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学毕业生科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272名应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学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得分为(49.27±21.26)分,255名(93.7%)毕业生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科研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析能力、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及求知欲呈正相关(r=0.18、0.23、0.45、0.32,均P<0.01),与寻找真相呈负相关(r=-0.16,P<0.05)。线性回归分析可见培养方式、科研实践经历、科研动机、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寻找真相为护理学毕业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标准化β=0.12、0.16、0.14、1.31、-0.12,均P<0.05)。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学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资料处理能力及研究设计能力有待提高。可通过树立正确的科研动机、加强在校期间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鼓励科研实践等途径进行针对性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我校本科阶段高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素质状况,为促进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提供经验与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1至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习的七年制本科阶段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学生,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匿名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共访谈30人。结果 90.0%(n=108)的学生表示对科研活动感兴趣,47.5%(n=57)的学生表示旁听过科研相关讲座。访谈中,学生认为阻碍自身参与科研的因素有:①课程多,任务重;②知识相对缺乏;③学校支持力度不够,内容不够深入;④科研训练条件不足;⑤科研管理不够成熟。结论 本科阶段高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科研感兴趣、有需求,但其科研素质较低、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少,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其科研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医学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改革研究和实践,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南阳理工学院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建立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包括论文选题与设计、设计的实施与督查和成果评估3个环节。同时,对已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其意见反馈统计数据库。结果上述方案能提高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质量,较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创作和科研的热情,并增强导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结论对医学护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相关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在完成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临床护理实践人才的目标和任务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学检验本科生实习期实践全面质量控制过程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习期间实践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过程的意义。方法在初步认识全面质量控制过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临床实习期间的入科教育;临床教师有步骤翔实带教,学生亲身经历实践;分阶段进行的教师与学生及时回顾与总结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践全面质量控制过程。结果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期对全面质量控制过程的实践,加强了理论课教学效果。通过近年来的临床教学实践证明,全面质量控制观念能被大多数医学本科生所接受,几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医学检验本科生对全面质量控制过程的实践,适应了医学检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强化了理论教学,锻炼了教师队伍,培养了学生能力,达到了本科阶段教学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循证医学课程形成性评价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循证医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果学生出勤率提高;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100%的学生按照循证医学实践步骤完成了循证病案撰写;100%的学生完成了关于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并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结论循证医学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自评情况,为进一步调整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普查的形式对92名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检验方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通过5年的学习,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质、创新求实的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少数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占11.6%)、实验基本操作能力(9.4%)、专业外语掌握能力(9.2%)、口头表达能力(9.1%)没有得到提高或提高不多。结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要进一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革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护理科研”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在“护理科研”课程教学中,对护理学专业320名硕士研究生采用“一站式”教学模式,即“一条主线”“一贯到底”“一次完成”“一支团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制定目标、设立教学模式、编写教材/讲义基础上,实施创新的“一站式”教学、实训与考核方法,最终学生以上交一份科研标书形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结果 在320份标书中,优良率达到67.5%;不同年级学生标书质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招生与在职生标书质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常确定的激励效应分别是:提高了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82.8%)、激发了科研意识(82.2%)、训练了科研设计技巧(77.5%)、培养了创新品质(75.3%)、训练了文献检索能力(74.7%)、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65.6%)、培养了团队协调能力(56.6%);质性访谈中学生对“一站式”教学模式评价良好.结论 “一站式”教学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思路,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品质的“在做中学”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革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评价改革效果。方法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特色,构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除常规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外,开展了导师制管理、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summer students暑期科研训练等实践活动;实践改革体系中还包含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在三届预防医学本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并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评价。结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其中主要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交流和协作能力。结论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中医专业学生。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广东省内部分地区工作的80名中医类医生进行质量追踪调查。结果 67名(83.75%)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43名(53.75%)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18名(22.50%)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28名(35.00%)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结论中医类医生培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进行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深入研究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中有关基础医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内涵和意义,提出重组教学内容,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优化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科研五个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保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培养国际化实用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对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临床技能,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高尚的医德修养。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医学专业课程建设、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建立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代荫梅  付婷辉 《中国病案》2013,(6):64-65,58
临床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将主要精力用于临床实践,而对科研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养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科研训练,造成他们的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往往偏低。依据培养计划,围绕临床实践制定合理、科学的科研训练培养方案,通过有计划的实施和锻炼,可以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因此在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应重视科研素质的培养,加强临床与科研的密切结合,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医学科研素养,养成科学的统计思维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科研能力培养为导向,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建设、信息化等方面对医学统计学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开展了实践改革,构建了多元化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全面提高了医学统计学研究生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影像医学研究生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影像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学生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达到逐步提高学术水平、改善医疗质量、推动医学实践不断发展的目的,是医学影像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牛亦农 《中国病案》2010,11(8):61-63
目的讨论如何科学研究与临床训练并重培养外科医师。方法提出外科医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外科医师研工作的现状,从而提出如何提高外科医师的科研水平。结果外科医师的科学研究经常带来医学的飞跃式发展,现有科研水平亟待提高,要从青年医师抓起,改善师资力量,鼓励创造性思维,提高标书书写水平争取更多科研基金。结论外科医师做科研工作,要做理论联系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激发创造性思维,鼓励创新;吸引更多的年青医学生和外科医师加入到外科科研工作中,给他们提供高素质的指导老师,指导他们学习撰写标书,争取科研基金,去实现自己的科研理想。从而培养出更多科学研究与临床训练兼修的外科医师,让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在外科医师脑海中长久不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培养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型医学人才,满足时代的要求。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2017和2018两个年级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4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20人)和实验组(22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管理,实验组通过建立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打造网上课程平台、完善考核监督机制、组建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帮扶小组六个方面解决科研时间不足的问题,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意识、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统计至毕业前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由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对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审核评分。结果 实验组研究生毕业前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硕士学位论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CI论文发表数量、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以及发表文章总数量三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培养方法能有效激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科研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导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直接关系到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麻醉学的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理念和特性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文章从科研思维培养的重要性、麻醉学研究生科研素质的现状、以及如何进行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为提高麻醉学研究生的整体素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高原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将课上与课下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而见效快。  相似文献   

19.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一种贯通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关键所在.为了早出人才、出好人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自编思想情况调查表和毕业生调查表,以及研究生深度辅导访谈等方法,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医学生在研究培养阶段的抑郁心理状况.结果 表明,八年制医学生的心理抑郁检出率低于博士研究生,而与硕士研究生相近,但其重度抑郁和实际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明显多于其他研究生.八年制医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主要外因是科研和就业压力,而内因是孤独感,不善于排解烦恼和低逆商.因此,应当提高八年制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加强职业教育,培养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