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市西城区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北京市西城区1991-1993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的结果。新生儿死亡率为7.7‰,婴儿死亡率为10.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1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18%,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4.43%,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先心、肺炎、出生窒息、颅内出血。本文同时分析了影响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疾患,提出了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资料报道,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55%~75%,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0%~60%,因此,要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必须降低新生儿死亡率。1997年,我所争取到中英妇幼保健合作项目,采用A、B、C新生儿心肺复苏术,使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对湟中县1991年~199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湟中县4年新生儿死亡率平均为51.5‰,婴儿死亡率为6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6.9‰。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死因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腹泻,败血症,先天型心脏病,颅内出血、痢疾、意外死亡等,前5位死因的死亡儿童占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79.48%。并就今后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出加强肺炎的防治和管理,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特别是预防新生儿的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摘要: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探讨相关因素。 分析2006-2015年,宁波市鄞州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结果显示,2006-2015 年,宁波市鄞州 区5岁以下儿童活产数131485 例, 死亡796 例, 死亡率6.05‰。5 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为主, 占 65.70% (523/796),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9.79% (365/523)。本地户口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 前三位为意外伤害、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质量。非本地户口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意外伤害居首位。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意外伤害,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的发生, 提高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窒息抢救水平,降低先天畸形发生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儿童;死亡率;死因顺位 中图分类号:R195.3,R1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6 0476 03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5岁以下住院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岁以下住院儿童111例 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2011-2015 年5 岁以下住院儿童中2011 年死亡率 4.84%,2015年死亡率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0,犘=0.01)。在所有年龄段中,新生儿期 (0~28d)死亡病例最高(占58.56%)。主要死因为新生儿围生期疾病、肺炎、腹泻。新生儿5年死亡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6.64,犘=0.00)。结论 有效降低高原地区5 岁以下住院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 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危重症的急救能力、普及科学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 关键词:高原;5岁以下儿童;住院;围生期疾病;死亡率;死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9 0695 03  相似文献   

6.
1991~1995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优生优育》2000,11(1):27-31
目的 了解90年代中国5岁下儿童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观察其变化趋势。方法 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对全国儿童死亡具有代表性的81个市县,855万人口的地区进行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 1991~1995监测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7.3‰、36.4‰、44.5‰,比1991年分别下降了17.5%、27.5%、27.0%。5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11年江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来,江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92‰,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4%o;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7.3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6.67%。出生窒息、先天异常、意外、早产低体重、其它新生儿疾病为前五位的死亡原因。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的死亡率。加强孕前保健咨询、优生知识的宣传、普及产前筛查,是减少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加强孕前、孕期、围产期保健,并在接生过程中要预防产伤,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窒息复苏能力,提高新生儿访视质量。同时加强活产儿童的生命监测和管理,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死因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了1990~1996年辽宁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中的死亡率及前5位死因动态变化情况及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199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1991年为基数)的20.2‰、29.8‰、30.2‰降至1996年的14.4‰、19.3‰、23.3‰;前5位死因均主要是出生窒息、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其它先天异常或颅内出血,多年来死因顺位无有意义的变化;实际死亡率的动态变化与到2000年“使1990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承诺目标死亡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实际死亡率的年平均递减率分别为5.4%、6.9%、5.1%,都分别高于承诺目标死亡率的年平均递减率(分别为4.0%、4.0%、4.4%);辽宁省1996年的婴儿死亡率(19.3‰)已达到承诺目标死亡率(19.9‰),新生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可望分别在1998年(预测新生儿死亡率为12.9‰)、1999年(预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9‰)达到承诺目标死亡率(分别为13.4‰、20.1‰)。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东省199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96‰,婴儿死亡率为13.92‰,新生儿死亡率为11.21‰,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年龄之间,儿童死亡差异显著。对儿童死因构成及影响死亡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工作重点,应是加强Ⅲ类县的儿童保健工作,搞好肺炎,腹泻等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5岁以下儿童因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 采用家长问卷的方式调查1994-1995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因肺炎死亡的全部病例。结果 221例肺死亡病例中,医疗因素占67%,社会因素占33%。新生儿死亡占全中死亡的63.8%,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占新生儿死亡的61.0%。结论加强各级医院产、、儿科新生儿窒息复办和儿童肺炎的急救是目前降低儿童肺炎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 分析上海市居民的死亡谱、死亡地点分布和死亡时间趋势等死亡特征。 [方法 ]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死亡时间趋势分析采用圆分布统计方法。 [结果 ] 上海市居民的死亡构成因年龄而不同 ,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损伤中毒 ,中年为肿瘤 ,老年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年组及老年组的死亡时间呈集中趋势 ,死亡时间均趋向集中于冬季。不同疾病的死亡地点特征不同。随年龄增大 ,在家死亡比重上升。 [结论 ] 各种疾病死亡率在冬季较高 ,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流行强度、特征及死因别变化趋势 ,为制订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武进区居民 1990年~ 1992年和 2 0 0 0年~ 2 0 0 2年两组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武进区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前者为 6 3 37/ 10万 ,后者为 6 2 5 1/10万 ,两者相比无明显升降变化 ;不同性别平均死亡率前者为 6 8 10 / 10万和 5 2 30 / 10万 ,后者为75 4 7/ 10万和 4 9 2 2 / 10万 ,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P <0 0 1) ;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 4 2 2 6岁和4 9 85岁 ;前 3位死因 1990年~ 1992年依次为自杀、淹死和交通事故 ;2 0 0 0年~ 2 0 0 2年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 ,交通事故死亡率较 10年前上升了 15 2 72 %。结论 :10多年来 ,武进区居民伤害死亡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前 3位死因依然是自杀、淹死和交通事故 ,但交通事故上升幅度较大 ,其死因顺位由 10年前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成为伤害死亡中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年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及管理办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贵州省2012年孕产妇死亡资料,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十二格法”进行评审分析。结果 2012年评审的病例中,可避免死亡95例,占82.61%;不可避免死亡18例,占15.60%;无法下结论 2例,占1.74%。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居首位。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家庭居民团体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次是各级医疗保健部门的知识技能。结论 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及临床诊治能力;规范孕产妇急救和转诊通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1985~1992年,山东省死因抽样调查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5363964人,占总人口数的9.94%。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3561652人,占总人口数的6.60%。60岁及以上死亡数为219238人,占所有死亡数的66.75%,65岁及以上死亡数为191061,占所有死亡数的58.17%。60岁及以上老龄居民的主要死因排序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心脏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5岁及以上老龄居民的主要死因排序依次基本如上述相同,只是心脏疾病为第3位,肿瘤为第4位。60岁及以上居民因食道、胃、肝、肺部位癌亡为27130人,占总癌亡的65.9%。65岁及以上居民这四种部位癌亡为21012人,占总癌亡的66.1%。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死亡模式现况并探讨其变迁.方法 利用1974-1976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河南省疾病监测点(DSP)3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粗死亡率为779.9/10万,611.1/10万,610.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61.0/10万,732.3/10万和634.4/10万,居民死亡水平处于低死亡水平并呈逐步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进入前5位,传染病死亡前2位退至前7位.结论 死亡水平下降与低年龄死亡率和传染病死亡率下降有很大关系;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和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疾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1988~1998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了解湖南省居民1998-1999年死因变化情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湖南省1988-1998年间死因资料。结果: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损伤与中毒),城市居民以肿瘤,内分泌疾病的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农村居民以诊断不明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增长速度最快,农村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各年龄组死亡率(65-,75-,85-年龄组除外),结论: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和意外死亡相关因素的研究,城市居民应注重加强恶性肿瘤,糖尿病的防治,农村居民应注重加强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蒙古满洲里市居民2013年死亡原因,掌握主要死因与人群分布特征,为政府卫生决策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2013年满洲里市居民死亡1 168例,死亡率为694/10万。从≥30岁年龄组开始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上升趋势明显加剧。结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消化系统疾病是满洲里市居民死亡的五大主要影响因素。可见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满洲里市居民的生命健康。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从早期、一级预防抓起,长期坚持[1]。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省1990~1992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原因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一调查范围内70年代资料进行比较.表明该系统疾病死亡率为147.64/10万,占居民总死亡的25.08%,居各系统疾病死亡的首位.其主要死因是脑血管病,占本系统疾病死亡的69.90%,其次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含高血压性心脏病).主要死因死亡率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城市与农村有显著差异(男性脑血管病例外),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与70年代比较,脑血管病、冠心病死亡率上升,而慢性风心病和高心病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海耐火材料厂历年(1958-1990)确诊的矽肺患者进行不同入厂年代矽肺发病,死亡情况分析;计算矽肺患者各类疾病死亡率,与当地居民的年龄别死亡率进行比较,计算标化死亡比;并对不同年代的矽肺病人的平均死亡年龄,确诊至死亡的平均年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厂矽肺患者死因中,以非特异死亡的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占第一,第二位;与矽肺直接有关的特异死亡占第三位。矽肺患者寿命与当地居民相比,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罗湖区1996-2005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罗湖区近10年围产儿死亡水平、死因分布情况及其变化,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罗湖区1996—2005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户籍类型死亡原因、死亡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并按年限分成前、后5年两组[A组(1996—2000年)、B组(2001—2005年)],对死亡率、死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来罗湖区围产儿死亡总率总体变化不大,流动人口高于暂住和常住人口,前5位死因依次为畸形、早产儿、脐带和胎盘因素、孕母合并症和并发症,前后5年死因顺位不同。结论应制定有关措施,不断提高畸形的孕期筛查,加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预防和治疗抢救,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以便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