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辅佐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咳嗽、气喘气急、哮鸣音等临床表现的疗效。方法:92例8~16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麻杏石甘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7天中咳嗽、气喘气急、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咳嗽、气喘气急、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麻杏石甘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选取60例支气管炎患儿,按照随机法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西药的治疗,对比各自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消失及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更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的西医治疗,麻杏石甘汤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更显著,可进一步缩短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首选方式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C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观察两组治疗后咳嗽、气急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双肺啰音消失时间、X-ray胸片炎症吸收时间、白细胞(WBC)恢复正常时间、平均治愈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总有效率75.9%,两组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体温稳定时间、咳嗽、气急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胸片炎症吸收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5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吸氧,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咳嗽、喘憋、气促、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8.0%(P<0.01)。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缩短病程,快速缓解患儿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5.
李淑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80-378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患儿入院顺序将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在叶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A组接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比较两组发热、咳嗽、气急、肺部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两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MEF)等肺功能指标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发热、咳嗽、气急、肺部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FEV_1、FVC、M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后FEV_1、FVC、MEF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和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肺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氧驱动复方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高原地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两组均为2次/天,疗程(3~5)天。比较两组在咳嗽消失、气喘缓解、哮鸣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缓解气喘、咳嗽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氧动液雾化吸入是临床辅助治疗高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抗感染、吸氧、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邓建忠  张卓 《吉林医学》2011,(29):6127-6128
目的:总结氨茶碱加酚妥拉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经验。方法:将我院儿科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米克令舒加博利康尼联合驱动雾化吸入。观察组给予氨茶碱加酚妥拉明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7 d后有效率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平均治疗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加酚妥拉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促排痰三联疗法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入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6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排痰三联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喘憋、气促、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促排痰三联疗法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快速缓解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该次研究主要分析该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联合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当中,研究样本需求量为方便选取的60例,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联合加减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部干湿性啰音、发热、刺激性咳嗽、气急等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肺部干湿性啰音、发热、刺激性咳嗽、气急等症状指标分别为(4.31±0.62)、(2.15±0.57)、(4.89±0.81)、(5.11±1.9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40±0.54)、(3.90±0.75)、(6.88±0.57)、(7.01±3.1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次研究证明,对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联合加减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34-137
目的探讨郁甦散剂对肺炎喘嗽急性期患儿的疗效分析。方法将180例肺炎喘嗽急性期患儿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郁甦散剂组(西医治疗+郁甦散剂)和麻杏石甘汤组(西医治疗+麻杏石甘汤加减),每组各60例。观察三组患儿症候、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情况等。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表现出显著的组间差异性,郁甦散剂组和麻杏石甘汤组在退热、咳嗽、喘息症状改善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治疗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郁甦散剂组和麻杏石甘汤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三组患儿足疗程治疗后疗效情况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分析,郁甦散剂组和麻杏石甘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郁甦散剂对肺炎喘嗽急性期患儿治疗与传统的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同样有效,比单用西药治疗组疗效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麻杏石甘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麻杏石甘汤治疗流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借助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1 2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抗流感药物比较,麻杏石甘汤的临床总有效率[RR=1.12, 95%CI(1.03, 1.22),P=0.01]、24 h体温疗效[RR=1.10, 95%CI(1.01, 1.20),P=0.03]均优于其他抗流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1, 95%CI(0.11, 0.89),P=0.03]低于其他抗流感药物,但两者的并发症发生率[RR=0.62, 95%CI(0.34, 1.13),P=0.12]、流感症状消失时间[SMD=-3.74, 95%CI(-12.07, 4.58),P=0.38]、住院时间[SMD=-2.21, 95%CI(-6.96,2.55),P=0.3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感冒清胶囊比较,麻杏石甘汤的临床总有效率[RR=1.18, 95%CI(1.11, 1.26),P0.000 01]、24 h体温疗效[RR=1.15, 95%CI(1.07, 1.24),P=0.000 2]优于感冒清胶囊,且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0, 95%CI(0.01, 0.69),P=0.02]、并发症发生率[RR=0.41, 95%CI(0.17, 0.99),P=0.05]低于感冒清胶囊。麻杏石甘汤与奥司他韦比较,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RR=0.80, 95%CI(0.02, 27.44),P=0.90]、并发症发生率[RR=0.76, 95%CI(0.21, 2.71),P=0.68]、退热时间[SMD=1.08, 95%CI(-6.32, 8.47),P=0.7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流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然而,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紫平喘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COPD)伴喘息临床症状缓解及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效果。方法将72例住院或门诊的 ACCOPD 伴喘息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 n=36)和西医组( n=36);西医组给予西药平喘治疗,中西医组给予西药平喘和我院自制五紫平喘汤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咳、痰、气急、喘息症状缓解效果,检测并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C 反应蛋白(CRP)及α-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并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主要症状积分与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四项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但与西医组比较,治疗后中西医组咳、痰、气急、喘息积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 TNF-α、1L-8、CRP、AAG 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五紫平喘汤治疗,可显著缓解 ACCOPD 伴喘息患者临床咳、痰、气急、喘息等症状,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推荐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胡雯婷  戴红 《中医学报》2020,35(3):501-503
随着现代医学的实时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以西医之辨病合中医之辨证的现代病证结合模式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治方法的焦点。"正气存内"与现代医学提倡的增强机体免疫力思路相同,"避其毒气"则强调未感染者的预防及自我保护措施。基于西医诊断的辨病思路与疾病的发病共性、核心病机,形成辨病专方清肺排毒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分4个阶段分型论治:①轻型:寒湿郁肺证以麻杏石甘汤加减芳香燥湿、泻肺平喘之药,湿热蕴肺证以达原饮加减;②普通型:湿毒郁肺证以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为基础加减,寒湿阻肺证用药组方以散寒祛湿药为核心;③重型:疫毒闭肺证以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芳香燥湿益气扶正之品,气营两燔证以白虎汤合犀角地黄汤为基础、配合中药注射剂联用;④危重型:内闭外脱证以扶阳益气养阴之药物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配合中药注射液以醒神开窍。  相似文献   

15.
《伤寒杂病论》为诊治传染性疾病并杂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根据张仲景学术思想,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按常见病症分类辨证用药。发热:寒湿郁肺证推荐处方葛根加半夏汤;湿热侵肺证推荐处方小柴胡汤合麻杏薏甘汤;疫毒闭肺证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和大柴胡汤合白虎加人参汤。咳痰:痰热壅肺证推荐处方越婢汤合小陷胸汤合苇茎汤;痰湿阻肺证推荐处方小青龙汤合五苓散。喘息,实喘:寒水射肺证推荐处方射干麻黄汤合苓桂术甘汤;虚喘:肺肾气虚证推荐处方附子汤合防己黄芪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大便秘结:实秘推荐处方大承气汤;虚秘推荐处方麻子仁丸合百合地黄汤合枳术丸。神昏:阳闭推荐处方白虎汤合大承气汤;阴闭推荐处方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脱证推荐处方四逆汤合人参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孙玉信教授运用麻杏苡甘汤治疗咳嗽临床经验。方法: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味治疗风寒、风湿、外风内热等证型咳嗽。结果:麻杏苡甘汤能有效缓解咳嗽症状。结论: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风寒、风湿、外风内热等证型咳嗽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对3型腺病毒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3型腺病毒分别攻击体外培养的HELF,制备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作用于该细胞,另设正常细胞组、病毒对照组、利巴韦林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不同组细胞TGF-β1、PDGF-BB、TNF-α的mRNA基因表达,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病毒对照组较正常细胞组之TGF-β1、PDGF-BB、TNF-α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含药血清组对腺病毒攻击后的TGF-β1、PDGF-BB、TNF-αmRNA表达均有显著降低作用(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可下调TGF-β1、PDGF-BB、TNF-α的mRNA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林胜友主任中医师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及患者反馈,收集相关资料,从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背景、治则治法、分证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来论述相关学术经验及临床体会,并分析验案一例。[结果]林胜友主任中医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以清法贯穿全程,兼以补、通二法,治要扶正祛邪,以平为期。临床上放射性肺损伤患者初起热毒炽盛,法当清肺泻火,方选麻杏石甘汤,日久不愈伤津耗气治酌选益气养阴、补肺健脾之法,久病及肾当阴阳兼顾则,平补肾脏,又各期均可夹痰夹瘀,临床当活血养血,通络利痰。[结论]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疾病疗效确切,对于中医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麻杏石甘汤记载于《伤寒杂病论》,由麻黄、苦杏仁、石膏和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文章从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成分、现代工艺、药理作用以及量效关系4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使中药复方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