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为探讨其贫血的性质,本文对慢性肾衰患者红细胞血小板等七种参数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实验对象:慢性肾衰组60例,均为本院临床确诊病人(男40例,女20例;年龄22~56岁)。对照组100例体检健康者(男50例,女50例,年龄20~60岁)。2.仪器与试剂;美国雅培公司CD-1600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进口试剂。3.方法:EDTA-K2抗凝全血,用CD-1600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进口试剂进行测定。结果慢性肾衰病人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等七项参数结果;见表1;血小板参数见…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肾衰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肾衰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然而对透析、肾移植均不能用来治疗早期慢性肾衰。而且费用十分昂贵。因此,对早中期慢性肾衰应积极进行非透的治疗。延缓慢性肾衰进展,是医务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应用灯盏花素(2000国药中保字第110号)治疗慢性肾衰早中期病人,探讨灯盏花素对慢性肾衰治疗效果及机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双腔股静脉导管在肾衰血透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腔股静脉导管插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由于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多数医院将其作为中心静脉插管的首选方式,也有报道双腔股静脉导管留置可作为慢性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1]。1994年3月~1996年11月我们应用双腔股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为15例急慢性肾衰患者行血透治疗,现将其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插管病人15例,急性肾衰4例,慢性肾衰11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73岁,平均48岁。插管前平均体温36.8℃。11例慢性肾衰患者血透前BUN、Scr、K+见附表。13例患者氨等青霉素皮试阴性,2例阳性。透析要求每周2~3…  相似文献   

4.
巯甲丙脯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张汝水 《临床荟萃》1993,8(20):937-93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病因和病理类型肾脏病变的晚期表现,是肾脏病人的主要死因。为了观察巯甲丙脯酸对慢性肾衰病人肾功能的改善情况。我们对64例慢性肾衰病人进行了分组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动脉静脉血液滤过(CAVH)治疗急性肾衰和/或多脏器衰竭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我院自1991年2月至1997年5月采用CAVH系列中的持续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及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各类危重病人6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l临床资料65例人中男36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2岁(ZI-62岁)。流行性出血热伴急性肾衰13例,多脏器衰竭伴急性肾衰25例(其中严重创伤及大手术后9例、严重感染及败血症5例,慢性肺心病4例,妊娠毒血症3例、急性胰腺炎3例,药物中毒1例),肾移植术后水储留6例,慢性肾衰伴脑…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6例临床分析李保会1刘冠贤2叶任高3(1.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医院,中山5284212.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3.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我们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6例慢性肾衰病人,并与对照组36例相比较,其疗效尚属满意。现...  相似文献   

7.
初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理护理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观察了56例初诊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患者的各项心理护理需求指标,并同时与确诊慢性肾衰1a以上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衰(CRF)是多种病因所致肾脏慢性损害,发病率高,变化快,预后差。日前除血液透析外,尚无特效治疗措施。近年来,我们应用藻酸双酯钠,大黄为主治疗36例慢性肾衰病人,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病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慢性肾衰病人,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岁(最大74岁,最小14岁),病程1~10年,平均4年。原发病慢性肾炎15例,多囊肾3例,肾结核2例,狼疮肾1例。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液透析已成为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方法。慢性肾衰血透病人需要长期透析,给病人带来很多的痛苦。而血透病人的护理在适应现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故如何做好血透病人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在2003年9月-2004年9月对首次血透病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川芎及川芎嗪在急、慢性肾衰中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急性肾衰,还是慢性肾衰,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微循环的障碍,微血栓的形成,在其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病机理与中医的瘀血阻滞病机,有极相似之处.因此活血化瘀法,在防治急、慢性肾衰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治法之一。川芎及其提取物川芎嗪作为活血化瘀法的代表药物之一,在急、慢性肾衰中广泛应用。现将川芎及川芎嗪防治急、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肾功能衰竭     
近年肾功能衰竭(肾衰)病人增多是因为肾病病人生存期延长,老年人群比例的增加。肾衰分急性、慢性和终末期肾衰。终末期肾衰所剩正常肾单位不足15%,肾功能损害引起尿毒症,即蛋白质分解产物在循环中堆积,如不及时抢救,最终致命。终末期肾衰往往很快形成,但也可缓慢发展而来。总之,急、慢性肾衰均可发展成终末期肾衰。 肾衰的治疗护士在治疗肾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护士每天直接护理病人,各种治疗措施也大多由护士执行。护士还有对肾衰病人进行教育和生活指导等义务。 肾衰的早期,可通过调节饮食(包括低蛋白饮食,限制钠、钾…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CRF)是多种病因所致肾脏损害,预后差。除血液透析外,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措施。自1994~1998年.笔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48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饮食疗法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重要防治措施之一.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明.控制蛋白质的摄入能有效地防止或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遗憾的是在临床上往往忽视了饮食的环节。因此,做好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饮食调节护理是当前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延长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饮食调节护理分析如下。l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按照肾功能损害的程度.肾功能减退分四个阶段,即肾贮备能力丧失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尿毒症或血肌队>707umol/L、血尿素氮>35…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疗法(Hemodislysis简称HD)是目前抢救和治疗急、慢性肾衰的最佳疗法。但是,进行HD治疗的患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动脉通路,且血流量必须达到200~300ml/min。这样才能达到透析的效果,我院从1993年11月~1995年5月对急性药物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部分未做内疾手术或内疾手术未成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均采用四肢表浅动脉穿刺.穿刺例次达598例次,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1993年11月~1995年5月,进行HD治疗病人64例。接受直接动脉穿刺病人55例,占透析病人85.9%。其中急性药物中毒4例,穿刺次数8次…  相似文献   

15.
30余年前,Addis便提出慢性肾衰病人应给予低蛋白饮食。但在60年代后,由于透析疗法与肾移植的开展,人们对饮食疗法有所忽视。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衰发病机理研究的日益深入,对慢性肾衰病程进展的体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对饮食疗法的作用机制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饮食疗法不仅能减轻尿毒症症状,更重要的是减慢残余肾功能恶化的速度,推迟透析时间。从我国目前情况出发,推广饮食疗法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红细胞生成素对透析前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作用郑法雷,等.中华内科杂志,1993,32(7):440作者选择非透析慢性肾衰(CRF)病人共32例,治疗前血清肌肝433~133μmol/L,肌酐清除率19±6ml/min。血红蛋白(Hb)70±13g...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病人由于种种原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 ,检测病人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参数变化 ,能及时反映病人的病情。现将我院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4年10月住院的 36例慢性肾衰患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仪器 :SysmexSF - 30 0 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进口配套试剂。1.2 对象 :36例患者均系我院肾内确诊的慢性肾衰住院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2 1例 ,年龄 32~ 6 5岁 ,平均年龄 5 2岁 ,均为血透治疗前的病人。健康对照组 10 0例 ,其中男 4 2例 ,女 5 8例 ,年龄 38~ 70岁 ,平均年龄 5 4岁 ,均…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由于。肾单位严重受损,缓慢出现的肾功能减退而至不可逆转的肾衰。其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致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慢性肾衰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临床症状各异,易于误诊。现将3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原因分析讨论如下,以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中的氧化应激现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强  刘郑荣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60-1161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病人中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而氧化应激是慢性肾衰病人心血管病高发生率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不同阶段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方法:测定110例慢性肾衰患者血清MDA、GSHPx的变化。结果:慢性肾衰患者血清MDA随肾小球滤过率(GFR)T降而升高,GSHPx水平随GFR下降而下降,而且各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MDA、GSHPx的变化是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的较好指标,并可能对预测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吴光华 《临床荟萃》1994,9(1):18-19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未表现,病因病机复杂。70年代来,由于透析和移植等现代治疗的发展,慢性肾衰的疗效已有显著的提高。但由于医疗费用的昂贵和移植器官的缺乏,基层医院仍不能广泛开展。故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设法延缓肾衰进展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慢性肾衰虽然是不断进展性疾病,但从患病开始到进入肾衰的限期,在不同病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患者一开始就进入肾衰期,而另一些患者以发病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