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对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在榆林市榆阳区设置了38块20 m×20 m的樟子松人工林样地,调查了不同林龄樟子松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应用数量化理论Ⅰ预测模型建立樟子松人工林优势木平均树高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确定立地评价等级,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进行了数量化评价。结果表明:(1)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长,樟子松人工林平均胸径、树高均会有显著增长,且在第10~20年增长速度最快。(2)以坡向、海拔和坡位这三个主导因子将樟子松人工林划分为12个立地类型区,进行立地分类结果评价。通过对调查样地进行立地评价,可以看出调查样地中75%的樟子松人工林立地评价等级在中级以上,表明榆林地区的樟子松种植区域立地条件较好,适合樟子松种植。预测方程经过检验达到要求,说明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可以对樟子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和生长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2.
影响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主要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调查分析,初步总结出立地类型、造林时间、整地方式、造林技术、苗木保护等因素是影响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人工林造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内蒙古东南部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人工林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依据立地因子(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和林分因子(优势木高、树龄),应用统计学方法划分了造林立地类型,用样地资料拟合了4个针叶树种的生长模型,分别编制了适宜该区的立地指数表,并对该区针叶树造林立地质量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东南部山地针叶树人工林中57.11%的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近30%立地质量较差,仅有13.22%的林分生产力水平处于优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地调查与查阅造林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市9种主要绿化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树高、胸(地)径、新生枝长度和冠幅,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8种树种在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樟子松、云杉、红瑞木最适立地类型为沙地;油松、金叶榆的适生立地类型为硬梁地和梁地;国槐在覆沙梁地利于粗生长,梁地利于高生长;水蜡和榆叶梅在4种立地类型上生长均较好,水蜡最适合沙地,榆叶梅最适合覆沙梁地;金叶莸在4种立地类型上生长表现无明显差异。相同树种各立地类型间生长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立地类型,对侧柏、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和毛条4个树种的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可提高34%~77.8%,其他各项生长指标也明显高于裸根苗。容器规格以6×20cm 的为宜。  相似文献   

6.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樟子松引种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992年开始 ,我们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引种樟子松 ,并与本地常规造林树种油松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经过 7年的试验观测 ,结果表明 ,在小五台山干瘠立地的阳坡、半阳坡宜林荒山上樟子松造林后的前期生长比油松快 ,效果优于油松 ,在小五台攻艰造林阶段和特殊地段可以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7.
从1992年开始,我们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开始引种樟子松,并与本地常规造林树种油松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经过7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在小五台山干瘠立地的阳坡、半阳坡宜林荒山上樟子松造林后的前期生长比油松快,效果优于油松,在小五台攻艰造林阶段和特殊地段可以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樟子松植苗造林技术的研究,确定了吉林省内樟子松植苗造林的栽培区域、适宜立地、苗木规格、栽培密度、混交造林树种、栽植方法和造林季节,总结出-套适用于樟子松植苗造林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0.
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推广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技术,调查、观测半固定沙丘迎风坡、半固定沙丘坡顶、固定沙丘迎风坡、固定沙丘坡顶、丘间地等5种立地类型造林成活率、幼树新梢生长量和冠幅,结果为在5种立地类型"六位一体"技术造林成活率平均为92.1%,高于传统技术造林9.2百分点;栽植当年(2015年)"六位一体"技术幼树新梢生长量平均为10.8cm,高于传统技术1.3cm,栽植第二年(2016年)"六位一体"技术幼树新梢生长量平均为9.6cm,高于传统技术2.4cm;在栽植第二年(2016年)5种立地类型"六位一体"技术幼树冠幅平均为57.3cm,比传统技术高5.7cm;"六位一体"技术在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高生长和冠幅生长的效果显著性尽管不尽一致,但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人工中、幼龄林的立地分类应把立地型和栽培型二者结合考虑。于此,对新江实验林场的樟子松、兴安落叶松、小黑杨的人工林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把定量因子、定性因子数量化,回归筛选出立地分类的主导因子,用它们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各树种的立地条件各划分了四个立地类型。并进行了评价,最后给出各立地类型各树种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2.
福建柏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影响福建柏林分优势高生长的立地因子,并利用主要立地因子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数量化地位指数表,在此基础上进行立地类型的划分与立地质量的评价,提出福建柏最适宜的造林地。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西部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你的问题,进行了造林地立地类型选择、不同苗木规格及施用“三保剂”的试验。结果表明:地面有植被覆盖条件下,幼树高生长高于没有植被覆盖的;以5年生带土索装袋大苗和3年生移植苗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均优于2年生裸根苗;施用保温、保肥、保水的“三保剂”,封含水量比对照提高35% ̄50%,促进了根系生长,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树生长的有利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大同市从1972年以来,进行樟子松引种试验,通过不同立地布点试验,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到目前为至,樟子松造林总面积达到1334hm^2。其生长如何,会不会形成新一代“小老树”?是该地区每一位林业工作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生长调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引进的14个地理种源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生长节律及生长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本地区樟子松造林的种源选择及樟子松经营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16.
在建立沙地樟子松人工植被时,应该充分利用沙地的有利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沙地中存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选择最佳造林地;确定合适的人工植被类型;重视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樟子松造林初期的2~4年内,影响樟子松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首先是风沙流动强度,其次才是水分状况;在造林2~4年以后,环境中的水分状况成为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南段山地造林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大兴安岭南段山地近40年来营造的针叶树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获得了169个样地林分和立地条件资料,将林木生长指标与立地因子指标结合应用,用统计分析方法,划分出4个造林立地类型组,39个造林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18.
划分造林地立地类型,是评价立地质量和造林设计的基础。林业部颁发的《速生丰产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工作方法》(修改稿)中规定:在造林总体设计范围内,通过线路调查,根据地形、土壤、植被因子,以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但是,对于新引进的、造林历史比较短的、或尚未大面积推广的速生树种,缺乏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塞罕坝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特点与立地关系的调查与研究,研制了塞罕坝樟子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此表对塞罕坝樟子松人工林立地质量与生产能力的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化理论I及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法得出影响漠河地区樟子松高生长的主导因子依次是土层厚度、坡度、坡位、土壤湿度、坡向、A_1层厚度。根据主导因子划分了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