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弱碱单独激发碱矿渣胶凝材料(AASM)时存在的力学性能弱、矿渣反应程度低等问题,缓解AASM的操作危害性,本文采用Na2SiO3/Na2CO3复合激发矿渣,研究了复合激发剂组成对AASM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产物及自收缩的影响,并评估了AASM的环境效益。结果表明:随着Na2CO3碱当量的增加,AASM缓凝效果较为明显,抗压强度也有所降低,但抗压强度的降低幅度随龄期增大而减小。通过加入Na2CO3,AASM水化产物种类增多,C-(A)-S-H的峰值强度随Na2CO3碱当量占比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而解释了AASM浆体自收缩的变化。另外,由CO2排放指数可以看出,Na2SiO3/Na2CO3复合激发矿渣较Na2SiO3单独激发更为清洁,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碳化导致混凝土碱度下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以Na2SiO3、NaOH和Na2CO3为碱激发剂,探究碱激发剂种类与其中的Na2O当量对单组份碱激发镍渣水泥砂浆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Na2O当量相同时,单组份碱激发镍渣水泥砂浆的抗碳化性能以NaOH单掺组试件最优,Na2SiO3单掺组试件最劣;Na2CO3取代部分Na2SiO3后可提升水泥砂浆试件抗碳化能力,而取代部分NaOH后,水泥砂浆试件抗碳化能力则与Na2O当量有关;随着Na2O当量的增加,Na2SiO3单掺组与Na2SiO3&Na2CO3(3∶1)复掺组试件...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矿渣、粉煤灰及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以电石渣作为碱激发剂,研究了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组成及强度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示扫描热(TG-DSC)、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SEM-EDS)等微观测试技术,分析了复合胶凝材料的晶体结构、热化学性质以及微观形貌等特性,研究了电石渣激发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电石渣作为碱激发剂时能为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提供初始水化所需要的强碱环境,驱动矿渣和粉煤灰发生水化反应。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发展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粉煤灰与矿渣掺量质量配比为4∶6、外掺电石渣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材料浆体经4 d常温养护+32 h高温蒸汽养护后抗压强度达到25.9 MPa;矿渣-粉煤灰复合胶凝体系中水化产物分布不均,主要组成为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硅铝酸钙等凝胶。电石渣作为矿渣-粉煤灰体系的碱激发剂使用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电石渣作为一种工业废渣,其碱度较高,综合利用率较低。为了解决过量的电石渣,利用电石渣的强碱性,研究了电石渣对矿渣胶凝体系的碱激发性能。利用电石渣碳化反应可生成碳酸钙的特性,探索了不同碳化制度对电石渣碱激发矿渣胶凝体系的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大掺量电石渣对矿渣胶凝材料有很好的碱激发效果,生成大量的C-(A)-S-H凝胶,而复掺粉煤灰和偏高岭土胶凝体系性能最佳;电石渣-矿渣复合胶凝体系经过不同碳化制度处理后,胶凝体系力学性能有效提升;使用CO2气体作为外部碳化源,材料基体表层生成致密结构,基体力学性能提升;使用尿素作为内部碳化源,基体内部碳化均匀,胶凝体系力学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5.
卿三成  马丽萍  杨静  敖冉  殷霞  穆刘森 《硅酸盐通报》2021,40(12):4052-4060
以磷石膏(PG)、热焖钢渣(HBSS)、硅酸盐水泥和铝酸盐水泥(AC)为主原料,水玻璃为碱激发剂制备复合胶凝材料。在养护龄期0~28 d内,测试了该材料的抗压强度与膨胀率,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BET)测试,分析了磷石膏、热焖钢渣和铝酸盐水泥间的水化协同机理。结果表明,过0.300 mm筛孔的钢渣微粉同时具备良好的骨架填充作用和水化胶凝性能。水化过程中水玻璃可提高钢渣表面玻璃体网络结构的溶解速率,促使钢渣与铝酸盐水泥生成C-A-S-H。同时,铝酸盐水泥与磷石膏反应生成的钙矾石可抑制C-A-H水化过程中的相变收缩。此外,若铝酸盐水泥比例过高,大量钙矾石和C-A-H会迅速生成并覆盖于钢渣表面,阻碍Na2SiO3促进钢渣玻璃网络结构的溶解。本文可为磷石膏和钢渣协同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梁咏宁  陈李全  张迎  林旭健  季韬 《硅酸盐通报》2022,41(10):3556-3566
以Na2SO4和MgSO4溶液为侵蚀介质,研究了在浸泡环境下CaO-Na2CO3激发矿渣(CNS)砂浆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砂浆经硫酸盐侵蚀前后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及不同深度处的SO2-4浓度,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汞法(MIP)等测试方法分析了CNS砂浆和OPC砂浆的侵蚀产物及孔结构,对比讨论了Na2SO4和MgSO4对CNS砂浆和OPC砂浆的侵蚀机理。结果表明:CNS砂浆的水化产物主要是低Ca/Si比的水化硅铝酸钙(C-A-S-H),不存在氢氧化钙,碳酸钙的填充作用使其孔结构优于OPC砂浆,并且在相同侵蚀环境下,CNS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大于OPC砂浆;MgSO4侵蚀环境下CNS砂浆的侵蚀产物主要是水镁石(腐蚀后期会带动试件表面的砂浆一起剥落)和无黏聚力的水化硅铝酸镁(M-A-S-H);与Na2SO4相比,MgSO4对CNS砂浆的腐蚀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处理合成的HZSM-5分子筛,并采用X射线衍射、N2低温物理吸附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对溶液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适量浓度的Na2CO3溶液处理HZSM-5,能够形成介孔-微孔复合孔道,增加了分子筛介孔容积和外比表面积;同时不会明显破坏HZSM-5的MFI结构,从而保持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在上述碱处理后的载体上制备了Pt-Sn-K/HZSM-5分子筛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丙烷脱氢制丙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随着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催化剂的初始活性增加,而稳定性先增加后减少。当采用Pt-Sn-K/HZSM-5(1.8)分子筛催化剂用于丙烷脱氢反应,其呈现了良好的脱氢活性和稳定性:反应100h后,其丙烷化率为35.53%,相比初始活性仅下降了2.8个百分点,丙烯选择为98.4%,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水泥—钢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水泥--钢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砂浆的抗压强度、硬化浆体孔溶液的碱度、钢渣和矿渣的水化程度,探讨了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特性。结果表明:钢渣在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过程中所起的化学作用小于矿渣;随着复合胶凝材料中钢渣含量的增大和矿渣含量的减小,复合胶凝材料的早期和后期胶凝性能均降低;随着复合胶凝材料中矿渣的含量增大,硬化浆体孔溶液的碱度降低,矿渣的反应程度也随之降低,矿渣含量为10%~40%时,孔溶液的pH值为12.6~13.3;钢渣的反应程度受复合胶凝材料组成的影响很小;钢渣和矿渣在后期的反应程度提高明显,尤其矿渣所起的化学作用显著,矿渣在360d龄期的反应程度超过50%,甚至60%,使复合胶凝材料砂浆的后期强度与水泥砂浆的差距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管式炉热裂解实验装置考察了氧化物、复合氧化物、盐和负载型Na2CO3作为催化剂对甘蔗渣热裂解产物(二氢苯并呋喃和苯)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物、复合氧化物和盐催化剂对高附加值的2,3-二氢苯并呋喃有非常好的选择性,在复合氧化物上产率可达14.15%;而Na2CO3负载型热裂解催化剂对苯的选择性较高,其中,在Na2CO3/TiO2催化剂上产率可达到22.4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向环保型NaOH–Na2SiO3–Na2B4O7基础电解液中添加Na2CO3,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阳极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Na2CO3质量浓度(≤30 g/L)对AZ31B镁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相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Z31B镁合金阳极氧化组织由Mg O相和Mg2Si O4相组成,基本不受Na2CO3浓度的影响。随着Na2CO3浓度的增大,AZ31B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微孔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氧化膜厚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Na2CO3可显著提高阳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g-C3N4,与Na2CO3改性的TiO2纳米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得到g-C3N4/Na2CO3-TiO2复合催化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对活性黄、碱性品红混合染料废水的催化降解及选择性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分别为纯TiO2的1.34倍和1.47倍。当催化剂的投加量为1.0g/L,g-C3N4与TiO2的质量比为15%,光反应90 min活性黄的去除率为佳可达93.9%。改性复合后的催化剂具有选择吸附性,选择性系数达到5.09,是纯TiO2的5.3倍。  相似文献   

12.
以Na2CO3为活性组分、泡沫炭(CF)为载体,本文借助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a2CO3/CF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通过SEM、SEM-EDS、FTIR、XRD、BET对其结构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显示:Na2CO3/CF的比表面积为182m2/g,负载的Na2CO3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均匀分布于CF泡壁表面,平均粒径<350nm。以菜籽油-甲醇体系为对象,分析了Na2CO3/CF的催化活性及重复利用性,并对酯交换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Na2CO3/CF用量为油重10%、反应时间180min、醇油物质的量比为27∶1、反应温度65℃的条件下,反应转化率高达97.80%,该催化剂重复利用5次,转化率仍可达94.48%。研究结果对开发以强碱弱酸盐为活性中心的碳基固体碱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挤压-滚圆法制备Na2CO3基CO2吸附剂微球颗粒,在自行设计的CO2吸收系统中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脱碳性能测试。结合相关表征测试,探明不同载体、不同负载量的Na2CO3基吸附剂的微观结构、脱碳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的变化规律和内在原因。研究表明:不同载体的Na2CO3基吸附剂颗粒脱碳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氧化铝负载的吸附剂(Na2CO3/Al2O3)的脱碳性能最好,可达1.14mmol/g。铝酸钙水泥负载的吸附剂(Na2CO3/CA)机械性能较好,但其脱碳性能最差。结合吸附剂脱碳和机械性能的综合考量,Na2CO3/Al2O3是最为合适的CO2吸附剂,并进一步研究不同Na2CO3负载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Na2CO3负载量的变化,吸附剂的微观结构、脱碳性能以及机械性能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60%负载量的Na2CO3/Al2O3吸附剂颗粒的机械性能和脱碳效果较好,但其成球度较差,影响其实际应用。质量分数40%负载量的Na2CO3/Al2O3吸附剂颗粒具有良好的脱碳性能、机械性能以及成球度,CO2脱除量为1.36mmol/g。总体而言,利用挤压-滚圆法制备的Na2CO3基吸附剂颗粒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脱碳性能和机械性能,适用于电厂烟气中的CO2脱除。  相似文献   

14.
KR脱硫渣是铁水脱硫工序产生的废渣,多种固废协同制备胶凝材料是脱硫渣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KR脱硫渣、矿渣和脱硫石膏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研究KR脱硫渣和矿渣掺量对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原材料配比。通过XRD、TG-DSC、IR、SEM-EDS和水化热测试方法研究了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及水化特性。结果表明,固废基胶凝材料优化配比为KR脱硫渣25%(质量分数,下同),矿渣60%,脱硫石膏15%,胶凝材料3 d、28 d、90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30.01 MPa、49.47 MPa和55.73 MPa。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早期水化放热速率低,3 d累积放热量仅为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的37.9%,其水化产物主要是针棒状钙矾石(AFt)和无定形水化硅酸钙(C-S-H)凝胶。KR脱硫渣中大量的Ca(OH)2在水化早期可以碱激发矿渣,使玻璃相硅酸盐解体,同时与脱硫石膏反应促进AFt的生成。KR脱硫渣、矿渣和脱硫石膏协同反应使水化后期的水化产物持续增加,相互胶结形成致密结构,有利于强度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艺前端需设置预处理段去除悬浮物、钙镁硬度等,以达到后续除盐设备的稳定运行要求。以某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脱硫废水作为原水,通过现场批次试验,分析了NaOH+Na2CO3、Ca(OH)2+Na2CO3两种软化方式在pH值为10.5时对Mg2+、Ca2+的去除效果。前者出水Ca2+质量浓度能控制在23.20 mg/L,Mg2+质量浓度控制在73.65 mg/L;后者出水Ca2+质量浓度能控制在16.00 mg/L,Mg2+质量浓度控制在7.35 mg/L。采用NaOH+Na2CO3组合软化方式形成的污泥约为Ca(OH)2+Na2CO3组合加药方式污泥量的37.95%,但后者沉降速率较高。对于低镁脱硫废水,采用NaOH+Na  相似文献   

16.
以煤制烯烃产煤渣为基料,羟丙基甲基纤维(HPMC)为胶凝剂,Na2CO3为促凝剂,通过配比实验测试不同水灰比、HPMC及Na2CO3添加量下的交联体系对胶凝时间、热稳定性以及保水率的影响,结合矿井火灾防治的要求,筛选出气化灰渣浆液胶凝剂和促凝剂的最佳配比。实验得出,除水灰比为1∶0.25的煤渣浆液外,其余煤渣渣浆液加入胶凝剂后的胶凝时间均在3 min以内;热稳定性测定表明,胶凝剂可以增强煤渣浆液的热稳定性;胶保水率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气化灰渣凝胶保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催化气化是一种新型煤气化方式,催化气化催化剂主要为碱金属催化剂,但在催化气化过程中碱金属催化剂会与煤中Si、Al矿物质相互反应,直接影响碱金属催化气化催化活性。以Na2CO3为催化剂,分析催化气化过程中碱金属失活行为与Na-Al复合转化行为,采用高岭石和勃姆石为模型化合物对Na-Al复合与转化过程进行研究,并对比Na-Al转化产物的催化作用。研究表明:Na2CO3催化作用良好,催化气化过程中Na2CO3与煤中Si、Al矿物质反应,生成霞石与硅铝酸钠类物质,导致催化剂失活。高岭石与Na2CO3在700℃开始反应,生成硅铝酸钠类物质。勃姆石与Na2CO3在860℃时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高温下不稳定,进一步转化为硅铝酸钠类物质。与Na2CO3相比,硅铝酸钠与偏铝酸钠的催化效果较差,导致碱金属催化作用下降,同时,生成的偏铝酸钠催...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褐煤资源的附加值,探索了NaOH,KOH,LiOH,Na2CO3,NH3·H2O,Na2SO3,NaHCO3,Na4P2O7对萃取褐煤黄腐酸结构的影响。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褐煤黄腐酸,以不同弱碱性溶剂为萃取剂再经硫酸酸析,通过容量法测定黄腐酸的纯度,并对提取的褐煤黄腐酸进行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产率不同,但质量浓度相近,其中LiOH提取黄腐酸的产率(质量分数)最高(5.12%);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官能团种类相同,但含量不同,Na2CO3提取的褐煤黄腐酸羰基结构最少,NaHCO3做萃取剂时提取的褐煤黄腐酸的芳香度较高、羟基结构较多;不同碱液提取褐煤黄腐酸的E4/E6值明显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差距较大,Na4P  相似文献   

19.
刘敦禹  程潜  金晶 《化工进展》2018,37(Z1):35-42
采用基于pH测量的CO2吸收速率研究方法。将pH与溶液中的成分相关联,采用分段拟合获得CO2吸收速率,获得溶液成分对吸收速率的影响规律。对于低浓度的NaOH来说,吸收速率一直保持不变直到CO2物理吸收到NaHCO3溶液中。对于高浓度的NaOH,NaOH完全转化成Na2CO3时,吸收速率降低。但在两个吸收阶段中,吸收速率不变,CO2物理吸收到NaHCO3中时,吸收速率随CO2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对CO2吸收到NaOH中,CO2和钠离子浓度都促进吸收,钠离子浓度影响更大;对于CO2吸收到Na2CO3中,当Na2CO3浓度大于0.05mol/L,吸收速率不随浓度增加;对于CO2吸收到NaHCO3中,低浓度的钠可以促进CO2吸收,而高浓度的钠抑制CO2吸收,这主要由于析盐的作用。为避免CO2大量吸收,优先选择0.5mol/L以上浓度的NaHCO3。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的水硬性磷石膏胶凝材料体系由80%(质量分数)磷石膏,以及少量矿渣、水泥、偏高岭土、粉煤灰、硅灰等辅助胶凝材料组成,借助力学性能试验数据与分子动力学(MD)模拟为超高掺量磷石膏体系组成设计提供依据,后续对该体系强度倒缩问题进行性能调节。结果表明,当磷石膏掺量固定时,辅助胶凝材料(SCM)的n(CaO)/n(SiO2+Al2O3)摩尔比接近1的样品力学性能结果最佳。分子动力学对模型原子表面积和孔结构分布的模拟结果与力学性能规律相符,孔结构越小时抗压强度越高;在原子尺度上,n(CaO)/n(SiO2+Al2O3)摩尔比接近1时O、Ca、Al及S原子表现出较高的扩散能力,可充分发挥碱激发与硫酸盐激发效应,同时使得OO、Al—O、Si—O键长增大而失稳水解,促进水化产物钙钒石的生成。最后,通过调节SCM的种类,在磷石膏-矿渣-水泥体系中复掺偏高岭土、硅灰及粉煤灰改善了90 d龄期强度倒缩的问题。基于化学组分设计配合比对大宗量利用磷石膏以及获得性能更好的胶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