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3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治疗,术后获完整随访,从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s角等情况观察手术效果,腰背痛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评价。结果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丢失率、Cobb’s角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丢失率、Cobb’s角与术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由术前(8.2±1.3)分降至末次随访(2.3±1.0)分(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可重建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方 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收治并行PVP治疗的150例骨质 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病史?骨折类型?骨折椎体数量?术前骨密度?术后即刻 Cobb角?骨水泥注射剂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根据PV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再骨折组和未再骨折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50 例患者术后出现邻近椎体骨折31例(20.67% ),设为再骨折组; 未出现邻近椎体骨折119例(79.33% ),设为未再骨折组?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再骨折组患者中女性?骨折病史及骨水泥渗漏比例明显高于未再骨折组( χ 2 = 3.865? 9.445? 4.186, P = 0.049? P < 0.001? P = 0.041), 年龄明显高于未再骨折组( t = 3.049, P = 0.012), 术前骨密度明显低于未再骨折组( t = 3.402, P = 0.014), 术后即刻 Cobb角明显大于未再骨折组( t = 4.304, P < 0.001), 骨水泥注射剂量明显少于未再骨折组( t = 2.496, P = 0.047);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高龄?骨密度低? Cobb 角过大?骨水泥注射剂量过少及骨水泥渗漏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 均 < 0.05)? 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与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 Cobb角? 骨水泥注射剂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靶向穿刺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手术效果及伤椎内骨水泥分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3例,男性39例,女性74例;年龄63~75岁,平均68.1岁;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39例,摔伤63例。根据穿刺路径不同分为靶向穿刺组(58例)与常规穿刺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伤椎内骨水泥分布、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VAS及伤椎后凸角(Cobb角)。结果 两组术后1 d VAS较术前均有降低[(2.6±0.3)分vs.(8.9±0.5)分、(2.8±0.4)分vs.(8.7±0.6)分,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VAS低于常规穿刺组[(0.9±0.2)分vs.(2.4±0.3)分,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伤椎骨水泥分布方面靶向穿刺组优于常规穿刺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SKy骨膨胀椎体后凸成形术(SK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8例,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SKy骨膨胀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3例。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4个月,记录对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形态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损伤并发症,伤椎处疼痛术后均获得快速显著缓解。VAS评分平均改变PVP组从6.6±2.9降至1.7±1.6,SKy-PKP组从6.9±2.9降至1.8±1.5;伤椎压缩恢复程度PVP组伤椎Cobb角平均改善11°,SKy-PKP组伤椎Cobb角平均改善18°。随访期间,疗效均满意,无手术后遗症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情况。结论采用微创法PVP及SK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PVP主要适合于创伤或病理性新鲜压缩性骨折;SKy-PKP适应证较广,也可适用于新鲜及陈旧性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弯角穿刺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及预后.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9年6月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骨科收治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穿刺PVP组和弯角穿刺针PVP组,各50例.普通穿刺PVP组行常规双侧穿刺PVP治疗,男性12例,女性38例;年龄65~82岁,平均68.8岁;扭伤30例,摔伤20例.弯角穿刺针PVP组行弯角穿刺针PVP治疗,男性10例,女性40例;年龄64~83岁,平均69.7岁;扭伤27例,摔伤2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和胸腰椎功能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和手术后VAS、ODI、伤椎相对高度和伤椎Cobb角.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与普通穿刺PVP组比较,弯角针穿刺PVP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41.08±5.36)min vs.(50.14±6.27)min],术中出血量减少[(5.25±0.93)mL vs.(6.58±1.22)mL],骨水泥注入量减少[(3.94±0.95)mL vs.(4.70±0.81)mL],骨水泥渗漏率降低(4.0%vs.16.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VAS降低[普通穿刺PVP组(7.42±0.63)分、(2.54±0.56)分、(2.18±0.45)分;弯角针穿刺PVP组(7.61±0.70)分、(2.47±0.49)分、(2.05±0.46)分],ODI降低[普通穿刺PVP组(40.55±4.81)%、(19.68±3.85)%、(18.70±3.23)%;弯角针穿刺PVP组(40.17±4.64)%、(19.13±3.62)%、(17.86±3.19)%],伤椎相对高度增加[普通穿刺PVP组(40.94±9.52)%、(45.63±8.38)%、(47.50±8.11)%,弯角穿刺针PVP组(39.85±9.16)%、(46.27±8.59)%、(48.24±8.05)%],伤椎Cobb角减小[普通穿刺PVP组(18.26±1.12)°、(5.14±0.69)°、(3.45±0.54)°;弯角穿刺针PVP组(17.95±1.06)°、(4.93±0.66)°、(3.27±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ODI、伤椎相对高度和伤椎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继发性后凹畸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弯角穿刺针PVP治疗在取得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恢复胸腰椎相对高度及恢复胸腰椎功能的疗效和良好预后的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6.
郭大兴  薛福平 《武警医学》2020,31(8):679-68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9-12医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行PVP或PKP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12例(132椎),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PVP组和PKP组,其中PVP组伤椎68个,PKP组伤椎64个。记录两种不同术式手术前后 VAS 评分、伤椎椎体增加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PVP 组和PKP组术前和术后1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术后修复伤椎高度为(11.5±3.2)mm,明显高于PVP组的(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注入量也明显多于PV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 组术中骨水泥渗漏 23个椎体(33.8%),PKP 组渗漏12个椎体(18.8%),PVP 组并发症高于PKP 组。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但PKP恢复椎体高度上优于PVP,骨水泥注入量多,渗漏率低,临床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4年10月—201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OTF患者93例,均行PVP治疗,其中男性47例,女性46例;年龄62~79岁,平均65.1岁.致伤原因:跌倒伤60例,道路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4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分为后凸畸形组、无后凸畸形组.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部位、骨折节段、骨折AO分型、上终板损伤、椎体后壁骨折、邻近椎体骨折、远隔椎体骨折、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体楔形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伤椎上位椎间盘角、伤椎下位椎间盘角、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GC)指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PVP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93例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后凸畸形30例(32.26%,95%CI:0.258~0.387),未发生无后凸畸形63例(67.74%).后凸畸形组BMI、骨折节段L1及L2构成比、骨折AO分型A3.3构成比、椎体后壁骨折构成比、长期使用GC构成比高于无后凸畸形组[(23.95±0.41)kg/m2vs.(23.73±0.52)kg/m2,63%vs.38%,67%vs.43%,73%vs.30%,47%vs.24%],伤椎上位椎间盘角小于后凸畸形组[(-2.88±0.34)°vs.(-3.95±0.42)°],术前JOA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低于无后凸畸形组[(14.24±2.16)分vs.(16.33±2.20)分,(53.06±6.71)%vs.(59.82±7.99)%,(50.30±7.54)%vs.(53.92±8.01)%,P<0.05].结论 椎体后壁骨折、术前JOA评分低、伤椎前缘高度比低、伤椎上位椎间盘角小、长期使用GC均是影响PVP治疗老年OTF术后迟发性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单节段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和A3.2)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 12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和A3.2)患者24例,采用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计算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比值和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 经皮单节段固定手术时间(90±25) min,术中出血量(20±10)ml.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椎体比值术前为 56.5±10.1,术后1周为92.3±12.2,术后1年随访时为90.2±11.1;伤椎后凸Cobb角术前为(16.5±5.2)°,术后1周为(7.3±2.4)°,术后1年随访时为(7.9±3.5)°:VAS术前为(7.0±1.2)分,术后1周为(1.2±0.7)分,术后1年随访时为(1.1±0.5)分.术后1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1年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较术前也明显增高(P<0.05),术后1周伤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与术后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后凸Cobb角术后1周及1年随访时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1周及1年随访时VAS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后路经皮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AO分型A3.1和A3.2)安全、有效,但不适用于椎体压缩严重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注入骨水泥的剂量与各节段骨质疏松椎体强度和刚度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54个骨质疏松椎体(T8~L4)取自6具女性尸体,脊柱不同节段的椎体分别被随机分成三个组:2、4和6ml骨水泥组。所有椎体标本被制成压缩性骨折,测定原始强度和刚度;经单侧椎弓根分别注射骨水泥2、4或6ml后再次进行压缩实验,测定强化后椎体的强度和刚度。结果 2ml骨水泥能使胸椎椎体强度增加,而腰椎及胸腰段椎体需要4ml。而对于刚度,2ml骨水泥可使胸椎和胸腰段椎体刚度增加,4ml骨水泥才能使腰椎椎体刚度增加。结论 2ml骨水泥即可使胸椎及胸腰段椎体强度和刚度恢复或增加,而腰椎椎体则需要4ml骨水泥,不同节段的椎体骨水泥用量不同,这些数据可为临床PVP中注射骨水泥剂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Schanz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与PKP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术前和术后VAS评分,通过SPSS 20.0软件系统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11.23±2.34)°、PKP组为(4.12±0.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61±12)min、PKP组为(4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缓解疼痛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在矫正伤椎后凸方面PVP联合Schanz螺钉优于PKP,但手术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4月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100例,按固定方法分为钢板内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骨钙素水平,血磷,血钙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患者均随访6个月。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8.6±4.1)、(20.4±4.6)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9.5±4.9)、(31.3±5.3)mL;患者住院时间为(5.1±0.6)、(7.6±0.9)d;骨折愈合时间为(6.2±0.6)、(8.9±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治疗后骨密度分别为(0.9±0.5)、(0.8±0.3)g/cm^2,血清骨钙素水平为(5.7±0.6)、(3.3±0.6)μg/L,血磷为(2.0±0.6)、(1.6±0.4)mmol/L;血钙为(2.9±0.9)、(2.4±0.5)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固定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钢板内固定组为22.0%;髓内钉固定组有效率为98%,钢板内固定组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交叉置钉治疗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骨科因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交叉置钉的非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2~55岁,平均42.2岁;随访13~21个月,平均14.6个月。通过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参数:伤椎前缘高度H1和H2,腰椎前凸角(LL);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和伤残ODI指数,分析比较各时间节点参数变化。结果第一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3±1.3)mm增至术后1周(24.7±1.5)mm(P=0.000),末次随访时(24.5±1.9)mm(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330)。第二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4±1.0)mm增至术后1周(25.5±1.8)mm(P=0.000),末次随访时(25.4±1.5)mm(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676);腰椎前凸角LL由术前37.1°±2.2°增至术后1周46.1°±2.2°(P=0.000);末次随访时45.6°±2.5°(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172)。VAS评分由术前(6.9±1.1)分降至术后1周(3.5±0.5)分(P=0.000);末次随访时(2.2±0.6)分(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000)。ODI由术后1周(26.1±2.8)%降至末次随访(14.5±1.3)%(P=0.000)。结论伤椎单边交叉置钉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和腰椎曲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先天性永存第五对主动脉弓(persistent fifth aortic arch, PFAA)的超声心动图征象,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方法2009年1月~2018年1月经CTA血管造影及手术诊断证实的26例PFAA,回顾性复习其超声图像特点。结果26例患儿中,超声正确诊断10例(38.4%),漏诊16例(61.6%)。根据Weinberg分型,3例患者为A型PFAA,其超声征象为:1)胸骨上窝长轴切面显示有一动脉血管平行于主动脉弓走行;2)该血管位于第四对主动脉弓下方,连接于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3)主动脉分支均发自上方的第四弓。23例患者为B型PFAA,其超声征象为:1)胸骨上窝长轴切面显示16/16例主动脉于左锁骨下动脉离断(A型主动脉离断)、3/7例主动脉于左颈总动脉远端离断(B型主动脉离断);2)一动脉血管起自升主动脉下方连接于降主动脉;3)22/23例多普勒超声显示主动脉弓狭窄处高速湍流血流。本组无C型PFAA。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PFAA,但容易漏诊。仔细扫查主动脉弓形态结构和主动脉分支起源有助于提高PFAA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Viper经皮内固定与经椎旁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骨科收治116例脊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Viper组和经椎旁内固定组各58例。其中Viper组患者给予Viper脊柱微创系统治疗,经椎旁内固定组患者给予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影像学指标(包括后凸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和椎体前缘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内固定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年SF-36评分。结果 (1)Viper组手术时间(91.04±16.81)min显著长于经椎旁内固定组(44.85±8.14)min,术中出血量(81.29±20.53)mL显著少于经椎旁内固定组(142.60±31.27)mL,P<0.05。(2)内固定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Cobb角[(9.39±3.02)°,(9.41±3.07)°]较术前[(23.47±6.51)°,(23.23±6.72)°]明显减小;术后1年较术后即刻[(10.74±3.20)°,(10.83±3.27)°]显著增加(P<0.05);内固定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术后即刻(93.65±5.38)°,(93.92±6.27)°;术后1年:(86.26±6.04)°,(92.35±5.98)°]和椎体矢状面指数[术后即刻(178.93±27.49)°,(177.79±24.82)°;术后1年(169.37±22.15)°,(170.05±25.19)°]较术前显著升高[(64.75±12.13)°,(65.02±13.08)°,P<0.05]。内固定术后1年时,Viper组的伤椎前缘高度(86.26±6.04)%显著低于经椎旁内固定组(92.35±5.98)%,P<0.05。(3)内固定术后即刻(31.53±9.50,37.62±10.15)和术后1年(19.04±5.86,23.84±5.71)两组患者的ODI指数较术前显著降低(57.83±11.39,58.02±10.72,P<0.05),其中Viper组内固定术后即刻(31.53±9.50)和术后1年(19.04±5.86)的ODI指数均显著低于经椎旁内固定组(术后即刻:37.62±10.15;术后1年:23.84±5.71,P<0.05)。(4)内固定术后1周(58.20±5.92,44.52±5.09)和术后1年SF-36评分(69.32±7.76,51.07±6.69)较术前(39.42±3.91,40.05±4.20)均显著升高,且Viper组SF-36评分(术后1周:58.20±5.92;术后1年:69.32±7.76)均显著高于经椎旁内固定组(术后1周:44.52±5.09;术后1年:51.07±6.69,P<0.05)。结论 Viper经皮内固定的微创优势更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SF-36评分和ODI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角肌入路与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角肌入路组和肩峰下入路组各40例。三角肌入路组患者采用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肩峰下入路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肩峰下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三角肌入路组[(65.80±11.51)min vs.(87.41±10.22)min、(7.23±2.10)d vs.(9.71±3.21)d、(68.49±6.60)d vs.(94.39±8.79)d、(89.63±6.92)mL vs.(93.17±7.19)mL,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e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肩峰下入路组Neer评分上升幅度显著高于三角肌入路组[(93.17±7.94)分vs.(77.56±10.51)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角肌入路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肩峰下入路组(P<0.05);肩峰下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三角肌入路组(15.00%,χ~2=3.914,P=0.048)。结论肩峰下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肩关节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不同水平优秀游泳运动员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方法,对上海地区85名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和90名汉族普通人的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汉族优秀游泳运动员的ACE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上海和成都地区汉族普通人无明显差异(P>0.05);上海地区汉族游泳运动员和普通人以及成都地区汉族普通人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与高加索人群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1),表现出明显的种族差异性。7名上海地区汉族国际健将ACE基因均为II型,运动水平越高的组别,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越高,提示具有II基因型或I等位基因频率高的运动员经过多年运动训练,具有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可能,特别是II基因型的运动员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上海市成年人胸部后前位(正位)X射线摄影的剂量水平现状,分析影响剂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元件测量照射野中心的最大剂量(入射体表剂量).根据普通X射线机、计算机摄影设备CR和数字摄影设备DR 3大类设备数量及其在各级医院分布的比例,共测量1032名成年人在接受胸部正位X射线摄影时的入射体表剂量,并记录相应的主要摄影参数及相关信息.分析入射体表剂量均值与医院等级、设备类型以及主要摄影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 上海市成年人胸部正位X射线摄影的入射体表剂量算术均值为0.23 mGy,其第75百分位数为0.28 mGy,小于我国目前推荐的诊断参考水平0.40 mGy.入射体表剂量均值与医院等级、设备类型以及常用摄影参数等显著相关.结论 与20世纪末相比,上海市成年人胸部正位X射线摄影的入射体表剂量水平下降明显,并存在可进一步下降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民体质简易测评指南(20~69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指南研制目的是为了推广体质测评研究网络化,更好地为有不同层次需求的市民提供体质测评服务,以服务大众健康事业。研究采用文献复习和专家论证的方法,筛选并确立了体质简易测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与现行国民体质监测方案同步监测,与同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高精度的体质测评方案比较研究,推出便于推广普及并可由市民在线点击的上海市民体质简易测试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设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预防控制辐射危害因素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通过梳理历史档案信息留存模式,汲取现行工作有效内容,借鉴国内在用信息平台,构建了适合上海市放射卫生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各级机构负责对自身所承担工作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录入,由系统根据规则,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判断,而后根据规范在市一级平台完成数据交互分析,行成了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平台管理模式。结果 2014年,系统项目立项,通过一年初步建成了健康档案、环境监测、业务预警、统计报表为主的数据模块平台。从建档初期用户468家,截至2018年底,平台有效用户达到1 241家。采集数据近30万条。结论 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成,促进了上海市对于放射卫生信息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持续长期发展的监测模式,也利于为进一步政策管理或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钉棒系统改良3钉和常规2钉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骨盆前环损伤患者48例,均为Tile B型骨盆骨折,按不同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分别行改良3钉(24例)和常规2钉固定(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Majeed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患者获得6~13个月随访,平均9.2个月。改良3钉组手术时间为(53.9±10.3)min,术中出血量为(33.6±8.5)mL,均多于常规2钉组(P<0.01),但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3钉组术后2个月的Majeed评分为(75.3±9.3)分,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为(80.5±10.4)分,均优于常规2钉组(P<0.05)。改良3钉组末次随访Majeed评分为(82.8±8.6)分,与常规2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3钉和常规2钉固定均是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改良3钉固定稳定性更好,可以更早期促进骨盆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