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美娟 《当代医学》2013,(24):117-11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间收治的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采用宫颈锥形切除(锥切)术,扩大子宫切除术19例,1例施行次广泛及广泛子宫切除术。3例原位癌因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行单纯放疗。结果 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治疗后,对患者随访5年,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37例无复发或死亡,5年存活率97.29%。结论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普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可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最佳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对该术式的认识和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行LEEP术治疗官颈病变73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LEEP术手术治疗时间短,出血少,经精心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结论: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传统的冷刀锥切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麻醉要求低且不需要住院,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术中的配合,出院的随访,是LEEP治疗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郭玉琳  韩莲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18-131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病因、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法:分析67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IN1级患者中接受物理治疗的40例,细胞学随诊证实CIN1级消退36例,8例宫颈病变切除后切缘细胞学随诊,均未示异常。19例CIN2~3级宫颈病变切除患者,17例细胞学随诊为阴性,1例持续阳性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锥切后病理提示原位癌,切缘阴性,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宫颈切缘净,术后阴道残端细胞学随诊均为阴性。结论:HPV检测可用于CIN1~3级发展、预后的预测、CIN和宫颈癌治疗后的随访。CIN1级患者中接受宫颈病变物理治疗者与宫颈病变切除治疗效果相同;宫颈锥切是治疗CIN2~3级较好方法,宫颈细胞学随诊在宫颈病变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诊断及追踪的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赵润华 《吉林医学》1995,16(4):232-233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诊断及追踪的探讨赵润华(北京积水潭医院妇产科100000)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cepithelialneoplasia,CIN)是包括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一组疾病的统称。根据细胞异型性的程度通...  相似文献   

5.
杨碧辉  李兰双  聂青 《重庆医学》2013,(27):3285-3286
目的探讨重庆市黔江区农村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患病情况。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对重庆市黔江区25 128例已婚农村妇女进行了筛查,对检查结果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病理活检结果阳性112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58例,CINⅡ26例,CINⅢ及原位癌19例,浸润癌9例。土家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妇女及苗族妇女。结论宫颈癌普查是发现宫颈癌早期病变、防治宫颈癌的重要途径,是降低农村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阴道镜检查已婚育龄妇女20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曼红 《广西医学》2005,27(3):367-368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工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间我单位采用阴道镜应用于我市直机关已婚育龄妇女的妇科普查,对有宫颈病变进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阴道镜检查2026例,镜下诊断宫颈炎936人,占46.2%;阴道镜下活检216例;病理结果显示:子宫颈鳞癌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76例,其中CINⅠ34例(1.67%),CINⅡ21例(1.04%),CINⅢ18例(0.88%);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3例(0.64%);急、慢性宫颈炎137例。结论 阴道镜检查可明确宫颈病变的性质,是辅助诊断CIN的重要方法,可提高CIN的早期诊断,对防止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有特殊价值;阴道镜检查介入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对优先作好一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电子阴道镜图像的特点,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242例在阴道镜下活检并经组织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阴道镜图像主要为醋酸白色上皮、碘阴性区、异常腺开口、镶嵌、点状血管、异形血管、白斑.结论 电子阴道镜图像越复杂其病变级别越高,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路丰华 《中外医疗》2009,28(24):76-76
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宫颈环型电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总结分析。结果120例术后病理检查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比较升级者45例,降级者35例,等级者40例。术后病理检查升级组中有2例为术前CINⅢ级术后为早期浸润癌,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CINⅢ级累及腺体术后为浸润癌,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宫颈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不影响病理组织标本诊断,快速切割,费用低,可保留生育能力,疗效确切,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一种理想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高频电波刀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方法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妇科门诊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6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术中无不适感,个别患者有下腹隐痛,可忍受;术后可下床活动,勿需用止痛药物;术后有少许阴道流血,持续1周左右。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术中的配合可保证LEEP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84例,将治疗前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随访阴道流血、宫颈修复情况及细胞学、病理学结果。结果: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相符62例,占73.8%,术后病理降级15例,占17.9%,升级7例,术中出血量<20ml 63例(75.0%),20~50ml 17例(20.2%),>50ml 4例(4.8%),而不同病变程度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LEEP术中出血量少,操作简便,对病理诊断无影响,可进一步明确宫颈病变程度,治疗CI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宫颈病变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42例,采用自身对症照法,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检查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者22例,占40.5%,不符合者25例,占59.5%。在因除外浸润癌而行宫颈锥切术的23例中,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者11例,占45.8%;宫颈锥切术后,因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者2例,占4.8%;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或CIS行全子宫切除术者9例,占24.1%。31例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密切随诊,保留了生育功能,在平均20.1个月的随诊期内,无1例出现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取代,对于患有CINⅢ级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宫颈锥切术是较为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爱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690-169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结果 82例患者在检查当中使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病变检出情况较为准确;使用高频电波刀(LEEP)进行治疗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恢复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临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可以使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使用宫颈锥切术或是LEEP刀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高度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冷刀锥切切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中、术后病理切片检查宫颈冷刀锥切标本切缘情况,采用自我对照以确定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宫颈冷刀锥切标本切缘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宫颈冷刀锥切标本切缘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5%、98.5%、84.2%和99.4%;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阴性患者复发率为2.0%,而切缘阳性患者有50%患者病变持续存在。结论术中冰冻切片检查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冷刀锥切标本切缘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可作为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中是否扩大手术范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门诊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提示为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例共1473例,进行宫颈LEEP/锥切术,将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符合程度,判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以宫颈LEEP/锥切术之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两者病理结果相符率93.48%(67/102)。10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中,LEEP术较活检病理级别降低者占22.55%(23/102);LEEP术较活检病理级别升高者占11.76%(12/102),两种方法结果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阴道镜可发现宫颈微小病灶,结合宫颈活检是诊断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万安霞 《中国医刊》2007,42(10):54-55
目的探讨宫颈重度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前宫颈锥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宫颈重度病变锥切后和再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并将锥切后病理与子宫切除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锥切术后病理发现3例浸润癌。42例宫颈重度病变又行子宫切除术,术后宫颈病理57.1%转阴,38%降级。结论CIN锥切术后为浸润癌者,必须及时处理,除外浸润癌者,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6.
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方法1995~2005年间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2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CINⅢ的患者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治疗,比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的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92例中有52例多点活检与冷刀锥切的病理结果一致,符合率为56.5%,40例多点活检与冷刀锥切的结果不同,其中11例多点活检诊断为CINⅡ/Ⅲ,而冷刀锥切诊断为微小浸润癌。结论宫颈椎切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一种重要诊断与治疗方法。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提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并伴随腺体受累可能是存在宫颈浸润癌的一个高危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有关,但未发现HPV高危型检测数值高低与患者病理级别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并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应用TRAR-ELISA法分别检测13例CIN、17例宫颈癌及11例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和相应活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41例脱落细胞中,8例CIN、14例宫颈癌呈端粒酶阳性表达。而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CIN、宫颈癌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分别是(0.328±0.192),(1.329±0.259)和(0.039±0.084),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端粒酶激活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和活组织中一致,能反映宫颈病变,可能成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N)是宫颈癌前期病变的一个过程,是与宫颈浸润癌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能反映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研究表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两种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其一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变,常自然消退,很少发展为浸润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8例具有白带增多、接触性阴道出血等临床症状的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对镜下可疑CIN者进行病理活检,并与肉眼下采取宫颈3,6,9,12四点活检方法的阳性率相比较。结果 阴道镜诊断可疑CIN 36例,经病理证实22例,CIN1级14例,CIN 2级5例,CIN3级3例,阴道镜下活检阳性率为61.1%。结论 阴道镜检查定位活检,检出率高,适用于早期诊断,同时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提高宫颈CIN的诊断率,但是阴道镜下难以区别各类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20.
梁雯 《广西医学》2004,26(12):1824-182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是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癌前病变阶段 ,此阶段持续时间约 10年左右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关键的环节。本文就我院 2 0 0 3年 7月至2 0 0 4年 6月间检查出的 5 1例CIN病例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