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NAC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NS组).NAC组和NS组大鼠采用Bennett and Xie模型行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结扎术,NAC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NAC300 mg/kg,NC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同时以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的情况,以热痛阈作为痛觉过敏反应的指标,比较NAC组与NS组神经元凋亡及热痛阚的差异.结果 术后1、3、7、10 d,Sham组大鼠的热痛阈显著高于NAC组和NS组(P值均<0.05),NAC组又显著高于NS组(P值均<0.05).术后7 d,NAC组和NS组的脊髓SOD水平降至最低,分别为(20.099±5.265)和(21.171±7.616)U/mg,均显著低于Sham组的(35.088±3.616)U/mg(P值均<0.05),其余时间点各组脊髓SOD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ham组大鼠脊髓caspase-3的表达较少,NAC组和NS组大鼠脊髓Ⅰ、Ⅱ层caspase-3阳性神经元细胞明显增加,但NAC组明显少于NS组.NAC组的神经元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Sham组(P<0.05),但显著低于NS组(P<0.05).结论 NAC可抑制坐骨神经结扎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同时也可缓解热痛觉过敏反应.NAC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建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模型,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液方法复制大鼠SIRS模型,雄性SD大鼠共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20只)和腹腔注射酵母悬液组(注射酵母悬液组,3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血气、肺、肝、小肠病理及电镜改变、血清及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注射酵母悬液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酵母悬液组大鼠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酵母悬液组大鼠肺、肝及小肠脏器病理及电镜改变明显,均出现以急性炎症为主的非特异性病理损害;注射酵母悬液组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IL-4、IL-10、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液的方法可成功复制出SIRS模型,对发病机制的探讨为进一步MODS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蛋白加α-酮酸饮食对5/6肾大部切除大鼠营养物质代谢及残肾组织硬化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行516肾大部切除术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1周后予不同饲料喂养,根据喂养方式分组如下:正常蛋白组(NPD组)予18%酪蛋白,低蛋白组(LPD组)予6%酪蛋白,低蛋白+α-酮酸组(LK组)予5%酪蛋白+1%α-酮酸,每组10只.另取10只雄性SD大鼠行假手术后予正常蛋白(18%酪蛋白)饲料喂养作对照组(Sham组).12周后麻醉处死大鼠,留取血、尿标本,应用糖原染色法(过碘酸雪夫反应)观察残肾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 建模3个月后,各组大鼠血压、体重、血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PD、LPD、LK组大鼠血磷、iPTH、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三酰甘油水平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而LK组大鼠各项指标均较LPD和NPD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NPD、LPD、LK组血CO2结合力显著低于Sham组(P值均<0.05),LK组又显著高于NPD和LPD组(P值均<0.05).NPD、LPD、LK组大鼠血肌酐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前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PD、LPD、LK组大鼠尿蛋白水平较Sham组显著增高(P值均<0.05),其中LK组尿蛋白总量较NPD和LPD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NPD、LPD、LK组大鼠的肾小球病理硬化积分(GSI)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肾小球面积之比均显著高于Sham组(P值均<0.05),LK、LPD组又显著低于NPD组(P值均<0.05).iPTH(r=0.704)、三酰甘油(r=0.455)、胆固醇(r=0.348)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P值均<0.05),CO2结合力(r=-0.848)与血肌酐水平呈负正相关(P(0.05).iPTH(r=0.685)、三酰甘油(r=0.506)与TGF-β1呈正相关(P值均<0.05),CO2结合力(r=-0.779)与TGF-β1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5/6肾大部切除大鼠中,低蛋白加α-酮酸饮食在保证全身营养状态稳定的情况下具有独立于降压之外的减轻蛋白尿等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直接改善残肾组织硬化以及纠正血脂代谢异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代谢性酸中毒等间接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入IR+NS组、IR+SF组和C组.采用钳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肠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分布;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肠组织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SF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小肠组织的病理损害(P<0.01).在IR+NS组,肠组织NF-kB活化和iNOS表达及TNF-α含量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1);在IR+SF组,肠组织NF-kB的活化和iNOS表达及TNF-α含量均低于IR组(P<0.01).结论SF可降低肠缺血再灌注时肠组织和血浆中TNF-α的含量及iNOS的表达,减轻肠粘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肠粘膜NF-kB的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在脓毒症大鼠脑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脑功能和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4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ghrelin组(Sham+ ghrelin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及CLP+ ghrelin组,每组16只.采用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脑病模型.Sham+ ghrelin组和CLP+ ghrelin组于造模后即刻及12 h后腹腔注射ghrelin 80 μg/kg,Sham组及CLP组于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将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6只,于术后6h采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表对大鼠进行评分,而后麻醉断头取左侧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情况;第2亚组6只,于术后24 h进行上述处理;第3亚组4只,于术后24 h灌注取脑组织行尼氏染色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造模后24 h,CLP组及CLP+ ghrelin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Sham组及Sham+ ghrelin组(P值均<0.05),CLP+ghrelin组显著高于CLP组(P<0.05),Sham+ ghrelin组与Sham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24 h,Sham组与Sham+ ghrelin组间海马组织中TNF-α及IL-6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LP组及CLP+ghrelin组海马组织中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及Sham+ghrelin组(P值均<0.05),CLP+ghrelin组显著低于CLP组(P值均<0.05).CLP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变性、坏死、丢失,排列疏松,部分神经元核固缩,细胞质内尼氏小体减少;CLP+ ghrelin组与CLP组相比,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结论 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的脑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而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肝、肺、肾和小肠组织中核因子xB(NF-kB)的DNA结合蛋白和NF-kB P65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MODS组(n=16)和正常对照组(n=16),采用二次打击建立MODS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肝功能(ALT、AST)、肾功能(Cr、BUN)、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EMSA)检测大鼠肝、肺、肾和小肠组织中NF-kB的DNA结合活性;用Western杂交检测NF-kB P65蛋白表达。结果:衰竭组大鼠肝、肺、肾和小肠组织中NF—kB的DNA结合活性及NF—kB P6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血清中ALT、BUN分别与肝、肾组织NF—kB的活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NF—kB活化在MOD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hrelin在脑缺血预处理(IPC)保护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UCP2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只进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鼠在电凝椎动脉24 h后接受8 min的致死性缺血及再灌注)、IPC+I/R组(大鼠先给予3 min的短暂IPC,灌注72 h后,再给予致死性脑缺血8 min及再灌注)、I/R+ghrelin组(I/R+G组,大鼠在8 min致死性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ghrelin 0.4 mg/kg,1次/d,连续注射3 d),I/R+0.9%氯化钠溶液组(I/R+N组,以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替代I/R+G组中的ghrelin)、对照+0.9%氯化钠溶液组(CON+N组,在CON组的基础上每天腹腔注射与I/R+G组中ghrelin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侧缺血再灌注后血浆ghrelin水平.大鼠注射ghrelin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l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Cal区Bcl-2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UCP2 mRNA表达.结果:致死性缺血再灌24 h后,IPC+ I/R组血浆ghrelin水平较CON组和I/R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并且持续72 h(P值均<0.01).注射ghrelin后,I/R+G组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多于I/R+N组(P<0.01),但显著少于CON + N组(P<0.01),I/R+G组海马CAI区UCP2 mRNA表达显著多于CON+ N组和I/R+N组(P值均<0.01).结论:IPC能促进ghrelin释放,并通过ghrelin上调海马CAI区神经元UCP2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彭华  郭洪志  赵忠新 《上海医学》2008,31(3):179-183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ax、Bc1-2在脑和肺、肠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后再灌注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致MODS模型,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及手术组(42只),手术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2、6、12、24、48、72 h及5 d 7个亚组(各6只).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脑和肺、肠Bax、Bc1-2的蛋白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平均阳性率(LI).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各时间点的肺、小肠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大鼠急性脑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为100.0%,MODS的发生率为57.1%;手术组大鼠大多时间点Bax和Be1-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值均<0.01).结论 SIRS和Bax与Bc1-2表达平衡的失调是脑缺血致MODS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味黄连解毒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系统的影响及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酵母多糖的方法制作MODS大鼠模型,观察加味黄连解毒汤对MODS大鼠模型的生命体征、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以及外周血、心脏、小肠等组织器官N0系统变化和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 中药组动物血清及小肠、心脏组织NO、NOS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小肠、心脏等组织病理也明显改善.结论 加味黄连解毒汤能有效地改善MODS大鼠脏器功能及病理形态,其机制可能是减轻促炎介质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过度活化.  相似文献   

10.
魏华  封小美  薛庆生  张富军  于布为 《上海医学》2012,35(4):298-301,352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脓毒症大鼠脑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脑功能和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ghrelin组(Sham+ghrelin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及CLP+ghrelin组,每组16只。采用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脑病模型。Sham+ghrelin组和CLP+ghrelin组于造模后即刻及12h后腹腔注射ghrelin80μg/kg,Sham组及CLP组于相应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将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第1亚组6只,于术后6h采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表对大鼠进行评分,而后麻醉断头取左侧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情况;第2亚组6只,于术后24h进行上述处理;第3亚组4只,于术后24h灌注取脑组织行尼氏染色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后24h,CLP组及CLP+ghrelin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Sham组及Sham+ghrelin组(P值均<0.05),CLP+ghrelin组显著高于CLP组(P<0.05),Sham+ghrelin组与Sham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24h,Sham组与Sham+ghrelin组间海马组织中TNF-α及IL-6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LP组及CLP+ghrelin组海马组织中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及Sham+ghrelin组(P值均<0.05),CLP+ghrelin组显著低于CLP组(P值均<0.05)。CLP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变性、坏死、丢失,排列疏松,部分神经元核固缩,细胞质内尼氏小体减少;CLP+ghrelin组与CLP组相比,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结论 ghrelin对脓毒症大鼠的脑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TNF-α及IL-6的表达而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油酸/脂多糖(OA/LPS)致伤的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主要脏器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变化,探讨TLR4在MODSE发生中的作用.方法80只SD大鼠分为老年组及青年组,予以油酸(OA,0.25ml/kg)和脂多糖(LPS,3.5 mg/kg)分次静脉注射(间隔4 h),建立二次打击MODSE和青年MODS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h,重要器官(肺、心、肝、肾)病理及功能的变化,分别检测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变化.结果OA/LPS致伤后,肺脏损害出现最早,PaO2于2 h降至最低值,而心、肝、肾功能损害指标于6 h达峰值.在同一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P<0.05,P<0.01).致伤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TLR4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以肺组织中最高,升高幅度最大,于2 h达峰值;心、肝、肾组织中于6 h达峰值.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各组织中TLR4 mRNA表达高于青年鼠(P<0.05,P<0.01).结论油酸 脂多糖所致老年鼠多器官功能障碍重于青年鼠,以肺损伤出现最早,损伤最重.致伤后大鼠肺、心、肝、肾组织中TLR4 mRNA表达升高,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以肺组织中最高,升高幅度最大,在MODS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MODSE发生过程中肺脏最先且严重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观察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对肝的损伤及其对肝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21只健康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间歇低氧组(CIH组)和慢性间歇低氧+N-乙酰半胱氨酸组(CIH+NAC组),每组7只。对照组置于空气循环舱内,其余两组置于间歇低氧舱内,每日8 h,共5周;对照组及CIH组每日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CIH+NAC组每日给予NAC溶液灌胃。5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大鼠肝CXC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H组、CIH+NAC组大鼠肝MDA水平均升高(均P<0.05),SOD活力均降低(均P<0.05);与CIH组比较,CIH+NAC组大鼠肝MDA降低,SOD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和CIH+NAC组大鼠肝脂肪变程度及炎症反应均增加(均P<0.01);CIH+NAC组大鼠肝损伤较CIH组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CIH组和CIH+NAC组大鼠肝组织CXCL10表达均增强(均P<0.01);CIH+NAC组较CIH组减弱(P<0.01)。结论:CIH可导致大鼠肝组织损伤,并使大鼠肝组织CXCL10表达增加;NAC可以减轻CIH导致的大鼠肝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部分改善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nfliximab(TNF-a单抗)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模型大鼠肝损害的防治效应.方法 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5%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ANP并MODS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Infliximab治疗组、Octreotide治疗组、Inflixima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愈痫灵方对痫性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炎性反应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从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10只作为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大鼠用戊四氮造模,将符合模型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愈痫灵组、丙戊酸钠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灌胃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LR4、NF-kB P65和TNF-α在海马CA3区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模型组、愈痫灵方组、丙戊酸钠组均上调TLR4、NF-kB P65和TNF-α在脑组织海马CA3区的表达(P<0.01),但后两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愈痫灵方组抑制TLR4和NF-kB P65在脑组织海马CA3区表达的作用优于丙戊酸钠组(P<0.05),而TNF-α在脑组织海马CA3区的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愈痫灵方可抑制PTZ致痫大鼠脑组织海马CA3区TLR4、NF-kB P65和TNF-α的表达,对癫痫反应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枯否细胞(KCs)P38MAPK的影响以及对分泌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对照(SO)组、SAP组、SAP+Taut(牛磺酸)组.SAP模型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造模前SAP+Taur组分别于24、12 h从尾静脉内注入牛磺酸(3 mmol/L,0.1 ml/100 g).假手术或造模后分别于12、24 h处死动物,检测其血清中AST、ALT、AMS含量;分离KC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活化情况,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检测KCs中NF-κB DNA的表达,并用ELISA法检测KCs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中AST、ALT、AMS含量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1);而SAP+Taur组血清中AST、ALT、AMS含量与SAP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SAP组各时间点大鼠KCs中p38MAPK活性显著高于SO组(P<0.01),而且NF-κB的表达也明显高于SO组(P<0.01),KCs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O组(P<0.01),但SAP+Taut组大鼠KCs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SAP组.结论 牛磺酸可以抑制急性胰腺炎时KCs中p38MAPK的活化,减少NF-κB的表达,从而对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起抑制作用,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姜黄素+缺血再灌注组(C组)和姜黄素+缺血再灌注组+锌-原卟啉组(D组),各15只。C组和D组术前5 d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A、B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D组大鼠术前60 min腹腔注射锌-原卟啉20μmol/kg。手术游离并阻断双肾肾蒂血管,60 min后恢复灌注,分别于4 h、12 h、24 h取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红素氧合酶-1(HO-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24 h切除肾组织检测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表达水平。结果:C组和D组血清SCr、BUN、TNF-α、ICAM-1及肾组织MPO水平均高于A组,但低于B组(P<0.05~P<0.01);HO-1的表达低于A组,高于B组(P<0.05~P<0.01)。D组TNF-α和ICAM-1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C组(P<0.05~P<0.01),SCr、BUN及肾组织MPO的表达在12 h和24 h高于C组(P<0.05~P<0.01),在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1在各时间点表达均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姜黄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减轻肾组织的炎性及氧化应激损害。HO-1可能参与姜黄素对肾脏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阻塞性黄疸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anti-TNF-αMcAb)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BDL)、BDL+anti-TNF-αMcAb组、假手术组(SO)。BDL+anti-TNF-αMcAb组治疗于胆总管结扎后第3天开始经尾静脉注射anti-TNF-αMcAb (1 mg/kg),连用5天;BDL组和SO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TNF-α水平,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BDL组及BDL+anti-TNF-αMcAb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均高于SO组(P<0.01),但BDL+anti-TNF-αMcAb治疗组增高的程度均低于BDL组(P<0.05~P<0.01),并且肝组织病理改变也较轻。SO组肝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TNF-α可能是阻塞性黄疸时肝损伤的重要介导因子,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可以减轻阻塞性黄疸时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机制及褪黑素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组织核因子κB表达活性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探讨褪黑素(Mel)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肝脏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Mel干预(Mel)组及假手术(Sham)组,各32只.分别于造模成功后4、12、24、48 h处死大鼠,各时点各组8只.血样检测血清淀粉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evision二步法检测肝脏组织核因子κB的表达,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留取肝组织苏木精咿红染色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4 h点Sham组、SAP组、Mel组TNF-α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ml:161±9、166±14、161±4、均P>0.05),SAP组淀粉酶、ALT、TNF-α表达量和核因子κB活性及肝细胞凋亡指数各时点均高于Sham组(均P<0.05),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于24 h达高峰(24 h点SAP组和Sham组核因子κB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2.8±4.4 vs 7.8±0.6,22.33±2.43 vs 0.81±0.16,均P<0.05),此时肝组织病理损伤以肝细胞凋亡为主;至48 h,SAP组核因子κB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指数(30.5±2.1、11.67±0.55)较24 h有所下降,而血清TNF-α、淀粉酶及ALT的含量[(342±10)pg/ml、(3357±117)U/L、(574±32)U/L]仍继续升高,同时肝组织病理出现大片出血坏死及炎细胞浸润.Mel组上述指标各时间点均低于SAP组(均P<0.05),但高于Sham组(均P<0.05);Mel组相应各时点病理损伤亦较SAP组轻.结论 肝组织核因子κB的活化介导了重症急性胰腺炎肝脏损伤.Mel可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和TNF-α表达,减轻了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减轻了急性胰腺炎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吗啡肽-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内吗啡肽-1后处理组(EM50组)、内吗啡肽-1+渥曼青霉素后处理组(EM50+Wort组)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后处理组(Wort组)。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期间动态监测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等生化指标,RT-PCR检测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Akt蛋白和总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与IR组比较,EM50组心率和血压有所增高(339.94±26.65 vs 284.01±34.99;75.02±14.45 vs 55.83±20.98,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含量或活性下降(P<0.0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132.77±8.25 vs 84.10±12.42,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较高(0.61± 0.06 vs 0.38±0.04,P<0.05),Bax基因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1.70±0.39 vs 3.78±0.71;0.30±0.08 vs 0.53±0.07,P< 0.05),Bcl-2基因的表达量升高(1.20±0.44 vs 0.55±0.25,P<0.05);与EM50组比较,EM50+Wort组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血浆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含量或活性增加(P<0.05),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0.05);p-Akt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0.05),Bax基因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Bcl-2基因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EM-1后处理可调节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对EM-1后处理产生的心肌保护效应发挥一定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