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及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2004-2008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广西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89起,报告病例数32513例,72.60%发生在农村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5.89%,其次为食物中毒,占8.18%;发病高峰出现在3-5月及11-12月份。结论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乡镇小学发生率最高,且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西2004-2006年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0起,发病数9735例,占全区突发事件起数的40.19%和发病人数的53.56%,2004、2005、2006年占全区事件数比例分别为23.33%、37.01%和53.98%,发病数占全区发病数比例分别为38.72%、59.30%和63.67%;中小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占91.18%)为主;时间集中在3、4、5、10和11月,占总起数的64.71%(110/170);90.59%的突发事件和91.62%的病例发生在县(乡镇)级中小学校。结论广西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增长趋势,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且多发生在乡镇地区,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了解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及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2002~2004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03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310起,占61.6%)和食物中毒(157起,占31.2%)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6~9月为高发月份(219起,占43.5%),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92.7%),5~15岁为高发年龄(占6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云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制定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金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和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金华市2004-2006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40起,占85.1%)和食物中毒(6起,占12.8%)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农村地区,3月、6月和8月为高发月份(23起,占48.9%),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80.8%),5~15岁为高发年龄(占4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袁树华  高伟  路丽  师鉴  李欣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90-3491
[目的]探讨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河北省各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5年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5起,报告病例881例,其中传染病疫情占40%,绝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食物中毒事件占40%,城镇发生较多。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为大多数,共占72%。[结论]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数发生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应加强领导,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丽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丽水市2004—2016年报告的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发生的数量、类型、时间和地点等情况。结果 2004—2016年丽水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4起,其中较大事件7起,占4.86%;一般事件64起,占44.44%;未分级事件73起,占50.69%。波及909 043人次,发病7 982例,罹患率为8.78‰,死亡9例,病死率为0.11%。传染病事件119起,占82.64%,其中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水痘共71起,占59.66%(71/119)。5、6和12月报告事件数较多,分别为21、24和17起,分别占14.58%、16.67%和11.81%。城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8起,占33.33%;农村96起,占66.67%。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06起,占73.61%,其中传染病事件占92.45%(98/106),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水痘占61.47%(67/106)。结论丽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疫苗针对性传染病事件为主,农村、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地区和场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宾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分析2004~2008年宾阳县各镇乡医疗卫生单位监测报告,并经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资料.结果 2004~2008年宾阳县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143起,发病5278例,死亡3例,罹患率6.20%,病死率0.06%.以传染病相关信息为主(占70.03%),其次为食物中毒(占20.98%);事件主要集中在3~5月、11~12月(占65.73%);人口密集、免疫规划薄弱的镇乡是事件的高发地区(占64.34%);学校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69.23%),其次为农村家庭(占23.78%).结论 宾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点,学校、农村是防控重点和难点,及时、正确、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减少事件的影响及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普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普洱市卫生防病网络在2002~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普洱市2002~2007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2起,以传染病爆发疫情37起(占51.39%)和食物中毒35起(占46.61%)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6-9月份发生32起(占44.44%),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99.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时性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学校和农村是普洱市传染病爆发和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地区,是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分析报告信息基本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 174例,无死亡,波及人数877 3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是高发季节,12月为一个高峰。结论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生,学校是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概况,为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6起,占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总数的91.03%;事件类型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9.67%,其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甲型 H1N1 流感、流行性感冒和风疹是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在3-6 月和9-12 月表现为2个高峰。农村小学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结论 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农村小学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湖南省2004—202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04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湖南省2004—2022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820起,报告病例83 838例,平均罹患率为2.79%,死亡13例,病死率0.02%。全省14个市州均有事件报告。事件起数以2019年最多(264起,占14.51%),时间分布以3—6月和9—1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事件级别以一般级(1 263起,占69.40%)和未分级事件(542起,占29.78%)为主。事件类型主要为传染病暴发事件(1 703起,占93.57%),其次为突发中毒事件(100起,占5.49%)。事件发生学校类型以小学(1 057起,占58.08%)和初中(221起,占12.14%)为主。农村地区学校罹患率显著高于县镇、城市学校。结论 2004—2022年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事件为主,应重点防控农村小学和初中...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 了解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7年浙江省学校突发事件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浙江省共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69起,报告发病33 000例,死亡3例,事件发生在乡镇小学占52.28%.其中传染病疫情617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0.23%;食物中毒50起,占6.50%.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于农村学校,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6年广西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生219起,报告发病11 141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传染病疫情179起,报告发病10 125例,食物中毒l1起,发病579例,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远远多于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学校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177例,无死亡,波及8779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和11-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15.
2002~2003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2002~2003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201起和233起,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地区。4、5、6月份发生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44.3%、59.7%,乡镇卫生院报告率上升,报告及时率增高。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西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自治区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预防和控制的行政措施,以及采取综合性的政府行为。[方法]收集广西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2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人数为7724例,死亡64例,病死率0.82%,全自治区各市均有发生,时间以5月最高44起,次12月相对较高31起,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为主,事件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广西农村地区和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蔡和宋  黄帆  曾伶  蒋东勇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831-832,834
目的了解三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点,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三明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起;以传染病为主,占报告起数的98.51%,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报告事件数的97.01%。事件数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事件发生高峰为3-4月和10-11月;事件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以乡村小学发生率最高,占55.22%。结论应加强农村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7年温州市各县(市、区)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176起,报告发病数9 709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42起,报告发病数8 667例,分别占总数的80.68%和89.23%;传染病疫情明显多于食物中毒事件.农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4起)明显多于市区(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是小学,以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发场所,农村为多发地区.教育和卫生部门应予以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策略。方法搜集2007-2013年某地区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研究报告及相关文献,同时将此间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的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研究范围,整合归纳相关资料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记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40件,分类整合该时段内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集中月份及学校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1在纳入研究的140起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小学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3.6%(89起);初中16起(11.4%),高中7起(5.0%),中专10起(7.1%),幼教机构8起(5.7%),普通高校5起(3.6%),说明该地区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农村学校集中在乡村小学中。2在纳入研究的140起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9.3%。其中水痘报告数量为44起,占总事件的31.4%;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占24.3%;所有事件中食物中毒11起,占总数的7.8%。3在140起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3-6月份为高发时段,分别发生16起、30起、26起、1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总数的63.6%(89起);9-10月份为另一个发生高峰期,共33件,占总数的23.6%。结论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小学内发生几率较大,且存在健康知识接纳度及普及度不足、安全防御意识淡漠等问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及校方联合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加强日常检查与监督力度,切实落实各项防控要求,以此改善当地农村学校教学环境,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风险,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0,他引:28  
2004年1月我国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了解到,当年全国各类学校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0起,占全年总事件数的40%;其中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事件占全国传染病事件的64%左右。这些数字表明学校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较为突出,为进一步了解这些事件的分布,笔者对2004年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以发现主要问题,为做好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可靠依据。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1.2方法定性描述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地区等分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