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检测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肾微粒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胞溶质抗原Ⅰ型(LC-1)、可溶性肝抗原(SLA)等自身抗体。结果 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0.9%(9/941)、LC-1 0.2%(2/941)、SLA 0.0%(0/941),其中153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4.5%(7/153)、LC-1 1.3%(2/153)、SLA 0%(0/153);55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仅检测出2例(0.4%)LKM-1阳性,在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中未检测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抗肝抗原抗体LKM-1、LC-1和SLA的检出率分别为9.4%、3.1%和9.4%,其中在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LKM-1、LC-1和SLA阳性率分别为27.3%、9.1%和18.2%。病毒性肝炎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出率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比较,LKM-1和S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数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包括抗肝抗原在内的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率,分析和研究诊治过程中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64例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时间段就诊的6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阳性率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其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胰抗原抗体(SLA/LP)、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核膜糖蛋白抗体(gp210)、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体(Sp100)、抗肝细胞浆Ⅰ型抗原抗体(LC-1)]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以SLA/LP、LKM-1、LC-1作为特有抗体,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AMA-M2、gp210、Sp100作为特有抗体。结论临床上对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重视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的检测,有利于早期确诊并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8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41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对所有对象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SM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KM-1、LC-1、SLA/LP、AMA-M2等6项指标。结果:各组肝病标本的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AIH86.7%、PBC90.9%、HAV25.0%、HBV20.0%、HCV25.0%、HEV12.5%,对照组为3.3%;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肝脏损伤,ALT、AST升高明显。结论:肝功能持续异常的肝病患者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探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身抗体及其检出率,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22例临床确诊的ALD患者、100例健康人及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Ⅱ型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12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为3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3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83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8例。结果 AIH组ANA、ASMA、抗LKM-1、抗SLA/LP的阳性率分别为80.65%、45.16%、12.90%、16.13%;PBC组ANA、AMA-M2阳性率为84.34%、89.16%;PSC组检测到ANA阳性1例(12.50%)。结论大多数ALD伴有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ALD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水平,而病毒性肝炎诱导的自身抗体水平滴度较低;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临床肝病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51例ALD患者、85例各类病毒性肝炎和其他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和肝抗原自身抗体。结果 51例ALD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患者血清中检出的ANA、抗LKM-1抗体、抗SL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4%、27.8%和29.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中ANA、抗线粒体抗体(AMA-M2)、抗Sp100抗体和抗gp21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92.6%、33.3%和25.9%;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中ANA阳性率为18.6%,其他各项检测指标均为阴性;对照组ANA阳性率为11.6%,其他检测指标均为阴性。结论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对ALD的明确诊断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雯  余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4):484-485,488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的39例PBC患者为PBC组;并选择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ENA检测的患者45例为疾病对照组;另选择该院体检中心自身抗体均为阴性的40例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MA)。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包括抗-AMAM2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LC-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结果 PBC组中有27例AMA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69.2%,其中颗粒型16例、着丝点型6例、胞质型5例;抗-AMA-M2抗体阳性率为56.4%,抗-SP100抗体阳性率为41.0%,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33.3%,LKM-1、LC-1抗体和SLA抗体均阴性。疾病对照组中AMA抗体的阳性率为62.3%,其中均质型4例、胞质型1例、着丝点型7例、颗粒型12例,其他抗体均未检出。健康对照组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均为阴性。PBC组中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AMA-M2抗体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其中GP210抗体、SP100抗体、抗-AMA-M2抗体检测对PB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身抗体阳性率.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健康人和17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及未明原因肝损组)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分析各组自身抗体出现的阳性率.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可按所出现的自身抗体的类型的不同分为Ⅰ、Ⅱ、Ⅲ型,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5%、8.3%、16.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抗线粒体抗体(AMA)100%阳性,其中M2型AMA的阳性率高达95.5%.未明原因肝损患者自身抗体的出现率达80.0%,有20%未出现自身抗体,4.5%患者出现未知自身抗体.结论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伴有特征性自身抗体的出现;注重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谱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3例肝病送检样本中81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将其分为3组:(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8例;(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0例;(3)重叠综合征13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抗线粒体M2亚型。结果 743例中诊断为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送检标本的5.11%、4.04%和1.75%,总计10.9%。AIH患者ANA阳性率为78.9%,AMA及M2亚型阳性率为18.4%,SMA阳性率为7.89%;PBC患者ANA阳性率为73.3%;AMA和M2阳性率为26.7%;重叠综合征患者ANA及AMA阳性率为100%。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非病毒性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40-4742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组合六项。共检测例数20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36例(未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14例,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组2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156例(肝功能异常,经排外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组:随机收集35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作正常对照,男14例,女21例。AIH组中抗核抗体(ANA)阳性率61.11%,LKM1阳性率38.88%,LC1阳性率13.88%,SLA/LP阳性率19.44%;PBC组中ANA阳性率64.28%,AMA M2阳性率92.85%,Sp100阳性率57.14%,gp210阳性率31.25%;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中ANA阳性率2.56%,LC1阳性率0.64%;对照组未检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P<0.05)。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六项及抗核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及治疗和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在肝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合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线性免疫分析法对2011年1月至10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进行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其中检测抗核抗体(ANA)379例,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各375例;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975例。结果在ANA、SMA、AMA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结果中至少有1项阳性者(包括弱阳性)合计469例。379例ANA阳性120例(31.66%),375例SMA阳性19例(5.07%),375例AMA阳性5例(1.33%);97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结果:AMA-M2型抗体阳性56例(5.74%),抗Sp100抗体阳性215例(22.05%);抗gp210抗体阳性15例(1.54%);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阳性2例(0.21%);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阳性33例(3.38%);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体)阳性3例(0.31%)。在ANA(21.37%vs10.29%,P<0.01)、AMA-M2型抗体(4.00%vs1.74%,P<0.01)和SMA(3.73%vs1.34%,P<0.05)中,女性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特征性自身抗体谱,注重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该病的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需结合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组合四项"线粒体M2型(AMA M2)、肝肾微粒体1型(LKM-1)、肝溶质抗原1型(LC-1)、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血清学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组合四项,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测356例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组合四项中至少有一项阳性共62例,其中AMA M2阳性29例占46.8%,LKM-1阳性5例占8.0%,LC-1阳性7例占11.3%,SLA/IP阳性21例占33.9%.结论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自身免疫件肝病自身抗体组合四项,对不明原因的肝病患者,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特异性,对这些疾病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自身免疫性抗体在不同类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探讨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2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61例非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已型肝炎患者3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损伤者23例)、56例健康体检者体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①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非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52.4%、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为24.3%、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为12.8%、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为21.7%;②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病例组自身抗体阳性率及其滴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④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结论]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鉴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其他肝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各种肝病患者多种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探讨其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LD)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ALD组(n=96)、病毒性肝炎组(n=135,包括75例乙型肝炎,65例丙型肝炎),另取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62);其中,ALD组又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组,n=3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PBC组,n=58)、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组(PSC组,n=2)。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各组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抗平滑肌抗体(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ies,ASMA)、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anti liver-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y Type 1,LKM-1)和抗线粒体Ⅱ型抗体(subtype of AMA,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胰抗原抗体(soluble liver antigen/liver pancreas,SLA/LP)、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antihepatocyte cytosol antigen Type 1,LC-1)。结果:AIH组ANA阳性率(69.4%)和PBC组ANA阳性率(87.9%)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37.3%)和健康对照组(4.8%)(均P0.01);AIH组ASMA,LKM-1,SLA/LP,LC-1阳性率(44.4%,11.1%,2.8%,8.3%)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1.3%,1.7%,0,0)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PBC组AMA-M2阳性率(91.3%)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1.3%)和健康对照组(0)(均P0.01)。结论:联合检测ANA,ASMA,LKM-1,SLA/LP,LC-1和AMA-M2等自身抗体可提高ALD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对ALD分型、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身抗体阳性率。方法:分别应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健康人和17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及未明原因肝损组)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分析各组自身抗体出现的阳性率。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可按所出现的自身抗体的类型的不同分为Ⅰ、Ⅱ、Ⅲ型,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5%、8.3%、16.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抗线粒体抗体(AMA)100%阳性,其中M2型AMA的阳性率高达95.5%,未明原因肝损患者自身抗体的出现率达80.0%,有20%未出现自身抗体,4.5%患者出现未知自身抗体。结论: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伴有特征性自身抗体的出现;注重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肝原几种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测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江阴市人民医院2010~2014年肝病患者血清,根据疾病诊断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48例: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6例; 病毒性肝炎组62例:包括10例HAV,30例HBV,14例HCV,8例HEV; 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上述血清标本中抗肝抗原(AMA-M2,LKM-1,LC-1,SLA/LP,GP210,SP100)自身抗体。结果 抗AMA-M2抗体,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在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6.7%(2/12),16.7%(2/12),8.3%(1/12),25%(3/12),0%(0/12)和16.7%(2/12); 在PBC组阳性率分别为83.3%(30/36),0%(0/36),0%(0/36),0%(0/36),44.4%(16/36)和27.8%(10/36);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例(3.3%,1/30)AMA-M2阳性,1例(3.3%,1/30)抗GP210抗体阳性,2例(6.7%,2/30)抗SP100抗体阳性; 在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例(7.1%,1/14)抗SP100抗体阳性; 在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检出自身抗体。抗AMA-M2抗体、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组(χ2值分别为33.9,10.6,8.8,P值均<0.05)。抗SLA/LP抗体在AIH组阳性率明显高于PBC组(χ2=6.4,P<0.05)。AMA-M2和抗GP210抗体在PBC组阳性率明显高于AIH组(χ2值分别为15.1和6.1,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检出率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P>0.05)。结论 抗肝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谱分析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4例肝病患者中各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布、年龄、性别特征及自身抗体(ANA)、肝抗原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864例患者中,病毒性肝炎76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5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7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4例和重叠综合征(OS)9例。ALD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病毒性肝炎组ANA、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体(LKM-1)的阳性率分别为23.3%、4.6%、1.0%;AIH组ANA、ASMA、抗LKM-1、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抗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78.1%、70.6%、7.8%、5.9%、9.8%、29.4%;PBC组ANA、ASMA、抗线粒体抗体亚型M2(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83.9%、37.8%、86.5%。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必要条件,但这些自身抗体也可见于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市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48例AILD、54例病毒性肝炎及3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对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细胞胞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等6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AILD组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为89.6%,ANA、SMA、AMA、LKM-1、LC-1及SLA/LP的阳性率分别为41.7%、31.2%、43.7%、22.9%、12.5%及16.7%,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ILD 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检出的抗体以的SMA、LKM-1、LC-1及SLA/LP居多;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则以ANA和AMA为主。结论加强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着丝点抗体(ACA)的肝功异常患者中出现的频率、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00例肝功异常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细胞骨架抗体等,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着丝点抗体及其它抗可提取的核抗原(antextractablen2uclearantigens,ENA)抗体。结果 (1)10000例肝功异常患者中,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结果显示抗核抗体阳性,着丝点型的患者为134例,占1.34%。其中滴度1∶100的占35.8%;滴度1∶320的占40.3%;滴度大于等于1∶1000的占23.9%。滴度大于等于1:320的患者再免疫印迹法检测,抗着丝点抗体均为阳性。部分患者伴有其他核型的抗核抗体以及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抗体。(2)134例ACA阳性患者,诊断为硬化型肝病的有83例,包括PBC、PBC和AIH重叠症、肝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硬化型。诊断为非硬化型肝病的有51例,包括病毒性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丙型肝炎等。抗着丝点抗体高滴度组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滴度组。(3)分析高滴度组(滴度大于等于1∶320)和低滴度组(滴度1∶100)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ACA高滴度组AST/ALT比值明显高于低滴度组,ALB和PA明显低于低滴度组,IgM的含量也高于低滴度组,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并不少见,高滴度的抗着丝点抗体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忠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平滑肌抗体(SMA)和酶免疫条带技术检测抗肝肾微粒抗体Ⅰ型抗体(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和抗肝细胞溶质Ⅰ型抗体(LC-1)。结果:血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各组肝病标本中的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9.5%(AIH)(17/19)、95.5%(PBC)(21/22)、60%(PSC)(3/5)、7.9%(CHB)(5/63)、17.8%(CHC)(5/28),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2.8%(1/36),经x^2检验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与其他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身免疫性肝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分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LA/LP抗体,并与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及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之间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抗SLA/L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7%、5.9%和0.0%,与SMA、AMA-M2及LKM-1抗体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抗SLA/LP抗体在AIH相关抗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视为AIH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