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重点论述日常速报中难以处理、容易出错的地震,即台湾地震S与SS震相,一般影区地震πg波与Lg波震相的识别及定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庆梅  潘海涛 《地震研究》1999,22(4):411-418
在1976-1983年期间,格陵兰地区共记录到53个3-5级地震,确定了所有的地震参数,分析了29个地震的震相到时,得到了该地区Pn,Pg,P11(PMP)Sn和Lg震相的走时曲线及其视速度值,该结果与加拿大走时曲线相一致,发现一部分地震图上有在直达波P与S之间记录到一个附加的震相-i,i震相的存在与震中距,震源深度有关,初步的物理解释是,i震相可解释成为(Ps)或(Sp)转换波,该转换波发生在台  相似文献   

3.
影区地震速报定位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君  张海 《四川地震》1996,(4):122-125
影区地震的定位是成都遥测台网速报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成都遥测台网记录中出现的影区地震的震相S、Lg特征,总结出识别它们的方法,并发现增用S波参加速报定位,常常可提高定位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对于某些影区地震,可用ScS震相测定其深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斯堪的纳维亚的NORESS、FINESA和ARCESS台阵及新英格兰的NYNEX台阵所记录地震的区域P型尾波的F-K谱,该谱由沿事件方位传播的具有Pn波(或更快波)和Lg波之间视速度的能量所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S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6.
高世玉  张廉强 《中国地震》1995,11(3):204-211
本文根据白家疃台60年代以来的短周期地震记录图,分析了区域震相的强度比。研究表明:Sn/Lg波的强度比波传播路径上岩石层热结构、热状态及强地震活动等均有相关性,并就这种相关性对于强地震成因及其预测研究的直接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8.
腾冲全新世火山区P波和S波速度及其比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个发生于观测台网区域上地壳内的地震,用P波到时定位,从TP~Ts-P图得出高V P/Vs值,显示了低速S波存在的信息。在资料有限情况下,假设震中距不变,反演震源 深度,发震时,VP和Vs,得出VP=5.90km/s,Vs=3.04km/s,VP/Vs=2.94。Vp比区域的同深度平均P波速度6.0km/s低1.7%,Vs 比按弹介质的S波速度=Vp/1.732低12.4%。这种低速结果符合富含液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四川二滩水库库区蓄水前地震序列揭示的水库诱震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自运行以来,记录了库区发生的力马,田湾-金河和马鹿塘三次地震序列,主震震级分别为3.2,4.0和2.6级,利用工业爆破和天然地震资料,计算了该区域的P波和S波地壳分层速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采用参考时间平均值法和数值性能极好的单纯形空间迭代寻优定位方法,修定为了这三个序列的震源位置,得到精度一般小于0.3km,最大不超过0.5km的精确解,最后,利用定位结果,求解了田湾序  相似文献   

10.
用近震资料反演京津唐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近震资料能得到在水平向和垂直向分辨率较高的地壳速度结构。计算过程中,分别进行定位和速度结构反演的运算,叠代求解。利用北京电信传输台网的资料,用ACH方法对发生在该地区的147个地震进行定位。根据P波和Pn波的走时数据,用SIRT方法反演地壳的维速度结构。SIRT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清晰,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在微机上即可实现大数据量的反演计算。数值模拟结果显示,SIRT方法的反演结果也是比较理想的。为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西安地震台近几年各个方向记录到的影区地震,详细阐述 Lg1、Lg2波的确认方法,运用 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给出S波与 Lg1、Lg2波的走时关系式,提高影区地震的分析速度和准确度,为单台大震速报和日常分析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番禺区地层办公室在全国地方地层工作部门范围内,首先建成了一套单台数字化地层监测系统——TDS单台数字化地震监测处理系统,提高了番禺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层监测能力,为政府快速反应提供依据,并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在地震应急、解决因爆破引起的纠纷和地震科普宣传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单台Lg尾波Q_(Lg)~c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单台记录叠加频谱比法(简称SSR法)应用于震中距小于500km的区域地震Lg尾波为lHz下的值,n是与频率f有关的指数)的提取之中·为了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用两组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地震记录.一组是1989-10-18大同主震(ML=5.9)的15个余震,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另一组是秦岭造山带数字流动地震观测台网记录到的1995年甘肃平凉两次地震信噪比较高的Lg尾波序列.每一组地震的震源参数基本相同,即它们到某一特定台站的路径几乎相同,得到的 可以认为是不受震源影响的地震一台站路径上的平均衰减效应·两区域 的测量结果表明:(1)尽管两个地震观测台网所用观测仪器不同,每个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同,所记录的地震也不尽相同,但对Q0和,的拟合结果线性程度都比较高,说明SSR法是稳定的;(2)同一震群的不同地震到某一特定台站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Q0值及其平均值大都在其标准差范围之内,说明SSR法是可靠的。(3)对同一地震不同方位各台站的Lg尾波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穿过不同构造区的Q0值存在明显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两台架设在北京台的海底地震仪样机记的1998年1月10日6.2M张北地震的余震,选其中信噪比较高的记录利用单台叠加频谱比法得到Lg尾波Q及频率依赖因子,结果显示,所有地震的Lg尾波Q值都比较接近,并且由两台仪器记录的同一地震得到的Q值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中可以得出两点结论:(1)单台叠加频谱比法是求Q值的较稳定的方法,(2)两台仪器的性能比较稳定,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5.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4,8(4):315-322
根据哈萨克斯坦萨特地震台、中国新疆乌什地震台的地震资料分别作出单台小地震平均机制解,研究了1990年11月12日阿拉木图附近的巴依沙隆6.7级地震前后小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同时利用乌鲁木齐地震台的资料研究了该区在强震前后小地震平均机制解的变化.研究表明:天山地区强震前单台小地震平均机制解有P轴转向、初动符号矛盾比下降等征兆反应。对将单台小地震平均机制解用于地震预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何永锋  李锴  刘炳灿 《地震学报》2015,37(4):640-1286
地下核爆炸区域及远区地震波信号中,有二次源即层裂源的贡献,其对区域震相Lg波具有调制作用.本文利用理论地震图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爆炸源和层裂源在3种典型介质速度模型下的区域震相特征,得到了爆炸源和层裂源所激发的Lg波与介质速度模型的关系,并结合CLVD源所激发的S波随震中距的演化过程,对Lg波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CLVD源是激发地下核爆炸低频Lg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六省的 Lg 震级(上)——测定方法和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根据 Lg 波埃里相和非埃里相衰减系数确定单台和台网震级公式、震级标准差以及台站校正值的方法.根据中国东部苏、鲁、豫、皖、冀、浙六省地区约1秒 Lg 波衰减系数的测定结果,导出六省地区的 Lg 震级公式:mLg(z,h)=lgdLg(z,h)+5/6lg+0.0019+2.09 mmx(z,h)=lgdmx(x,h)+lg+0.0013+1.27 计算了该区域内19个地震的各震级值,以及80个台站的台校值.单台震级标准差为0.15-016震级单位,台网震级标准差为0.03-0.04震级单位.此外,还测定了111个地震的 mmxz和 mmxh值,验证或补充了19个地震得出的某些关系和结果.   相似文献   

18.
An inversion of site response and Lg attenuation using Lg wavefor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spectral ratio method, a joint inversion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parameters of Lg wave attenuation and site response. The inversion method allows simple and direct (two-parameter) determination of Lg wave attenua- tion and site response from sparse spectral data, which are not affected by radiation pattern factor and different response of same instrument after geometrical spreading. The method was used successfully for estimating site re- sponse of stations of Zhejiang Seismic Network and measuring Lg wave attenuation. The study is based on 20 earth- quakes occurred in northeast of Taiwan with magnitude MS5.0~6.7 and 960 seismic wave records from 16 stations in Zhejiang area from 2002 to 2005. The parameters of site response and Lg attenuation were calculated with a fre- quency interval of 0.2 Hz in the range of 0.5 Hz to 10 Hz. Lg wav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U-D, E-W and N-S components are γ ( f )=0.00175 f 0.43485, γ ( f )=0.00145f 0.48467 and γ ( f )=0.0021f 0.41241,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site response is component-independent.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site response of QIY station is significant above the frequency of 1.5 Hz, and that the site response of NIB station is low for most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9.
受供电和数据传输方式的影响,十堰地震台测震系统数据断记时间较长,数据质量较差。为此,采用3路交流供电自动切换辅助2路直流供电方式,为仪器运行提供稳定的电力供给,并采用一主一备有线光纤传输解决微波单线传输的弊端。为验证解决措施的有效性,选取该台2009—2020年测震记录,统计SEED格式波形记录数据断记时长,结果发现,在2013年进行整改以来,数据断记现象减少,断记时长明显缩短。选取该台2015—2021年测震系统仪器更换以来的数据记录,分析地方震、近震、远震和极远震震相特征,发现该台记录地震波形清晰、可靠。可见,该台数据断记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检验,测震系统运行质量得到提升,可为国内同类测震台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a new approach to polarization analysis of seismic noise recorded by three-component seismometers.It is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requency-dependent particle motion properties determin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time windows via eigenanalysis of the 3-by-3,Hermitian,spectral covariance matrix.We applied the algorithm to continuous data recorded in 2009 by the seismic station SLM,located in central North America.A rich variety of noise sources was observed.At low frequencies (0.05 Hz) we observed a tilt-related signal that showed some elliptical motion in the horizontal plane.In the microseism band of 0.05-0.25 Hz,we observed Rayleigh energy arriving from the northeast,but with three distinct peaks instead of the classic single and double frequency peaks.At intermediate frequencies of 0.5-2.0 Hz,the noise was dominated by non-fundamental-mode Rayleigh energy,most likely P and Lg waves.At the highest frequencies (3 Hz),Rayleigh-type energy was again dominant in the form of Rg waves created by nearby cultural activities.Analysis of the time dependence of noise power shows that a frequency range of at least 0.02-1.0 Hz (much larger than the microseism band) is sensitive to annual,meteorologically induced sources of no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