表面上的夹角约为72°,总体电流较大且分布均匀,有利于待分选物料荷电,提高分选效率.本研究为优化静电分选装置电极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硅酸钠、硫酸铝、硫酸锌和硼砂为原料制得高效絮凝剂PSZBAS.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PSZBAS絮凝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硅酸聚合pH=3,硅酸聚合时间为45min,n(B)∶n(Si)=0.125,n(Al)∶n(Si)=2,n(Zn)∶n(Si)=1,模拟废水处理的絮凝剂投加量=10mL/L.实验表明,用PSZBAS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电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桥能力强,絮凝效果较好,最佳投加量为25mL/L.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磷灰石型固体电解质La7.33Si6O26,考察sol-gel过程中水硅摩尔比(n(H2O)/n(Si))、醇硅体积比(V(C2H5OH)/V(Si))和pH等制备参数对溶胶性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X线衍射(XRD)分析显示,在n(H2O)/n(Si)=10、v(C2H5OH)/V(Si)=5、pH =2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可获得单相的磷灰石型晶体.试样在1 550℃烧结4h后的相对密度为93.9%,其800℃时的氧离子电导率高达5.50×10-3 S/cm,电导活化能为0.86 eV,室温至800℃测得试样的热膨胀系数为9.3 ×10-6 K-1,与普遍使用的电极材料之间具有较好的热匹配性.  相似文献   

6.
从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含煤灰气流在旋风分选器中的运动规律,给出了分选效率的计算公式及计算实例,并分析了旋风分离器结构参数对分选效率的影响,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在带有Cr/Au电极的玻璃衬底上利用PECVD制备的SiO2/Si3N4双层膜驻极体性能。针对这种驻极体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工艺流程暴露出一部分金属电极,并在电晕注极过程中将底电极引出接地。通过实验改变电晕注极过程中的注极时间、温度等因素,希望得到对PECVD制备的SiO2/Si3N4双层膜驻极体性能的优化。本文证实了PECVD双层膜具备良好的驻极体性能,有望广泛应用于微器件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电火花加工参数对工艺指标的影响,为了实现加工参数的优化选择,使用紫铜电极对QT700-2进行了电火花加工试验,选择加工速度vm、电极损耗速度vE、双边侧面间隙S及相对损耗比θ作为工艺指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主要电参数对加工指标的影响关联程度,对主要电加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以单项工艺指标和多项工艺指标为优化目标的电加工参数组合.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加工参数对减小电极损耗速度vE、双边侧面间隙S及相对损耗比θ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废塑料薄膜的回收效率和利用价值,提出一种废塑料薄膜耦合振动分选方法;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所提出方法的动力学方程,分析分选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分选效果的评价指标;确定废塑料薄膜耦合振动分选设备的优化设计变量,建立优化目标函数,编写优化程序,得到最优的废塑料薄膜耦合振动分选设备参数;研制废塑料薄膜耦合振动分选设备,对所建立动力学方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振动床面振动角为48.63°,振动电机角速度为27.62πrad/s且振动床面横、纵向倾角分别为9.41°、 12°时,分选效果最好;验证实验的结果与优化程序的结果相近,验证了所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正确性;相对于传统的风力振动分选方法,所提出方法在相同分选时间内的分选距离增加18.66%,分选效果更好,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试装置中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该实验装置由燃烧器、高4.5m直径0.30m的反应器、旋风分离器、给料系统和物料回送系统组成。烟气流量和渡分别为200-325m^3/h和120-180℃。实验结果表明绝热饱和温差(△θ)、钙硫物质的量比(n(Ca)/n(S)、SO2进口质量浓度(ρin)和床内固定颗粒物质量浓度(ρs)对脱硫效率有较大的影响,而气体停留时间(t)的影响不明显。用石灰浆作脱硫剂,当△θ=14℃、n(Cn)/n(S)=1.5,ρin=1500mg/m^3、ρs=6kg/m^3,t=3.5s时,脱硫产率达85.3%。工业应用中△θ应控制在10-2℃。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测定电极电解碱性混合水溶液分离系数的方法.当对氧化氘(D2O)/氧化氢(H2O)混合碱性水溶液进行电解时,电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的氕氘比(n1,g(D)/n2,g(H))可通过低温气相色谱法确定,电解后混合碱性水溶液中的氕氘比(n1,l(D)/n2,l(H))可通过红外光谱法确定.根据气相中的氕氘比和液相中的氕氘比(即分离系数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到不同电极材料电解D2O/H2O混合碱性水溶液时的分离系数.该方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评价不同泡沫镍基电极材料电解碱性混合水溶液时对D和H的分离能力,以寻找良好的电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旋流器优化参数的准确性,得到其在结构优化中的最优解,以一种新型复合旋流器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性的单因素分析寻优法,以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指导优化范围的选取,提高其结构参数优化范围的准确性。结合响应面优化方法,以分离效率为优化目标,确定旋流器的最优结构参数,建立了分离效率和结构参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结构参数和各性能指标之间的显著关系并不相同,根据相关性分析的结果确定各结构的优化范围为:上锥角为0°~4°,下锥角为8°~12°,底流口直径为12~16 mm;响应面优化得到旋流器最优结构为:上锥角为2.565°,下锥角为11.719°,底流口直径为12.889 mm,在本组参数下旋流器固体分离效率达到了99.945%,气体分离效率达到了93.807%。为旋流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空腔针-板放电装置,研究了双空腔电极的泰勒锥形貌,并分析了影响雾化效果的因素.通过软件处理高速相机拍摄的图像,研究了不同电压和分离角度下的泰勒锥形貌、锥长和锥角等参数.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弯曲处理来减弱双空腔之间的放电抑制作用.在同等长度下,单空腔电极与双空腔电极相比,双空腔电极的雾化效果与泰勒锥形貌都要更好,且在不同的双空腔电极的分离角下,当分离角为60°时雾化效果最好.故双空腔电极分离角为60°时可作为优化电极.电压为25 kV时双空腔电极形成的泰勒锥形貌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相似文献   

15.
双极性膜电渗析法用于糖酸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双极性膜电渗析用于生物质水解液糖酸分离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考察了操作电压、电流强度、操作时间、处理溶液组分以及平均电流效率等因素对糖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水解液中的糖酸可以得到分离,盐酸(w=0.01)和醋酸(w=0.01)可以完全回收,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电流效率和操作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Bulk samples of Cu-80%Pb hypermonotectic alloy were undercooled by up to 270 K (0.21 TL) with glass fluxing technique. The undercooling behavior and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crosegreg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undercooling exponentially. When undercooling reached 270 K, the volume fraction of macrosegregation was reduced by one order of magnitude. Meanwhile, high undercooling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microstructural morphology of S(Cu) phase. At small undercoolings, S(Cu) phase grew in dendritic manner. As undercooling increased, S(Cu) dendrite transformed gradually to spherical shell. This morphology transition was ascribed to the concurrent action of the phase separation within miscibility gap and the subsequent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L2 (Pb) matrix. As an essential step to model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related to the nucleation of L1 (Cu) droplets were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17.
溶剂气浮法分离机理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待分离物呈表面活性物系(甲基橙-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和呈疏水性物系(铜-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镍-丁二酮肟)的溶剂气浮变化规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分离效率的高低与有机相和气浮分离物相互作用的强弱不相关.在所研究的溶剂气浮体系中,气泡吸附单元是决定分离效率的关键.总的溶剂气浮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其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可作为衡量溶剂气浮过程分离效率的特征参数.表观活化能取决于待分离物质的表面活性,可借用疏水平衡值HLP来反映.表观活化能愈小,其待分离物质的表面活性愈高(HLP值愈小),而气泡吸附量和分离效率则增加  相似文献   

18.
硫酸铵-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Cu(Ⅱ)与Fe(Ⅱ)、Al(Ⅲ)、Ni(Ⅱ)、Cd(Ⅱ)、Mn(Ⅱ)、Co(Ⅱ)等常见离子的方法及条件.当硫酸铵用量为2.0g,硫氰酸铵(0.1mol/ml)和乙基紫(1.0×10-3mol/L)溶液用量分别为1.5ml和2.0ml,总体积为10ml时,控制pH=1~4,即可实现Cu(Ⅱ)与上述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