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秋新  丁照球  高春雪 《节能》2006,25(3):9-11
分时蓄冷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低谷电来制冰蓄冷,而在高峰时,以融冰供冷不开制冷机来满足空调负荷要求,真正起到在电网中削峰填谷的作用。分时蓄冷方法在融冰循环运行时,流量变化幅度大,情况特殊,因此需要系统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户用独立光伏能源驱动冰蓄冷空调的光-电-冷能量转化传递特性开展模拟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0.2 k W户用独立光伏能源驱动系统在昆明典型晴天条件下对外供冷功率的理论计算值为176.51 W,实测值为171.58 W,所建模型较好体现系统能量转化传递特性及部件能量损耗与损情况。系统能量利用率为7.45%,能量损耗较大的部件是光伏组件和制冰系统的蒸发器,分别占总能耗的86.72%和占蒸发器输入冷量的90%。系统效率为38.51%,光伏组件转化的电能值为547.91 W,占系统值的58.83%。光伏组件损最大,占总损的54.57%,制冰系统的压缩机占部件损和的51.97%,制冰系统蒸发器损占蒸发器输入的26.76%。  相似文献   

3.
  目的  空调能耗渐趋增加,是电网峰谷电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区域供冷及蓄冷技术的特点及在主动调节空调制冷系统的用电量分布,减小用电高峰负荷的作用,为区域供冷的规划、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蓄冷工程调研文献综述及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水蓄冷、盘管外融冰蓄冷技术的特点,区域供冷的资源秉性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结果  研究表明:区域供冷及蓄冷技术在中国发展大有可为,水蓄冷系统灵活方便,宜利用电价机制鼓励用户自己投资建设。盘管外融冰蓄冷系统的单位蓄冷规模初投资和生命周期总费用均随着蓄冷系统规模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渐趋平缓。区域供冷项目应规划先行,且视为本区域全部成员资源利益最大化的项目,须全员参与,才可获得最大利益,并全员共享。  结论  所提区域供冷与蓄冷技术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建筑物冰蓄冷空调设计中当某些时间的空调冷负荷小于制冷机的空调供冷量而由蓄冰罐单独融冰供冷的设备选择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蓄冰式系统是通过冰的潜热(或包括水的显热)蓄冷性能,用离峰电力制冰,而在电力高峰时段融冰供冷。这降低了在电力高峰时段,对电力的需要量。蓄冰式系统在国外发展阶段是在八十年代。在我国,蓄冰系统还处于起步的初阶段级,这同我国的电价体制和蓄冰技术尚未成熟有关。一、若冰式系统的经济意义若冰式系统具有传统式空调冷源系统所没有的功能——空调负荷平移和空调负荷摊子功能。和传统式系统相比,很大不同是制冷的时间,即制冷时间段的不同或制冷的时间长度的不同。传统式空调冷源系统与空调时间上是同步的,而蓄冰式系统则不然。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某大厦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的测试,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蓄冰罐在不同流量下的蓄冷和释冷特性,在融冰工况时,蓄冰罐进口温度出口温度和释冷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对燃气轮机的进口空气进行冷却,能提高其输出功率。当前工程中采用的是在夜间用电低谷期制冰蓄冷,白天用电高峰期融冰供冷保证最大出力的运行方式。本文在采用冰蓄冷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变量建立燃料消耗最少的积分型性能指标,在时变环境的意义下,对燃气轮机进气蓄冰冷却系统提出基于用户负荷和环境温度预测曲线的新的运行优化方式,并考虑负荷预测的不确定。通过建模仿真表明这一技术可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慧凡  田国记  范晓伟 《太阳能学报》2016,37(10):2633-2638
根据郑州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和空调负荷特点,以HFO1234yf为制冷剂,基于实验测试和模拟计算,针对某一太阳能喷射制冷空调系统运行性能进行研究,该系统供冷对象为200 m~2别墅,采用40 m~2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和一个带有辅助加热装置的集热水箱作为热源,计算分析冷负荷、辅助加热量以及太阳能集热量的关系。结果表明:5~9月份,郑州地区典型气象条件下,太阳能集热效率、系统喷射系数、系统COP、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综合性能COP_0随月份呈波动变化,均在7月份达到最小值;在5~9月份期间,太阳能制冷系统制冷月贡献率在0.46~0.95间波动,9月份制冷贡献率最大达到0.95,7月份制冷贡献率最小达到0.46。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调夏季耗电高的问题,提出以土壤作为冷源直接供冷空调的思想。采用有限元理论,研究土壤直接供冷空调系统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给出系统蓄冷、取冷阶段土壤温度场在不同埋深时的温度变化趋势,确定土壤取冷结束后土壤热平衡的能力,分析结果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制冰滑落式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冰蓄冰原理和特点。测试了动态蓄冰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各个工况下蓄冰槽的进出口水温变化情况,冷冻水变化情况,对系统运行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可行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的特点,并建立了实验台来验证这一新型系统的可行性。实验台主要对系统的关键部件,三套管蓄能换热器的蓄、释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系统在直膨蓄冷模式时COP可达2.0~2.8,在蓄能供热模式时COP可达3.00~3.75,同时蓄释的供热模式时系统COP可达3.31~3.45,实验结果证明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是可行的,可以在多种模式下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空调蓄冷系统中的运行策略,系统配置,制冰时间和溶冰时间,制冷机,组和贮冰设备的容量,低温送风,系统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空调蓄冷系统时间应从整体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性能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测、调研某供电大楼冰蓄冷空调系统,从技术和优化运行角度对该冰蓄冷空调系统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指出该系统中蓄冰槽蓄冷率低、释冷不足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接着论述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蓄冰槽不仅要在蓄冰量上与系统主机容量相匹配,同时还要考虑到蓄冰槽的蓄冰、融冰特性,最后说明系统运行管理人员对冰蓄冷空调系统在节能运行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驱动的空调系统———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气液相变蓄冷机理及其潜力。以LiCl水溶液为蓄冷工质,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分别对这种蓄冷模式进行了蓄冷特性的探讨,并与传统的蓄冷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种蓄冷模式在太阳能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有独特的优势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冰蓄冷系统的初投资、运行费用及投资回收期与蓄冷率的选值密切相关。以某超高层办公建筑为例,对三种蓄冷率(20%、25%、30%)情况下的冰蓄冷冷源系统进行设计,分析了100%负荷率运行条件下,不同时刻蓄冰量、融冰量及冷机制冷量的分布情况,并与常规电制冷系统以及全负荷冰蓄冷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后设计本工程冷源系统。结果表明20%蓄冷率条件下负荷峰值时段主机满负荷运行时经济性最优,并设置五种工作模式适应负荷变化。  相似文献   

16.
空调冰蓄冷技术是使用制冷机,利用电网低谷期电力制成冰,在白天电网供电高峰时,利用冰蓄冷量释放出来供冷。从而减少日间电网峰期的电力需求,充填峰期用电,调节峰谷、平稳系统负荷。但由于在制冰工况下,制冷效率大大低于常规空调制冷效率。故而要多耗电量。因此,推广冰蓄冷空调系统必须实行峰谷电价,一般差价应达到1:3以上,用户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7.
郭泽伟  季杰 《新能源进展》2020,8(4):291-295
为提高制冰速率,提出了一种变转速的光伏直驱双蒸发器分级冰箱,并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分别研究冰箱的制冷模式、环境温度变化和光伏板-电压放大器匹配对制冰性能的影响。与非速冷模式相对,速冷模式冰箱提前1.5 h开始制冰,冷却速率提高62.5%;环境温度从10℃变化到30℃,冷却速率下降37.2%;150W-360倍与125W-300倍两种光伏板和电压放大器组合,速冷模式下前者比后者冷却速率提高了18.6%,制冰量提高27.8%。实验结果表明,双蒸发器分级冷却方案可以实现速冷,环境温度对冰箱的速冷性能影响显著,光伏板和电压放大器合理匹配能有效提高冰箱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LNG重卡冷能利用空调系统,阐述了LNG重卡冷能利用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基于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系统流程,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参数下,循环风量为520.00m~3/h时,蒸发器侧送风温度为19.85℃,空调制冷量为3.704kW,满足重卡3.500kW的制冷需求,同时,蓄冷器蓄存冷量0.410kW,可适应重卡多工况下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搭建静态实验台验证系统可行性,并将实验结果与同工况下模拟结果对比,二者曲线趋势一致,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制冷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蓄冰槽盘管不完全冻结式内融冰与外融冰的取冷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煜  陈国邦 《能源工程》2006,(3):9-11,15
为更有效地利用冰蓄冷的低温冷源,实验比较了不完全冻结式内融冰取冷特性与无扰动外融冰及鼓气作用下外融冰的取冷特性。结果表明,鼓气作用下的外融冰具有最佳的融冰释冷特性,出水温度低,取冷速率稳定,蓄冰槽的能量利用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一种可用于供暖和供冷两种工况的相变蓄能辐射地板系统,该系统包含蓄冷和蓄热两层石蜡相变材料,相变点分别为18℃和34℃,针对该相变地板蓄冷和蓄热层上下相对位置的变化,通过实验研究了在供暖水温45℃和供冷水温15℃两种工况下,这两种不同结构的相变地板的传热特性,以及相变层对找平层、地板层等结构层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相变地板系统可用于供热和供冷两种工况,两种结构模式下,不同结构层在蓄能过程中温度变化特性均相近,但释能过程温度变化特性区别较大。结构的变化对实验箱体内气温在供暖时影响较大,而在供冷时影响不大。综合供冷供暖两种工况,从系统冷量和热量的传递结果考虑,蓄热层在上、蓄冷层在下的结构传热性能更优,可缓解地板温度过快下降带来的热舒适性差及结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