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试论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颖 《江苏中医药》2003,24(4):9-11
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而复方的主要内容是药物间的配伍。方剂的配伍是方剂学理论的核心,探求及开展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不仅可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方剂的配伍方法,揭示复方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还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的研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结合现代最新的的科学技术成果,揭示并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实质,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复方配伍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关键。明确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内容,理清研究思路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静  傅杰  丁舸 《中医杂志》2012,53(2):172-174
方剂都有其特定的组成药物,而组成药物中的核心配伍药组则显得尤为关键,它决定着整个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白术、白芍为痛泻要方的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3.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而拟定的治疗处方。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组方配伍是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方剂作用机理研究,不但可以证明方剂配伍原则的合理性,而且还将为进一步优化方剂的组合和临床更好的运用方剂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中药方剂用药精当,配伍严谨,但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疗靶点众多,不易切入,研究难度大,而药对作为复方的组成核心,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药对是一种临床上常用并且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也是用于方剂的最小组方单位,同时也是联系方与单味药的基础,其可以增强药物组合功效,起到协同作用;也可以相互纠正其偏性,起到拮抗作用。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的配伍主要基于“同气相求、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制为用”的用药规律,同时药对配伍后,它的功效不是相加减,而是在配伍过程中发生了复杂变化,进而药对的疗效较之用单味药能够成倍提高,其使用法则包含着深奥的中医理论,在中医方剂配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药对,常被叫做对药、对子,是指临床上相对固定的、常用的两味药的中药配伍方式。虽然它作为方剂中最小的组方单位,是最基本、最常见、最简单的中药复方配伍形式,但它却是方剂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其配伍符合中医"七情和合"理论和组合原则,是连接单味中药和方剂的桥梁,起到了复方的基本药理作用,是中国历朝历代医学家对于临床用药经验的升华和总结。知母百合药对记载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百脉俱朝于肺。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对是特有的一种配伍方式,是方剂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中医对过敏性哮喘的辨证分型及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方法,探讨其常用中药药对,解析中药药对的应用原则,指出研究中药药对理论对各型过敏性哮喘的重要指导意义,进一步探讨中药药对的一般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小陷胸汤类方剂进行系统分析,为小陷胸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瓜蒌、黄连、半夏"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类方配伍规律及其所治疗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有关方剂61首,核心药物组合77个,涉及病证33种;选取了3个高频病证"咳嗽""积聚""痞满"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小陷胸汤类方剂在治疗"咳嗽"时主要以配伍化痰药物为主,治疗"积聚"时主要以配伍消食药为主,治疗"痞满"时主要以中配伍行气药为主。结论:《中药方剂大辞典》中小陷胸汤类方配伍的药物广泛,治疗特点明确,组方规律能反映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证四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作为核心药对在该方的配伍意义。方法:通过对四神丸古今文献总结、分析,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药理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补骨脂、肉豆蔻作为四神丸的核心药对治疗脾肾阳虚泄泻效果显著,二者常配伍使用。结论:补骨脂与肉豆蔻是四神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伍地位不容小觑。因此临床上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核心药对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式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方剂配伍理论及模式是中医复方研究的关键 ,本文以方剂配伍理论方法的梳理及方剂配伍思想的研究为基础 ,就新近研究中的组分配伍进行归纳 ,通过复方组分配比优化方法研究 ,提出可将组分配伍作为中药复方配伍的新模式。中药复方配伍新模式的研究及形成 ,对新药研究及临床疗效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晶晶  聂建华  丁舸 《光明中医》2014,(10):2031-2033
三仁汤是治疗湿温初起、暑温夹湿之名方,尽管方中配伍药味多达八味,方中“三仁”即杏仁、白蔻仁、薏薏苡仁构成该方核心配伍药组,它决定着整个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病症。本文试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资料、现代实验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述“三仁”在三仁汤中重要地位及意义,从而说明其为三仁汤之核心药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左金丸的配伍理论、文献记载、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探讨黄连、吴茱萸作为核心药对治疗肝火犯胃证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词典》《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以及CNKI数据库查找左金丸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梳理。结果黄连、吴茱萸作为核心药对广泛应用于肝火犯胃证的各类疾病。结论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属于肝火犯胃证的疾病效果显著,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蔡春艳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131-132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方剂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方法:根据词频(tf)、逆文档词频(idf)的意义,可制定衡量某种草药及中药方剂效用度ED,利用ED(h,x)代表中药h对某种疾病上的治疗有效程度。对患有疾病X的100例患者进行方剂核心药物试验,利用效用度研究方法挖掘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将肺痿方剂作为研究样本,挖掘42种核心药物、30种药物配伍,综合分析表明42种核心药物治疗肺痿疗效确切,其中26种方剂满足药物配伍关系,治疗肺痿效果明显。结论:临床上治疗疾病X的中药方剂以核心药物使用次数较多,而其它中药方剂使用次数较少,ED值较高。提示ED可衡量中药治疗有效程度,挖掘方剂的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对中药方剂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含生脉散(即人参、麦冬、五味子)类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有关方剂,录入中医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用药规律、主治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中共记录有关方剂415首,核心药物组合25个,常与生脉散配伍的中药25味,从中选取血药"当归",气药"黄芪",阴药"山茱萸",阳药"附子"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生脉散类方虽变化复杂,但总体仍以益气养阴为主,随着配伍方药变化,治疗特点各异。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生脉散类方配伍方药广泛,治疗特点明确,多具补益功效;组方规律反应出生脉散类方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生脉散类方现代传承及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67-269
方剂是中药根据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的原则进行配伍组成的,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中医方剂配伍的研究诸多,配伍的方法很多,配伍的理论内容丰富。文章主要针对方剂配伍与组分配伍进行阐述,论述其配伍的理论渊源,并着重分析两种配伍方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黄疸方剂的用药规律及核心配伍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治疗黄疸的方剂,录入数据库,进行频数、聚类和关联分析,探究方剂的配伍组方规律;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EN-TCM)等进行网络药理分析;采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检索黄疸相关疾病靶点,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获得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黄疸相关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共收录治疗黄疸的方剂270首,涉及中药224味;排名前10位的高频药物由高到低依次是甘草、白术、茵陈、茯苓、栀子、陈皮、大黄、黄芩、人参、泽泻;主要使用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治疗黄疸的核心配伍组合是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采用BATMAN-TCM数据库分析发现,白术、茯苓、猪苓及泽泻有16个共同作用靶点,其中AR、ESR1、ANXA1、FGFR2、MED1、PGR、TNFSF11、TRIM24、TRPM8、VDR等靶点和黄疸相关疾病密...  相似文献   

17.
当归补血汤为治疗血虚阳浮发热证的代表方,由当归、黄芪两味药组成。当归、黄芪为著名药对之一,为补气生血的核心配伍,主要治疗气虚血弱诸证。本文从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记载、现代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当归、黄芪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剂是由药物按组方原则配伍组成,起着核心作用药物的配伍尤为重要,往往决定着该方剂的主要功用、主治病证及临床应用。本文试从方剂配伍理论、文献资料、药理研究、中医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证鹿角、龟板两药配伍在龟鹿二仙胶核心药组中的构成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实现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4个重要环节之一。方剂又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抓住中医方剂这一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呢?1 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研究配伍目的是揭示方剂配伍的规律首先我们认为,方剂不完全等同于复方。方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辨证的前提下,针对病机的关  相似文献   

20.
李鑫琦  高耀  李爱平  李科  刘月涛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21):5273-5281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网络药理学对"黄芪-当归"治疗虚劳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含黄芪的方剂、配伍组合及其主治疾病;探究含黄芪并治疗虚劳的方剂及配伍组合,明确"黄芪-当归"这一核心配伍药对。采用Batman-TCM、Gene Cards和OMIM等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并对靶点进行拓扑属性分析、聚类分析、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共收录含黄芪方剂459条,涉及中药641味。其中,"黄芪-当归"为主治虚劳的核心药对组合,与古籍记载、临床用药相吻合。网络分析表明该药对主要涉及免疫应答、氧化应激、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athwaysincancer、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虚劳的作用。结论揭示了"黄芪-当归"药对治疗虚劳的分子机制,为黄芪及其组方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