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预氧化-MBR-反渗透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工业园区印染废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为处理对象,采用预氧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企业回用水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05~120 mg/L,色度为50倍的条件下,当氧化剂用量为3 mg/L,MBR水力停留时间为3~3.5 h时,组合工艺的出水COD≤5 mg/L,色度≤5倍,电导率≤20μS/cm,出水水质满足企业回用水要求,RO浓水COD≤120 mg/L,色度≤50倍,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某印染企业印染废水生化二级出水为对象,探讨膜+冷冻结晶+MVR集成技术在印染废水"零排放"中的技术可行性,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在进水COD、色度、pH、电导率、硬度、Fe2+/3+分别为67.5 mg/L、202倍、7.5、12 756μS/cm、120 mg/L、1.535 mg/L时,回用水COD、色度、pH、电导率、硬度、Fe2+/3+分别为0.52 mg/L、0倍、8.25、410μS/cm、0.57 mg/L、0 mg/L,6项指标均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冷冻结晶获得的Na2SO4·10H2O经处理得到无水硫酸钠产品,经检测其白度84,纯度98.5%,产品达到《工业无水硫酸钠》(GB-T-6009-2014)Ⅱ类一等品要求。以6 000 m3/d处理规模计算,吨水运行费用4.452元,每年可节约用水194万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喷水织造废水的中水回用工程,该工程采用了絮凝气浮+深层过滤+钠离子交换+电渗析为主体的工艺,阐述了各处理阶段的设计、运行参数和经济技术指标等,设计处理规模为3 000 m3/d。实践证明,喷水织造废水经过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30 mg/L、硬度≤60 mg/L、电导率≤850μS/cm,可以满足喷水织机的用水要求。该工程可为大型喷水织造企业回用污水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纳滤和反渗透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纳滤和反渗透两种膜工艺对印染厂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废水减排、再生回用的目的,主要考察膜性能、处理效果及经济性等方面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性能方面,与反渗透膜相比,纳滤膜在较低压力下即可获得较高的通量,NF-2和NF-2#产水COD分别为150~180 mg/L和120~130 mg/L,产水电导率分别为2 900~3 200 μS/cm和2 000~2 300μS/cm.反渗透产水水质较好,COD可达到5 mg/L以下,BW30和CPA2的产水电导率分别稳定在38 μS/cm和63μS/cm.虽然对一价离子的去除率差异较大,但两种膜工艺对Mg2+、Ca2+等工业循环回用水中最关注离子的去除率相当.在经济性方面,反渗透和纳滤处理成本分别为1.82元/m3和1.53元/m3.膜工艺的经济优势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5.
双膜法处理印染废水回用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某印染厂采用预处理-双膜系统对车间部分废水与河水的混合水进行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100~200mg/L,pH值约为7.5~8.5,TSS的质量浓度为80~100mg/L,TDS的质量浓度为1250~1400mg/L,浊度为80~120NTU时,处理后出水COD的质量浓度小于1mg/L,pH值约为6.3~6.5,电导率小于5μS/cm,浊度为零,水质远优于印染企业染整用水标准。该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部分印染污水回用的目的,为同类行业合理利用废水、节能减排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浙江某印染企业采用超滤-反渗透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处理出水,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HJ 471—2009《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推荐的染色用水水质标准后,回用于生产中。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平均进水ρ(CODCr)、ρ(SS)、色度、电导率分别为80 mg/L、15 mg/L、26倍、2 750μS/cm的情况下,出水ρ(CODCr)、ρ(SS)、色度、电导率分别为7.5 mg/L、未检出、2倍、32μS/cm,水质达到或优于设计要求,并且回用率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以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常州市某度假区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工程,该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5 000 m3/d进水COD为60mg/L、氨氮20mg/L,出水可满足国家景观环境用水标准,通过构建人工景观湖,实现了尾水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两级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淀粉与酒精废水,处理规模为950 m~3/d,其中淀粉废水800 m~3/d,COD为12 000~20 000 mg/L;酒精废水150 m3/d,COD为50 000~70 000 mg/L。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COD、BOD5、SS分别降至100、20、30 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厌氧处理系统沼气产量为9 000~12 000 m~3,用于锅炉燃烧,所产蒸汽供车间使用。  相似文献   

9.
贾磊 《工业水处理》2013,33(7):79-82
针对某光伏企业废水处理站工艺路线不合理、处理能力不足、出水不达标等问题,采用物化沉淀—水解酸化—MBR工艺进行改造,在基本不增加构筑物的前提下,将处理能力由不足1 000 m3/d提升至1 320 m3/d。连续监测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进水COD在2 000~4 000 mg/L范围(平均2 882 mg/L),出水COD基本能保持在100mg/L以下(平均58 mg/L)。改造后处理站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良可靠。  相似文献   

10.
张宏超  史志伟  李开明 《聚氯乙烯》2012,40(8):39-40,44
介绍了一种PVC离心母液处理后回用于聚合反应的新工艺——生化处理+膜法处理工艺。经该工艺处理的离心母液出水电导率〈8μS/cm,COD〈5mg/L,达到聚合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张广哲  张鹏  马和旭  郭宏山 《当代化工》2013,(12):1665-1667
采用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臭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BAF)→砂滤→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已内酰胺生产废水,并开展了现场中试试验。中试结果表明,已内酰胺废水经上述组合工艺处理后,产水COD浓度在5mg/L以下,电导率稳定保持在60gs/cm以下,水质符合回用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线路板废水处理回用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诗发  毕芳  范晓艳 《广东化工》2009,36(8):310-311
采用预处理&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对线路板废水进行回甩,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溶解性固体≤1000mg/L,电导率≤2000μs/cm时,处理收出水可厂区线路板回用工艺的要求:溶解性固体≤148mg/L,电导率≤300μs/cm。该工艺简单,运行可靠、方便,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3.
制糖行业产生的废水量大,处理制糖行业产生的污水,成为推动制糖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以某公司的制糖废水为实例,选择ABR厌氧+好氧工艺,确定在此工艺在运行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进水量维持在10 000 t/d,进水中COD的含量不能超过3 000 mg/L,COD的水力负荷控制在1.5 kg COD/(m3·d),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溶解氧调节在3 mg/L、污泥不需要回流、在常温操作,调节氧化池的p H值在6.8~7.2之间对废水有一个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物化(铁碳微电解、催化氧化)预处理高浓度废水后,利用水解酸化—A/O工艺处理混合废水,处理量为80 m~3/d。运行实践表明:处理出水COD低于500 mg/L,氨氮低于35 mg/L,出水水质达到接管要求,预处理工艺的COD去除率达64%,硝基苯去除率达94%,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IC反应器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采用超滤-IC反应器-MBR工艺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重点研究了IC反应器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当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6000~9000mg/L、HRT为5h、容积负荷为23.62kg[COD]/(m3·d)时,IC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为91.43%。采用该工艺处理马铃薯淀粉生产废水完全可以达到废水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物化(电催化氧化、铁炭微电解)预处理高、中浓度混合废水后,利用厌氧+两级A/O工艺处理综合废水,处理量为300 m3/d。运行实践表明:物化预处理对COD的去除率为32%,整个工艺处理后出水COD低于500 mg/L,氨氮低于35 mg/L,盐分低于0.6%,出水水质达到接管要求,工艺处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汽车涂装喷漆室循环水水质,提高循环水对漆雾的捕捉和成渣效果,分别对循环水进行了投加密胺树脂、聚丙烯酸盐和生物酶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30 d的试验中投加生物酶处理的循环水的COD的质量浓度在2 900 mg/L左右波动,pH值介于7.0~8.0之间,电导率小于1 386μS/cm,SS的质量浓度低于50 mg/L,漆渣产生量为380 kg/d,处理费用为3 180元/d,其综合处理效果优于同期化学法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