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59年式中型坦克是我国陆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非主战装备2),它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前苏联T—54/55坦克的优点。20世纪70年代,根据部队的反映及坦克技术的发展,我国先后完成了59式坦克的多种改进车型,59式系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名将乔治·巴顿以善长使用坦克作战而闻名。他在指挥坦克作战时,非常大胆,常以装甲兵为开路先锋,善于声东击西,迂回敌侧翼或敌后实施攻击,各个击破在许多战役中屡战屡胜,其中M4坦克更成为装备于王牌铁甲之师上的“铁拳”武器,二战中美军常使用的装备就是性能最优秀的M4中型主战坦克。  相似文献   

3.
坦克的极致     
59D型坦克的诞生,标志着我军装甲兵主战装备开始走上自行开发和研制的道路。就当时的水平而言,59式中型坦克与同期服役的美国M48、日本61式坦克处在同一档次上。其防护力与机动性甚至优于英国“百人队长”坦克,其总体性能具有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西方新型坦克逐渐超越了59式坦克,与西方新型坦克相比,59式坦克火炮俯角小、  相似文献   

4.
坐落于北京昌平阳坊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博物馆1990年创建,正式对外开放于1997年,它是全国惟一的一座坦克博物馆。来到坦克博物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坦克博物馆大门两边停着放的T34/85坦克,一走进博物馆大门,广场正中央摆放着一辆96式主战坦克(中国)。坦克博物馆分为人民装甲兵发展史、坦克装甲车辆、坦克训练模拟器、兵器仿真模型四大部分。它以较丰富的实物史料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坦克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装甲兵成长壮大的历程。博物馆目前已收藏了各种珍贵图片千余幅、历史文献资料420件、国外近代和现代兵器仿真模型300余件、装甲兵训…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T-72中型坦克的研制可以追溯到1967年8月15日,当天苏联部长会议做出了"关于苏联军队装备新式T-64中型坦克,并发展该坦克生产设施"的决议。根据这道命令T-64中型坦克不仅仅要在哈尔科夫马雷舍夫运输机械厂投产,全苏联各坦克厂都要转产T-64中型坦克,其中也包括当时正在生产T-62中型坦克的下塔吉尔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当时T-64中型坦克获得了苏联最高决策层的青睐,时任苏共中央书记的乌斯季诺夫和装甲兵元帅波卢博亚罗夫都是T-64中型坦克的坚定支持者。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制造简单、具有良好机动性、火力强大的坦克歼击车脱颖而出成为了交战各国优先生产的装备。美军参战较晚,所以当苏德双方已经装备了非常成熟先进的坦克歼击车的时候,美军还处在对精良武器苦苦摸索的阶段。直到1942年9月,M10坦克歼击车才匆匆装备美军部队,这种利用M4A2坦克底盘,装备76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坦克歼击车的出现,总算弥补了美军反坦克火力的不足。随着战争的深入,装备更强力的90  相似文献   

7.
车辆简介82式50吨坦克运输车是汉阳特种制造厂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成功、载重达50吨的中国第一代运输车。它主要用于公路或急造军路载运主战坦克、战伤坦克、工程机器和重新型设备。50吨运输车由牵引车和半拖车组成,牵引车采用汉阳HY47316X6型鞍式牵引车,其上装有引座用半拖车。半拖车是962型半拉半  相似文献   

8.
正这次笔者要自制一台1/16的法军索玛S35坦克。坦克的主体用胶板搭建并配合模型AB补土塑形。索玛S35坦克于1934年秋天制造,对该车的测试开始于1935年春。1936年春,坦克测试成功,开始成批生产,并装备部队,该坦克从1936年至1940年共生产约500辆,一直服役到1940年法国投降。该种坦克装备了新型火炮和斜面装甲,具有较好的机动性,从火力和装甲防护力方面,均优于当时德军的3号坦克。当时德国人认为这种坦克是配备37毫米反坦克炮  相似文献   

9.
不要停下!     
<正>M10坦克歼击车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使用的一款坦克歼击车。当时的美军部队一般都称它作"TD"(Tank Destroyer一词来称呼所有坦克歼击车),而其官方名称为3 in GMC M10s。英国在租借法案下也装备了大量的M10坦克歼击车,被称为"狼獾"式或"阿喀琉斯"坦克  相似文献   

10.
“黑豹”是德国装甲兵在二战后半期的主力坦克,被认为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中型坦克。“黑豹”D型是“黑豹”家族中第一个大批量生产的型号。该型坦克于1943年1月正式投产,到1943年9月共生产850辆。当时德国的四大坦克厂:MAN公司、奔驰公司、亨舍尔公司和MNH都参加了“黑豹”D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1.
《模型世界》2009,(9):48-49
德军主战坦克的特点:德军一直引以为骄傲的“豹”式坦克,在1950年代中期经过重新设计改造代替了美国的装甲车辆,并再次装备了西德军队。它们不仅服役于西德,它们还在欧洲以及全世界的部队中服役——其中包括在加拿大和丹麦的部队服役,并且参与了北约的波斯尼亚和科索沃行动。  相似文献   

12.
苏文 《模型世界》2012,(2):50-53
T-72主战坦克,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有争议的一款主战坦克。有人说它是"二流坦克",可它又是装备数量和装备国家最多、变型车种最丰富的主战坦克,装备总数近两万辆,装备了30个国家。除了前苏联/俄罗斯自己装备外,还大量出口到国外,并且允许外国依据许可证生产。  相似文献   

13.
背景英国的“百人队长”(亦有译做“逊邱伦”)中型坦克是英国二战后装备的第一代主战坦克。1949年装备部队,后出口到奥地利、以色列等国,总生产量4423辆。该坦克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改型,共发展了25个型号。它继承了英式战车大而不当的传统,综合性能远不如同时期的T-54/55或M47/48,战斗全重51吨,最大速度34.6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90公里。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中都出现过它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正>T-62中型坦克是苏联在T-55基础上研制而成的,1964年作为新型主战坦克正式装备部队。除供苏联陆军使用外,还广泛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次制作的主角就是装备叙利亚的1972年型T-62。该坦克的制作难点在于炮塔的体积感塑造,原因是其炮塔相对扁平且缺少块面变化。通常块面对立体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块面色差来表现面与面的转折,从而体现空间感和体积感(参看上期的"模型三部曲体积篇")。但是卵形炮塔我们如何来表现体积感呢,这是我在  相似文献   

15.
实车资料 Ⅳ号坦克(PzkpfwⅣ)为二战德国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它是战争期间惟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1934年希特勒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毫米火炮的Ⅳ号坦克.该坦克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Ⅳ号A型坦克出厂,到二战爆发,其A、B,C型的生产数量还极为稀少,而它们大多只用于测试和训练.在波兰战役中部分参战坦克受到使用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的D型坦克和其后陆续投产的E和F1型坦克都进行了大规模生产,短身管的75毫米火炮成为这一时期Ⅳ号坦克的标准火力.  相似文献   

16.
Ⅲ号坦克是二战初期和中期德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它几乎参加了德军装甲师在二战中的每一次战斗。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2月,由维格曼、MIAG、MAN和MNH公司共生产了250辆Ⅲ号坦克M型。M型在L晚期型基础上加装了能通过1.3米水深的涉水装置(原L晚期型只能涉水0.8~0.9米)。这使M型重新设计了进气、出气口,密封了所有的接缝,还在车体后部高处安装了截止阀。另一个改进是M型在炮塔左右各安装了三个90毫米Nbk发烟装置。1943年后出厂的M型车体和炮塔上增加了8毫米装甲护板。笔者制作的这款模型是“龙”的(9015号)Ⅲ号坦克M/N型。这是“龙”…  相似文献   

17.
二战中,随着德军“虎”式、“豹”式等一系列重型坦克投入战场以后,德军重型坦克救援车辆的短缺问题就显得日益严重了。从1943年开始,随着战场态势的改变,频繁的撤退行动对于救援车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德军原有的Zgkw.18t(Sd.Kfz.9)半履带救援车用于Ⅲ号、Ⅳ号坦克的拖拽救援是足够了,可是对于德军“虎”、“豹”式这类重型坦克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一般情况下,需要两三辆救援车才能拖动一辆。在这种情况下,部队要求装备重型救援车辆的呼声日益高涨,德军装备部门开始考虑直接在“虎”、“豹”重型底盘的基础上改装出装甲抢修车辆。于是,…  相似文献   

18.
1号坦克的诞生是德国一战后重整军备的标志。由于战败,很多军备项目都被披上了民用产品的外衣,所以1号坦克也被称作“拖拉机”。不过1号坦克的外形的确很像拖拉机,而且装甲火力薄弱。但是1号坦克对于德国的意义并不在于装甲的薄厚或者主炮的口径大小,而在于它真正促成了一种全新的战争概念——机动战争。在此后的二战中叱咤风云的德军装甲兵,便是在1号坦克的狭小车体内训练出来的。即使在它作为坦克已经被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人类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火炮一直就是战场上的王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随着德国“闪电战”的出现,机动性差的炮兵部队不能迅速伴随主力坦克部队展开战斗并提供火力支援便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德军大量装备的150mm榴弹炮。虽然使用8吨半履带牵引车之后,炮兵能够很容易跟上坦克的速度,但是在需要快速转移阵地时,大炮的装载和卸下过程繁琐,战斗准备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炮兵部队的战斗力。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把150mm榴弹炮装置在一种有着坦克机动能力的平台上。新式自行火炮底盘采用了技术成熟的Ⅲ号和Ⅳ号坦…  相似文献   

20.
吴俊锋 《模型世界》2010,(11):26-31
<正>T-72坦克于1971年投产,1973年大量装备部队,1977年10月第一次向法国国防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公开展出,接着又在同年11月的莫斯科红场检阅中公诸于众。1982年黎巴嫩战争期间,参加战斗的T-72坦克曾被以色列的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直升机发射的陶式反坦克导弹、155和203毫米火炮发射的改进型常规炮弹以及美制集束炸弹的反坦克子弹击毁了多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