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自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已逐渐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自杀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彼此消长下,个人素质和应激相互作用的产物.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综述了妇女自杀的机制、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社会支持、危机干预等)的研究现状,为自杀行为的预测和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社科院举办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专家研讨会,一份来自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报告称,有十大危险因素可独立影响中国人自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用自编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对江西省1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19%。不同性别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Х^2=-24.24,P〈0.01;Х^2=-4.58,P〈0.05;Х^2=29.46,P〈0.01),积极应对、家庭和谐、性格外向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儿童期被忽视、人际关系紧张、记忆中有深刻的自杀印象(媒体报道或亲眼目睹)、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值得关注,消除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自杀言行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自杀言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病人住院时病例记载的自杀企图,自杀未遂,自杀方式以及影响自杀言行的主要临床症状。用X^2,t检验进行对比。结果 精神分裂症自杀言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被害妄想,幻觉,抑郁情绪,冲动行为,抑郁症自杀言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抑郁情绪,自责观念,焦虑,关系妄想。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自杀言行是精神科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临床医师应重视精神症状对自杀言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中生受欺负者的特征及自杀风险影响因素,为其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4个城市各随机抽取25所初中,对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采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受欺负者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年发生率分别为25.1%和13.0%,高于未受欺负者(P<0.05)。因身体、长相等因素而受欺负产生自杀意念的风险是其他受欺负类型的1.29倍。高频度(10~30d/月)受欺负、焦虑和抑郁均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怀则是其保护因素。社会交往对自杀计划的发生与否有保护作用。结论对受欺负者的自杀干预应根据其受欺负类型、强度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危险和保护因素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年4月,自编“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表”,采用随机发放问卷表的方式对江西省1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于调查前1年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1.19%。不同性别学生间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学生间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c。:24.24,P〈0.01;:c。:4.58,P〈O.05;:c。:29.46,P〈O.01)。积极应对、家庭和谐、性格外向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儿童期被忽视、人际关系紧张、记忆中有深刻的自杀印象(媒体报道或亲眼目睹)、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值得关注,消除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26.5%的大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21.0%经常有自杀念头[1]。大学生自杀除了与人格特征、精神疾病或认知等个体内在因素有关外,还与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外在社会因素密切相关[2]。本研究探讨与大学生自杀倾向密切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全面完善自杀行为预防与危机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了解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中学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黔北农村初中生5 608名,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12.7%,4.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抑郁和其他压力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少数民族是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的共同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黔北农村初中生自杀行为报告率居于全国一般水平.应针对自杀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有机磷中毒自杀患者的救治中应高度重视病房危机管理。重度有机磷中毒自杀患者的患者家属常有过高的期望值,而部分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家属沟通的“紧急感”或“危机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医院应培育现代医院的危机文化,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加大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培训等。轻度有机磷中毒自杀患者潜在的危机是患者再次自杀。这类管理包括:自杀事件的预见性管理、心理干预管理、出现自杀事件时的危机管理,以及对医护人员的适当保护。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遭遇负性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974名大学生中,138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因其貌不扬而被歧视(OR=3.365),曾遭受暴力(OR=2.988),单亲家庭(OR=2.965),有饮酒、吸烟或药物依赖(OR=1.827)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系融洽(OR=0.618)和大学生具有自信心(OR=0.390)是预防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遭遇负性事件后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资料表明,大学生自杀率高于一般青年,重点大学高于一般大学;自杀占到了20~30岁年轻人死亡的首位。目前对大学生自杀的原因研究不够深入,干预措施不是很有效,预警干预系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这也是大学生自杀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从建立三级校园危机预警网络、建立三级校园危机干预网络、实施抑制危机的基础教育工程等3个方面来建立起高校危机预警及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2.
孟亚  郭志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5,(20):3743-3745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新生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心理危机发生,降低自杀危险及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所高校472名新入校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新生自杀倾向阳性率为19.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本科新生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入学志愿、神经质、外向性、责任意识。结论 高校针对年龄小、情绪稳定性差、亲和力不足、责任意识差的护生,应实施早期、有效的干预,以有利于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期妇女的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利用自制自杀意念调查表对其自杀意念状况进行访谈式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山东省农村育龄期妇女924人,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42%,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组、自感家庭经济状况差、心理健康状况差、各方面压力大、面临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以及患有各种妇科疾病的农村育龄期妇女自杀意念发生率高.结论:山东省农村育龄期妇女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区妇女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15~59岁妇女伤害的流行学分布特征和主要原因,探讨影响妇女伤害发生的有关因素,为开展妇女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芳村区2002年15~59岁妇女伤害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芳村区2002年15~59岁妇女伤害发生率为2.45%。伤害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跌落伤、交通事故和机械伤。主要伤害部位是四肢。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15~59岁妇女伤害的危险因素是妇女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保护因素依次为妇女的职业、有无伤害史、家庭月收入。结论: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妇女伤害的影响因素,通过宣传教育、消除环境危险等策略控制社区妇女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危机热线求助者自杀危险性评估方法与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线电话在自杀预防、危机干预中作用。方法:采用自编自杀危险性评估问卷,对杭州心理危机热线求助者进行心理评估,筛查抑郁、自杀高危人群,并评估求助者配合程度及干预效果。结果:抑郁检出率30.75%,自杀意念检出率13.55%,危机来电检出率1.56%,88%求助者对咨询员评估配合。2.5%求助者有不耐烦或抵触情绪.解释后能完成评估。只有不足1%求助者拒绝评估。通过咨询员推心置腹的交谈和紧急干预,53%危机来电求助者表示愿意推迟或放弃自杀计划,93例已实施自杀行为者成功救起,76例即刻有自杀危险者成功干预。结论:热线求助群体是自杀的高危人群,电话评估方便、经济、可行,危机干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乳腺 据估计一名妇女活到85岁,将发生乳腺癌的危机为1/9,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乳腺癌很少发生在30岁以下妇女,每10万人口中不到25例,随着年龄增长直至80岁,在每10万人中约发生不到500例。另外多因素评估乳腺癌危机的模型发现吸烟、口服避孕药、饮酒等不是重要的危机因素,重要的危机因素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学校园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给学校师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故制定校园自杀预防及危机干预方案刻不容缓。本文参照姚月红提出的青少年危机干预体系与日本自杀预防三阶段,试阐述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实施方案的要点事项,构筑自杀教育性防治、干预性防治与巩固性防治三重防线,以减少校园自杀事件的发生概率及降低校园自杀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云南省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云南省昆明、丽江和永平3个地区随机抽取20所中学(其中6所是完中)共32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运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过去12个月里,14.23%的中学生曾认真想过自杀,女性自杀意念的报告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城市、年级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学生之间自杀意念报告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亲的管教方式,父亲的文化程度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据其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学生自杀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青少年学生自杀出现了自杀率不断上升、自杀人口低龄化、自杀方式与手段成人化,自杀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由于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因素交织着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身心等诸多因素,作者提出,为了加强青少年学生自杀危机干预,要加快立法,设立国家干预中心,构建干预系统,建立救助体系,制定生命教育纲要与规划,引导和规范媒体科学报道自杀事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姚文  邓华 《社区卫生保健》2004,3(3):197-198,213
目的 了解虹口区居民自杀死亡分布特征,探索预防居民自杀死亡对策。方法 收集1994~2001年虹口区居民自杀死亡相关数据,分析虹口区居民自杀死亡相关因素。结果 自杀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自杀死亡率最高,应予以特别重视。结论 自杀的干预关键在预防,成立危机干预服务中心,并将其列入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范围,是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