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院王晓明硕士等不久前,在一项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资助的课题研究中,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风疹病毒感染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的重要因子。 研究表明,风疹病毒感染是引起先天异常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宫内感染与先心病发病的关系,也已经风疹流行病学调查及大批风疹疫苗的干预所证实。为进一步确定风疹病毒感染与先心病的关系,王晓明硕士等首次采用逆  相似文献   

2.
异常孕产史妇妇风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孕妇风疹病毒的感染率;为早期预测异常妊娠的出现,及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6例有异常孕产史妇妇和810例正常孕妇清中特异性抗风疹IgM抗体。结果有异常孕产史的妇女风疹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风疹病毒感染是造成异常妊娠的主要原因之一;孕前或孕早期进行风疹病毒感染的检测,对降低异常妊娠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30%~50%的病例为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易被人们忽视,成为潜在的传染源.风疹本身并不严重,但风疹病毒易导致孕妇怀孕期间的致畸性[1].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对胎儿产生先天性损害,若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病毒可经血或胎盘侵犯胎儿机体,导致自发流产、死产或胎儿感染,当胎儿感染后可导致儿童先天畸形,包括白内障、耳聋、心脏病或智力低下,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s,CRS)[1].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风疹病毒感染的免疫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属于一种小型RNA病毒。人类是RV唯一的宿主。唯一传染源是风疹患者,不论是显性还是隐性感染孕妇,均可使胎儿受感染,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人对风疹病毒普遍易感,且RV感染后无特效治疗方法,阻断风疹病毒传播和防止孕前和孕早期妇女感染是阻断CRS发生的唯一措施,因此免疫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优生遗传检测技术的发展,孕妇宫内感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风疹病毒(RV)是引起孕妇宫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妇女早孕期间感染风疹病毒后,不论发生显性或不显性感染均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或以先天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因此对孕妇进行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1867例怀孕5-12周的孕妇进行血清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宫内胎儿感染,用单扩散和血抑试验检查447例脐血,发现宫内感染率为19.91%,其中风疹病毒感染占宫内感染的12.36%,占总脐血例数的2.47%,说明这些胎儿患有宫内风疹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育症男性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感染情况及其与精子DNA碎片率的关系。 方法:检测553例不育男性患者血清中的风疹病毒IgM抗体,将患者分为风疹病毒IgM(RV-IgM)阳性组和风疹病毒IgM(RV-IgM)阴性组,分别检测精子DNA碎片率。 结果:RV-IgM阳性组的精子DNA碎片率显著高于RV-IgM阴性组(P<0.05)。结论:风疹病毒急性感染对精子DNA完整性有影响,可能导致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8.
异常孕产史妇女风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孕妇风疹病毒的感染率;为早期预测异常妊娠的出现、及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6例有异常孕产史妇女和810例正常孕妇血清中特异性抗风疹IgM抗体。结果有异常孕产史的妇女风疹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33P<0.01)。结论风疹病毒感染是造成异常妊娠的主要原因之一;孕前或孕早期进行风疹病毒感染的检测,对降低异常妊娠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受染,造成发育迟缓和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目前尚无特效的抗风疹病毒药物。接种风疹疫苗不仅有效保护儿童亦使成人接种后获得有效的免疫,特别是对育龄妇女的保护更具有重要意义,为阻断胎儿受染的成功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引起胎儿先天性风疹。妊娠初 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的孕妇其新生儿约16 %有严重缺陷。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 ,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 ,被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RS)。故婚前进行风疹病毒检测 ,是预防和减少畸形儿出生比例的重要手段之一。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1998~ 2 0 0 0年进行婚前体检的未婚妇女。年龄 2 1~ 35岁 ,平均 2 8岁。1 2 试剂与方法 试剂为海南华美公司出品的风疹抗体试剂盒。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风疹病毒抗体IgG、IgM。1 3 结果  1998~ 2 0 0 0年攀钢防疫站对 4 2…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妊娠妇女风疹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2000年哈尔滨市妊娠妇女风疹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60例妊娠8-24周孕妇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风脊特异性IgM抗体,对该人群的风疹病毒感染率进行调查。结果 21例正常妊娠组血清样本的阳性率为4.76%,39例异常妊娠组血清样本阳性率为17.95%,两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x^2=7.33,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风疹病毒感染是造成异常妊娠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早期进行风疹病毒感染的检测,对降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风疹病毒R16株在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形态学及生长特性。结果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后,细胞不产生明显的病变效应。受病毒感染的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速度较慢,10d后可在细胞质内观察到呈不规则球形、由单层脂质膜包绕、直径60~80nm的病毒颗粒,包括致密核心和无致密核心两种颗粒。而在胞核中未发现病毒颗粒。结论风疹病毒R16株能在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增殖,为进一步研究风疹病毒感染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粘膜损伤对风疹病毒再感染的影响。方法把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的144只豚鼠分为A、B、C、D 4组,A组仅破坏鼻粘膜上纤毛和纤毛细胞及少部分粘液毡,B组则进而破坏1/3的鼻粘膜,c组则进而破坏1/2的鼻粘膜,D组为对照组。再把A、B、C、D组又各分为3亚组,分别用4.5×10^2、4.5×10^3、4.5×10^4 IU/mL的风疹病毒悬液进行鼻腔内感染,7~10天后各组豚鼠断头采血测风疹病毒以及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者定量测血清风疹病毒RNA含量;同时取鼻粘膜,观察纤毛及纤毛细胞的情况,以及对鼻粘膜进行免疫组化和HE染色,计数粘膜中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结果同种浓度的病毒悬液感染的各组中风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以及血液中风疹病毒RNA含量随鼻粘膜损伤程度加大而升高,鼻粘膜损伤各组中血液及鼻粘膜组织中CD4^+/CD8^+细胞以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非损伤组,且随鼻粘膜损伤程度加大而降低。结论鼻粘膜损伤易于风疹病毒的生长增殖和再感染发生,从而增大了病毒的再感染率,因此及时治疗修复患者损伤的鼻粘膜可降低风疹病毒的再次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风疹病毒R16株在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形态学及生长特性。结果风疹病毒R16株体外感染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后,细胞不产生明显的病变效应。受病毒感染的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速度较慢,10d后可在细胞质内观察到呈不规则球形、由单层脂质膜包绕、直径60~80nm的病毒颗粒,包括致密核心和无致密核心两种颗粒。而在胞核中未发现病毒颗粒。结论风疹病毒R16株能在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增殖,为进一步研究风疹病毒感染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母婴感染会严重影响胎儿及新生儿健康的病原体包括人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细小病毒B19、HIV、ATL等多种病毒。这些母婴感染中,近年来有的已经可以进行宫内诊断,风疹病毒感染具有代表性。另外有的感染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应引起临床工作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6.
用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造成子代小鼠风疹病毒的先天性感染,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结果表明风疹病毒广泛侵袭子代小鼠各脏器,病毒的组织分离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在临床上表现为症状轻微、预后良好的疾病。但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常引起胎儿的早产、死产或先天性畸形,因而引起广泛重视。本文报道应用血凝抑制试验(以下简称血抑试验)测定杭州地区、乐清山区不同年龄及性别共670人和18名畸形乳婴儿的风疹抗体水平,以了解人群中特别是生育期妇女  相似文献   

18.
19.
<正> 对230名孕妇及新生儿用ELISA法检测弓形体IgG、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和风疹病毒IgM抗体,以了解本地区孕妇感染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的情况及感染后对胎儿的传播情况。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30名孕妇及新生儿为卫辉市1996年4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97-1998年银川市各医院就诊早、中期孕妇感染风疹病毒的情况进行血清学检测及分析,为有效预防风疹病毒的感染提供依据。采用ELISA法检测386例早、中期孕妇血中抗风疹病毒IgG、IgM类抗体。结果:IgG阳性163例,阳性率为42.2%;IgM阳性31例,阳性率为8.1%。与外地区相比较,本次检测银川市各医院就诊的早、中期孕妇血中IgG阳性率较低,IgM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