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用于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保护动机理论方法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能力量表(ESCA)、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及血糖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水平、自护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能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该院收治的256例妊娠糖尿病孕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56例妊娠糖尿病孕产妇作为该次研究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128例)与对照组(128例),给予对照组孕产妇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孕产妇运动配合饮食控制。观察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产妇血糖平均值明显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产妇实施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可有效改善孕产妇的血糖水平,将高血糖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确保母婴安全,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蒋莉萍  李慧娟  刘静 《糖尿病新世界》2023,(22):154-156+160
目的 探究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对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控制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采用电脑随机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6例)和观察组(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精细化护理,46例),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和自我效能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King互助达标理论下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并进行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空腹血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效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改善空腹血糖值,应当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5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妊娠糖尿病知识平均知晓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妊娠糖尿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93.42%,而对照组的妊娠糖尿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2.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一定影响,且能够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对出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收治的52例出院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6例)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出院时以及出院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和自我效能及干预后的遵医行为。结果 出院3个月两组血糖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烟酒嗜好管理行为、定期检验血糖等方面的遵医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出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将血糖水平控制在较优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自我效能较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时效性激励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病情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接受福建省立金山医院门诊诊疗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研究组35例(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对比两组血糖、羊水指数及BMI、自我效能、新生儿妊娠结局。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羊水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BMI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妊娠结局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后血糖及妊娠指标明显改善,自我效能明显增强,且利于提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5例,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观察组实施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升自我效能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赋能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在经过完整、充分的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依从式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教育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赋能得分(CM-DES得分)、生存质量得分(DSQL得分)、自我效能得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教育干预前,其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CM-DES得分、DSQL得分、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趋势,表现出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DSQL得分降低,平均每日自测血糖次数、CM-DES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升高的情况,而相同时间点下各项指标的比较,则有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采用赋能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依从性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主要成员烹饪实践教育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饮食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家庭主要成员烹饪实践教育,为期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饮食行为依从性、膳食结构变化及血压、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健康饮食行为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摄入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例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主要成员烹饪实践教育有利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促进患者膳食结构的改善,还能提高血压及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量化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152例医院收治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取量化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两组孕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空腹血糖水平为(5.6±0.7)mmol/L和(5.7±0.8)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8.5±1.6)mmol/L和(8.6±1.5)mmol/L,两组干预前血糖控制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0、0.398,P=0.207、0.346);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为(5.1±0.3)mmol/L和(5.5±0.6)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6.2±0.7)mmol/L和(7.6±0.8)mmol/L,两组干预后血糖控制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8、11.481,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为(75.6±6.1)分和(76.0±6.2)分,两组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1,P=0.34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为(88.2±7.9)分和(82.6±6.8)分,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4,P<0.001);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92.10%和71.05%,观察组孕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7,P=0.001)。结论量化健康教育的应用能够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有助于提高孕妇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文将该院接收的2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29名正常妊娠期孕妇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比孕妇的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统计血糖、糖化血红指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差异;对比孕妇组间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孕妇空腹血糖(8.21±1.89)mmol/L、1 h血糖(12.32±3.18)mmol/L、2 h血糖(9.87±1.96)mmol/L、3 h血糖(8.08±1.77)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6±2.4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11、7.055、11.778、10.280、6.613,P<0.05)。HbA1c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3.41%与89.63%,均高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4、6.412,P<0.05)。观察组孕妇发生妊高症、羊水过多等并发症12例,发生率41.38%,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价值较高,可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运动治疗联合饮食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实施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单一实施常规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治疗联合饮食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7例)。观察两组血糖水平、产妇并发症与新生儿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P<0.05)。观察组干预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5)。结论予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联合饮食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并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妊娠糖尿病74例患者,治疗统计,讨论口服降糖药物的效果。方法2019年5—9月搜集患者库妊娠糖尿病患者并选出74例分两组(随机数表法),对照组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比较两组血糖、母婴结局。结果病情对比血糖,两组治疗前FPG、2 hPG、N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 hPG、NPG水平相对于对照组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对比母婴结局,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5.41%vs 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Barthel指数、新生儿出生时、出生5 min时Apgar评分相对于对照组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可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营养治疗联合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血糖控制和产后母婴的影响。方法该院于2019年1—12月间选取76例GDM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开展传统的健康教育与营养指导,观察组则实施健康教育联合综合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产后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羊水过多、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GDM患者,采取综合营养治疗联合健康教育的干预举措,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母婴妊娠结局,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4月,将该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该院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时间将孕妇分组,妊娠时间不超过30周的孕妇为早期组,妊娠期间超过30周的孕妇为晚期组,两组均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获取两组干预期间的各项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前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早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孕妇并发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发生率小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新生儿并发症(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小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需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早期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病情状态,促使孕妇顺利分娩,降低孕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结合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重指数管理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9年3—9月)收治的2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120例,应用优质护理结合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重指数管理方法)和对照组(120例,应用常规护理结合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重指数管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护理前后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新生儿情况(巨大儿、畸形儿、低体重儿、早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产后出血、剖宫产以及引导助产等)。结果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护理前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护理后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平均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巨大儿、畸形儿、低体重儿、早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患者的产后出血、剖宫产以及引导助产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结合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重指数管理能够加强孕妇健康意识,从而有效控制新生儿体重,维持良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个体化营养治疗(MNT)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搜集患者库GDM患者并选出89例分两组,对照组(n=44)坚持饮食干预,观察组(n=45)行MNT。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体质量(BMI)控制、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MNT控制结果对比血糖[空腹血糖(FPG)、饭后2 h血糖(2 hPG)]、BMI,观察组治疗后FPG、2 hPG、BMI数值相对于对照组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5、4.950、4.373,P<0.05);妊娠结局对比并发症、早产、剖宫产等情况,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早产率、剖宫产率相对于对照组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结局对比新生儿出生时Apgar、产妇生活质量(ADL),观察组数值相对于对照组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T对于GDM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血糖、BMI控制,可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早产、剖宫产,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新世界》2020,(7):174-176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妇产科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该院分娩的6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分娩期间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孕产妇与围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8%、8.8%,对照组孕产妇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4%、29.4%,两组对比,观察组孕产妇与围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孕产妇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控制变化也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其分娩期间的血糖水平变化,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9年1—8月选取该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护理的观察组(44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3例),观察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6.1±0.2)mmol/L,餐后2 h血糖(7.4±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0.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早破2.38%,羊水过多4.76%,感染2.38%,没有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