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胱抑素 C 与 Child-pugh 分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 Child-pugh 肝功能分级法进行分级,4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血清钠水平,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胱抑素 C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肝硬化分级(A、B、C 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及胱抑素 C 水平可作为反映肝损害的敏感指标,对判断肝硬化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血胆碱酯酶水平变化与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9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肝炎未肝硬化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变化,对比研究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并分析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关联性。结果:研究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均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胆汁酸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A级胆碱酯酶、白蛋白高于Child-Pugh分级B级、C级,而Child-Pugh分级B级高于Child-Pugh分级C级,但Child-Pugh分级A级血清总胆汁酸低于Child-Pugh分级B级、C级,且Child-Pugh分级B级低于Child-Pugh分级C级(P<0.05);经Pearson分析,白蛋白(r= -0.765)、胆碱酯酶(r= -0.648)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血清总胆汁酸(r=0.817)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在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中表达不同,随病情加重胆碱酯酶与白蛋白下降,但血清总胆汁酸升高,检测其变化幅度可为临床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邓伟  赫军  陈泛野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62-564,56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 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2例(C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D组).[结果]随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A~D组分别为(3 460±835) U/L (ALB≥35 g/L)、(2 730±920) U/L(ALB 30~35 g/L)、(2 190±866) U/L(ALB 25~30 g/L)、(2 134±672) U/L(ALB<25 g/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胆碱酯酶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 Child C 级组与 Child B 级组、Child B级组与 Child A 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 Child A 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B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 Child C 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还是Child C 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的66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 900 U/L.[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 分级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在诊断肝硬化分级中的意义。方法试验组由96例肝硬化患者组成,对照组由95例健康体检者组成。分别检测试验组(按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C三级分别为30例、33例、33例)和对照组血清中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汁酸(TBA)水平,采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试验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A、B、C三级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总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且A、B、C三级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能较准确地反映出肝硬化的程度,敏感地判断肝硬化等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西安市第八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为治疗组,同期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CHE、ALB以及CHO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总胆汁酸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CHE、ALB、CHO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病情越严重Child-Pugh分级评分越高,上述指标下降水平越明显。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验,能够有效判断患者当前肝组织损伤程度。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Ca199、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水平及相关性.方法:我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9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的Ca 125、Ca199、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水平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a125、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P<0.05);肝硬化A级患者的Ca125、Ca199水平明显低于B级的患者(P<0.05),而B级和C级患者的Ca125、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血清Ca125、Ca199水平与TBA水平呈正相关(r=0.745,P<0.05),与CHE水平呈负相关(r=0.84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Ca125、Ca199水平明显升高,并且Ca125、Ca199水平与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对肝硬化病情进行监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脂、肝功能指标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体检B超检出 的284例脂肪肝患者和体检B超结果健康的322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 (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检测及其水平差异比较。结果 脂肪肝组的TG、 CHE、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C、ALT、GG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2组间的TBil、HDL C、LDL 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显著的血清TG和TC 的代谢紊乱,而且存在明显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及其胆红素代谢和胆汁酸分泌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马丽  涂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25-1127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在对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85例健康人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胆碱酯酶及肝功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腺苷脱氨酶、胆碱酯酶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前清蛋白、胆碱酯酶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Child-Pugh分级的级别升高,变化更趋于明显。结论血清前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胆固醇(CH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4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HE、ALB、CHO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炎肝硬化组患者的血清CHE(2 352.64±817.25)U/L、ALB(31.26±6.92)g/L、CHO水平(3.37±0.2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级患者的血清CHE(3 420.38±626.03)U/L、ALB(34.78±6.07)g/L、CHO水平(3.32±0.15)mmol/L较B级和C级高,B级血清CHE(2 989.47±756.92)U/L、ALB(30.45±7.45)g/L、CHO水平(2.90±2.02)mmol/L显著高于C级(P0.05)。结论血清CHE、ALB、CHO水平检测可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能够有效评估肝功能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在肝硬化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测定105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前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汁酸活性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胆碱脂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比较,肝硬化组前白蛋白含量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之间、在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碱脂酶活性在Child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胆汁酸在ChildB级与A级,C级与B级间有显著差异性,在A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在肝硬化早期评估中有很重要的价值,而总胆汁酸在肝硬化预后的判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董春富  吴国华 《检验医学》2005,20(2):160-161
目的探讨血脂、肝功能指标与脂肪肝发生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B超检出的284例脂肪肝患者和体检B超结果健康的322名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检测及其水平差异比较.结果脂肪肝组的TG、CHE、TB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TC、ALT、GG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2组间的TBil、HDL-C、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显著的血清TG和TC的代谢紊乱,而且存在明显的肝细胞病理损伤及其胆红素代谢和胆汁酸分泌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AS法对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l、IL-1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高于Child A级组和B级组,Child B级组高于Child A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与丙氨酸转氨酶无相关性.血清sICAM-1水平与IL-18呈正相关.结论:sICAM-1,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硬化严重程度,可为临床诊治、评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和25例健康人肝功能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及血清ChE活性,并按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组的ChE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组A级ChE活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次降低。结论:血清ChE活性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对病情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在多种肝病中的变化规律,掌握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02例各类肝病患者及58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清TBA、CHE、PA、ALB、ALT,并对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CHE活性、P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血清ALB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AL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CHE、PA是肝病诊断的敏感指标,可早期发现肝脏合成、代谢功能的下降,与ALB、ALT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各类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研判。  相似文献   

15.
王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81-218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在Dimension RXL 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循环酶比色法对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汁酸进行检测,分析血清总胆汁酸指标的检测对该病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结果分别为(27.15±4.80)μmol/L和(39.33±11.25)μmol/L,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及失代偿期间,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进展,血清总胆汁酸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具有线性关系。结论血清总胆汁酸对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肝内胆-血屏障受损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炎后肝硬化血脂变化与Child分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穆标 《临床荟萃》2000,15(13):585-586
我们检测了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比较了其与健康志愿者血脂的关系 ,并且分析其随肝功能 Child分级变化的趋势。旨在探讨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测定在判定肝硬化患者病情的意义。1 一般资料与方法1 .1 病历选择  1 996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住院患者经查肝炎系列、肝功能、B超或腹部 CT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 60例 ,男48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 46岁。其中乙肝 58例 ,男 47例 ,女 1 1例 ,丙肝男 1例 ,女 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 40例为对照组 ,男 3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9岁。两组人群均无原发性血脂代谢异常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如外周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比容(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对5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肝功能量化按Child-pugh分级:A级29例,B级13例,C级17例。年龄25~60岁,男36例,女23例。健康对照组168例为该院健康体检人员,经彩色B超、CT和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采集静脉血用EDTA-Na2抗凝,经AB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PL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显著。  相似文献   

18.
单继烈  杨珊敏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3):268-268,264
本文检测9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胆碱酯酶(CHE)活性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并按肝硬化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此3项指标与child-pugh分级的相  相似文献   

19.
袁俊  于溪  庞丽娟 《系统医学》2023,(12):18-22
目的 分析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白蛋白(albumin, 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CHE)、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应用于肝炎肝硬化(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 VHC)患者检验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收治的90例VH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分析不同分级患者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评估VHC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BA、TC、CHE、G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患者TBA、TC、CHE、GGT水平均高于B级、A级,ALB水平均低于B级、A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ALB、TC、CHE、GGT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20%、87.80%;80.00%、91.10%;95.00%、81.10%;9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测定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等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含量,探讨其在判定肝脏功能,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健康对照组(n=82)、急性病毒性肝炎(n=4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n=156)、重型肝炎(n=41)、肝硬化患者(n=104)清晨空腹静脉血,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及肝硬化组血清TBA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42、15、66倍和9倍(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TBA水平也显著升高.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含量的检测可了解肝细胞受损情况, 可作为肝功能检测的辅助指标, 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