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情况、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99例65岁以上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情况和预后,对影响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多为65~70岁,单纯左、右乳患病居多,双侧乳患病较少,肿瘤直径多数为2~5 cm,65. 16%无淋巴结转移,分期多属Ⅰ期或Ⅱa期,以浸润性导管癌较为常见,分子类型多为Luminal A型或Luminal B HER-2(-)型。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接受辅助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 23%、92. 48%和86. 59%,总生存率分别为96. 99%、90. 65%和85. 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子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治疗的老年女性乳腺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接受辅助治疗,预后较好。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子分型是影响手术治疗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诊断为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资料,同期收治的30例直接手术的ⅠB1~ⅡA1期患者设为单纯手术组做对照,观察化疗前后宫颈癌肿瘤体积的变化、宫旁浸润改善等情况及化疗毒副反应。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病理中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阳性、脉管癌栓等情况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为86.7%,不同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等的宫颈癌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8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6.67%,脱发发生率为66.67%,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0,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特意模块等生存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新辅助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降低了巨大肿瘤患者手术难度,使大部分ⅠB2~ⅡA2期患者获得了宝贵的手术治疗的机会;新辅助化疗使ⅠB2-ⅡA2患者通过手术保留了卵巢功能,新辅助化疗无明显的化疗毒副反应,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后续手术治疗影响小,新辅助化疗中鳞癌的治疗效果优于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AJCC/UICC食管癌第八版TNM病理分期系统指导下,分析Ⅰ/Ⅱ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情况,指导临床。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212例Ⅰ/Ⅱ期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局部复发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ⅠA、ⅠB、ⅡA、ⅡB期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0%、8.86%、18.57%、25.00%,腹部复发率2.44%。单因素分析肿瘤T分期(χ2=8.434,P=0.038)、病理分期(χ2=9.942,P=0.019)是影响Ⅰ/Ⅱ期食管癌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的临床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病理分期的无复发生存曲线较T分期分离更好。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HR=2.054,95%CI 1.258~3.352)。结论AJCC/UICC食管癌第八版TNM分期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Ⅱ期患者局部复发率较高,应该给予术后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婚姻状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美国国立癌症中心(SEER)数据库19651例DLBCL患者,纳入性别、年龄、种族、化疗、Ann Arbor分期、保险情况及不同婚姻状态进行Kaplan Meier法单因素生存分析;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婚姻状态、种族、Ann Arbor分期、化疗、年龄与DLBCL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示婚姻状态、种族、Ann Arbor分期、化疗、年龄是其生存预后独立因素。单身患者和不良婚姻患者死亡风险为已婚的1.233和1.324倍(95% CI:1.158~1.313;1.258 1.393,均P<0.01);相同分期患者,单身组和不良婚姻组较已婚组都表现出更高的死亡率(Ⅰ~Ⅱ期,P<0. 05;Ⅲ~Ⅳ期,P<0. 01)。结论:婚姻状态为DLBCL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老年胃癌术后患者118例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因素以及术后化疗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对1997-01/2006-01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术后患者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评价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脉管癌栓、手术切除淋巴结数量、术后肿瘤残留及术后化疗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化疗和肿瘤残留情况与预后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术后化疗、肿瘤残留情况及临床分期为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0,P=0.000和P=0.002).结论:术后化疗、肿瘤残留情况及临床分期是老年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Ⅲ期及Ⅳ期老年患者接受术后化疗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但是,术后化疗并未改善Ⅰ期及Ⅱ期老年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张娜  祖兴旺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0):599-601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及辅助化疗对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经手术治疗的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用Pearson X2分析肿瘤大小的分布差异,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生存率,Log-rank进行差异性检验,并对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方式以及是否接受辅助化疗等因素进行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总的5年生存率为68.4%;肿瘤≤2.0 cm组5年生存率为75.9 0A,>2.0 cm且≤3.0 cm组为58.8%;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采样组5年生存率为53.0%,行肺叶切除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组5年生存率为80.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均为Ⅰ 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要求进一步提高肺癌诊断水平,积极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使患者及早获得更彻底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人(华南地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B/Ⅳ期)的临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1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3个月,1 a总生存率55.6%,2 a总生存率1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S评分、化疗次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和分期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因素,其中胸水是ⅢB期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化疗次数、肝和脑转移是Ⅳ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国华南人群中,晚期NSCLC(ⅢB/Ⅳ期)患者和预后生存密切相关的临床因素有分期、PS评分、TKI的应用以及化疗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血浆凝溶胶蛋白作为肿瘤侵袭转移关联基质金属蛋白酶类的作用底物,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复发的预测性.方法:将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A组:Ⅰ、Ⅱ期;B组:Ⅲ期.并且,根据B组病例随访预后复发情况,又进一步将B组分为,B1组:术后辅助化疗转移组;B2组:术后辅助化疗未...  相似文献   

9.
张欣  李佩忠 《山东医药》2013,53(4):27-29
目的 分析扁桃体鳞状细胞癌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以期明确影响预后的因素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11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头颈放疗科治疗的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扁桃体鳞癌4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40例扁桃体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1.7%,Ⅰ~Ⅱ期5年生存率为74.2%,Ⅲ期为26.1%,Ⅳ期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8,P<0.05).单纯放疗组、综合治疗组(手术联合放化疗组和化疗联合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4%和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9,P>0.05).有、无淋巴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2.2%和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987,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病理分化和颈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Ⅰ~Ⅱ期扁桃体鳞癌的治疗倾向于单纯放疗,Ⅲ~Ⅳ期扁桃体鳞癌的治疗模式和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TNM分期、病理分化和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行胃癌切除术532例患者进行完整随访,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术后辅助化疗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2例胃癌患者中存活275例,死亡257例,术后1、3、5年总体累积生存率为77%、52%、41%。其中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子是肿瘤的部位、大小、大体类型、Lauren组织学分型、浸润的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数目、肿瘤的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子为肿瘤的大体类型、辅助化疗、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及TNM分期(P0.05)。结论肿瘤的大体类型、辅助化疗、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独立的因素,并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及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直肠黏液腺癌(RMA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可以预测总生存(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的列线图。 方法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中收集2010~2016年确诊并登记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RMAC患者共1 65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R软件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3年和5年总生存以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的列线图。用C指数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应用校正曲线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检查其预测精准度。 结果性别、年龄、婚姻状态、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放疗、辅助化疗、阳性淋巴结数量和肿瘤大小是影响老年RMA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婚姻状态、种族、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辅助化疗、阳性淋巴结和肿瘤大小是影响老年RMAC患者CSS的独立预后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OS和CSS预测的精准度分别为0.735和0.780。新辅助放疗联合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OS(χ2=7.682,P=0.006)和CSS(χ2=6.476,P=0.011)。 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影响老年RMA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评价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发现新辅助放疗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可能会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生存状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54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1年生存率局限期84.0%,广泛期54.9%,全组65.6%,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局限期24个月,广泛期13个月,全组15个月。(2)单因素分析局限期男性、胸部放疗者MST明显延长,广泛期性别、肝转移、化疗周期、胸部放疗影响患者预后。(3)多因素分析肝转移、化疗周期为独立预后因素。(4)全组分析性别、分期可能是预后影响因素,肝转移、化疗周期、胸部放疗是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性别、分期可能与SCLC生存相关,肝转移、化疗周期、胸部放疗是影响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Ⅰb~Ⅱb期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AI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9例Ⅰb期~Ⅱb宫颈癌病例,采用化疗方案行1~3个疗程的静脉化疗,疗程结束后2~3周左右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化疗临床总有效率82.76%,化疗期间未见毒性反应,术后无异常并发症。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治疗手段,可增加手术彻底切除的可能性,降低病理高危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提高宫颈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治疗的2年生存率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IMRT)。放疗结束4周后,评估放疗效果;随访2年,分析患者的2年生存情况,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放疗结束4周后,患者的肿瘤控制率为88. 75%;放疗结束后2年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为65. 0%、总生存率为77. 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分期及N分期是影响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姑息性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调强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获得较高的肿瘤控制率;高龄、T分期、N分期是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姑息性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前CEA、CA19-9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间491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TNM分期、肿瘤侵犯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数、肿瘤侵犯深度、肿瘤的分化都与预后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CEA和CA19-9水平、TNM分期、肿瘤分化是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CA19-9水平、TNM分期、肿瘤分化是无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术前血清CA19-9与CEA水平均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CA19-9水平应该作为常规的术前检查指标,对CEA检测结果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70岁及以上Ⅱ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就诊的89例70岁及以上接受根治性手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其中术式为Dixon式68例(75.6%),Miles 21例(24.4%);通过观察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DFS),分析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纳入了T分期、瘤体大小、术式、病理类型、淋巴结检出数、肿瘤大体形态、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链抗原(CA)199、术后辅助放化疗。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中位OS期为52.6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8.35%、86.80%、69.91%;中位DFS期为47.15个月,1、3、5年DFS率分别为94.40%、82.00%、75.65%。分析影响因素对患者总体OS均无明显获益(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P=0.004)、肿瘤大体形态(P=0.042)、淋巴结检出数(P=0.004)、术前CEA(P=0.042)、术前CA199(P=0.025)对DFS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检出数目(P=0.016)及T分期(P=0.030)为影响老年Ⅱ期直肠癌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分期、肿瘤大体形态、淋巴结检出总数、术前CEA、术前CA199等因素可作为70岁及以上老年Ⅱ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DFS的预测因素,但不能作为长期预后的观测指标。此类患者OS及DFS并未从辅助治疗中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系统对晚期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69例晚期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的胃癌分期系统及食管腺癌病理分期(pTNM)系统予以分期,比较在两种分期系统中患者的生存情况和分期分布情况,计算生存率。采用单因素生存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两种分期系统的判别力及同质性,采用C指数、-2对数似然估值判断两种分期系统对于晚期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以胃癌分期系统对69例患者进行分期,结果显示ⅡA期12例,ⅡB期10例,ⅢA期22例,ⅢB期22例,ⅢC期3例,其中ⅡA期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83.33%,ⅡB期患者为70.00%,ⅢA期患者为40.91%,ⅢB期患者为36.36%,表明ⅡA期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高于ⅢA期和ⅢB期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pTNM分期系统对69例患者进行分期,结果显示ⅡB期16例,ⅢB期28例,ⅣA期25例,其中ⅡB期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为81.25%,ⅢB期患者为44.44%,ⅣA期患者为34.62%,表明ⅡB期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高于ⅢB期和ⅣA期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病灶组织最大径≥4 cm、病灶转移或复发、胃癌分期系统及pTNM分期系统均是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胃癌分期系统的线性趋势卡方值是6.503,似然比卡方值是7.861,高于pTNM分期系统(分别为5.358、6.701);胃癌分期系统的-2对数似然估值为240.768,低于pTNM分期系统(243.967);胃癌分期系统的C指数为0.7293,高于pTNM分期系统(0.7203)。结论 UICC/AJCC第8版的胃癌分期系统在晚期SiewertⅡ型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决定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确诊 时的肿瘤临床分期(TNM分期),手术仍是Ⅰ~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 而,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约 50%~70%,ⅢA期NSCLC患者手术后的5年生存 率降至约30%。因此,即使是临床上通过影像学检 查和手术的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有转移而诊断为早期 的NSCLC患者,也有可能存在隐匿性转移,谓之微 转移(micrometastasis)。如何发现临床分期中尚属 早期NSCLC患者的微转移,进而调整治疗策略和正 确评估预后,是近年来肺癌研究的热点问题[1]。目 前肺癌微转移诊断的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0例,其中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者95例为观察组;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者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理特征及疗效,并分析影响观察组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分期为Ⅱ期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Ⅲ期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转移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5年者的临床分期为Ⅲ期、CA19-9水平升高及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时间≥5年者(P<0.05)。影响观察组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临床分期为Ⅲ期、CA19-9水平升高及分化程度为低分化。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在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给予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8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新标准对病理切片进行分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1 cm、1~2 cm、>2 cm,98.77%比78.57%比28.57%,x2=71.4793,P=0.0001)、病理分级(G1级、G2级、G3级,98.73%比76.19%比25.00%,x2=56.5121,P=0.0001)及疾病分期(I期、Ⅱ期、Ⅲ期、Ⅳ期,99.40%比50.00%比60.00%比16.67%,x2=105.0383,P=0.0001)这三个变量中不同分类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删失数据后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显示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回归系数(B)为1.277,Wald 值为28.145,Exp(B)值为3.586,95% CI为2.237~5.747.结论 肿瘤的病理分期是影响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时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不同其预后也不相同,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及选择合适的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