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普通话里存在的大量音变现象是方言区教、学普通话的难点之一。普通话里的音变,有时是为了表意的需要,如“他碰上了对头(duì tou)”和“他方法不对头(duì tóu)”;有时是为了能顺畅说出一句话,或者讲究平仄相间以利于表达,或者是一种习惯,如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总是不可少的.对提问进行深入研究,有益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常见有如下几类: 一、“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类的提问.这类提问,从老师提问这类问题的意图看,有时是为了承上,有时是为了接下,也有时是为了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总之,多是为了老师自己的“教”. 二、“是什么”类的提问.这类提问,老师一般只需要学生靠背涌、记忆来回答,一般也不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提出一典型问题,提问学生:“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当学生回答出他想到的一或两种可  相似文献   

3.
《一口酒》这篇散文记叙了一位平凡的修车匠的故事:他“吃低保”,靠修自行车维持生计。修车匠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有时甚至不要修理费,而是让车主“打二两酒来”。为了不让老婆发现,他还偷偷地将酒藏在路边的树洞中。他不埋怨命运,反而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儿子轩轩今年4岁了,上幼儿园中班。他平时都喜欢干啥,我细心地观察了一下,儿子的“工作”还真不少。一是当“老师”。儿子的这个“工作”一般是从走出幼儿园的大门就开始了,他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上,教给我他今天刚刚学到的新知识,有时是一个字母,有时是一道数学题,有时是一首儿  相似文献   

5.
从乡村走来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周镇宏的童年故事刘小玲“魔方人物”每一回访问周镇宏,我总喜欢微微地仰视他。不仅仅因为他长得高大魁梧,实在是仰望他的角色。很客气的但真正从心底里发出的,我应称他周老师。但有时我称他“周作家”,有时又会叫他“周教授”,有时更...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上体育课,经常忘穿运动服,这确实令我头痛。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效果都不理想。有一次上体育课,在辅导学生练习分腿腾越“山羊”时,我发现一名学生又犯了老毛病。为了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在他耳旁悄悄地说:“以后上体育课要换运动服”。他感激得直点头。后来这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不是我不换运动服,有时是妈妈忘记提醒我,有时是我忘记了。但每到这时,体育老师总是不分清红皂白地批评我,我心理特别不服气。因此,有时我就故意不换运动服,反正老师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今天老师不但没批评我,还悄悄地告诉我以后…  相似文献   

7.
人就是这么怪,有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却丢失了比这更珍贵的东西。生活是辩证的,“退”有时就是“进”,“放弃”有时就是“获得”,只看你如何把握。所以,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8.
作文不难     
尹春霞 《湖北教育》2009,(10):52-52
在学生中安插“卧底”,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件利器,有了“卧底”的小报告,谁在厕所里吸烟,谁在寝室里捣乱,谁夜间翻墙外出上网等等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上学期,我选中了张超锋做“卧底”。他虽然成绩不好,但是纪律观念很强,且为人很正直。为了保护他,我从不单独找他谈话,有时还故意放“烟幕弹”,使学生们找不着北。他通常是把“情报”夹在作业本里传给我,有了这些“情报”,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开展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9.
期终考试即将来临,为了争取个好成绩,我不得不放弃游戏、娱乐而努力复习功课,但总感到时间不够。我发现外公这些天来,也是和我一样忙,我一早起来,他早已在书房中了,放学回来他仍在书房中,等我做完功课休息一下时,他还在书房中。房中有时传出播放的乐曲声,有时传出钢琴声,有时还会听到他唱着曲调打着节拍……吃晚饭时,外婆总是先叫我,再去叫外公来吃饭。我一叫就到,而外公总是一请再请,要么就是不回答,要么就是说“就来了”,可就是不见人到。这时我就想了个办法让他出来,我会对着书房叫:“外公,我现在开始从30倒数,如果数到  相似文献   

10.
窃读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爱读书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有时,为了读书,我只好采取一些不太正确的方式,有时甚至还要使用非常手段。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看到烨的名字,是我在他班上五年级社会课的时候无意中在黑板右下角的“黑名单”中看见的,都是课堂作业没完成或是家庭作业没做。以后我每上一节社会课,几乎都会发现他的名字被列入“黑名单”,有时是老师写的,有时是学生写的。  相似文献   

12.
阳阳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他聪明活泼,爱动脑筋,有创造意识,工作能力强,平时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号召能力,是班级中的焦点人物,在同学中很有威信。他爱给老师挑刺,有时说话不注意场合和对象,经常对老师说“不”。对这么一个不同一般的孩子,有时传统的教育方法会失灵。在和他的接触中,常常会发现教育他同时也在教育自己,甚至有时还会感到暂时“缺氧”,无从教育。“干吗追着东郭先生吃?驴也好吃呀!”“小朋友,关于《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这时,我发现阳阳一只手高举着,一只手捂住嘴巴窃窃地…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位哲人,更是一位伟大的辩手。 _ 根据事态的发展,他有时辞锋犀利,一语中的地道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保民而王”“不嗜东人者能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民本思想。有时他又会以“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的生动描述感化君  相似文献   

14.
future意为“将来”、“未来”,既是可数名词又是不可数名词,有时可作形容词,有时也可与介词in连用。一、future作可数名词,意思是“前途”、“远景”。如: 1.He works hard at his lessons fromnow on.He must have a good future.从现在起他努力学习功课,他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他小时候就喜欢动脑筋。一天,祖冲之问爷爷:“月亮为啥有时圆,有时缺呢?”  相似文献   

16.
读鲁迅的作品时,细心的读往往会发现鲁迅常常把“介绍“一词写作“绍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提到创办朝华社的情况时说“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学,……。”可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有时也用“介绍”一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介绍”和“绍介”交替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有时亦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而“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亦作“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按字面意思来理解,“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着)狼”的意思是为了要打到狼,有时不得不舍弃孩子。仔细想想这句话,颇有点让人不能接受。为了打到一只狼而不惜去冒让一个孩子丢掉性命的危险,这种做法也未免太残忍了,代价...  相似文献   

18.
小方是我们班的学生,平日里,他有时会为了一些小事与同学和老师闹矛盾,他的“拗”劲儿一上来,谁劝都没用。一次,考完试的第二天早晨,他到办公室来看分数,我立马把他的卷子找了出来:醒目的95分。这是不错的成绩,但在他自己看来,显然并不满意,他认真地翻看着卷子,撅着嘴说道:  相似文献   

19.
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选修我的课。一开始见到他时,他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有时甚至还在课堂上打瞌睡。一次课后我们随意地聊起来,我才知道他学的是钢琴专业。我问他:“为什么有时上课无精打采的?”  相似文献   

20.
教书育人是教师经常谈论的中心论题,但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得好的,就难说了。教学中游离于课文的枯燥无味、缺乏新鲜感的说教往往是普遍的现象。有时为了体现“文道结合”就牵强附会地说一通,学生对于这种乏味的说教从心里感到不满。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体现“寓道于文”教书育人呢?于老师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教《少年中国说》一文,引用“他有一颗中国心”这句流行歌词,以适应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