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及生活理念,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传统民居建筑并未随时代发展丧失自身特色,仍保留独特风格.研究基于上述背景,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对比朝鲜族和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分析延边地区传统民居特点,以对其民居文化进行继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2.
对鄂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查,探索了鄂东南传统民居建筑遗存现状、地域文化与传统民居建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基于地域文化的鄂东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并得出策略思考,深入了解鄂东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历程,希望对鄂东南传统民居保护性设计与实践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圩古镇传统空间特征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大圩古镇的空间特色,归纳古镇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圩古镇传统空间形态保护与传承的方法,提出在继承古镇传统文脉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改善大圩古镇人居环境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韩炜 《城乡建设》2011,(5):67-69
自然环境不是建筑风格形成的唯一因素,.但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自然地理背景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很大。人们在长期与自然条件的适应中使传统民居建筑不断改善,最终形成了各种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文脉的现代民居建筑文化,是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的。文章以碛口古镇传统民居窑洞为例,着重对当地自然条件进行了分析,探索和总结了由此对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造成的影响及其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喀什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介绍。分析受到汉族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双重影响的喀什民居建筑装饰的民族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建筑文化是乡村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完成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同时又促进乡村的有序发展,是研究者和设计者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从分析和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及建筑元素,在传统民居中提取精华,创新发展地运用到新式民居设计中去,力求创造出具有南薅村地域特色文化的新民居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各地分布了许多传统民居建筑,这些建筑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及文化,也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有着什么样的特征,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这些课题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作为江西省文化厅的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以日本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为研究对象,研究着眼于民居形成的建筑文化内涵,通过民居建筑来研究文化和以文化背景来研究民居建筑形式。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钱海峰 《城市建筑》2023,(20):18-21+32
甪直古镇民居多为传统明清建筑,构成古镇发展肌理的组合式院落,而主要街巷两侧则以零星、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民居建筑为主,少量商业建筑穿插其间,极具江南水乡的典型建筑特色。街、巷、庭院空间是展现居民生活最主要的方面,也是一个古镇的精华。古镇的保护开发除了要打造别具一格的古镇风貌、发展特色的商业旅游外,还应注重还原真实的古镇场景。本次规划通过整体保护、微循环式、功能调整、改善民生四大策略,传承甪直古镇文化,激活古镇有机更新,打造适宜居住的传统民居,实现“溯枕河人家,享水乡清韵”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9.
赵攀 《山西建筑》2014,(11):15-17
研究了传统民居中体现地域文化的相关因素,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传统民居是地域文化在保存、发展中的精华,以促使人们关注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存在,为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西北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民居受气候、资源及其独特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形态。本文以兰州市为例,对兰州的传统民居现状进行了调研,尤其是对传统土木结构与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在城市快速发展以及新农村大规模建设的现代,对传承地方特色、引导民居建设合理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禹康 《住宅科技》2010,30(7):21-24
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通过对凤凰古城沱江镇的传统民居建筑应顺于自然环境、共存于自然生态的建筑理念,是对当代住宅建筑的发展与传统民居建筑的保存中能否寻找共存的建筑文化环境的可能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圩古镇保护性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圩古镇的保护开发利用,应在保持并强化古镇空间格局、保护和修缮传统民居建筑、建立协调配套的旅游产业格局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建立全民的共同参与意识,健全保护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袁媛 《建筑与文化》2016,(9):234-235
在地域文化中,最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的载物便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并且,传统的民居建筑的发展方向会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地域性和民族性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建筑物通常会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在建筑物创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去从传统民居建筑中挖掘浓厚的文化传承基因,去更好地体现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去追求建筑物和大自然的相互结合和融合。本文将会结合具体的实例和笔者的经验,从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基因为切八点,介绍怎样去深刻地挖掘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精华,进而灵活巧妙地将其运用到新的民居设计中,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民居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4.
刘玉宝  田鸿喜 《山西建筑》2007,33(33):49-50
通过对瓷都景德镇传统制瓷建筑与传统民居的分析,从城市地域文化影响建筑特征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当代景德镇建筑应结合陶瓷文化进行设计的方法,解决了当代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形式趋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金鑫  张霁 《山西建筑》2012,38(1):24-25
以平乐古镇为例,分析其历史、社会、文化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再通过古镇整体规划形式,结合建筑单体的结构、构件、材料、色彩等各方面特点,对四川建筑的共性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概括,对促进四川古镇民居建筑风格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布面广、数量多。传统民居的诞生和发展是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区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我国的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绚丽多彩,姿态万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各地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造型、细部特征诸方面各有千秋,均淳朴自然,极富人民性、经济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民居建筑反映着建筑文化中的地域特色,具有多样化和生活化等特征.传统民居建筑是我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许多学者都投入到传统民居的研究和保护中去,这使得传统民居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和保护措施.陕南传统民居记载了陕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和文化的宝藏.本文将从陕南的地理位置特征入手,从安康和关中这两个主要地区对陕南民居建筑及其文化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炜 《南方建筑》2004,(2):78-81
本文通过广州岭南花园设计项目,力求体现岭南居住建筑的地域性,使建筑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分析传统岭南民居布局特点,对新型岭南民居从规划布局、建筑形式、空间尺度、居住心理、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乡镇正在发生着变化。现代文化的渗透、派系建筑的流行,导致了古镇传统民居风貌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特色。文章以江苏如东栟茶古镇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探索一般性古镇现状风貌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根据现有传统民居风貌更新理论,分析现有一般性古镇传统民居的更新策略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地域特征,时代精神,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对栟茶古镇传统民居风貌更新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承陆元鼎先生盛情相邀,1993年,我参加了“中国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华中建筑》1993年第4期发表了以陆先生和本刊记者署名的《深化民居研究,推进我国民居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ICCTH’93)纪略》一文,文章的主旨重在“我国民居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可见我现在所要表述的观点是当年陆先生所同意的观点的继续。历史的追溯我想先追溯一下民居研究的历史,就我手头的资料,作了一点民居研究专著(或专论集)成果的粗略统计(见附1)。根据这个统计,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看法。1、近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