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粘度测试仪,测定正常对照组(NC)50例,稳定心绞痛(SA)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的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值。结果(1)AMI及UA组与SA及NC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P<0.01),SA与NC组相比无差异(P>0.05),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宽度(PDW)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SA与NC相比无差异(P>0.05)。(2)AMI及UA组与SA及NC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检查示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议程K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SA与NC组比较全血粘度低切增高(P<0.05),其余各项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态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血脂异常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体内新鲜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并研究此类改变与诸血脂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24例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与26例正常人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DD水平和脂蛋白(a)[Lp(a)],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P)、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患者DD水平未改变(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DD水平升高非常显著(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DD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AMI组DD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与SAP、OMI组比较,UAP、AMI组DD水平升高显著(P<0.05);(2)DD与TG、ApoB和[Lp(a)]呈明显正相关(r=0.393,0.650和0.579,P<0.001);与TC亦呈正相关关系(r=0.235、P=0.009);与ApoA1和HDL呈负相关(r=-0.496,-0.178,P<0.001,P<0.05);(3)多元逐步回归可见ApoB和Lp(a)为独立影响DD的血脂指标。结论:在AMI、UAP组患者中,有与新鲜血栓形成相关指标DD的增高,以AMI组更为严重;血脂异常对冠心病患者的DD水平有影响,其中ApoB和Lp(a)为独立影响DD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32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测出溶栓前后再通组和未通组ET-1、NO、hs-CRP、TXA2水平的动态变化。正常对照组测空腹ET-1、NO、hs-CRP、TXA2水平。结果病例组ET-1、hs-CRP、TXA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的ET-1、NO、hs-CRP、TXA2水平显著增高,且峰值显著高于溶栓未通组的峰值(P<0.05);再通组ET-1、hs-CRP、TXA2和NO峰值提前,都在溶栓后3 h,而溶栓未通组峰值均为溶栓后5h。结论 ET-1、hs-CRP、TXA2和NO相互作用,参与了AMI的循环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可作为判断AMI病情及溶栓治疗再通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另选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SAP组)及非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浆MMP-9及hs-CRP水平,并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血浆MMP-9与hs-CR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AP组及SAP组Gensini评分均增大(均P<0.05);血浆MMP-9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1,P<0.05),血浆MMP-9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0.392,P>0.05)。结论:急性ACS患者血浆MMP-9和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但不能预测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冠心病病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冠心病类型的不同,将病人分为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并比较不同心电图结果病人的心肌酶谱相关指标。结果 4组ST段异常、T波异常及V2导联Tp-Te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异常发生率及ST段异常发生率随病情加重升高(P<0.05);AMI组V2导联Tp-Te间期明显长于对照组、SAP组及UAP组(P<0.05)。AMI组、UAP组LDH、CK-MB、CK及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MI组LDH、CK-MB、CK及AST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与对照组(P<0.05)。存在心肌复极异常病人的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心肌复极正常病人(P<0.05)。结论心肌复极异常与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谱相关指标有一定关系,当心肌复极异常时会导致冠心病病人心肌酶谱指标升高,可以此作为冠心病病人心肌损伤程度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评价高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各指标评估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3例,按Ganau法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47例)、向心性重构型组(35例)、向心性肥厚型组(33例)和离心性肥厚型组(38例);另选无心肺疾病的患者65例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内径(LVEDD)、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比(E/A)、LVEF及Tei指数。结果正常对照组及以上4组E/A均<1;离心性肥厚型组LVEF明显降低(P<0.05),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型组、向心性肥厚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以上4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ei指数和E/A无相关性,Tei指数和LVEF呈负相关(r为-0.594,P<0.001)。结论Tei指数较E/A及LVEF更能全面评价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病变程度与血清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及二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分别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5例、急性感染者6例、非感染非CHD患者(对照组)6例的血清ox-LDL、CRP值;计算各组ox—LDL、CRP的95%可信区间;比较各组中两指标有无显著差异并评估ACS组患者上述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ox-LDL方面,ACS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CS组中AMI与UAP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RP方面,急性感染组、ACS组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急性感染组、ACS组中AMI者显著高于ACS组中UAP者(P<0.05)。但急性感染组与ACS组中AMI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ACS组中二指标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5)。结论:血清ox-LDL、CRP升高水平与CHD患者病变程度相一致。脂质过氧化及局部炎症的联合作用是造成CHD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78例冠心病患者分成稳定性心绞痛(SA)、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组,并与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采用无创伤自动检测仪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外周阻力(TPR),左室射血前期(PEP)及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每搏量,心搏出量;左室舒张功能:A峰,E峰,峰值速度比值,峰值充盈,标准化充盈速度。结果:AMI和OMI组心功能明显减低(P<0.01):CI减少,TPR增高,PEP延长,LVET缩短,左室收缩功能减弱,舒张功能降低;UA和SA组心功能减低(P<0.05~<0.01);AMI和OMI组比UA和SA组心功能减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随病情加重,心功能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左室重构进行评价,探讨左室重构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9例冠心病患者及24例正常人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病变组(<25分)、中度病变组(25~49分)、重度病变组(≥50分)及正常对照组4组,分别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期心外膜容积(LVEDVep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重构指数(LVRI)等各项左室重构指标,分析比较相关差异,并用左室重构各测量值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各病变组的LVEDV、LVESV、LVM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LVEF、LVRI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LVEDV、LVESV进行性增大(P<0.05或<0.01),LVEF、LVRI进行性减小(P<0.01)。除LVM与Gensini积分无显著相关性外,LVEDV、LVESV、LVEF及LVRI与Gensini积分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室重构且重构程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加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重构,LVRI可作为评价左室重构的新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选择冠心病(ACS)患者11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或狭窄小于25%者31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胰岛素及血糖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ISI的关系.结果:①UAP组、AMI组ISI较对照组、SAP组明显降低( P<0.05),SAP组较对照组、AMI组较UAP组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SI与其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472,P<0.05).提示胰岛素抵抗程度可能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水作为外界干扰因素创建扰动性太极拳,比较扰动性和正常太极拳练习对老年男性肌力流失、抗跌抗风险指数干预效果的优劣。方法 88例胜利油田海上石油平台退休老年男性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与对照组(n=43)。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24 w水扰动性和陆地太极拳训练。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下肢三大关节等速力矩、正常步态和躯干运动学参数及跌倒指数进行测试。结果 干预后,两组下肢三大关节60°/s和120°/s等动向心收缩屈伸肌群的相对峰值力矩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强(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正常步态步长、步速、摆动时相百分比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增长幅度更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肩、髋轴扭转幅度均明显增大(P<0.05,P<0.01),躯干左右晃动则显著下降(P<0.05,P<0.01),且实验组肩、髋轴扭转幅度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躯干左右晃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躯干前倾幅度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P&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术后脑钠肽(BNP)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经急诊PCI的初发AMI患者80例为AMI组,同期收集冠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BNP浓度。按照Gensini积分系统将AMI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病变组。结果:①AMI组与对照组术前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术后12h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AMI组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7天,A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发生后,其分泌模式多数仍为双相性模式,但峰值有所前移,可能跟早期急诊PCI术开通罪犯血管、挽救濒临坏死心肌、降低室壁张力有关;轻度病变组(Gensini积分<40分)绝大多数仅有一个峰值,发生在AMI后14~20h,而重度冠脉病情组(Gensini积分>80分)多数存在两个峰值,第2峰值一般在AMI发生后3d左右。结论:在PCI干预下,重度冠脉狭窄病变患者BNP呈"双相分泌模式",而轻度冠脉病变者多数为"单相性分泌模式"。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6例和正常对照组32例,采用交叉对照分析。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二者相比有差异性(P<0.05)。CRP>18mg/L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患者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片结合针灸刺血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心脏动力学参数及血小板凝集反应变化曲线。方法 7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针灸刺血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加服血栓心脉宁片,3个月后观察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4%,对照组总有效率60.0%(P<0.05)。两组治疗后如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心搏功指数(SWI)等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有些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凝集功能曲线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结合针灸刺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以及对炎症反应、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7例AMI患者,按入院顺序分组,单号54例设为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双号53例设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两组随访90 d内心绞痛复发、再狭窄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0%(χ2=4.703,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痛、胸闷、心悸、气促、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均显著降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 d心绞痛复发率、再狭窄率分别为5.56%,3.7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16.98%(P<0.05)。结论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AMI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心绞痛与再狭窄发生率,对患者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氧化应激及血小板在冠心病中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7例,平均年龄(60.0±11.8)岁,所有患者符合WHO公布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25例,急性心肌梗塞组(AMI组)28例。另选取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45.0±9.4)岁。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P选择素浓度。结果 (1)血清hs-CRP浓度在冠心病中的变化。SAP组为(1.57±1.15)mg/L,UAP组为(3.80±3.39)mg/L,AMI组为(9.61±4.22)mg/L,对照组浓度为(0.84±0.96)mg/L;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U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SAP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AMI组与对照组、SAP及UAP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血浆MDA在冠心病中的变化。SAP组为(9.66±2.08)μM,UAP组为(13.31±3.01)μM,AMI组为(15.44±4.55)μM,对照组浓度为(7.11±4.67)μM;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箓0.01);AMI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箓0.01),与UAP组比较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3)血浆P选择素在冠心病中的变化。SAP组为(117.84±51.86)ng/mL,UAP组为(160.61±59.36)ng/ml,AMI组为(168.82±60.84)ng/mL,对照组浓度为(92.91±44.74)ng/mL;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U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SAP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AMI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箓0.01),与UAP组比较虽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4)hs-CRP与P选择素呈直线相关(R=0.603,P<0.01);MDA与P选择素呈直线相关(R=0.693,P<0.01);hs-CRP与MDA呈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AMI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冠心病(CHD)患者143例,其中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选择同期入院与CHD患者具有性别及年龄可比性且排除CHD诊断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各组Hcy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AMI组较UAP、SAP及对照组,U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高Hcy血症发生率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UAP组及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则老年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均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AMI的发生率高Hcy组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组(均P0.05),但吸烟率、BMI、年龄、性别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Hcy是老年AM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促进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聚集并发生AMI。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分离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57例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其中单纯心绞痛者27例,合并有心律失常者30例,同时检测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无心律失常组的峰值、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5),余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有心律失常组的峰值、积分又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可见心绞痛患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作用增强,而心律失常又使氧自由基产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多项无创指标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源性死亡风险的预警价值分析。 方法 入选AMI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于入院后3周内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检测心率震荡(HRT)指标即: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即:NN间期标准差(SDNN);QT离散度(QTd)及经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心电指标。同期行心脏彩超检查,检测左心室舒张期末径(LVED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以AMI患者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n=15),存活组(n=85),根据检测结果,对AMI组与非AMI组和AMI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多项指标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警价值。 结果 (1)AMI组与非AMI组TO、TS 、SDNN、QTd、QTcd、LVEF、LVEDd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AMI死亡组与非死亡组TO,TS及LVEDd均较非死亡组有显著差异(P<0.05);SDNN、QTd,QTcd及LVEF等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对各组各项指标 阳性积分对比分析发现AMI患者多积分明显增高(P<0.05),AMI心源性死亡患者积分均≥4,多项指标联合应用较单项指标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阳性预测值有所提高,多项指标异常积分≥4心源性死亡风险极大。 结论 (1)AMI患者的HRT明显减弱甚至消失,HRV降低,QT间期明显延长及QTd明显增大;(2)AMI患者LVEDd明显增大,LVEF明显下降;(3)多项指标联合应用对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阳性预测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Th17/Th1比例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IL-2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15例;健康查体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外周血Th17、Th17/Th1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IL-17和IL-22的浓度。结果AMI组和UA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2.98%±1.01%)和(2.63%±0.61%)]、Th17/Th1细胞比例[(0.71%±0.35%)和(0.66%±0.31%)]均明显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AMI组血浆IL-17(24.41±7.95 ng/L)和IL-22(34.18±7.04 ng/L)浓度均显著高于SA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UA组血浆IL-17浓度(22.86±8.62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IL-22浓度(28.98±4.35 ng/L)显著低于AMI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IL-22浓度与IL-17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422,P<0.01),且ACS组Th17细胞与IL-17(r=0.722,P<0.01)、IL-22(r=0.400,P<0.01)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ACS的发病。Th17细胞及其相关炎性因子IL-17、IL-22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