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吸收剂量为60 kGy、120 kGy和180 kGy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样品进行270℃热老化处理,通过残炭率、热延伸、拉伸性能、体积电阻率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热老化不同时间的样品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大,样品残炭率逐渐增大,热延伸逐渐减小,断裂拉伸应变呈现下降趋势,吸收剂量为120 kGy时,材料交联度最高;随着热老化时间延长,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均呈下降趋势,体积电阻率也呈下降趋势,在吸收剂量为120 kGy时ETFE体积电阻率最高,绝缘性能最优;FTIR表明辐射交联ETFE材料的非晶组分随热老化时间延长而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ne terpolymer rubber,EPDM)为基材,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propane trimethylacrylate,TMPTMA)为交联敏化剂,采用60Co对其进行辐射硫化。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不同TMPTMA用量对EPDM的凝胶分数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空气老化测试和热重分析,研究了辐射硫化橡胶与化学硫化橡胶耐老化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TMPTMA用量的增加,EPDM的凝胶分数增加,适宜用量为EPDM质量的8%。吸收剂量在120 kGy以下时,拉伸强度、伸长率为100%时的弹性模量及邵氏A硬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断裂伸长率减小,合适的吸收剂量为约80 kGy。热空气老化后,化学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迅速下降,而辐射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断裂伸长率缓慢降低。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化学交联的EPDM在430℃-480℃发生热分解,辐射硫化交联的EPDM的热分解温度为480℃-530℃。这些结果表明辐射硫化橡胶比化学硫化橡胶的耐老化性能和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电子束辐射预硫化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橡胶,丁苯橡胶(Natural rubbe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NR/SBR)并用体系为基材,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其进行辐射预硫化,研究了不同吸收剂量下,材料交联度、硫化速度及格林强度的变化趋势,并评价了电子束辐射预硫化对材料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SBR并用体系的交联度和格林强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热硫化速度基本不受吸收剂量的影响,可实现删SBR并用体系的辐射预硫化;辐射预硫化与未辐射预硫化的NR/SBR相比,完全硫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4.
γ射线辐射预硫化天然橡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然橡胶(NR)为基材,采用γ射线辐射技术对其进行辐射预硫化,研究了在不同吸收剂量条件下,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趋势,并评价了辐射预硫化对材料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0KGy辐射剂量范围内,NR的格林强度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可实现NR材料的辐射预硫化;辐射预硫化与未辐射预硫化的NR相比,完全硫化后,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橡胶为基材作为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过渡层,在0 60 kGy吸收剂量范围内,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其进行辐射预硫化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层的格林强度随吸收剂量增加,吸收剂量60 kGy时,胶料的格林强度增幅可达300%;低吸收剂量时,胶料的粘度增加较快,之后吸收剂量虽有增加,但粘度变化不大;辐射预硫化与未辐射预硫化的过渡层相比,热硫化后的力学性能相差不大;过渡层减薄1 mm后,单胎质量平均减少1.5 kg而不影响轮胎的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高能电子束辐射(EB)以及传统硫磺硫化制备丁腈/聚氯乙烯硫化胶,研究了吸收剂量对硫化胶性能、结构的影响,以及两种硫化工艺制得的硫化胶各项性能及结构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EB硫化中,随着吸收剂量增大,硫化胶交联程度提高,断裂截面更加平滑,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区移动,结晶度提高,且当吸收剂量为150 kGy时,硫...  相似文献   

7.
用60Co辐射硫化聚丁二烯胶乳(Polybutadiene latex,PBL)制备全硫化粉末橡胶(Fully vulcanized polybutadiene rubber particles,FVBR),并研究胶乳的交联行为.用动态激光光散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观测粒径尺寸、粒径分布与形貌,并用力学和动态力学(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DMA)测试仪分析了交联对宏观力学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交联使胶乳粒子体积收缩,并随吸收剂量增加胶膜的体积溶胀倍率(Qv)和交联点间平均分子量(Mc)减小;而交联密度(Ve)和凝胶含量增大.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杨氏模量(E)和硬度(Shore A)则增大;其弹性模量(Er)增加,而动态损耗峰(Tan δ)变窄.PBL辐射交联行为在吸收剂量低于200kGy范围内符合Charlesby-Pinner关系式,为无规交联.  相似文献   

8.
采用γ射线辐射硫化技术制备了氯丁/聚丙烯酸钠遇水膨胀橡胶,考察了在一定吸收剂量时增容剂对膨胀橡胶的力学性能、膨胀性能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以及吸收剂量对质量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有利于提高力学和膨胀性能,降低质量损失率,吸收剂量提高有利于质量损失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γ辐射场中硅橡胶泡沫的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室温下空气、真空或惰性气氛中60 Coγ射线对柔性开孔型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泡沫的辐射效应。采用傅立叶红外分析仪 (FTIR)、扫描电镜 (SEM )、裂解色谱 质谱联用仪 (PGC/MS)以及热失重分析仪 (TG)等对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 ,同时使用色质联用仪 (GC/MS)对辐照后产生的气体进行了分析 ,并且测定了空气中辐照试样的凝胶含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以及在室温下试样的压缩性能、应力松弛率与吸收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化学交联后的硅泡沫材料在低剂量 ( 2× 1 0 5Gy)下发生了第二次交联 ,但随剂量的进一步提高 ,则以辐射降解为主。经不同剂量辐照以后 ,试样的力学性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
辐射硫化对硅橡胶自粘带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交联技术对硅橡胶自粘带进行辐射硫化,研究吸收剂量对辐射硫化硅橡胶自粘带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自粘性能、击穿电压强度的影响以及剂量率对自粘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硫化橡胶自粘带的拉伸强度亦增加,而断裂伸长率随之减小;在吸收剂量小于25kGy时,自粘性能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强,25kGy时达到最佳,随后逐渐减弱;吸收剂量对自粘带的击穿电压强度的影响不大;剂量率对自粘带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60Coγ射线对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稳定剂复合体系进行辐照。研究了不同稳定剂对PVC辐射变色.陛能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光谱仪(Ultraviolet spectrometer,UV)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钙(Calcium stearate,CaSt),硬脂酸锌(Zinc stearate,ZnSt)复合稳定剂、环氧大豆油、亚磷酸酯和光稳定剂的加入可提高PVC耐辐射变色性能。亚磷酸酯的加入可提高PVC的耐辐射氧化性能。在相同吸收剂量下,添加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稳定剂的PVC具有优异的耐辐射变色性能。在吸收剂量为30kGy时,CaSt:Znst为4:1的PVC黄变指数变化率为8.3%。PVC经辐照后主要形成3至4个共轭双键的不饱和酮或共轭烯烃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尼龙-6(PA-6)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经γ射线辐照后结构与性能的改变。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γ射线辐照会影响共混物的相态结构;辐照4h后,共混物样品的吸收剂量为15.84kGy;PA-6和HDPE的界面粘结力增强,两相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过渡层的存在,材料的相容性增加;随着辐照时间延长,材料结构破坏。经γ射线辐照后,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下降,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增加,其中断裂伸长率增加明显。共混材料经辐照后对二甲苯的吸收减小。  相似文献   

13.
消毒灭菌是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简称医用防护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比传统环氧乙烷灭菌,辐照灭菌更快速高效。由于医用防护服的防护性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其材料的辐照效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电子束加速器分别对聚丙烯(PP)、聚酯纤维(PET)、特卫强(Tyvek)3种材料的医用防护服样品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辐照处理,并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试验。针对GB 19082-2009中与辐照效应相关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50 kGy以下吸收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上述3种材料医用防护服的抗渗水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过滤效率等性能影响较小,但对PP和Tyvek材料的医用防护服断裂强力影响较大。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辐照和老化两种因素对上述3种材料医用防护服断裂强力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吸收剂量和老化时间分别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吸收剂量对PP材料医用防护服样品断裂强力影响最显著。经验证,提升PP材料医用防护服的初始断裂强力,可使其辐照后性能满足标准。  相似文献   

14.
将氧化石墨烯和乙烯基三乙氧硅烷(TEVS)混合液进行γ射线辐照处理,制备聚硅氧烷功能化的改性氧化石墨烯(GO-Si),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表征分析GO-Si的结构。在辐照时,随着吸收剂量增加,聚硅氧烷的接枝量也随之增加;由于TEVS的接枝聚合,GO-Si表面的聚硅氧烷含量明显提高。将GO-Si和羟基硅油共混,制备室温固化的硅橡胶/改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SR/GO-Si),与未改性氧化石墨烯(GO)相比,GO-Si与硅橡胶基体相容性更好,分散更加均匀。对SR/GO-Si和纯SR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辐照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O-Si的引入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导热系数从0.13 W•m-1•K-1提高至1.1 W•m-1•K-1,拉伸强度提高了149%。在90 kGy辐照条件下,GO-Si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的辐照效应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了拉伸强度和硬度,SR/GO-Si有望在低剂量辐射环境下作为电子封装热界面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用防水型电离室,在X射线标准辐射场下建立了六个X射线辐射质,通过拟合法得到了半值层,计算了同质系数及有效能量。并对X射线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进行初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六种辐射质的半值层与检定规范推荐值偏差均在1.8%以内,满足建立辐射质的要求,可为X射线水吸收剂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γ吸收剂量率实时在线测量系统,研究了半导体硅光电池BBZSGD-4辐射光生电流和γ吸收剂量率之间的关系,并对其耐辐照性能进行了研究。60 Coγ辐照实验表明:半导体硅光电池BBZSGD-4对60 Co的γ射线有较好的响应,其辐射光生电流与吸收剂量率的关系呈线性规律。当吸收剂量率为94.54Gy/min时,辐射光生电流可达1.26μA。在吸收剂量率为50Gy/min时,辐射光生电流随总吸收剂量的增加呈指数下降,总吸收剂量为5 445.8Gy时,其辐射光生电流衰减1%。半导体硅光电池BBZSGD-4具有作为实时在线低吸收剂量率探测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在航空γ剂量率测量过程中由于海拔高度跨度大,γ射线空气衰减系数会受到海拔高度、温度、气压与空气密度的影响,故需要进行相应修正。利用蒙特卡罗(MCNP)法模拟γ射线在不同空气密度下的线衰减系数。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空气密度,利用MCNP法建立γ谱仪模型,计算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密度条件下的γ光子注量,根据指数衰减原理计算不同空气密度下的线衰减系数。结果表明,由经验公式求出的空气密度模拟得出的空气质量衰减系数与美国NIST推荐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7.3%;在γ射线参考辐射场中用衰减板进行实验验证,60Co源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0%,137Cs源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3%。本工作为后续低空近地辐射剂量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Measurements on the neutron and γ-ray attenuation in multi-legged air filled duc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using a Cockroft-Walton type neutron generator. The measured spectra were obtained with an NE-213 liquid scintillator using pulse shape discrimination to resolve neutron and γ-ray pulse height data and using a spectral unfolding code to convert these data to energy spectra. Results are given for two rectangular duct geometries. A series of integral measurements have also been carried out with a long counter for fast neutrons and a radiation survey meter to measure the γ-ray dose. The biological dose arising due to the streaming of neutrons was measured with a rem counter. The results show the relative decrement of the integral counts along the axis of the duct. The spectral measurement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resonant windows of oxygen present in the concrete medium. Also the 14 MeV component is found to be dominant in the first leg of the duct whereas degraded neutrons dominate in the second leg.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MORSE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Members of the genus Deinococcaceae are nonsporulating Gram bacteria that are extremely resistant to both ultra-violet and x-ray, 7-ray ionizing radiation and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agents that cause DNA damage [1-5]. For example, an exponentiaLphase culture of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RI can withstand 5000Gy of 7-my radiation without a loss of viability, and repair >150double-strand breaks (dsb) per chromosome following a high-level exposure to 7-ray radiation (1.75meg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